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学术争鸣 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自戊戊维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时断时续的思想启蒙,正艰难地一点一点渗入国人的心田。 上世纪8年代以降,各种思湖诸如新权威主义、新保守主义、新自由主义、新左派、新民本主义等流派纷呈,纵横交 错,此乃改革开放造成的思想解放使然.历史证明,卓然独立的人格是建立在思想自由之基础上的,因而思潮诵动体现 了一个社会知识粉英的活力,最终将促进一个古老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期推出的袁伟时教授的争鸣文章,旨在爬梳中国 思想启蒙的艰雅历程,同时引发更多的争鸣,我们般切地期待着 一编者 回答对新文化运动的三大责难 献给“五四”85周年 和读者谅解。 由;而且在多数公民特别是知识阶层日趋 ☐袁伟时中山大学教授 理性的状况下,其市场也十分有限。 背道而驰的两种文化 任何国家走向现代化都伴随著文化的 近年来对新文化运动的责难连绵不 变革和变迁。问题仅在向那个方向变?对 断。与以往不同,这一波对新文化运动的 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文化革命”的根 中国这样的古老的专制国家来说,不“改 责难主要来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这些责 源呢? 造文化”,冲破文化专制主义,现代化最 推概括起来有三条: 不!“文化革命”的源头是义和团运 终会化为泡影。新文化运动及其各种形式 1、新文化运动是“文化革命”的根源。 动。两者的文化基础都是迷信和排外,共 的延续,正是针对文化专制的强大的冲击 2、新文化运动主导思想是无政府主 同的手段是用暴力解决文化问题,践踏文 波的体现。而义和团、“文化革命”之类 义。 明,摧残人的尊严和权利。至于新文化运 的狂潮不过是专制主义的反扑。两者是绝 3、新文化运动导致极端思潮泛滥和 动继承的是从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精神, 对不能混涌的。后者能够得退于一时,说 国民党专制体系的建立。 其基本内涵是人的尊严和权利,相应的诉 到底不过是启蒙一新文化运动尚未完成 这些观点的始作俑者是林毓生数授。 求是自由、民主、法治和理性:手段是自 自己的历史任务的恶果。 去年林先生在香港城市大学重申旧说:今 由讨论:同一切思想文化讨论一样,人们 海内外学者之所以会出现不应有的混 年2月23日朱学勤教授在凤凰卫视世纪 可以轻而易举地从支持新文化运动的各式 淆,一个重要原因是不重视处理文化问题 大讲堂中承袭和发展了林先生的观点。两 人物的文章中找到各种错误观点。但是, 不同方法(自由讨论和强迫改造)的内 位都是笔者素所尊敬的老朋友,但因事关 由于没有政权和暴力介人,这类观点通常 涵:没有正视方法是由文化的性质决定 重大,不能不有所申说:敬希林、朱两位 不会损害社会秩序和侵犯其他公民的自 的e 发愤大誓臣工开制度新政局革旧图新折》,造币局、游历局、社会局、武备局,从中 务部、更部、民政部,度支部、礼部、学 故宫博物院藏内府抄本《杰士上书汇录》 可以看到日本内阁制的影子。康有为开政 部、陆海军部、法部、农工商部、邮传 卷一) 治制度局的政治主张,虽然因遭到封建顽 部、理藩部等11个部;1912年(民国元 有的学者认为,康有为提出学习日本 固势力的猛烈反对而失败,但是应该承 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内阁设立陆军 的内阁制“开制度局于内廷”,是政治上 认,康有为改革官制的思想是中国近代国 部、司法部、海军部、财政部、外交部、 的“倒退”和“变节”的行为。这个推论 家体制改革近代化的开端。制度局尤其是 教育部、实业部、内务部、交通部等9个 与事实不符。恰恰相反,康有为认为学习 十二新玫局,从内容到形式都脱胎于西方 部,都可以看到康有为学习日本设计的十 日本的“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是中国变 政治制度和日本的内阁制,它虽然没有直 二新政局的影响。当后世政治改革一步一 法的“根本”;“开制度局于内廷”是以 接掌握维新变法的大权,但却像一个影子 步走向日臻完美的时候,岂可忘记第路蓝 日本太政官制为蓝本,对清政府进行官制 内阁那样映现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对近代 缕以启山林的拓荒者? 改革的“全局”。他设计的制度局下设十 中国政治机构改革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编枰秦维宪 二局: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发布的 局、工务局、矿政局、铁路局、邮政局、 官制改革上渝,把清朝中央政府厘定为外 排来s争2004.8 21994 2015 China-Ae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一一一一二述主巴一 - 在 中国社会 的转型 期 , 自戊戌维新 、 五四新 文化运动 以 来时断时续 的 思 想启 蒙 . 正艰难地一点 一点渗入 国人 的心田 。 上世 纪 8() 年代以 降 , 各种思潮诸如新权威 主 义 、 新保守主义 、 新 自由主 义 、 新 左 派 、 新 民 本主 义等流派纷呈 , 纵横 交 错 , 此乃 改 革开放 造成的思想解放使 然 , 历 史证 明 , 卓然 独立 的 人格是建立 在思想 自由之 基础上的 , 因 而 思潮涌 动体现 了一 个社会知识精英的 活力 , 最终将促进一 个 古老 民族的 伟 大复兴 。 本期推 出的 衰伟时教授的 争鸣文章 , 旨在爬袜中国 思 想启 蒙的艰 难历 程 , 同 时引发更 多的 争鸣 , 我们殷切地期待 着 。 一 编者 回答对新文化运动的三大责难 一一 ~ 献给 “ 五四 ” 85 周年 和读者谅解 。 口 袁伟时 中山 大学教授 背道而驰的两种文化 近 年 来对 新文 化运 动 的 责难 连绵 不 断 。 与以往不 同 , 这一波对 新文 化运 动 的 责难 主要 来 自自由主 义 知识分子 。 这些 责 难概括起 来有三条 : 1 、 新文 化运 动是 “ 文 化革命 ” 的根 源 。 2 、 新文 化运 动主 导 思想 是无政府 主 义 。 3 、 新文 化运 动 导致极 端 思 潮 泛 滥 和 国 民党专制体 系的 建立 。 这些 观 点的 始作俑者 是 林毓生 教 授 。 去年林先生在香 港 城市大学重 申旧 说 ; 今 年 2 月 2 3 日 朱学 勤 教授在 凤凰 卫视世 纪 大讲堂中承袭 和发展 了林 先生 的 观点 。 两 位都是 笔 者素所尊敬的 老 朋 友 , 但 因事 关 重大 , 不 能不有所申说 ; 敬希林 、 朱两 位 新 文 化运 动是不 是 “ 文化革命 ” 的 根 源呢? 不 ! “ 文 化革命 ” 的 源头 是义 和 团 运 动 。 两 者的 文化 基础都是迷信和 排外 , 共 同 的手 段 是 用 暴 力解决文 化问 题 , 践踏文 明 , 摧残人 的 尊严 和权利 。 至 于 新 文 化运 动继 承 的 是 从 文艺 复兴 以 来的 人 文 精神 , 其基 本内涵 是人 的尊严和 权利 , 相 应 的诉 求是 自由 、 民 主 、 法治和 理性 ; 手段是 自 由讨论 同 一切 思 想文 化讨论一 样 . 人 们 可 以 轻而 易举地从 支持新文 化运 动 的 各式 人 物 的 文 章中找 到各种 错误 观点 。 但是 , 由于 没 有政 权 和 暴力 介人 , 这 类观点通 常 不 会损 害社会 秩序 和 侵 犯 其他 公 民 的 自 由 ; 而 且 在多数公 民特别是 知 识阶层 日趋 理性的 状况下 , 其市场也十分有限 。 任何国 家走向 现代化都伴随着文 化的 变 革和 变迁 。 问题仅在 向那个方向变 ? 对 中国这样 的古老的 专制 国 家来说 , 不 “ 改 造文 化 ” , 冲破文化 专制主 义 , 现代 化最 终会化为泡 影 。 新文 化运 动及其各种形式 的 延续 , 正 是针对文化 专制的强 大的 冲击 波的体 现 。 而 义 和 团 、 “ 文 化革命 ” 之类 的 狂潮 不 过 是 专制主 义 的 反扑 。 两 者是绝 对 不能混淆的 。 后者 能够 得逞 于 一 时 , 说 到底 不 过 是启蒙— 新 文化运动 尚未完成 自己 的历 史任务的恶果 。 海 内外学者之所 以会 出现不 应有 的混 淆 , 一 个重 要 原 因是不 重 视 处 理文 化间题 不 同方 法 ( 自由讨 论和 强 迫 改 造 ) 的 内 涵 ; 没 有正 视 方法 是 由文 化 的性质 决定 的 。 . 州卜. 州卜 . 州卜. 州卜. 州卜 一卜 . 州卜 一十 一卜 . , 卜. 刊卜“ 十 . 州卜 . 州 卜“ 月 十一十 . 川卜 . 州卜 发愤 大誓臣工开制度新政局革 旧 图新折 》 , 故宫博物院 藏 内府抄本 《杰 士上 书汇 录 》 卷一 ) 有 的学 者认 为 , 康有 为提 出学 习 日本 的 内阁制 “ 开 制 度局 于 内廷 ” , 是政 治上 的 “ 倒退 ” 和 “ 变 节 ” 的行 为 。 这个推论 与事实不符 。 恰恰 相反 , 康有 为认为 学习 日本的 “ 三权分立 ” 的君 主立 宪是 中 国变 法 的 “ 根 本 ” ; “ 开 制度局 于 内廷 ” 是 以 日本太政官制为蓝 本 , 对清政府进行官制 改革 的 “ 全 局 ” 。 他设计 的 制度 局 下 设 十 二 局 : 法 律 局 、 税 计局 、 学校 局 、 农 商 局 、 工 务局 、 矿政局 、 铁路局 、 邮政 局 、 造 币局 、 游历局 、 社 会局 、 武备局 , 从 中 可 以 看 到 日本 内 阁制的 影 子 。 康有为 开政 治制度 局 的政治 主 张 , 虽 然 因 遭 到封建顽 固 势 力 的 猛烈 反 对 而 失败 , 但 是 应 该 承 认 , 康有 为改革官制的 思 想 是 中国近 代 国 家体制改革近 代化的 开 端 。 制度局 尤其是 十二 新政局 , 从内容到形 式都脱胎于 西 方 政治制度和 日本的内阁制 , 它虽 然没 有直 接掌握维新变法 的大权 , 但却像一 个 影子 内阁那样映 现在中国政治舞 台上 , 对近 代 中 国 政 治 机构 改 革有 不 可 忽 视 的 影 响 。 19 06 年 ( 光绪 三 十 二 年 ) 清政 府发 布 的 官制改革上 谕 , 把清朝 中央 政府厘 定为外 务部 、 吏 部 、 民政部 、 度支部 、 礼部 、 学 部 、 陆海 军部 、 法 部 、 农 工 商 部 、 邮传 部 、 理藩部等 1 个部 ; 191 2 年 ( 民 国 元 年 ) 中华民 国南京 临时 政府内阁设立陆军 部 、 司 法部 、 海 军部 、 财政部 、 外交部 、 教 育部 、 实业部 、 内务 部 、 交通 部等 9 个 部 , 都可 以看到康有 为学 习 日本设计的十 二新政局 的影 响 。 当后世政治改革一 步一 步走向 日臻完美的时 候 , 岂可 忘记 单路蓝 缕以启 山林的拓荒者 ? 编 样 秦维宪 谁 公二 争幸 洲抖 · 8 13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