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019年9月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Sep.2019 第37卷第5期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Hainan University Vol 37 No5 媒介智能化与智能网络社会转型 别君华',许志强2 (1.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1121 2.四川传媒学院数字媒体与创意设计学院,四川成都611745) [摘要]在媒介与社会互构关系这一框架基础上,就媒介智能化趋势和智能网络社会转型做了尝试 性的理论梳理。首先从媒介技术哲学思想中“媒介对意识的延伸”的视角入手,梳理了智能网络社会兴起与 发展及其三个基本阶段,其次审视了智能媒介对人类能力(感知力、认知力、行动力、创造力)的延伸作用, 进而深层次揭示了智能网络的内在连接逻辑(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最后从数据体验、跨界共享和深度 个体化文化三个角度出发,指出媒介智能化将成为未来世界主流的社会图景。 [关键词]媒介智能化:智能网络社会:人工智能:泛在智能网络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710(2019)05-0068-07 DO:0.15886.cnki. hnus201905010 媒介技术哲学视阈下智能网络社会的兴起 人工智能从最初的技术概念设想阶段,逐步走到理论研究、软硬件设计与开发的研究阶段,再到渗透 到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应用阶段,其演变轨迹已深深地嵌入到经济结构、政治冲突和文化经验之中,成为社 会变迁无法剥离的“背景色”。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现有智能传播硏究多将智能媒介直接等同于人工智 能,因此在回顾智能媒介发展历史时多将其追溯至1956年夏季在美国召开的达特茅斯会议。但实际上,人 工智能只是智能媒介一个最为人熟知的代表性子集,智能媒介不等于人工智能。那么何为智能媒介?智能 媒介与传统媒介的分界点在何处?智能媒介如何作用于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本文试图从媒介技术哲学中 人、技术与社会的互构关系开始谈起。 (一)媒介技术哲学 “人类先天本能的缺失,是我们技术的真正起源。”西方媒介技术哲学认为,人类是没有本质的动物 当其他动物都有自己生存的“尺度”时,技术的创造发明为人类延伸自我、创立本质创造了根本条件。借助 于技术,人类具备了按照任何一个物种的尺度来改造世界的能力:借助于技术与生产方式、生产力的更 人类作为“所有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不断实现“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并逐步趋近“全面自由的发展” 根本目标 人与工具并非结构功能主义者简单划分的二元对立关系。芒福德在《技术与文明》中对“人是使用工具 的动物”这种观点提出批评,因为他认为人的价值并不在于通过技术开发、占有、侵略外在的环境,而在于 与技术的和谐共生中延续与放大自身,创造丰富多彩的文化并使之有机生长。因此,站在技术哲学家的视 角来看,技术的存在既使得人类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延伸和发展,更使人类自身得到了生物进化之外的体外 进化与强化延续芒福德的观点,麦克卢汉提出了经典的媒介延伸三段论:媒介技术首先延伸个别的、较为 [收稿日期]2019-08-2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重大基金项目(18ZDA28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6YJA860006) [作者简介]别君华(1991-),女,山东日照人,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新媒体传播、传播 理论与传播思想史等研究。 ①吴国盛:《技术哲学演讲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4页 (c)1994-201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2019年9月 第37卷 第5期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Hainan University Sep. 2019 Vol. 37 No.5 媒介智能化与智能网络社会转型 别君华1 ,许志强2 (1.杭州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 2.四川传媒学院 数字媒体与创意设计学院,四川 成都 611745) [摘 要]在媒介与社会互构关系这一框架基础上,就媒介智能化趋势和智能网络社会转型做了尝试 性的理论梳理。首先从媒介技术哲学思想中“媒介对意识的延伸”的视角入手,梳理了智能网络社会兴起与 发展及其三个基本阶段,其次审视了智能媒介对人类能力(感知力、认知力、行动力、创造力)的延伸作用, 进而深层次揭示了智能网络的内在连接逻辑(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最后从数据体验、跨界共享和深度 个体化文化三个角度出发,指出媒介智能化将成为未来世界主流的社会图景。 [关键词]媒介智能化;智能网络社会;人工智能;泛在智能网络 [中图分类号]G 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1710(2019)05 - 0068 - 07 一、媒介技术哲学视阈下智能网络社会的兴起 人工智能从最初的技术概念设想阶段,逐步走到理论研究、软硬件设计与开发的研究阶段,再到渗透 到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应用阶段,其演变轨迹已深深地嵌入到经济结构、政治冲突和文化经验之中,成为社 会变迁无法剥离的“背景色”。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现有智能传播研究多将智能媒介直接等同于人工智 能,因此在回顾智能媒介发展历史时多将其追溯至 1956 年夏季在美国召开的达特茅斯会议。但实际上,人 工智能只是智能媒介一个最为人熟知的代表性子集,智能媒介不等于人工智能。那么何为智能媒介?智能 媒介与传统媒介的分界点在何处?智能媒介如何作用于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本文试图从媒介技术哲学中 人、技术与社会的互构关系开始谈起。 (一)媒介技术哲学 “人类先天本能的缺失,是我们技术的真正起源。”①西方媒介技术哲学认为,人类是没有本质的动物。 当其他动物都有自己生存的“尺度”时,技术的创造发明为人类延伸自我、创立本质创造了根本条件。借助 于技术,人类具备了按照任何一个物种的尺度来改造世界的能力;借助于技术与生产方式、生产力的更新, 人类作为“所有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不断实现“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并逐步趋近“全面自由的发展”这一 根本目标。 人与工具并非结构功能主义者简单划分的二元对立关系。芒福德在《技术与文明》中对“人是使用工具 的动物”这种观点提出批评,因为他认为人的价值并不在于通过技术开发、占有、侵略外在的环境,而在于 与技术的和谐共生中延续与放大自身,创造丰富多彩的文化并使之有机生长。因此,站在技术哲学家的视 角来看,技术的存在既使得人类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延伸和发展,更使人类自身得到了生物进化之外的体外 进化与强化。延续芒福德的观点,麦克卢汉提出了经典的媒介延伸三段论:媒介技术首先延伸个别的、较为 [收稿日期]2019-08-27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重大基金项目( 18ZDA28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6YJA860006) [作者简介]别君华(1991-),女,山东日照人,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新媒体传播、传播 理论与传播思想史等研究。 ① 吴国盛:《技术哲学演讲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4页。 68 DOI:10.15886/j.cnki.hnus.2019.05.010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