正在加载图片...
通识教育背景下的大学逻辑教学[1 从师生年龄差增长谈起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邵强进 摘要:本文以大学教师师生年龄差不断增长为视角,指出在科研能力提高与教学经验积累过程中, 大学教师与学生互动而增进了解的必要性,强调大学应重视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等理性素质的培 养。进而通过回顾复旦立校诸老对逻辑研究与教学的强调,突出通识教育背景下逻辑基础教学的重 要性。最后,作者针对当前逻辑教学实践中出现在两对反差与矛盾,建议进一步重视逻辑教学,优 化逻辑课程设置。 关键词:师生年龄差、通识教育、逻辑教学 从大学教师师生年龄差增长看理性素质的培养 高校教师大都有教学与科研双重身份,通常说来,教龄越长,其教学经验不断增长,其科研水 平不断提高。对于文科教师,科研方面的学术积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术成果的边际效应逐步放 大。但在教学方面,则有很大的不同。 教师是一个关系概念,即有学生与之对应。一定意义上,师生关系可概括为“教学”关系。从 师生年龄上看,就某位教师而言,其年龄逐年增长,而他所面对的在校学生年龄总是处于某一个相 对集中的区间。一般说来,大一新生一直是18、19岁,因此,一名教师在高校中呆的年限越长,他 与历年所教的学生之间的年龄差不断增大。比如,某教师于1995年留校任教,与当时大一新生的年 龄差为6或7:以后,每过一年,该数字加1,到2010年,该年龄差已经为19或20,换言之,作为教 师,他的学生从80后变到了90后 大学的活力在于不断有青春朝气的新学生走进校园,随着师生龄差的增大,教师不能简单的按 学术积累的方式单向度地对待教学,而应当双向考虑。一方面,随着教师学术积累,自身知识的不 断向前沿、精深发展,易于形成培根所说的“洞穴假象”,泂穴假象大部分生于几种情况:或则先 有一个心爱的题目占着优势,或则在进行比较或区分时有着过度的趋势,或则对于特定的年代有所 偏爱,或则所思辨的对象有偏广偏细之病。[2]若不适当调整授课方式,可能与年轻学生的接受能力 与接受度产生距离:另一方面,如今创新已经成为社会时尚,身边的一切似乎在加速变化,学生群 体按年龄每二、三年就会形成隔代人,教师如果不在课堂外进一步了解学生、倾听学生,年年按部 就班的以同样的方式就同样的内容进行授课,不同年龄的新生对其课程的接受程度会有较大的差 异,其授课成果的边际效应可能逐年缩小 因此,如何看待师生年龄差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如果学术科研水平与课堂教学能力并不能 直接划等号,那么,教龄长短与教学能力高低也不能直接挂钩。我们看到,很多时候,有的年轻教 师受到年轻学生的欢迎,是因为师生之间年龄差不大,教学互动易于展开;而年长的名师之所以受 到年轻学生的欢迎,很大程度上很好的协调了学术科研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把深奥的道理用合适的 方式讲给学生,并通过常规课堂外的讲座、课后的交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态,从而更好地对教学 方式、教学内容做出调整,消弭师生年龄差距拉大带来的师生之间的种种差异,包括知识背景、社 会心理、思维方式等等,从而做到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师生年龄差一直处于在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对于大学教师来说,首先应该有关于师生年龄 差增长的自我认识。其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调整应当围绕着在校学生群体的特点展开。在教学内容的 选取上,要针对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不同的对象作岀层次区分,对于本科生要强调掌握基础 知识的重要性,避免过于强调高深、前沿的学术问题;就教学方法上,由于90后学生身处的是一个 强调创新已成时尚的时代,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多强调熟读经典、遵守规范、传授方法、巩固基 础,戒除学生身上浮躁、短视、速成的不良风气,也即,在任何可能的、真正的创新之前,大学学 习最重要的是形成某种牢固的、可靠的理论与方法基础,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等 理性素质的培养。 中世纪哲学泰斗托马斯·阿奎那曾说:“应该从逻辑开始,因为其它科学都需要它,它教给我 们在一切科学中进行思考的方法。”3现代逻辑名师哥德尔也说:它(数理逻辑)是一门先于所有 其它科学的科学。它包含所有科学的基本观念和原理。4爱因斯坦在一次演讲中也说,“学校的目 标始终应当是使青年人在离开它时具有一个和谐的人格,而不是使他成为一个专家。……。学校始 终应当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取得专门知识放在首位。如果 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就必定会找到自己的道 路 。”[5]通识教育背景下的大学逻辑教学[1] ——从师生年龄差增长谈起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邵强进 摘要:本文以大学教师师生年龄差不断增长为视角,指出在科研能力提高与教学经验积累过程中, 大学教师与学生互动而增进了解的必要性,强调大学应重视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等理性素质的培 养。进而通过回顾复旦立校诸老对逻辑研究与教学的强调,突出通识教育背景下逻辑基础教学的重 要性。最后,作者针对当前逻辑教学实践中出现在两对反差与矛盾,建议进一步重视逻辑教学,优 化逻辑课程设置。 关键词:师生年龄差、通识教育、逻辑教学 一、从大学教师师生年龄差增长看理性素质的培养 高校教师大都有教学与科研双重身份,通常说来,教龄越长,其教学经验不断增长,其科研水 平不断提高。对于文科教师,科研方面的学术积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术成果的边际效应逐步放 大。但在教学方面,则有很大的不同。 教师是一个关系概念,即有学生与之对应。一定意义上,师生关系可概括为“教学”关系。从 师生年龄上看,就某位教师而言,其年龄逐年增长,而他所面对的在校学生年龄总是处于某一个相 对集中的区间。一般说来,大一新生一直是18、19岁,因此,一名教师在高校中呆的年限越长,他 与历年所教的学生之间的年龄差不断增大。比如,某教师于1995年留校任教,与当时大一新生的年 龄差为6或7;以后,每过一年,该数字加1,到2010年,该年龄差已经为19或20,换言之,作为教 师,他的学生从80后变到了90后,……。 大学的活力在于不断有青春朝气的新学生走进校园,随着师生龄差的增大,教师不能简单的按 学术积累的方式单向度地对待教学,而应当双向考虑。一方面,随着教师学术积累,自身知识的不 断向前沿、精深发展,易于形成培根所说的“洞穴假象”,洞穴假象大部分生于几种情况:或则先 有一个心爱的题目占着优势,或则在进行比较或区分时有着过度的趋势,或则对于特定的年代有所 偏爱,或则所思辨的对象有偏广偏细之病。[2]若不适当调整授课方式,可能与年轻学生的接受能力 与接受度产生距离;另一方面,如今创新已经成为社会时尚,身边的一切似乎在加速变化,学生群 体按年龄每二、三年就会形成隔代人,教师如果不在课堂外进一步了解学生、倾听学生,年年按部 就班的以同样的方式就同样的内容进行授课,不同年龄的新生对其课程的接受程度会有较大的差 异,其授课成果的边际效应可能逐年缩小。 因此,如何看待师生年龄差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如果学术科研水平与课堂教学能力并不能 直接划等号,那么,教龄长短与教学能力高低也不能直接挂钩。我们看到,很多时候,有的年轻教 师受到年轻学生的欢迎,是因为师生之间年龄差不大,教学互动易于展开;而年长的名师之所以受 到年轻学生的欢迎,很大程度上很好的协调了学术科研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把深奥的道理用合适的 方式讲给学生,并通过常规课堂外的讲座、课后的交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态,从而更好地对教学 方式、教学内容做出调整,消弭师生年龄差距拉大带来的师生之间的种种差异,包括知识背景、社 会心理、思维方式等等,从而做到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师生年龄差一直处于在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对于大学教师来说,首先应该有关于师生年龄 差增长的自我认识。其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调整应当围绕着在校学生群体的特点展开。在教学内容的 选取上,要针对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不同的对象作出层次区分,对于本科生要强调掌握基础 知识的重要性,避免过于强调高深、前沿的学术问题;就教学方法上,由于90后学生身处的是一个 强调创新已成时尚的时代,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多强调熟读经典、遵守规范、传授方法、巩固基 础,戒除学生身上浮躁、短视、速成的不良风气,也即,在任何可能的、真正的创新之前,大学学 习最重要的是形成某种牢固的、可靠的理论与方法基础,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等 理性素质的培养。 中世纪哲学泰斗托马斯·阿奎那曾说:“应该从逻辑开始,因为其它科学都需要它,它教给我 们在一切科学中进行思考的方法。”[3]现代逻辑名师哥德尔也说:它(数理逻辑)是一门先于所有 其它科学的科学。它包含所有科学的基本观念和原理。[4]爱因斯坦在一次演讲中也说,“学校的目 标始终应当是使青年人在离开它时具有一个和谐的人格,而不是使他成为一个专家。……。学校始 终应当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取得专门知识放在首位。如果 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就必定会找到自己的道 路,……。” [5]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