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至今的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体制、职能、地位、作用 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 一、中国人民银行的创建与国家银行体系的建立(1948.,1952年)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宜布成立。华北人民政府当天发出 布告,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在华北、华东、西北三区的统 一流通,所有公私款项收 付及一切交易,均以人民币为本位货币。194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由石家庄市迁入北平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把中国 人民银行纳入政务院的直属单位系列,接受财政经济委员会指导,与财政部保持密切联系, 武予其国家银行职能,承担发行国家货币、经理国家金库、管理国家金融、稳定金种市场」 支持经济恢复和国家重建的任务。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人民银行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着手建立统一的国 家银行体系:一是建立独立统一的货币体系,使人民币成为境内流通的本位币,与各经济部 门协同治理通货膨胀:二是迅速普建分支机构,形成国家银行体系,接管官僚资本银行,整 顿私营金融业:三是实行金融管理,疏导游资,打击金银外币黑市,取消在华外商银行的特 权,禁止外国货币流通,统 管理外汇:四是开展存 、放款、汇克和 业务 促进城 物资交流,为迎接经济建设做准备。到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终结时,中国人民银行作 为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银行,建立了全国垂直领导的组织机构体系:统一了人民币发行,逐步 收兑了解放区发行的货币,全部清楚并限期兑换了国民党政府发行的货币,很快使人民币成 为全国统一的货币:对各类金种机构实行了统一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分运用货币发行和货 政策,实行现金管理 开展“ 建金库、灵活调拨” 运用折实储蓄和存放款利* 等手段调控市场货币供求,扭转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金融市场混乱的状况,终于制止了国民党 政府遗留下来的长达二十年之久的恶性通货膨胀。同时,按照“公司兼顾、劳资两利、城乡 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配合工商业的调整,灵活调度资金,支持了国营经济的快速成长, 适度地增加了对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的贷款:便利了城乡物资交流,为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和 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国家银行(1953-1978年) 在统一的计划体制中,自上而下的人民银行体制,成为国家吸收、动员、集中和分配信 贷资金的基本手段。随若社会主义改造的加快,私营金融业纳入了公私合营银行轨道,形成 集中统一的金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家金融管理和货币发行的机构,既是管理金 的国家机关又是全面经营银行业务的国家银行。 与高度集中的银行体制相适应,从1953年开始建立了集中统一的综合信贷计划管理体 制,即全国的信贷资金,不论是资金米源还是资金运用,都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统一掌握, 行“统在统” 的管理办法银行信贷计划纳入国家经济计划,成为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手 段。高度集中的国家银行体制,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进行全面的金融监督和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担负着组织和调节货币流通的职能,统一经营各项信贷业务,在国家计划 实施中具有综合反映和货币监督功能。银行对国有企业提供超定额流动资金贷款、季节性贷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至今的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体制、职能、地位、作用 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 一、中国人民银行的创建与国家银行体系的建立(1948--1952 年) 1948 年 12 月 1 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宣布成立。华北人民政府当天发出 布告,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在华北、华东、西北三区的统一流通,所有公私款项收 付及一切交易,均以人民币为本位货币。1949 年 2 月,中国人民银行由石家庄市迁入北平。 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把中国 人民银行纳入政务院的直属单位系列,接受财政经济委员会指导,与财政部保持密切联系, 赋予其国家银行职能,承担发行国家货币、经理国家金库、管理国家金融、稳定金融市场、 支持经济恢复和国家重建的任务。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人民银行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着手建立统一的国 家银行体系:一是建立独立统一的货币体系,使人民币成为境内流通的本位币,与各经济部 门协同治理通货膨胀;二是迅速普建分支机构,形成国家银行体系,接管官僚资本银行,整 顿私营金融业;三是实行金融管理,疏导游资,打击金银外币黑市,取消在华外商银行的特 权,禁止外国货币流通,统一管理外汇;四是开展存款、放款、汇兑和外汇业务,促进城乡 物资交流,为迎接经济建设做准备。到 1952 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终结时,中国人民银行作 为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银行,建立了全国垂直领导的组织机构体系;统一了人民币发行,逐步 收兑了解放区发行的货币,全部清楚并限期兑换了国民党政府发行的货币,很快使人民币成 为全国统一的货币;对各类金融机构实行了统一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充分运用货币发行和货 币政策,实行现金管理,开展“收存款、建金库、灵活调拨”,运用折实储蓄和存放款利率 等手段调控市场货币供求,扭转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金融市场混乱的状况,终于制止了国民党 政府遗留下来的长达二十年之久的恶性通货膨胀。同时,按照“公司兼顾、劳资两利、城乡 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配合工商业的调整,灵活调度资金,支持了国营经济的快速成长, 适度地增加了对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的贷款;便利了城乡物资交流,为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和 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国家银行(1953--1978 年) 在统一的计划体制中,自上而下的人民银行体制,成为国家吸收、动员、集中和分配信 贷资金的基本手段。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加快,私营金融业纳入了公私合营银行轨道,形成 了集中统一的金融体制,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家金融管理和货币发行的机构,既是管理金融 的国家机关又是全面经营银行业务的国家银行。 与高度集中的银行体制相适应,从 1953 年开始建立了集中统一的综合信贷计划管理体 制,即全国的信贷资金,不论是资金来源还是资金运用,都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统一掌握, 实行“统存统贷”的管理办法银行信贷计划纳入国家经济计划,成为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手 段。高度集中的国家银行体制,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进行全面的金融监督和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担负着组织和调节货币流通的职能,统一经营各项信贷业务,在国家计划 实施中具有综合反映和货币监督功能。银行对国有企业提供超定额流动资金贷款、季节性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