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主持人:再看下一个问题,有一位叫做“大风降温"的网友,这样说,他说,我 讨厌《读书》杂志,喜欢余秋雨,《读书》杂志上的文章说的似是而非,让人看 了似懂非懂,余秋雨却跟他们不一样,他是活的艺术,您看套用了您的活的知识, 让什么人都能一看就懂,我认为他就是您说的大众文化,我看到了一篇叫作《看 那镜城中光路迂迴》的文章,这是一篇夸您的文章,是夸戴教授的文章,但是这 个网友认为夸戴教授的这篇文章一点都不活的文化,他引了一段,让我给大家念 下,夸戴教授这篇文章是怎么说的?这篇文章是这么说的,戴锦华绝不掩饰自 身必须面对的尴尬,成长过程中她有过无法于既定性别秩序内自我安置的经历, 学会做女人的尝试成为日后反思的契机,使我有机会直接目睹性别秩序从某种意 义上说,包括了种种表演的因素在其中,相对于第一性,在有意识反叛男性话语 霸权的行为上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亦更加解构男权文化,表达女性生存状态之 优势,近而颠覆了男权文化,接着还说,请您告诉我,您喜欢余秋雨吗?当然我 指的不是您是否暗恋他 戴锦华:我不喜欢余秋雨,我厌恶余秋雨,因为余秋雨在我看起来就是一个 非常典型的、对我来说是90年代文化,如果我研究它我可能会去研究余秋雨, 余秋雨现象是90年代文化一个极具有症候性的东西,大家知道我用的就是医学 诊断学上的症候,你这个伤风、流鼻涕、咳嗽、头疼,我知道你感冒了,对于我 来说它具有90年代文化的这种症候性意义,就是他以学者的身份,似乎非常优 美的语言,非常严肃高雅的话题来满足一个大众文化的需求,这种定位本身是非 常成功的,在这个意义上余秋雨的操作也是非常成功的,但是我不喜欢,我个人 不喜欢,这不说明我就给他一个低评价,应该说我不喜欢,而且我厌恶。 主持人:这位网友做了个比较,就是余秋雨的一些文章大家都看得懂,跟夸 赞您的那篇文章比起来,余秋雨简直太高级了,是这个意思。 戴锦华:我明白,但是我觉得我从来拒绝叫“两害相交权其轻”,我从来拒绝这 样的选择,我认为如果两个都不好就是两个都不好,我不要因为凡是敌人反对的 我们就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反对,况且我觉得看得懂看不懂这件事至少 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我认为,中国文化看得懂看不懂得评判,其实非常有清晰的 历史脉络,就是社会主义时代的工农兵文艺的脉络,就是说我们人民群众是否看 得懂,那是绝对的评判标准,我们人民群众要看不懂,那你就是资产阶级腐朽没 落的文化,我们人民大众要喜闻乐见,那它就是绝对好的文化,那么它其实是以 通俗性和大众性作为唯一的标准。这是一个层面,另外一个就是80年代特殊的 形势使你有很多话不能直接说出来,它的空间不象今天这么大,所以你就要用主持人:再看下一个问题,有一位叫做“大风降温”的网友,这样说,他说,我 讨厌《读书》杂志,喜欢余秋雨,《读书》杂志上的文章说的似是而非,让人看 了似懂非懂,余秋雨却跟他们不一样,他是活的艺术,您看套用了您的活的知识, 让什么人都能一看就懂,我认为他就是您说的大众文化,我看到了一篇叫作《看 那镜城中光路迂迴》的文章,这是一篇夸您的文章,是夸戴教授的文章,但是这 个网友认为夸戴教授的这篇文章一点都不活的文化,他引了一段,让我给大家念 一下,夸戴教授这篇文章是怎么说的?这篇文章是这么说的,戴锦华绝不掩饰自 身必须面对的尴尬,成长过程中她有过无法于既定性别秩序内自我安置的经历, 学会做女人的尝试成为日后反思的契机,使我有机会直接目睹性别秩序从某种意 义上说,包括了种种表演的因素在其中,相对于第一性,在有意识反叛男性话语 霸权的行为上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亦更加解构男权文化,表达女性生存状态之 优势,近而颠覆了男权文化,接着还说,请您告诉我,您喜欢余秋雨吗?当然我 指的不是您是否暗恋他? 戴锦华:我不喜欢余秋雨,我厌恶余秋雨,因为余秋雨在我看起来就是一个 非常典型的、对我来说是 90 年代文化,如果我研究它我可能会去研究余秋雨, 余秋雨现象是 90 年代文化一个极具有症候性的东西,大家知道我用的就是医学 诊断学上的症候,你这个伤风、流鼻涕、咳嗽、头疼,我知道你感冒了,对于我 来说它具有 90 年代文化的这种症候性意义,就是他以学者的身份,似乎非常优 美的语言,非常严肃高雅的话题来满足一个大众文化的需求,这种定位本身是非 常成功的,在这个意义上余秋雨的操作也是非常成功的,但是我不喜欢,我个人 不喜欢,这不说明我就给他一个低评价,应该说我不喜欢,而且我厌恶。 主持人:这位网友做了个比较,就是余秋雨的一些文章大家都看得懂,跟夸 赞您的那篇文章比起来,余秋雨简直太高级了,是这个意思。 戴锦华:我明白,但是我觉得我从来拒绝叫“两害相交权其轻”,我从来拒绝这 样的选择,我认为如果两个都不好就是两个都不好,我不要因为凡是敌人反对的 我们就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反对,况且我觉得看得懂看不懂这件事至少 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我认为,中国文化看得懂看不懂得评判,其实非常有清晰的 历史脉络,就是社会主义时代的工农兵文艺的脉络,就是说我们人民群众是否看 得懂,那是绝对的评判标准,我们人民群众要看不懂,那你就是资产阶级腐朽没 落的文化,我们人民大众要喜闻乐见,那它就是绝对好的文化,那么它其实是以 通俗性和大众性作为唯一的标准。这是一个层面,另外一个就是 80 年代特殊的 形势使你有很多话不能直接说出来,它的空间不象今天这么大,所以你就要用一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