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反射作用,增加了河水中污染。多数排污口位于岸边的一侧。对于半无限均匀流场,仅考虑 本河岸反射。如果岸边排放源位于河流纵向坐标x=0处,岸边排放连续点的像源与原点源重 合,下游任一点的浓度为: C(x,y) uhV4rx/u/su 4D (6-14) 对于需要考虑本岸与对岸反射的情况,如果河宽为B,只计河岸一次反射时的二维静态 河流岸边排放连续点源水质模型的解为 C(x,y) -(2B-y)2u texp (6-15) h、4zD,x/u 4D yX 均匀流场中连续点源水质模型求解的三类排放情况如图6-1所示 虚源 〔1)无限大流场 y{2无限场 3)两岸反射 图6-1均匀流场连续点源的三类排放模式 4.完成横向均匀混合的距高 根据横向浓度分布状况,若某断面上河对岸浓度达到同一断面最大浓度的5%,定义为 污染物到达对岸。这一距离称为污染物到达对岸的纵向距离,用镜像法计算。本岸C(LA,0)计 算时不计对岸的反射项。污染物到达对岸C(L,B),只需要考虑一次反射。使用6-15式计算 浓度,并按定义C(L,B)/C(L,0)=0.05解出的纵向距离L为 L=00675MB (6-16) 虽然理论上讲,用镜像法计算时,如果纵向距离相当大,两岸反射会多次发生。然而, 多数情况下,随着纵向距离的增加,虚源的作用衰减得十分迅速。正态分布曲线趋于平坦 横向浓度分布趋于均匀。实际上应用中,若断面上最大浓度与最小浓度之差不超过5%,可 以认为污染物已经达到了均匀混合。由排放点至完成横向均匀混合的断面的距离称为完全混 合距离。由理论分析和实验确定的完全混合距离,按污染源在河流中心排放和污染源在河流 岸边排放的不同情况,可将完全混合距离表示为 中心排放情况,L0.lB (6-17) 岸边排放情况,L=0.4B (6-18) 6.2.4非守恒污染物在均匀河流中的水质模型 1.零维水质模型 如果将一顺直河流划分成许多相同的单元河段,每个单元河段看成是完全混合反应器。 设流入单元河段的入流量和流出单元河段的出流量均为Q,入流的污染物浓度为C,流入单反射作用,增加了河水中污染。多数排污口位于岸边的一侧。对于半无限均匀流场,仅考虑 本河岸反射。如果岸边排放源位于河流纵向坐标 x=0处,岸边排放连续点的像源与原点源重 合,下游任一点的浓度为:         = − D x y u uh D x u Q C x y y 4 y exp 4 / 2 ( , ) 2  对于需要考虑本岸与对岸反射的情况,如果河宽为 B,只计河岸一次反射时的二维静态 河流岸边排放连续点源水质模型的解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 x B y u D x y u uh D x u Q C x y y y 4 y (2 ) exp 4 exp 4 / 2 ( , ) 2 2  均匀流场中连续点源水质模型求解的三类排放情况如图 6-1 所示 4. 完成横向均匀混合的距离 根据横向浓度分布状况,若某断面上河对岸浓度达到同一断面最大浓度的5%,定义为 污染物到达对岸。这一距离称为污染物到达对岸的纵向距离,用镜像法计算。本岸C(Lb,0) 计 算时不计对岸的反射项。污染物到达对岸C(Lb,B),只需要考虑一次反射。使用6-15式计算 浓度,并按定义C(Lb,B)/C(Lb,0)=0.05 解出的纵向距离Lb为: y b D uB L 2 0.0675 = 虽然理论上讲,用镜像法计算时,如果纵向距离相当大,两岸反射会多次发生。然而, 多数情况下,随着纵向距离的增加,虚源的作用衰减得十分迅速。正态分布曲线趋于平坦, 横向浓度分布趋于均匀。实际上应用中,若断面上最大浓度与最小浓度之差不超过5%,可 以认为污染物已经达到了均匀混合。由排放点至完成横向均匀混合的断面的距离称为完全混 合距离。由理论分析和实验确定的完全混合距离,按污染源在河流中心排放和污染源在河流 岸边排放的不同情况,可将完全混合距离表示为: 中心排放情况, y m D uB L 2 0.1 = 岸边排放情况, y m D uB L 2 0.4 = 6.2.4 非守恒污染物在均匀河流中的水质模型 1.零维水质模型 如果将一顺直河流划分成许多相同的单元河段,每个单元河段看成是完全混合反应器。 设流入单元河段的入流量和流出单元河段的出流量均为Q,入流的污染物浓度为C0,流入单 (6-15) 图 6-1 均匀流场连续点源的三类排放模式 (6-14) (6-18) (6-17) (6-16)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