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课程简介 新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历史教育角度承担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 我们认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既是一门历史课,又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 课:从其科学体系看,它是一门历史课,从其社会功能看,它是一门思想政治理 论课。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而是一致的。因为,历史本来就具备以史鉴今 明治乱、知兴替,资政育人的功能。中国共产党人更是向来就高度重视中国近现 代史的资政育人的功能。 邓小平多次强调,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有人民,强调青年人“要学点历史”, 特别是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要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他在1987年 2月18日的一次讲话中指出:“中国从鸦片战争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 因人成了世界著名的‘东亚病夫',从那时起的近一个世纪,我国有识之士包括 孙中山都在寻求中国的出路。孙中山开始就想学习西方,所谓西方即资本主义。 后来,孙中山觉得资本主义西方不行了,提出‘以俄为师',学习十月革命后的 俄国,开始了国共合作,导致北伐战争的胜利。孙中山逝世以后,国民党的统治 使中国继续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地位,在日本侵华期间大片国土沦为 殖民地。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后来发展起来的官僚资本主义压迫下,中国继 续贫穷下去。这个历史告诉我们,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 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所以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 青年人不了解这些历史,我们要用历史教有青年,教育人民。” 江泽民也指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发 展,…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的近代史、现代史和我们党的历史, 就不可能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他认为:“了解我们国家悠久的 文明发展史和历尽沧桑,饱经忧患的辛酸史,了解我们的先辈为国家的独立富强而 进行的可歌可泣的斗争了解我们民族,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对于增强民族自尊,自 信,自强精神,极为重要:对于坚定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信念,极为重要:对于树立正 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极为重要。” 必须指出,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从历史教育角度 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因此,尽管就其性质而言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 课,但从其科学体系来说,它首先是一门历史课。既然是一门历史课,它首先必 2 课程简介 新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历史教育角度承担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 我们认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既是一门历史课,又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 课:从其科学体系看,它是一门历史课,从其社会功能看,它是一门思想政治理 论课。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而是一致的。因为,历史本来就具备以史鉴今, 明治乱、知兴替,资政育人的功能。中国共产党人更是向来就高度重视中国近现 代史的资政育人的功能。 邓小平多次强调,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强调青年人“要学点历史”, 特别是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要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他在 1987 年 2 月 18 日的一次讲话中指出:“中国从鸦片战争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 国人成了世界著名的‘东亚病夫’,从那时起的近一个世纪,我国有识之士包括 孙中山都在寻求中国的出路。孙中山开始就想学习西方,所谓西方即资本主义。 后来,孙中山觉得资本主义西方不行了,提出‘以俄为师’,学习十月革命后的 俄国,开始了国共合作,导致北伐战争的胜利。孙中山逝世以后,国民党的统治 使中国继续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地位,在日本侵华期间大片国土沦为 殖民地。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后来发展起来的官僚资本主义压迫下,中国继 续贫穷下去。这个历史告诉我们,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 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所以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 青年人不了解这些历史,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      江泽民也指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发 展,……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的近代史、现代史和我们党的历史, 就不可能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他认为:“了解我们国家悠久的 文明发展史和历尽沧桑,饱经忧患的辛酸史,了解我们的先辈为国家的独立富强而 进行的可歌可泣的斗争了解我们民族,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对于增强民族自尊,自 信,自强精神,极为重要;对于坚定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信念,极为重要;对于树立正 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极为重要。”      必须指出,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从历史教育角度 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因此,尽管就其性质而言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 课,但从其科学体系来说,它首先是一门历史课。既然是一门历史课,它首先必 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