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法(chemical activated bar)等几种。异位微生物修复是把污染土壤挖出,进行集中生物 降解的方法。主要包括预制床法(preparedbed)、堆制法(composting biorernediation) 及泥浆生物反应器法(bioslutrybioreactor)。 2.1生物刺激技术 生物刺激即向污染的士壤中添加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以及电子受体,刺 激土著微生物的生长来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国外文献己有报 道。Reddy KR,Cutright T J对铬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进行的研究表明,限制铬污染场 地修复进程的一个共同因素是污染场地通常缺乏足够的营养以供引进的外来微生物或土著 微生物生长,以至这些微生物自身具备的还原C6+的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为使其潜力得 到充分发挥,需向其生活的环境中投加营养物质来刺激铬还原菌的新陈代谢和繁殖,促进铬 污染土壤的修复。HigginsT E将堆肥、鲜肥、牛粪、泥炭加入铬污染土壤进行原位修复, 提高了修复效果。 2.2生物强化技术 生物强化技术即向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加入一种高效修复菌株或由几种菌株组成的高效 微生物组群来增强土壤修复能力的技术。所加入的高效菌株可通过筛选培育或通过基因工程 构建,也可以通过微生物表面展示技术表达重金属高效结合肽,从而得到高效菌株。 2.2.1高效菌株筛选 高效菌株有2个来源:一是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筛选:二是从其他重金属污染环境中筛 选。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筛选分离出土著微生物,将其富集培养后再投入到原污染的土壤, 这是本土生物强化技术(本土生物强化技术是由日本科学家Ueno A等人于2007年首次提出 的)。筛选、富集的土著微生物更能适应土壤的生态条件,进而更好地发挥其修复功能。目 前已从Cr(VI)、Zn、Pb污染土壤中筛选分离出菌种Pseudo-monasmesophillca和 maltophiliaP,Barton等对这2种菌株去除Se、Pb毒性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上述菌 种均能将硒酸盐、亚硒酸盐和二价铅转化为不具毒性且结构稳定的胶态硒与胶态铅。 Robinson等研究了从土壤中筛选的4种荧光假单胞菌对Cd的富集与吸收效果,发现这4种 细菌对Cd的富集达到环境中的100倍以上。 2.2.2基因工程菌构建 基因工程可以打破种属的界限,把重金属抗性基因或编码重金属结合肽的基因转移到对 污染土壤适应性强的微生物体内,构建高效菌株。由于大多数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抗性系统主 要由质粒上的基因编码,且抗性基因亦可在质粒与染色体间相互转移,许多研究工作开始采 用质粒来提高细菌对重金属的累积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2.2.3微生物表面展示技术 微生物表面展示技术是将编码目的肽的DNA片段通过基因重组的方法构建和表达在噬 菌体表面、细菌表面(如外膜蛋白、菌毛及鞭毛)或酵母菌表面(如糖蛋白),从而使每个 颗粒或细胞只展示一种多肽。微生物表面展示技术可以把编码重金属离子高效结合肽的基因 通过基因重组的方法与编码细菌表面蛋白的基因相连,重金属离子高效结合肽以融合蛋白的 形式表达在细菌表面,可以明显增强微生物的重金属结合能力,这为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提供 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LamB、冰晶蛋白、凝集素、a-凝集素和葡萄球菌蛋白A都是表面蛋白,在微生物表面展 示技术中用来定位、锚定外源多肽。Sousa C等将六聚组氨酸多肽展示在E.coliLamB蛋白 表面,可以吸附大量的金属离子,重组菌株对Cd2+的吸附和富集比E.coli大11倍:XuZ、 Lee SY将多聚组氨酸(162个氨基酸)与OmpC融合,重组菌株吸附Cd的能力达32mol/ g干菌;Schembri MA等将随机肽库构建于E.coli的表面菌毛蛋白FimH粘附素上,经数 轮筛选和富集,获得对PbO2、Co0、Mn02、Cr2O3具有高亲和力的多肽:KurodaK、UedM将法(chemical activated bar)等几种。异位微生物修复是把污染土壤挖出,进行集中生物 降解的方法。主要包括预制床法(preparedbed)、堆制法(composting biorernediation) 及泥浆生物反应器法(bioslutrybioreactor)。 2.1 生物刺激技术 生物刺激即向污染的土壤中添加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以及电子受体,刺 激土著微生物的生长来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国外文献已有报 道。Reddy KR,Cutright T J 对铬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进行的研究表明,限制铬污染场 地修复进程的一个共同因素是污染场地通常缺乏足够的营养以供引进的外来微生物或土著 微生物生长,以至这些微生物自身具备的还原 Cr6+的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为使其潜力得 到充分发挥,需向其生活的环境中投加营养物质来刺激铬还原菌的新陈代谢和繁殖,促进铬 污染土壤的修复。HigginsT E 将堆肥、鲜肥、牛粪、泥炭加入铬污染土壤进行原位修复, 提高了修复效果。 2.2 生物强化技术 生物强化技术即向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加入一种高效修复菌株或由几种菌株组成的高效 微生物组群来增强土壤修复能力的技术。所加入的高效菌株可通过筛选培育或通过基因工程 构建,也可以通过微生物表面展示技术表达重金属高效结合肽,从而得到高效菌株。 2.2.1 高效菌株筛选 高效菌株有 2 个来源:一是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筛选;二是从其他重金属污染环境中筛 选。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筛选分离出土著微生物,将其富集培养后再投入到原污染的土壤, 这是本土生物强化技术(本土生物强化技术是由日本科学家 Ueno A 等人于 2007 年首次提出 的)。筛选、富集的土著微生物更能适应土壤的生态条件,进而更好地发挥其修复功能。目 前已从 Cr(VI)、Zn、Pb 污染土壤中筛选分离出菌种 Pseudo-monasmesophillca 和 maltophiliaP,Barton 等对这 2 种菌株去除 Se、Pb 毒性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上述菌 种均能将硒酸盐、亚硒酸盐和二价铅转化为不具毒性且结构稳定的胶态硒与胶态铅。 Robinson 等研究了从土壤中筛选的 4 种荧光假单胞菌对 Cd 的富集与吸收效果,发现这 4 种 细菌对 Cd 的富集达到环境中的 100 倍以上。 2.2.2 基因工程菌构建 基因工程可以打破种属的界限,把重金属抗性基因或编码重金属结合肽的基因转移到对 污染土壤适应性强的微生物体内,构建高效菌株。由于大多数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抗性系统主 要由质粒上的基因编码,且抗性基因亦可在质粒与染色体间相互转移,许多研究工作开始采 用质粒来提高细菌对重金属的累积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2.2.3 微生物表面展示技术 微生物表面展示技术是将编码目的肽的 DNA 片段通过基因重组的方法构建和表达在噬 菌体表面、细菌表面(如外膜蛋白、菌毛及鞭毛)或酵母菌表面(如糖蛋白),从而使每个 颗粒或细胞只展示一种多肽。微生物表面展示技术可以把编码重金属离子高效结合肽的基因 通过基因重组的方法与编码细菌表面蛋白的基因相连,重金属离子高效结合肽以融合蛋白的 形式表达在细菌表面,可以明显增强微生物的重金属结合能力,这为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提供 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LamB、冰晶蛋白、凝集素、a-凝集素和葡萄球菌蛋白 A 都是表面蛋白,在微生物表面展 示技术中用来定位、锚定外源多肽。Sousa C 等将六聚组氨酸多肽展示在 E.coliLamB 蛋白 表面,可以吸附大量的金属离子,重组菌株对 Cd2+的吸附和富集比 E.coli 大 11 倍;Xu Z、 Lee S Y 将多聚组氨酸(162 个氨基酸) 与 Omp C 融合,重组菌株吸附 Cd 的能力达 32 mol/ g 干菌;Schembri M A 等将随机肽库构建于 E.coli 的表面菌毛蛋白 FimH 粘附素上,经数 轮筛选和富集,获得对 PbO2、CoO、MnO2、Cr2O3 具有高亲和力的多肽;KurodaK、UedM 将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