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的资源消耗达到惊人的程度,仅从能源消费就可略见一斑。每个美国人的能源消 耗量,分别相当于3个日本人、6个墨西哥个人、12个中国人、33个印度人、 147个孟万加拉人、422个埃塞俄比亚人。 美国目前每年增加人口300万人,按人均消耗资源计算,相当于发展中国家 每年增加9000万至1.2亿!这种消费成为发达国家广泛存在的弊端,并通过进 口占用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把危害转嫁给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这种资源的不合理 利用导致许多重要资源的供求失调状况,这正是规划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环境恶化 从人类发展历程来讲,环境问题最初只是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的副产品,而 环境恶化问题的日趋严重则是近几十年的事。1986年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 的第三世界环境保护因际会议上,科学家们提出了威胁世界环境的十大问题: 沙漠化日益严重:森林遭到严重破坏:野生动物大量灭绝:世界人口急剧增 加:饮水资源越来越少:渔业资源逐渐减少:河水遭到严重污染:大量使用农药: 地球温度明显上升:酸雨现象正在发展。 以上十大问题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化学物质威胁着生物以至人类的安 全:废弃物充斥着全球的环境,人口激增随着对资源需求的急剧增加而严重破坏 了地球表层的生态环境。 随着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化,人们在不断谋求零污染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模 式,并以此为指导来进行区域发展规划工作 (四)区域经济发展的两极分化 无论从全球范围看,还是从各国内部看,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客观存在 的,而且表现为一种规律性的特征。问题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这种区域间 的差距呈拉大的趋势,两极分化明显。目前,世界15的人口生活在发达国家, 45的人口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而拥有的世界财富的比重则正好相反。区域经济 发展的两极分化,导致了发达国家或一国内部发达地区形成浪费型生活方式和发 展中国家或其落后地区形成浪费型生产方式,由此引起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 会问题。正确处理区际关系,引导区域协调发展,共同繁荣,是各国各地区政府 在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时所致力的重要目标之一。 第二节区域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在制定不同类型区域的经济发展规划时,往往要根据具体的规划区域的特点 和规划目的任务的不同,对规划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减和侧重。但是总体而言, 规划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三个大的方面,即区域产业结构规划、区域城镇体系规 划和区域的环境规划。 一、风域产业结构规 4 的资源消耗达到惊人的程度,仅从能源消费就可略见一斑。每个美国人的能源消 耗量,分别相当于 3 个日本人、6 个墨西哥个人、12 个中国人、33 个印度人、 147 个孟万加拉人、422 个埃塞俄比亚人。 美国目前每年增加人口 300 万人,按人均消耗资源计算,相当于发展中国家 每年增加 9000 万至 1.2 亿!这种消费成为发达国家广泛存在的弊端,并通过进 口占用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把危害转嫁给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这种资源的不合理 利用导致许多重要资源的供求失调状况,这正是规划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环境恶化 从人类发展历程来讲,环境问题最初只是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的副产品,而 环境恶化问题的日趋严重则是近几十年的事。1986 年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 的第三世界环境保护国际会议上,科学家们提出了威胁世界环境的十大问题: 沙漠化日益严重;森林遭到严重破坏;野生动物大量灭绝;世界人口急剧增 加;饮水资源越来越少;渔业资源逐渐减少;河水遭到严重污染;大量使用农药; 地球温度明显上升;酸雨现象正在发展。 以上十大问题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化学物质威胁着生物以至人类的安 全;废弃物充斥着全球的环境,人口激增随着对资源需求的急剧增加而严重破坏 了地球表层的生态环境。 随着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化,人们在不断谋求零污染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模 式,并以此为指导来进行区域发展规划工作。 (四)区域经济发展的两极分化 无论从全球范围看,还是从各国内部看,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客观存在 的,而且表现为一种规律性的特征。问题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这种区域间 的差距呈拉大的趋势,两极分化明显。目前,世界 1/5 的人口生活在发达国家, 4/5 的人口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而拥有的世界财富的比重则正好相反。区域经济 发展的两极分化,导致了发达国家或一国内部发达地区形成浪费型生活方式和发 展中国家或其落后地区形成浪费型生产方式,由此引起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 会问题。正确处理区际关系,引导区域协调发展,共同繁荣,是各国各地区政府 在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时所致力的重要目标之一。 第二节 区域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在制定不同类型区域的经济发展规划时,往往要根据具体的规划区域的特点 和规划目的任务的不同,对规划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减和侧重。但是总体而言, 规划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三个大的方面,即区域产业结构规划、区域城镇体系规 划和区域的环境规划。 一、区域产业结构规划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