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案例:慎对“广义小城镇” 广义小城镇极力主张中国的城市化只能走“以发展小城镇为主”的道路的发 展理论。 首先,使中国的土地资源出现了严重的粗放式利用.城市的首要特征是密集 性,城市规模越大,人口密度越髙,单位土地的人口和产出密度也越高,对土地的 利用自然也就越集约.如1993年,我国总的人口密度为123人/平方公里,但城市 人口平均密度为239人/平方公里,特大城市市区人口密度高达2273人/平方公里, 为全国城市平均水平的7.7倍.而容纳同样数量的非农业人口,小城镇占用的耕 地远远超过大城市,以人均占用的建成区面积计算,小城市人均占地是大城市的 两倍,而小城镇的人均占地则是大城市的三倍以上.另外小城镇周围的高度分散 的乡镇企业,也增加了配套设施建设用地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对于我国这样一 个人均耕地资源匮乏的国家来说,惟一可以走的城市化道路就是不断提高城市人 口承载率.过度发展“广义小城镇”所付出的代价将会非常巨大 其次,控制“广义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大中小各类城市,对减少环境污染, 防止水土进一步流失,控制沙尘暴现象,维护我国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 再次,没有城市规模的扩张,第三产业的发展终将是一句空话.由于第三产业 存在“生产与消费(或供求)在时空上不具备可分割性”,以及“消费者分布在 空间上必须呈现大规模聚集”等特征,第三产业的发展要求人口必须相对集中且 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实现其规模经济效益.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与城市规模的 相关性表明,必须放弃“农业剩余劳动力主要依靠乡镇企业的广义小城镇就地转 移”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行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的城市化战略. 第四,实施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的城市化战略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扩大内 需的最现实和最有效的途径.1978年,我国农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是 52%,1984年达到最高值59%,之后便一直下降,1997年只有43.4%.因此增加农民 消费需求才是提髙我国国内消费需求的关键.然而增加农民需求所核心环节是提 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其根本措施是减少农村人口,实现农村人口向现代化城市的 转移,而不是单纯地“广义小城镇”的转移.目前,我国有3亿的剩余劳动力,这极 大的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加快农村人口向各类城市转移,在刺激需求方面有着1 案例:慎对“广义小城镇” 广义小城镇极力主张中国的城市化只能走“以发展小城镇为主”的道路的发 展理论。 首先,使中国的土地资源出现了严重的粗放式利用.城市的首要特征是密集 性,城市规模越大,人口密度越高,单位土地的人口和产出密度也越高,对土地的 利用自然也就越集约.如 1993 年,我国总的人口密度为 123 人/平方公里,但城市 人口平均密度为239人/平方公里,特大城市市区人口密度高达2273人/平方公里, 为全国城市平均水平的 7.7 倍.而容纳同样数量的非农业人口,小城镇占用的耕 地远远超过大城市,以人均占用的建成区面积计算,小城市人均占地是大城市的 两倍,而小城镇的人均占地则是大城市的三倍以上.另外小城镇周围的高度分散 的乡镇企业,也增加了配套设施建设用地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对于我国这样一 个人均耕地资源匮乏的国家来说,惟一可以走的城市化道路就是不断提高城市人 口承载率.过度发展“广义小城镇”所付出的代价将会非常巨大. 其次,控制“广义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大中小各类城市,对减少环境污染, 防止水土进一步流失,控制沙尘暴现象,维护我国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 再次,没有城市规模的扩张,第三产业的发展终将是一句空话.由于第三产业 存在“生产与消费(或供求)在时空上不具备可分割性”,以及“消费者分布在 空间上必须呈现大规模聚集”等特征,第三产业的发展要求人口必须相对集中且 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实现其规模经济效益.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与城市规模的 相关性表明,必须放弃“农业剩余劳动力主要依靠乡镇企业的广义小城镇就地转 移”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行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的城市化战略. 第四,实施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的城市化战略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扩大内 需的最现实和最有效的途径.1978 年,我国农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是 52%,1984 年达到最高值 59%,之后便一直下降,1997 年只有 43.4%.因此增加农民 消费需求才是提高我国国内消费需求的关键.然而增加农民需求所核心环节是提 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其根本措施是减少农村人口,实现农村人口向现代化城市的 转移,而不是单纯地“广义小城镇”的转移.目前,我国有 3 亿的剩余劳动力,这极 大的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加快农村人口向各类城市转移,在刺激需求方面有着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