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来了,我看见,我征服,宣传其首创的新主流媒体ˇ的概念,表明要从“另类走向主流,“成为新 世纪的新主流媒体”。在程益中看来,另类是手段,主流才是目的,另类是为了更主流,所谓“主 流ˆ就是要针对主流社会、锁定主流人群、吸引主流读者”,其动因在于:“只有针对主流读者,才 能吸纳主流广告ˆ,而选择2000年提出这个目标是因为“一旦等到我们做大了,我们就要跟读者说, 我们其实跟他们一样主流,只不过它们已经老化,已经不再主流。”(2004:7)当年,南都的新闻 产品在改版扩版和专题策划两方面又有较大突破:从扩版措施看,先是3月1日启动深圳战略,在48 个版的基础上增加8个深圳新闻版,再是6月28日扩至7版;从专题策划看,南都先后推出一系列重 特刊和专题,如《解读中国com》、《刺激000-欧洲杯特刊》、《幸福2000》、《完全崔健摇滚 中国》等。 2、203年-2005年积极实践主流改造,改造报纸形态。2003年,南都的口号定为“主流就是力量 这一年是集中体现《南方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的关键年,也是其打造“主流大报ˆ的标志年。从新 闻生产的实践和报纸形态的角度看,其主流ˆ改造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五个方面:(1)报道风格发生 改变。由注重煽情、娱乐转向注重深层解读和客观理性。南都早期的策划报道形式夸张、视觉冲击 力强烈、语言幽默富有活力,整体风格显得激情有余、理性不足;(2)时政新闺力度加大。这方 面,比较成功的报道除《广州小变大盘点》、《惊变广州》外,最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深圳市长和网 民对话的系列报道;(3)系统化的时评实践。2002年3月改版时时评版正式诞生,此举开大陆媒体 之先河。这个阶段,南都时评倡导公民写作理念,最有影响力的时评主要是孟波写的两大系列 孙志刚事件及收容制度系列评论,深圳新形象及网民对话市场系列评论。2004年3月,现任负责人李 文凯主持时评版工作后,重新调整了版面结构,确立了“社论ˆ和“个论ˆ两大版块,并增设不定期的 宏论版;(4)做好深度、重点和对话。南都深度主要以调查性报道为主,立足挖掘动态新闻幕后的 事件背景和真相。其中,最具影响的报道莫过于2003年4月25日发表的《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 文。这篇文章以准确、平实的报道,引发社会各界对孙志刚的深切同情和对城市收容遺送制度的激 烈声讨,并通过学者发文响应及上书人大,促成收容制度的最终废止;(5)继续做足特刊、专刊 在南都的新闻实践中,编辑部总结岀一套比较成熟的特刊、专刊的操作经验。善于抓住机会、进行 报道策划是该报的强项。总体上看,从1995年到2005年,经过十年发展,《南方都市报》的新闻形 态和实践策略已经比较稳定、成熟。 (四)2006年迄今扩张:打造报系” 大体以2006年为起步,《南方都市报》逐步开始从一张报纸向集报纸、网站、杂志为一体的“南都报 系扩张。这种扩张战略显然与整个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对旗下子品牌系列化的战略实施相关,以《南 方周未》为核心的南周系”(包括《南方人物周刊》、《名牌》等)、以《21世纪经济报道》为核 心的“21世纪报系”(包括《21世纪商业评论》、《21世纪商务旅行》、《理财周报》等)先后打造 成形,南都报系ˆ的打造亦属应有之义。三年多来,其扩张步伐主要集中于三种方式:新创周报与 周刊(《南都周刊》、《风尚周报》)、跨区域合作办报(与云南出版集团联办《云南信息 报》)、拓展新媒体项目(奥一网、南都数字报) 新闻报道方面,除原有的时评、深度操作形态更加成熟外[3](如时评增加了公众发言的“个论版 线下定期举办公众论坛”,深度增加了颇有特色的网眼ˆ版、聚焦网络热点现象),还在重大时政 新闻、高端报道上有所突破。需要指岀的是,受外部政策约束、市场利益诱惑等因素的影响,《南 方都市报》的新闻生产依然面临各种问题与考验。如笔者2005年做田野考察时,南都所处的新阗环 境相对宽松,而2008年,则由于部分报道挨批、敏感事件频发、主管领导更迭的影响,深度报道生 产中的自我审查不断,时评操作的话语空间亦大受限制 三、新闻场域的历史建构及其惯习 理解和应用场域理论,离不开惯习( habitus,亦被译成习性[4])和资本( capital)等其它相关概 念。布尔迪厄在《区隔》(1984)一书中,提出了分析模式的简要公式(如下),他完整的实践模 式把行为理论化为惯习、资本以及场域之间关系的结果”(转引自戴维·蜥沃茨,2006:161) [(习性)(資本)}场域一实践 由这个公式可见,场域理论强调硏究实践者如何在特定的场域ˆ中(-种关系型的、权力或资本空来了,我看 见,我征服”,宣传其首创的“新主流媒体”的概念,表明要从“另类”走向主流,“成为新 世纪的新主流媒体”。在程益中看来,另类是手段,主流才是目的,另 类是为了更主流,所谓“主 流”就是要“针对主流社会、锁定主流人群、吸引主流读者”,其动因在于:“只有针对主流读者,才 能吸纳主流广告”,而选择 2000年提出这个目标是因为“一旦等到我们做大了,我们就要跟读者说, 我们其实跟他们一样主流,只不过它们已经老化,已经不再主流。” (2004:77)当年,南都的新闻 产品在改版扩版和专题策划两方面又有较大突破:从扩版措施看,先是3月1日启动深圳战略,在48 个版的基础上增加8个 深圳新闻版,再是6月28日扩至72版;从专题策划看,南都先后推出一系列重 特刊和专题,如《解读中国.com》、《刺激2000•欧洲杯特刊》、《幸福 2000》、《完全崔健 摇滚 中国》等。 2、2003年-2005年 积极实践主流改造,改造报纸形态。2003年,南都的口号定为“主流就是力量”, 这一年是集中体现《南方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的关键年,也是其打造“主 流大报”的标志年。从新 闻生产的实践和报纸形态的角度看,其“主流”改造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五个方面:(1)报道风格发生 改变。由注重煽情、娱乐转向注重深 层解读和客观理性。南都早期的策划报道形式夸张、视觉冲击 力强烈、语言幽默富有活力,整体风格显得激情有余、理性不足;(2)时政新闻力度加大。这方 面, 比较成功的报道除《广州小变大盘点》、《惊变广州》外,最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深圳市长和网 民对话的系列报道;(3)系统化的时评实践。2002年3月改版时 时评版正式诞生,此举开大陆媒体 之先河。这个阶段,南都时评倡导“公民写作”理念,最有影响力的时评主要是孟波写的两大系列: 孙志刚事件及收容制度系列评 论,深圳新形象及网民对话市场系列评论。2004年3月,现任负责人李 文凯主持时评版工作后,重新调整了版面结构,确立了“社论”和“个论”两大版块,并 增设不定期的 宏论版;(4)做好深度、重点和对话。南都深度主要以调查性报道为主,立足挖掘动态新闻幕后的 事件背景和真相。其中,最具影响的报道莫过于 2003年4月25日发表的《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一 文。这篇文章以准确、平实的报道,引发社会各界对孙志刚的深切同情和对城市收容遣送制度的激 烈声讨, 并通过学者发文响应及上书人大,促成收容制度的最终废止;(5)继续做足特刊、专刊。 在南都的新闻实践中,编辑部总结出一套比较成熟的特刊、专刊的操作经 验。善于抓住机会、进行 报道策划是该报的强项。总体上看,从1995年到2005年,经过十年发展,《南方都市报》的新闻形 态和实践策略已经比较稳定、成 熟。 (四)2006年迄今 扩张:打造“报系” 大体以2006年为起步,《南方都市报》逐步开始从一张报纸向集 报纸、网站、杂志为一体的“南都报 系”扩张。这种扩张战略显然与整个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对旗下子品牌系列化的战略实施相关,以《南 方周末》为核心的“南周 系”(包括《南方人物周刊》、《名牌》等)、以《21世纪经济报道》为核 心的“21世纪报系”(包括《21世纪商业评论》、《21世纪商务旅行》、《理财 周报》等)先后打造 成形,“南都报系”的打造亦属应有之义。三年多来,其扩张步伐主要集中于三种方式:新创周报与 周刊(《南都周刊》、《风尚周报》)、跨 区域合作办报(与云南出版集团联办《云南信息 报》)、拓展新媒体项目(奥一网、南都数字报)。 新闻报道方面,除原有的时评、深度操作 形态更加成熟外[3] (如时评增加了公众发言的“个论版”、 线下定期举办“公众论坛”,深度增加了颇有特色的“网眼”版、聚焦网络热点现象),还在重大时政 新闻、高端报道上有 所突破。需要指出的是,受外部政策约束、市场利益诱惑等因素的影响,《南 方都市报》的新闻生产依然面临各种问题与考验。如笔者2005年做田野考察时,南 都所处的新闻环 境相对宽松,而2008年,则由于部分报道挨批、敏感事件频发、主管领导更迭的影响,深度报道生 产中的“自我审查”不断,时评操作的话语空 间亦大受限制。 三、新闻场域的历史建构及其惯习 理解和应用场域理论,离不开惯习 (habitus,亦被译成“习性”[4] ) 和资本(capital)等其它相关概 念。布尔迪厄在《区隔》(1984)一书中,提出了分析模式的简要公式(如下),他“完整的实践模 式把行为理论化为 惯习、资本以及场域之间关系的结果”(转引自戴维•斯沃茨,2006:161): [(习性)(资本)]+场域=实践 由这个公式可见,场域理论强调研究实践者如何在特定的“场域”中(一种关系型的、权力或资本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