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子器丛生于梨叶病斑的背面,或嫩梢、幼果和果梗的肿大病斑上,细圆筒形,长约5~-10mm 直径0.2~05mm,组成锈子器壁的护膜细胞长圆形或梭形,有长刺状突起,内生锈孢子。锈 孢子球形或近球形,大小18~20μm×19-24μm,膜厚2~3μm。橙黄色,表面有瘤状细点 锈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7℃。冬孢子角红褐色或咖啡色,圆锥形。初短小,后渐伸长, 一般约长2~5mm,顶部较窄,基部较宽。冬孢子纺锤形或长椭圆形,双胞,黄褐色,大小 33~62um×1428um,在每个细胞的分隔处各有两个发芽孔,柄细长,其外表被有胶质 遇水胶化。冬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7~20℃,冬孢子萌发时长出担子,4胞,每胞生一小 梗,每小梗顶端生一担孢子。担孢子卵形,淡黄褐色,单胞,大小10~15μm×8~9μm,担 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5~23℃ 病害循环 病菌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欧洲刺柏及龙柏等转主寄主病组织中越冬,翌年春季形成 的冬孢子角遇雨吸水膨胀,冬孢子成熟后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随风飘散散落在梨树的嫩 叶、新梢及幼果上,遇适宜条件萌发产生芽管,直接从表皮细胞或气孔侵入。梨树从展叶开 始直至展叶后20d容易被感染,展叶25d以上,叶片一般不再受感染。梨锈病菌只有初侵染 而没有再侵染,一年中只有一个短暂时期产生担孢子侵害梨树,且担孢子寿命不长,传播距 离约25~5km,最远不超过10km 梨锈病的潜育期一般为6~10d,连续阴天和高温是感病的重要条件。潜育期的长短与气 温和寄主叶龄有密切关系,展叶期为4d且平均温度15℃时,潜育期为8-9d:展叶期为1ld 且平均温度为20℃时,潜育期为6~7d;展叶期为23d时,潜育期为14~15d:展叶期为33d 且平均温度达22.5℃时,该病不能发生。病菌侵入经过潜育期后,在叶面呈现橙黄色的病斑, 然后病斑上长出性孢子器,内生性孢子。性孢子成熟后由孔口随蜜汁溢出,经昆虫或雨水传 带至异性的性孢子器的受精丝上。性孢子与受精丝交配,约25d后,在叶斑背面或果实、嫩 梢病斑正面逐渐长出细小管状的锈孢子器。锈子器内产生的锈孢子不再危害梨树,而是经气 流或风传送到转主寄主桧柏的嫩枝、叶上萌发侵入,并在桧柏上越夏和越冬,至翌年春再度 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角吸水胶化,冬孢子萌发产生的担孢子不能危害桧柏,只能危害梨树。 发病条件 转主寄主:梨锈病发生的轻重与梨园周围桧柏等柏科植物的数量和距离远近有关,尤其 与1.5~3.5km范围内的桧柏等柏科植物的数量关系最大。在担孢子传播的有效距离内一般是 桧柏等转主寄主越多,病害发生越重;反之病害发生越轻。 气候条件:病菌一般只侵染幼嫩的组织,当梨萌芽、幼叶初展时若天气多雨,同时温度 对冬孢子萌发适宜,就会产生大量的担孢子,担孢子随风飘散,发病必定严重。在冬孢子萌 发后,风力的强弱和风向都可影响孢子与梨树的接触,对发病也有影响,若2~3月气温高, 冬孢子成熟早,当冬孢子遇水萌发时,梨还未萌芽或梨萌芽展叶时天气干燥都不利于冬孢子 形成担孢子,也不利于担孢子萌发侵入,则病害发生轻。所以2~3月气温高,3月下旬与4 月下旬的雨水多是影响当年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种和品种抗病性:梨品种间抗病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感病品种有鸭梨、慈梨、严洲雪梨、 二宫白、明月及今春秋等。中国梨或日本梨系统的品种比较感病,西洋梨或西洋杂交品种品 系表现抗病或免疫。 病害控制子器丛生于梨叶病斑的背面,或嫩梢、幼果和果梗的肿大病斑上,细圆筒形,长约 5~10 mm, 直径 0.2~0.5mm,组成锈子器壁的护膜细胞长圆形或梭形,有长刺状突起,内生锈孢子。锈 孢子球形或近球形,大小 18~20μm×19~24μm,膜厚 2~3μm。橙黄色,表面有瘤状细点。 锈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 27℃。冬孢子角红褐色或咖啡色,圆锥形。初短小,后渐伸长, 一般约长 2~5mm,顶部较窄,基部较宽。冬孢子纺锤形或长椭圆形,双胞,黄褐色,大小 33~62μm×14~28μm,在每个细胞的分隔处各有两个发芽孔,柄细长,其外表被有胶质, 遇水胶化。冬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 17~20℃,冬孢子萌发时长出担子,4 胞,每胞生一小 梗,每小梗顶端生一担孢子。担孢子卵形,淡黄褐色,单胞,大小 10~15μm×8~9μm,担 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 5~23℃。 病害循环 病菌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欧洲刺柏及龙柏等转主寄主病组织中越冬,翌年春季形成 的冬孢子角遇雨吸水膨胀,冬孢子成熟后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随风飘散散落在梨树的嫩 叶、新梢及幼果上,遇适宜条件萌发产生芽管,直接从表皮细胞或气孔侵入。梨树从展叶开 始直至展叶后 20d 容易被感染,展叶 25d 以上,叶片一般不再受感染。梨锈病菌只有初侵染 而没有再侵染,一年中只有一个短暂时期产生担孢子侵害梨树,且担孢子寿命不长,传播距 离约 2.5~5km,最远不超过 10km。 梨锈病的潜育期一般为 6~10d,连续阴天和高温是感病的重要条件。潜育期的长短与气 温和寄主叶龄有密切关系,展叶期为 4d 且平均温度 15℃时,潜育期为 8~9d;展叶期为 11d 且平均温度为 20℃时,潜育期为 6~7d;展叶期为 23d 时,潜育期为 14~15d;展叶期为 33d 且平均温度达 22.5℃时,该病不能发生。病菌侵入经过潜育期后,在叶面呈现橙黄色的病斑, 然后病斑上长出性孢子器,内生性孢子。性孢子成熟后由孔口随蜜汁溢出,经昆虫或雨水传 带至异性的性孢子器的受精丝上。性孢子与受精丝交配,约 25d 后,在叶斑背面或果实、嫩 梢病斑正面逐渐长出细小管状的锈孢子器。锈子器内产生的锈孢子不再危害梨树,而是经气 流或风传送到转主寄主桧柏的嫩枝、叶上萌发侵入,并在桧柏上越夏和越冬,至翌年春再度 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角吸水胶化,冬孢子萌发产生的担孢子不能危害桧柏,只能危害梨树。 发病条件 转主寄主:梨锈病发生的轻重与梨园周围桧柏等柏科植物的数量和距离远近有关,尤其 与 1.5~3.5km 范围内的桧柏等柏科植物的数量关系最大。在担孢子传播的有效距离内一般是 桧柏等转主寄主越多,病害发生越重;反之病害发生越轻。 气候条件:病菌一般只侵染幼嫩的组织,当梨萌芽、幼叶初展时若天气多雨,同时温度 对冬孢子萌发适宜,就会产生大量的担孢子,担孢子随风飘散,发病必定严重。在冬孢子萌 发后,风力的强弱和风向都可影响孢子与梨树的接触,对发病也有影响,若 2~3 月气温高, 冬孢子成熟早,当冬孢子遇水萌发时,梨还未萌芽或梨萌芽展叶时天气干燥都不利于冬孢子 形成担孢子,也不利于担孢子萌发侵入,则病害发生轻。所以 2~3 月气温高,3 月下旬与 4 月下旬的雨水多是影响当年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种和品种抗病性:梨品种间抗病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感病品种有鸭梨、慈梨、严洲雪梨、 二宫白、明月及今春秋等。中国梨或日本梨系统的品种比较感病,西洋梨或西洋杂交品种品 系表现抗病或免疫。 病害控制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