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具体分析研究厂商相互间竞争与垄断关系、厂商治理以及厂商内部组织问题的应用经 济理论:是研究在生产要素投入既定的前提下,为优化资源配置,既要鼓励竞争,使 厂商有足够的改善经营管理、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的动力和压力,又要充分 利用规模经济,避免过度竞争带来的低效率的理论:目的是探讨这种产业组织状况及 其演变对产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为维持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秩序和市场运行 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产业组织是经济学的 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学中最富活力 常被激烈争论 的领域之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产业组织理论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出现是与新古 典的微观经济理论在解释垄断或不完全竞争问题上的失败分不开的,从实践看,产业 组织理论是伴随20世纪以来大型制造业公司的迅猛涌现以后才出现的。从经济思想史 上看歇尔在10年出版的《经这学原》 一书就在萨伊的劳动、资本和土地三生 产要素之外, 提出了生产 的第四要 组织 马歇尔的 ”概念 ,既指企业内的 组织形态,也指企业之间的组织形态,还指产业之间的组织形态,他注意到大量生产 的好处是和“组织”相关联的,而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是阻断价格机制的作用和垄断 的发展①。这一困境一规模经济和垄断的弊病一被后人称之为“马歇尔冲突” (Marshall's Dilemma),成为产业组织理论探讨的核心问题。到20世纪初,垄断、垄 断寡头、 卡特尔、托拉斯等己成为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新古典经济学派把完全竞 争作为分析的一个前提,认为市场机制 看不见的手 能使产量维持在平均成本 的最低点上,就能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最优。然而,20世纪20年代 起,随者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集中度提高,许多行业出现了垄断。垄断力量的出 现阻碍了资源配置的优化过程,降低了社会福利。 为了解释传统理论与现实经济问题 的冲突、 经济理论的缺陷 英国经济 家 罗宾逊(J 1933 于1933年出版了《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对有关 歇尔冲突 的论争进行了总结 同年,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伦(Chamberlin,1933)⑧也出版了《垄断竞争理论》 一书 书中张伯伦以现实的、具体的市场代替了理论上的抽象市场,以垄断因素的强弱为依 据,把完全竞争到独家垄断的市场结构作了区分,打破了以往要么竞争、要么垄断的 硬框框, 使市场结构的区分和研究更加接近现实经济生活。这两本著作的问世标志 着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 他们二人内容如出一辙的垄断竞争理论,试图解释由于市场结构变动导致厂商行 为的变异,并由此影响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如价格上升,产量水平下降,消费者剩 余减少,创新动机不足等。他们的分析框架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他们二人修正并发展了新古典的微观经济 、最早使用了结构(S 行头 Conduct 效(Performance)的分析 这已成为 业组织理论中主流学派 的重要内容。正是琼·罗宾逊和张伯伦对微观经济理论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理论研究从 规范到实证的转变。此后,哈佛大学的梅森教授于1938年成立了 个包括贝恩等人在 内的研究产业组织的小组。这个小组以案例分析为突破口,对美国主要产业的市场结 构进行了深入的经验研究,取得了 一系列成果,为以后的计量分析铺平了道路。 ①其实,亚里士多德(Arste)早在公元前347年所著的《攻治学》第1卷第12章中就提到了“垄断”一司的含 义。他写到,“The man of Sicily who.hav .henthe merchants from the various markets cme to buy,he wasthe only,and without much increasing the price he gained 200%. Robinson John.1933.The Economics of Imperfect Competition.London:Macmillan Porter. Chamberlin.Edward H..1933.The Theory of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Cambridge:Harvard 8 具体分析研究厂商相互间竞争与垄断关系、厂商治理以及厂商内部组织问题的应用经 济理论;是研究在生产要素投入既定的前提下,为优化资源配置,既要鼓励竞争,使 厂商有足够的改善经营管理、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的动力和压力,又要充分 利用规模经济,避免过度竞争带来的低效率的理论;目的是探讨这种产业组织状况及 其演变对产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为维持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秩序和市场运行 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产业组织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学中最富活力、常被激烈争论 的领域之一。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产业组织理论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出现是与新古 典的微观经济理论在解释垄断或不完全竞争问题上的失败分不开的,从实践看,产业 组织理论是伴随 20 世纪以来大型制造业公司的迅猛涌现以后才出现的。从经济思想史 上看,马歇尔在 1890 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就在萨伊的劳动、资本和土地三生 产要素之外,提出了生产的第四要素“组织”。马歇尔的“组织”概念,既指企业内的 组织形态,也指企业之间的组织形态,还指产业之间的组织形态,他注意到大量生产 的好处是和“组织”相关联的,而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是阻断价格机制的作用和垄断 的发展①。这一困境——规模经济和垄断的弊病——被后人称之为“马歇尔冲突” (Marshall's Dilemma),成为产业组织理论探讨的核心问题。到 20 世纪初,垄断、垄 断寡头、卡特尔、托拉斯等已成为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新古典经济学派把完全竞 争作为分析的一个前提,认为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能使产量维持在平均成本 的最低点上,就能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最优。然而,20 世纪 20 年代 起,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集中度提高,许多行业出现了垄断。垄断力量的出 现阻碍了资源配置的优化过程,降低了社会福利。为了解释传统理论与现实经济问题 的冲突、修正新古典经济理论的缺陷,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J. Robinson,1933) ②于 1933 年出版了《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对有关“马歇尔冲突”的论争进行了总结。 同年,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伦(Chamberlin,1933)③也出版了《垄断竞争理论》一书, 书中张伯伦以现实的、具体的市场代替了理论上的抽象市场,以垄断因素的强弱为依 据,把完全竞争到独家垄断的市场结构作了区分,打破了以往要么竞争、要么垄断的 僵硬框框,使市场结构的区分和研究更加接近现实经济生活。这两本著作的问世标志 着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 他们二人内容如出一辙的垄断竞争理论,试图解释由于市场结构变动导致厂商行 为的变异,并由此影响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如价格上升,产量水平下降,消费者剩 余减少,创新动机不足等。他们的分析框架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他们二人修正并发展了新古典的微观经济理论,最早使用了结构(Structure)——行为 (Conduct)——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范式,这已成为产业组织理论中主流学派 的重要内容。正是琼·罗宾逊和张伯伦对微观经济理论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理论研究从 规范到实证的转变。此后,哈佛大学的梅森教授于 1938 年成立了一个包括贝恩等人在 内的研究产业组织的小组。这个小组以案例分析为突破口,对美国主要产业的市场结 构进行了深入的经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以后的计量分析铺平了道路。 ① 其实,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早在公元前 347 年所著的《政治学》第 1 卷第 12 章中就提到了“垄断”一词的含 义。他写到:“There was a man of Sicily who, having money deposited with him, bought up all the iron from the iron mines; afterwards, when the merchants from the various markets came to buy, he was the only seller, and without much increasing the price he gained 200%.” ② Robinson, John, 1933. The Economics of Imperfect Competition, London: Macmillan Porter. ③ Chamberlin, Edward H., 1933. The Theory of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Cambridge: Harvard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