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编与说明 3 出现分歧,建议我们暂时不列这些人物。同时建议我们,考虑 到本书的体例,对其他在看法上没有太大分歧的人物,可以放 到事件部分中去介绍。经过慎重考虑,我们接受了这一建议。 因此,入物部分现在只介绍历史上曾遭受迫害的文化名人,如 司马迁、孔融、李贽等。 写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说,文化名人并不等于文化是的。 岂止是文化名人,文化名城、古迹、典籍、文化教育机构与设 施,甚至包括艺术品,也不等于文化,它们只是文化的一种载 体,其中凝结着文化。何谓文化?至今学术果没有一个统一的 看法。在我们看来,文化应该是指人类社会在不司历史时期的 发展程度、规律与特点,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东西。各种文化都 具有共性,同时也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等特点。油象是由具体 表现出来的。因此,不研究文化则已,要研究文化,就必领从 具体事物或现象入手。前者可视为狭义的文化或小文化,后者 可视为广义的文化或大文化。本书就是从广义上来理解和使用 文化这一概念的。 或许还有人会说,书中涉及的文物珍品,其中一些可能是 通过正当途径流往国外的,不应视为劫难;一些文物虽然通过 不正当途径流失国外,但到国外后非但没有遭到破坏,反而受 到了精心保护,也不应视为劫难。对前者,我们承认这一点, 但同时也有必要指出,近代文物的外流大多是通过不正当途径 进行的。因受条件所限,我们对流失海外的许多文物珍品,只 知其现在何处,但对每一件的流失经过无法弄清。对此不予涉 及很明显是一个缺憾,一旦涉及,又可能会引起一些争议。在 此特予说明,一旦发现书中涉及的文物为通过上当途径出境者, 我们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决子以纠正。至于后者,在这里 似乎不需要反驳,因为如果这种观点也能够成立,也就无正义 与非正义可言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