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8 9 10 图2.P波各种形态(P wave forms) Figure 2.The shapes of P wave forms 注:1直立2.高尖直立3.双蜂(后蜂大于前峰)4双峰(前峰大于后峰)5高宽双峰 6.圆顶尖峰7.低平8正负双向9负正双向10.平坦11倒置 (①)形态:在大部分导联上呈钝圆形,有时有轻度切迹。由于心房除极的综 向量指向左前下方,所以P波方向在I、II、avF、V,-V导联向上,在aR导 联向下,其余导联可呈双向、倒置或低平。 (2)时间:P波时限<0.11秒。 (3)振幅: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0.25毫伏,胸导联<0.15毫伏 (4)Ptfn≤-0. 04毫米 ·秒为左房负荷过重 注:Ptf测量方法:以V,导联P波终末负向部分的振幅(毫米)和时间(秒)相 乘。 (5)临床意义: P波增宽:①左心房肥大:多见于高血压病人,也见于风心“二尖瓣狭窄”病人: ②房内 传导延迟或阻滞:当激动在心房内出现传导延迟或阻滞时,致传导时间延 长,P波增宽:③心房梗死:致心房除极顺序发生变化,除极时间延长,并伴有 PR段偏移。 P波振幅增高:①右心房肥大:常见于肺心病、先心病及三尖兼狭窄病人;②右 房阻滞:③甲亢、交感神经张力过高等。 2、PR间期:从P波的起点至QS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 的时间, 反助 室传导总时间, (1)选P波明显的导联测量(如Ⅱ、avR、V导联)。正常成人PR间期为0.12-0.20 秒:幼儿及心动过速时,PR间期相应缩短:老年人及心动过缓时,PR间期可路证 长,但<0.20秒。 (2)临床意义: PR间期延长:①常见于一度房室传导阻滞:②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常伴心动过缓 多为一过性:③干扰性PR间期延长④激动 房室结慢径路下传。 PR间期缩短:常见于预激综合征,交界性心律,房室脱节。 3、Q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1)时间:正常成年人0.06-0.11秒。 (2)波形和振幅:正常人V、,导联多星6型,V导联R波小于0.710毫伏。 儿。导联可星 qRs Rs或R型 波不超过2.5毫伏。 在V、V,导联 波和S波的振隔大体相等,正常人胸导联Y,导联R波逐新高,S波邃新我2 图 2.P 波各种形态(P wave forms) Figure 2.The shapes of P wave forms. 注:1.直立 2.高尖直立 3.双峰(后峰大于前峰)4.双峰(前峰大于后峰)5.高宽双峰 6.圆顶尖峰 7.低平 8.正负双向 9.负正双向 10.平坦 11.倒置 (1)形态:在大部分导联上呈钝圆形,有时有轻度切迹。由于心房除极的综合 向量指向左前下方,所以 P 波方向在 I、II、aVF、V4-V6导联向上,在 aVR 导 联向下,其余导联可呈双向、倒置或低平。 (2)时间:P 波时限<0.11 秒。 (3)振幅:P 波振幅在肢体导联<0.25 毫伏,胸导联<0.15 毫伏。 (4)PtfV1≤-0.04毫米·秒为左房负荷过重。 注:PtfV1测量方法:以V1导联P波终末负向部分的振幅(毫米)和时间(秒)相 乘。 (5)临床意义: P波增宽:①左心房肥大:多见于高血压病人,也见于风心“二尖瓣狭窄”病人; ②房内传导延迟或阻滞:当激动在心房内出现传导延迟或阻滞时,致传导时间延 长,P波增宽;③心房梗死:致心房除极顺序发生变化,除极时间延长,并伴有 PR段偏移。 P波振幅增高:①右心房肥大:常见于肺心病、先心病及三尖瓣狭窄病人;②右 房阻滞;③甲亢、交感神经张力过高等。 2、PR间期:从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 的时间,反映房室传导总时间, (1) 选P波明显的导联测量(如Ⅱ、avR、V1导联)。正常成人PR间期为0.12-0.20 秒;幼儿及心动过速时,PR间期相应缩短;老年人及心动过缓时,PR间期可略延 长,但<0.20秒。 (2)临床意义: PR间期延长:①常见于一度房室传导阻滞;②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常伴心动过缓, 多为一过性;③干扰性PR间期延长;④激动经房室结慢径路下传。 PR间期缩短:常见于预激综合征,交界性心律,房室脱节。 3、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1)时间:正常成年人 0.06-0.11 秒。 (2)波形和振幅:正常人 V1、V2导联多呈 rS 型,V1导联 R 波小于 0.7-1.0 毫伏。 V5、V6导联可呈 qR、qRs、Rs 或 R 型,R 波不超过 2.5 毫伏。在 V3、V4导联,R 波和 S 波的振幅大体相等,正常人胸导联 V1-V6导联 R 波逐渐增高,S 波逐渐变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