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腹部正常不膨张,肛门凹陷 膨胀不明显,肛门稍突出 膨胀或变软,表面有暗色或淡绿色 斑点,肛门突出 (三)冰冻鱼的感官检验 活鱼冰冻后的特征 活鱼冰冻后眼睛明亮,角膜透明 眼球降起填满眼眶甚至略微外突,鳍 展平张开,鳞片上覆有冻结的透明黏液层,皮肤天然色泽明显。 2死鱼冷冻后的特征死后冰冻的鱼,鱼鳍紧贴鱼体,眼不突出。中毒和室息死后冰冻的鱼, 口及鳃张开,皮肤颜色较暗。 3应收状态发生后冷东鱼的结征度败状态发生后冰冻的鱼,完全没右活鱼冰冻后的特征。在 可疑情况下,可用小刀或竹签穿刺鱼肉嗅池气味,或者切取鱼鳃一块, 浸王执水后之 感官 烈察鱼体外观是否正常,条形是否完整,外表有无脂肪氧化引起的泛油发黄,即所谓油酵及 嗜盐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发红现象。质次和不新鲜的咸鱼,鱼体多不清洁。注意鱼鳃及肌肉等处 有无酪蝇的幼虫和红带皮蠹等害虫活动的残迹。用手触摸鱼体有无黏糊、腐烂现象。为了检查其 深层肌肉的色泽以及肌肉与骨路结合状况,可用刀切鱼体,观察鱼肉断面,鉴定肉的坚实度及气 味。好的咸鱼肉质坚实,用手指揉捏时,不成面团样,肌肉色泽均匀,无陈腐、霉变、发酸、发 臭。最后可试煮以测定其气味和滋味。此外,注意有无回潮、析盐或发霉、虫蛀等现象 二、理化和微生物学检验 舞琴盐氧的发性盐基的测定方法(GBT09A-203)测定。 (一)组胺的测定 按实验指导实验十中组氨的测定方法(GB/T5009.45一2003)测定。 (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的测定 《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GB2733一2005)中规定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铅、无机砷、 甲基汞、镉和多氯联苯,具体测定方法见实验指导中实验二· 括菌落总数 478972008 GBT4%910208,参见实验指导中实 三、寄生虫检验 鱼类常见的寄生虫病有50多种,是鱼类疾病中的一个大类。按病原的种类可将其分为原虫 病、蟠虫病、甲壳动物病等。病原常寄生于鳃、体表、肌肉和内脏,有些寄生虫终生寄生于鱼 体,有些寄生虫则仅以鱼类作为中间宿主或终末宿主。有些寄生虫只有在大量寄生时才会引起鱼 发病 行些奇 很明 猫后睾吸 虫病 满华支 异形吸虫病和横川后殖吸虫病等可感染人,在公共卫生方面有重要意义。 华支案吸中 sn)按其生活中有成中、中、毛粉 等几个阶段。在其生活史中,尾蚴自第一中间宿主螺体逸出后,侵入第二中间宿主鱼体,并发有 清智奇盘合的内大盛经等中盈素显要清 头、皮、转及储等处, 其中以鱼肉及鱼头处最多。可被囊蝴感 100一200条。鱼体内的囊蚴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121~150um×85一140um,囊壁很厚,有内 外两层。蚴虫盘曲于囊内,有口吸盘、腹吸盘及一个大的挂泄囊,囊内含有钙质细颗粒,镜检时 呈暗黑色。人吃下含囊蚴的鱼肉,外囊膜溶化后,至十二指肠,蚴虫即由内囊膜逸出,然后在胆 道内发有为成虫。对含有囊蚴的鱼肉的无害处理方法以高温为最好,大块鱼肉应在80℃下须持续 1h,否则不能完 助虫。襄蚜数量大时,则应废弃全鱼 后案吸虫 螺蛳体内孵化,经 蛳吞食后,毛蝴 4上入 色体内 其肌肉中形成囊,经熟煮的含宽的鱼肉被入摄入后,幼虫在人主指内囊出,然腹 部 正常不膨胀,肛门凹陷 膨胀不明显,肛门稍突出 膨胀或变软,表面有暗色或淡绿色 斑点,肛门突出 (二)冰冻鱼的感官检验 1.活鱼冰冻后的特征 活鱼冰冻后眼睛明亮,角膜透明,眼球隆起填满眼眶甚至略微外突,鳍 展平张开,鳞片上覆有冻结的透明黏液层,皮肤天然色泽明显。 2.死鱼冷冻后的特征 死后冰冻的鱼,鱼鳍紧贴鱼体,眼不突出。中毒和窒息死后冰冻的鱼, 口及鳃张开,皮肤颜色较暗。 3.腐败状态发生后冷冻鱼的特征 腐败状态发生后冰冻的鱼,完全没有活鱼冰冻后的特征。在 可疑情况下,可用小刀或竹签穿刺鱼肉嗅池气味,或者切取鱼鳃一块,浸于热水后嗅之。 (三)咸鱼的感官检验 观察鱼体外观是否正常,条形是否完整,外表有无脂肪氧化引起的泛油发黄,即所谓油酵及 嗜盐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发红现象。质次和不新鲜的咸鱼,鱼体多不清洁。注意鱼鳃及肌肉等处 有无酪蝇的幼虫和红带皮蠹等害虫活动的残迹。用手触摸鱼体有无黏糊、腐烂现象。为了检查其 深层肌肉的色泽以及肌肉与骨骼结合状况,可用刀切鱼体,观察鱼肉断面,鉴定肉的坚实度及气 味。好的咸鱼肉质坚实,用手指揉捏时,不成面团样,肌肉色泽均匀,无陈腐、霉变、发酸、发 臭。最后可试煮以测定其气味和滋味。此外,注意有无回潮、析盐或发霉、虫蛀等现象。 二、理化和微生物学检验 (一)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 按实验指导实验四中肉的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方法(GB/T5009.44—2003)测定。 (二)组胺的测定 按实验指导实验十中组氨的测定方法(GB/T5009.45—2003)测定。 (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的测定 《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GB2733—2005)中规定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铅、无机砷、 甲基汞、镉和多氯联苯,具体测定方法见实验指导中实验二。 (四)微生物学检验 鱼类的微生物指标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仅限于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 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体测定方法见 GB/T 4789.4—2008、GB/T 4789.5—2003、GB/T 4789.7—2008 和 GB/T 4789.10—2008,参见实验指导中实验一。 三、寄生虫检验 鱼类常见的寄生虫病有 50 多种,是鱼类疾病中的一个大类。按病原的种类可将其分为原虫 病、蠕虫病、甲壳动物病等。病原常寄生于鳃、体表、肌肉和内脏,有些寄生虫终生寄生于鱼 体,有些寄生虫则仅以鱼类作为中间宿主或终末宿主。有些寄生虫只有在大量寄生时才会引起鱼 类发病,甚至死亡,有些寄生虫则危害不很明显。在鱼类寄生虫病中,华支睾吸虫病、猫后睾吸 虫病、阔节裂头蚴病、异形吸虫病和横川后殖吸虫病等可感染人,在公共卫生方面有重要意义。 (一)华支睾吸虫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按其生活史有成虫、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 等几个阶段。在其生活史中,尾蚴自第一中间宿主螺体逸出后,侵入第二中间宿主鱼体,并发育 为囊蚴。囊蚴可寄生在鱼体的肉、头、皮、鳍及鳞等处,其中以鱼肉及鱼头处最多。可被囊蚴感 染的主要是青鱼、草鱼、鲤鱼、鲫鱼、鳊鱼、鲮鱼、鳙鱼等。在 100g 鱼肉中,含囊蚴量多的可达 100~200 条。鱼体内的囊蚴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 121~150μm×85~140μm,囊壁很厚,有内 外两层。蚴虫盘曲于囊内,有口吸盘、腹吸盘及一个大的排泄囊,囊内含有钙质细颗粒,镜检时 呈暗黑色。人吃下含囊蚴的鱼肉,外囊膜溶化后,至十二指肠,蚴虫即由内囊膜逸出,然后在胆 道内发育为成虫。对含有囊蚴的鱼肉的无害处理方法以高温为最好,大块鱼肉应在 80℃下须持续 1h,否则不能完全杀死蚴虫。囊蚴数量大时,则应废弃全鱼。 (二)猫后睾吸虫 猫后睾吸虫(Opisthorchis felineus)的生活史与华支睾吸虫相似,虫卵被螺蛳吞食后,毛蚴在 螺蛳体内孵化,经过胞蚴与雷蚴,成为尾蚴,尾蚴钻入小鳟鱼、鳗鱼、冬穴鱼等淡水鱼体内,在 其肌肉中形成囊蚴,未经熟煮的含囊蚴的鱼肉被人摄入后,幼虫在人主十二指肠内脱囊而出,然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