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案续页 基本 内 辅助手段和时间 分配 【临床表现】 30分钟 1.临床分度以口测温度为标准分为: 讲授 低热37.3℃-38℃ 中等度热38.1℃C-39℃ 高热39.1C-41℃ 超高热41℃以上 2.发热的临床经过与特点 (1)体温上升期 1)骤升型:体温数小时内上升达39℃-40℃或以上,常见于肺炎球 菌性肺炎、败血症等 2)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数天内达高峰,见于肺结核、伤寒等 体温上升过程常有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畏寒或寒 战等临床表现 (2)高热期 因引起的原因不同,高热持续的时间亦有差异,重者可有不同程度的 意识障碍及谵妄,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紊乱表现 (3)体温下降期 1)骤降型:体温在数小时迅速下降至正常水平,常见于肺炎球菌性肺 炎,输液反应等。 2)缓降型:体温在数天内逐渐降至正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 3.热型与临床意义 (1)稽留热 (2)驰张热 (3)间歇热 (4)波状热 (5)回归热 (6)不规则热 影响热型的因素可有:①抗生素的广泛应用;②解热药及肾上腺皮质 激素的应用;③个体反应的差异,如老年人 【伴随症状】 10分钟 1.发热伴寒战可见于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肺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肾 讲授) 盂肾炎等。 2.发热伴结膜充血多见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等 3.发热伴淋巴结肿大见于淋巴结结核、淋巴瘤等。 4.发热伴肝脾肿大多见于病毒性肝炎、肝胆系感染、淋巴瘤等 5.发热伴皮疹见于麻疹、风疹、水痘等 6.发热伴皮肤粘膜出血见于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再生障碍性 贫血、急性白血病等。 7.发热伴昏迷先发热后昏迷见于乙型脑炎、中毒性菌痢。先昏迷 后发热见于脑出血、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第4页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第 4 页 教 案 续 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 分 配 【临床表现】 1.临床分度 以口测温度为标准分为: 低热 37.3℃-38℃ 中等度热 38.1℃-39℃ 高热 39.1℃-41℃ 超高热 41℃以上 2.发热的临床经过与特点 (1)体温上升期 1)骤升型:体温数小时内上升达 39℃-40℃或以上,常见于肺炎球 菌性肺炎、败血症等。 2)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数天内达高峰,见于肺结核、伤寒等。 体温上升过程常有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畏寒或寒 战等临床表现。 (2)高热期 因引起的原因不同,高热持续的时间亦有差异,重者可有不同程度的 意识障碍及谵妄,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紊乱表现。 (3)体温下降期 1)骤降型:体温在数小时迅速下降至正常水平,常见于肺炎球菌性肺 炎,输液反应等。 2)缓降型:体温在数天内逐渐降至正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 3.热型与临床意义 (1)稽留热 (2)驰张热 (3)间歇热 (4)波状热 (5)回归热 (6)不规则热 影响热型的因素可有:①抗生素的广泛应用;②解热药及肾上腺皮质 激素的应用;③个体反应的差异,如老年人。 【伴随症状】 1.发热伴寒战 可见于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肺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肾 盂肾炎等。 2.发热伴结膜充血 多见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等。 3.发热伴淋巴结肿大 见于淋巴结结核、淋巴瘤等。 4.发热伴肝脾肿大 多见于病毒性肝炎、肝胆系感染、淋巴瘤等。 5.发热伴皮疹 见于麻疹、风疹、水痘等。 6.发热伴皮肤粘膜出血 见于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再生障碍性 贫血、急性白血病等。 7. 发热伴昏迷 先发热后昏迷见于乙型脑炎、中毒性菌痢。先昏迷 后发热见于脑出血、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30 分钟 (讲授) 10 分钟 (讲授)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