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未来感到迷茫,而且无处求助。大部分的老师只是充当了“授业”的角色,却不能“传道”也不 能“解惑”。尤其是2001年夏天和某著名高校的一位副校长在央视一个对话节目中的辩论 更是让他对中国当前的师资质量充满忧虑。当天的讨论是围绕“当今中国最需要什么样的人 才”展开的。两个人的辩论从“人品第几”开始,李开复把“人品”列为最重要的素质,而那位 大学校长却很不以为然,他坚持认为“创新第一”,“人品”被他排在了三名以外的位置。这位 校长甚至认为:培养孩子的人品是父母的责任,而学校的责任是让他们更聪明。这次辩论之 后很多天,李开复都不能平静。“我本来以为学生在学校应当受到正面的影响,可是我发现 他的想法会误导学生,幸亏他的很多话在节目播出的时候被剪掉了。”如果决定中国技术发 展方向的人是这么无能的一个阶层,那它为什么会有希望呢?”在这种强烈情绪的驱使之下 他忍不住给当时主管教育的李岚清副总理写了一封信 真正需要彻底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中国的教育。中国若希望成为科技强国,中国的下一代 定要赶上外国。而若想有一批出色的下一代,中国一定要有一流的教育体系。 “见到这么多问题和这么多有潜力但是没有希望的学生,我曾有过冲动,考虑改行成为教授, 更直接地去帮助学生。我也曾写过一篇在《光明日报》发表的文章,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 随信附上。但是,一个教授只能够改变数百学生,一篇成功的文章只能够影响数千学生, 而中国需要改变未来数亿学生的命运。只有经过教育的彻底改革才能够给他们成才的机会, 给中国成为科技强国的机会。” 希望这封信,对岚清总理有所帮助。若有需要开复帮助的地方,只要是能帮助中国的下一 代的事情,开复义不容辞。 在李开复的演讲和文章中,这样动感情的语气鲜少见到。一位微软员工在他的博客里写着 李开复式的激情,是一种柔和绵长的激情。他给中国学生的四封信也值得慢慢、仔细阅读 一盏台灯,一杯咖啡。”这封信里展示的,则是李开复另一种形式的激情。而这种激情针对 的,是中国的师资和教育体制问题 李开复被称作“开复老师”最多的地方,还是他的开复学生网。“我希望能以这个网站为平台, 为中国的学生们提供多方面的帮助成长的资源,包括相关的教育文章和网站学习资源、各地 高校学生们的经验介绍和心得交流,从而帮助中国学生的成长。”这是李开复创办网站的初 衷。自开复学生网于2004年7月开办以来,于今已有注册会员4万余人,发帖总量达170000 余篇,每月有近10000人来访、1500人注册,已经成为一个深受广大学生及IT从业人员喜 爱的论坛 点击进入开复学生网,非常典型的“工科网站”页面,极简单,甚至给人有点土的感觉。但页 面下却澎湃着汹涌的激情,在他的会员眼中,这里是一片喧嚣世界中难得的净土。他们在这 里发问,也答问,疑惑,也解惑,用共同的努力一起维护着这个精神家园。开复学生网的论 坛分为学习讨论区、职业讨论区、成长讨论区、计算机讨论区、综合讨论区五个区,每个讨 论区又分了若干“分区”,如学习讨论区就有学习方法、教育体制、专业考试、学习资源等分 区:综合讨论区又有国家、国际、文学、艺术等分区,涵盖了学生生活的所有领域。活跃在 网站社区各版和学生交流的不仅有李开复、社区最有价值专家,还有很多热心的各界专家学 者、老师,以及一些在美国读书和工作的公益人士。李开复只需要为他租用的服务器支付费 用,所有在他的网站上为学生服务的人员全部都是义务工作。李开复长期坚持在网上和学生 交流,除掉特殊情况之外,基本上是一天一帖或一天数帖。就在今年七八月间深陷官司的日 子里,他仍在回答学生们的问题。到如今,一年多以来,他已在开复学生网的论坛里亲自回 答了2000多个问题! 很多学生在这位精神偶像的影响下逐渐走向成熟。一位网友在留言中写道:“我原来是个很 自闭很胆怯的人。就连上课组织个节目都要恐惧半天。但现在我已经能在讲台上侃侃而谈了 并且在学校还能去带领别人做些小的科研项目。短短的大学一年,我变化了很多。李博士给未来感到迷茫,而且无处求助。大部分的老师只是充当了“授业”的角色,却不能“传道”也不 能“解惑”。尤其是 2001 年夏天和某著名高校的一位副校长在央视一个对话节目中的辩论, 更是让他对中国当前的师资质量充满忧虑。当天的讨论是围绕“当今中国最需要什么样的人 才”展开的。两个人的辩论从“人品第几”开始,李开复把“人品”列为最重要的素质,而那位 大学校长却很不以为然,他坚持认为“创新第一”,“人品”被他排在了三名以外的位置。这位 校长甚至认为:培养孩子的人品是父母的责任,而学校的责任是让他们更聪明。这次辩论之 后很多天,李开复都不能平静。“我本来以为学生在学校应当受到正面的影响,可是我发现 他的想法会误导学生,幸亏他的很多话在节目播出的时候被剪掉了。”“如果决定中国技术发 展方向的人是这么无能的一个阶层,那它为什么会有希望呢?”在这种强烈情绪的驱使之下, 他忍不住给当时主管教育的李岚清副总理写了一封信—— “真正需要彻底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中国的教育。中国若希望成为科技强国,中国的下一代一 定要赶上外国。而若想有一批出色的下一代,中国一定要有一流的教育体系。” “见到这么多问题和这么多有潜力但是没有希望的学生,我曾有过冲动,考虑改行成为教授, 更直接地去帮助学生。我也曾写过一篇在《光明日报》发表的文章,‘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 随信附上。 但是,一个教授只能够改变数百学生,一篇成功的文章只能够影响数千学生, 而中国需要改变未来数亿学生的命运。只有经过教育的彻底改革才能够给他们成才的机会, 给中国成为科技强国的机会。” “希望这封信,对岚清总理有所帮助。若有需要开复帮助的地方,只要是能帮助中国的下一 代的事情,开复义不容辞。” 在李开复的演讲和文章中,这样动感情的语气鲜少见到。一位微软员工在他的博客里写着: “李开复式的激情,是一种柔和绵长的激情。他给中国学生的四封信也值得慢慢、仔细阅读, 一盏台灯,一杯咖啡。”这封信里展示的,则是李开复另一种形式的激情。而这种激情针对 的,是中国的师资和教育体制问题。 李开复被称作“开复老师”最多的地方,还是他的开复学生网。“我希望能以这个网站为平台, 为中国的学生们提供多方面的帮助成长的资源,包括相关的教育文章和网站学习资源、各地 高校学生们的经验介绍和心得交流,从而帮助中国学生的成长。”这是李开复创办网站的初 衷。自开复学生网于 2004 年 7 月开办以来,于今已有注册会员 4 万余人,发帖总量达 170000 余篇,每月有近 10000 人来访、1500 人注册,已经成为一个深受广大学生及 IT 从业人员喜 爱的论坛。 点击进入开复学生网,非常典型的“工科网站”页面,极简单,甚至给人有点土的感觉。但页 面下却澎湃着汹涌的激情,在他的会员眼中,这里是一片喧嚣世界中难得的净土。他们在这 里发问,也答问,疑惑,也解惑,用共同的努力一起维护着这个精神家园。开复学生网的论 坛分为学习讨论区、职业讨论区、成长讨论区、计算机讨论区、综合讨论区五个区,每个讨 论区又分了若干“分区”,如学习讨论区就有学习方法、教育体制、专业考试、学习资源等分 区;综合讨论区又有国家、国际、文学、艺术等分区,涵盖了学生生活的所有领域。活跃在 网站社区各版和学生交流的不仅有李开复、社区最有价值专家,还有很多热心的各界专家学 者、老师,以及一些在美国读书和工作的公益人士。李开复只需要为他租用的服务器支付费 用,所有在他的网站上为学生服务的人员全部都是义务工作。李开复长期坚持在网上和学生 交流,除掉特殊情况之外,基本上是一天一帖或一天数帖。就在今年七八月间深陷官司的日 子里,他仍在回答学生们的问题。到如今,一年多以来,他已在开复学生网的论坛里亲自回 答了 2000 多个问题! 很多学生在这位精神偶像的影响下逐渐走向成熟。一位网友在留言中写道:“我原来是个很 自闭很胆怯的人。就连上课组织个节目都要恐惧半天。但现在我已经能在讲台上侃侃而谈了, 并且在学校还能去带领别人做些小的科研项目。短短的大学一年,我变化了很多。李博士给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