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在对区情评价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发挥区域经济 发展各种要素的功能,促进区域经济系统的协调,必须对区域内各生产要素的优 化组合进行研究,这种研究,就是要进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可以说,区情分析 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前提,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是区域规划的基础,而区 域经济发展规划则是区情分析和区域发展战略制定的继续,是保证区域可持续发 展的重要手段。 第一节概述 一、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概念与特点 (一)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概念 区域是由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而构成的 一定范围的空间物质体系。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是指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为指导, 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国民经济发展所作的总体部署。其目的在于充分、高效、综 合地利用资源,合理布局生产力和城镇,使一定地区内的各部门之间、企业之间、 生产性建设与非生产性建设之间、地区之间、经济与环境之间相互协调,从而获 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并保持区域可持续发展。 其实质就是对一定区域内部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科学规划与调控,为实现特 定区域的经济发展目标而选择、制定最佳的行动方案。 (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特点 1、区域性 由于不同的区域在资源、发展背景、原有基础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同的区域 都存在自己的“个性”特征,因而,在制定特定区域的经济发展规划过程中,其 发展方向、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各种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也必须根 据不同区域的具体特征而定。 也就是说,不同地区的“个性”特征,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要因 地制宜、因时而异,充分反映各个区域的自身特色。 为此,在规划工作中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明确规划区域在地域分工中的 地位与作用:二是要注意从区域差异出发,来研究、制定不同地区的发展对策, 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2、综合性 这种综合性是指组成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各要素之间,通过物质 流、能量流、信息流而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并能完成一定功能的有机 整体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规划过程中要对
1 第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在对区情评价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发挥区域经济 发展各种要素的功能,促进区域经济系统的协调,必须对区域内各生产要素的优 化组合进行研究,这种研究,就是要进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可以说,区情分析 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前提,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是区域规划的基础,而区 域经济发展规划则是区情分析和区域发展战略制定的继续,是保证区域可持续发 展的重要手段。 第一节 概述 一、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概念与特点 (一)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概念 区域是由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而构成的 一定范围的空间物质体系。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是指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为指导, 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国民经济发展所作的总体部署。其目的在于充分、高效、综 合地利用资源,合理布局生产力和城镇,使一定地区内的各部门之间、企业之间、 生产性建设与非生产性建设之间、地区之间、经济与环境之间相互协调,从而获 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并保持区域可持续发展。 其实质就是对一定区域内部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科学规划与调控,为实现特 定区域的经济发展目标而选择、制定最佳的行动方案。 (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特点 1、区域性 由于不同的区域在资源、发展背景、原有基础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同的区域 都存在自己的“个性”特征,因而,在制定特定区域的经济发展规划过程中,其 发展方向、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各种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也必须根 据不同区域的具体特征而定。 也就是说,不同地区的“个性”特征,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要因 地制宜、因时而异,充分反映各个区域的自身特色。 为此,在规划工作中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明确规划区域在地域分工中的 地位与作用;二是要注意从区域差异出发,来研究、制定不同地区的发展对策, 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2、综合性 这种综合性是指组成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各要素之间,通过物质 流、能量流、信息流而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并能完成一定功能的有机 整体。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规划过程中要对
区域内的各种条件与各种生产要素要做综合的评价:二是要对社会经济发展与人 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作综合协调:三是要对资源开发、利用、整 治和保护作综合布置:四是区域发展规划追求的目标应是综合效益最大化,这个 综合效益应该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可操作性 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相比,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更加具有可操作性,这种可操 作性主要体现在,一般来讲,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相对而言时间比较短,规划内容 比较具体,能够直接指导社会经济建设的某一个领域,比如产业规划,城镇体系 规划等。 可以说,规划的可操作性愈强,其指导作用也就愈明显。 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社会背景 也就是说,世界各国,各个地区为什么要考虑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人口盲目增长、自然资源供求失调、生存环境质量恶化和区域发展不平衡是 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一时一地的个别问题,而是涉及面很广的区 域性乃至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只有从区域的角度,做好区域内的综合治理与科学 规划,才有可能解决上述问题,促进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一)人▣剧增 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但 人口的数量与变化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人类自身的增长大体经历了以下几 个时期: 1、前资本主义时期 人口增长极为缓慢,据估计,自人类出现到公元1000年的约200万年的时 间里,人口增长不足3亿,平均每年仅增长150人。此后人口增长率有所上升, 公元1650年世界人口上升为5.45亿,1750年为7.28亿,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 0.98%和2.9%,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社会生产以个体劳动和手工操作为主, 物质资料生产的基本类型是农业生产,人口呈停滞、缓慢、波浪式的增长。 2、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这一历史时期,在产业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迅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得到 改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世界人口由1750年的7.28亿增 长到1950年的25.1亿,年平均增长率为6.2%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 由于人口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预期寿命上升,世界人口高速增长,出 现了“人口爆炸”。世界人口达到第一个10亿时在公元1800年,历时约200万 年:第二个10亿在1930年,历时130年:第三个10亿在1960年,历时30年: 2
2 区域内的各种条件与各种生产要素要做综合的评价;二是要对社会经济发展与人 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作综合协调;三是要对资源开发、利用、整 治和保护作综合布置;四是区域发展规划追求的目标应是综合效益最大化,这个 综合效益应该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可操作性 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相比,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更加具有可操作性,这种可操 作性主要体现在,一般来讲,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相对而言时间比较短,规划内容 比较具体,能够直接指导社会经济建设的某一个领域,比如产业规划,城镇体系 规划等。 可以说,规划的可操作性愈强,其指导作用也就愈明显。 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社会背景 也就是说,世界各国,各个地区为什么要考虑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人口盲目增长、自然资源供求失调、生存环境质量恶化和区域发展不平衡是 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一时一地的个别问题,而是涉及面很广的区 域性乃至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只有从区域的角度,做好区域内的综合治理与科学 规划,才有可能解决上述问题,促进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一)人口剧增 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但 人口的数量与变化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人类自身的增长大体经历了以下几 个时期: 1、前资本主义时期 人口增长极为缓慢,据估计,自人类出现到公元 1000 年的约 200 万年的时 间里,人口增长不足 3 亿,平均每年仅增长 150 人。此后人口增长率有所上升, 公元 1650 年世界人口上升为 5.45 亿,1750 年为 7.28 亿,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 0.98‰和 2.9‰,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社会生产以个体劳动和手工操作为主, 物质资料生产的基本类型是农业生产,人口呈停滞、缓慢、波浪式的增长。 2、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这一历史时期,在产业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迅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得到 改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世界人口由 1750 年的 7.28 亿增 长到 1950 年的 25.1 亿,年平均增长率为 6.2‰。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 由于人口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预期寿命上升,世界人口高速增长,出 现了“人口爆炸”。世界人口达到第一个 10 亿时在公元 1800 年,历时约 200 万 年;第二个 10 亿在 1930 年,历时 130 年;第三个 10 亿在 1960 年,历时 30 年;
第四个10亿在1975年,历时只有15年:第五个10亿在1987年,历时12年 第六个10亿在1999年,历时12年。2010年,世界人口总数为69.09亿,其中 只有12.37亿人生活在较发达地区。从1950年至1987年,世界人口的年平均增 长率己高达18.3%,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比拟的。 尽管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采取控制人口的政策,且己 取得巨大成效。但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世界人口现在仍以每年9300万人的速 度递增,其中8500万属发展中国家,比欧洲第二人口大国德国的人口还要多。 据1994年在开罗召开的国际人口大会所通过的《行动纲领》预测,到2015年, 全球人口的低预测为72.7亿人,高预测为79.2亿人,到2050年低预测为98亿 人,高预测为125亿人。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最直接的就是越来 越多的人口,需要消费的各种资源更加稀缺。 如何合理的利用有限的资源满足越来越多的人的需求,是世界各国、各个地 区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合理规划自然就成为各国、各地 区的迫切需求。 (二)资源锐减 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生产和消费萌之增加,对资源需求不断增长,立 生了严重的资源问题。资源问题可以说是资源供需方面的两种不平衡造成的。 第一种不平衡是人类自身对自然资源的总需求和地球能够提供的自然资源 总量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即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是无限的,这种需求不仅是单 纯的数量增加,而且对资源品种的要求也愈来愈高。 “据估计,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全世界对资源的需求量大约每隔 15年就翻一番,特别是工业进一步发展后的三十年中,矿产资源的消耗量己超 过有史以来的总消耗量”。这就需要有更多更新的资源来满足人类的需要。与此 同时,在人类生产技术没有产生实质性改变的情况下,一些己知的自然资源数量 不断减少,开发难度增大。如随者人口的急剧增加,耕地面积锐减。据计算,世 界人均耕地1975年为0.31公顷,2000年仅为0.15公顷。 导致资源问题的第二个不平衡是自然资源生产和消费空间分布的不平衡,即 资源供需的空间分布不平衡。从主要农业资源耕地来看,发展中国家人均拥有耕 地数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加上单位面积供养人口的能力低和人口增长快,所以发 展中因家对农产品的需求远远大于资源供给能力:从工业资源看,由于发达因家 对工业资源的消费程度很高,造成资源的自给率低,不得不求助于供过于求的发 展中国家。在这种资源不足的困扰下,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的资 源问题。 除此之外,世界各国对于资源的消耗量也存在巨大差异,以美国为例,美国 3
3 第四个 10 亿在 1975 年,历时只有 15 年;第五个 10 亿在 1987 年,历时 12 年; 第六个 10 亿在 1999 年,历时 12 年。2010 年,世界人口总数为 69.09 亿,其中 只有 12.37 亿人生活在较发达地区。从 1950 年至 1987 年,世界人口的年平均增 长率已高达 18.3‰,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比拟的。 尽管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采取控制人口的政策,且已 取得巨大成效。但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世界人口现在仍以每年 9300 万人的速 度递增,其中 8500 万属发展中国家,比欧洲第二人口大国德国的人口还要多。 据 1994 年在开罗召开的国际人口大会所通过的《行动纲领》预测,到 2015 年, 全球人口的低预测为 72.7 亿人,高预测为 79.2 亿人,到 2050 年低预测为 98 亿 人,高预测为 125 亿人。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最直接的就是越来 越多的人口,需要消费的各种资源更加稀缺。 如何合理的利用有限的资源满足越来越多的人的需求,是世界各国、各个地 区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合理规划自然就成为各国、各地 区的迫切需求。 (二)资源锐减 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生产和消费随之增加,对资源需求不断增长,产 生了严重的资源问题。资源问题可以说是资源供需方面的两种不平衡造成的。 第一种不平衡是人类自身对自然资源的总需求和地球能够提供的自然资源 总量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即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是无限的,这种需求不仅是单 纯的数量增加,而且对资源品种的要求也愈来愈高。 “据估计,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全世界对资源的需求量大约每隔 15 年就翻一番,特别是工业进一步发展后的三十年中,矿产资源的消耗量已超 过有史以来的总消耗量”。这就需要有更多更新的资源来满足人类的需要。与此 同时,在人类生产技术没有产生实质性改变的情况下,一些已知的自然资源数量 不断减少,开发难度增大。如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耕地面积锐减。据计算,世 界人均耕地 1975 年为 0.31 公顷,2000 年仅为 0.15 公顷。 导致资源问题的第二个不平衡是自然资源生产和消费空间分布的不平衡,即 资源供需的空间分布不平衡。从主要农业资源耕地来看,发展中国家人均拥有耕 地数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加上单位面积供养人口的能力低和人口增长快,所以发 展中国家对农产品的需求远远大于资源供给能力;从工业资源看,由于发达国家 对工业资源的消费程度很高,造成资源的自给率低,不得不求助于供过于求的发 展中国家。在这种资源不足的困扰下,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的资 源问题。 除此之外,世界各国对于资源的消耗量也存在巨大差异,以美国为例,美国
的资源消耗达到惊人的程度,仅从能源消费就可略见一斑。每个美国人的能源消 耗量,分别相当于3个日本人、6个墨西哥个人、12个中国人、33个印度人、 147个孟万加拉人、422个埃塞俄比亚人。 美国目前每年增加人口300万人,按人均消耗资源计算,相当于发展中国家 每年增加9000万至1.2亿!这种消费成为发达国家广泛存在的弊端,并通过进 口占用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把危害转嫁给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这种资源的不合理 利用导致许多重要资源的供求失调状况,这正是规划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环境恶化 从人类发展历程来讲,环境问题最初只是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的副产品,而 环境恶化问题的日趋严重则是近几十年的事。1986年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 的第三世界环境保护因际会议上,科学家们提出了威胁世界环境的十大问题: 沙漠化日益严重:森林遭到严重破坏:野生动物大量灭绝:世界人口急剧增 加:饮水资源越来越少:渔业资源逐渐减少:河水遭到严重污染:大量使用农药: 地球温度明显上升:酸雨现象正在发展。 以上十大问题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化学物质威胁着生物以至人类的安 全:废弃物充斥着全球的环境,人口激增随着对资源需求的急剧增加而严重破坏 了地球表层的生态环境。 随着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化,人们在不断谋求零污染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模 式,并以此为指导来进行区域发展规划工作 (四)区域经济发展的两极分化 无论从全球范围看,还是从各国内部看,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客观存在 的,而且表现为一种规律性的特征。问题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这种区域间 的差距呈拉大的趋势,两极分化明显。目前,世界15的人口生活在发达国家, 45的人口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而拥有的世界财富的比重则正好相反。区域经济 发展的两极分化,导致了发达国家或一国内部发达地区形成浪费型生活方式和发 展中国家或其落后地区形成浪费型生产方式,由此引起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 会问题。正确处理区际关系,引导区域协调发展,共同繁荣,是各国各地区政府 在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时所致力的重要目标之一。 第二节区域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在制定不同类型区域的经济发展规划时,往往要根据具体的规划区域的特点 和规划目的任务的不同,对规划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减和侧重。但是总体而言, 规划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三个大的方面,即区域产业结构规划、区域城镇体系规 划和区域的环境规划。 一、风域产业结构规
4 的资源消耗达到惊人的程度,仅从能源消费就可略见一斑。每个美国人的能源消 耗量,分别相当于 3 个日本人、6 个墨西哥个人、12 个中国人、33 个印度人、 147 个孟万加拉人、422 个埃塞俄比亚人。 美国目前每年增加人口 300 万人,按人均消耗资源计算,相当于发展中国家 每年增加 9000 万至 1.2 亿!这种消费成为发达国家广泛存在的弊端,并通过进 口占用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把危害转嫁给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这种资源的不合理 利用导致许多重要资源的供求失调状况,这正是规划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环境恶化 从人类发展历程来讲,环境问题最初只是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的副产品,而 环境恶化问题的日趋严重则是近几十年的事。1986 年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 的第三世界环境保护国际会议上,科学家们提出了威胁世界环境的十大问题: 沙漠化日益严重;森林遭到严重破坏;野生动物大量灭绝;世界人口急剧增 加;饮水资源越来越少;渔业资源逐渐减少;河水遭到严重污染;大量使用农药; 地球温度明显上升;酸雨现象正在发展。 以上十大问题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化学物质威胁着生物以至人类的安 全;废弃物充斥着全球的环境,人口激增随着对资源需求的急剧增加而严重破坏 了地球表层的生态环境。 随着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化,人们在不断谋求零污染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模 式,并以此为指导来进行区域发展规划工作。 (四)区域经济发展的两极分化 无论从全球范围看,还是从各国内部看,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客观存在 的,而且表现为一种规律性的特征。问题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这种区域间 的差距呈拉大的趋势,两极分化明显。目前,世界 1/5 的人口生活在发达国家, 4/5 的人口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而拥有的世界财富的比重则正好相反。区域经济 发展的两极分化,导致了发达国家或一国内部发达地区形成浪费型生活方式和发 展中国家或其落后地区形成浪费型生产方式,由此引起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 会问题。正确处理区际关系,引导区域协调发展,共同繁荣,是各国各地区政府 在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时所致力的重要目标之一。 第二节 区域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在制定不同类型区域的经济发展规划时,往往要根据具体的规划区域的特点 和规划目的任务的不同,对规划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减和侧重。但是总体而言, 规划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三个大的方面,即区域产业结构规划、区域城镇体系规 划和区域的环境规划。 一、区域产业结构规划
区域产业结构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区域条件的变化 以及外部环境的演变,始终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在产业结构规划中,必 须积极创造和改善条件,使优势环节不断加强,使薄弱环节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和改善。从规划的角度来讲,区域的产业结构规划应该包括确定主导产业和优化 产业结构两个方面。 (一)确定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是国民经济中起支柱作用的产业部门,它不仅自身发展很快,还能 够带动与其相关的产业发展,进而能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所以在制定 区域产业结构规划时,一定要选准主导产业。那么,哪些产业可以作为一个地区 的主导产业呢?一般而言,我们在选择和确定主导产业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 在市场经济过程,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前者主要考虑资源要素的供给 后者主要考虑产成品的销售,所以在确立主导产业时,不仅要分析供给结构状况 更重要的是预测区内、外市场需求状况,准确把握市场需求量和产品需求结构。 不仅要考虑当前市场,而且要考虑规划期内需求还会扩大,甚至供不应求的趋势 还会持续相当的时期。 (2)区域比较优势原则 所谓区域比较优势,是指某一个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中,相对于周边其他地区 而言,它所具有的特殊的有利条件。而主导产业的选择一定要建立在区域比较优 势的基础上:如果资本具有比较优势,则确立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3)产业关联原则 区域的主导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带头推动作用。主导产业的发展会带动为 其协作配套、提供原料、半成品的后向产业的发展,这就是主导产业的“后向关 联效应”。主导产业的发展还会带动那些以其产品为原料或半成品进行深加工提 高附加值的前向产业的发展,就是主导产业的“前向关联效应”,于此同时,主 导产业的后向关联产业、前向关联产业的发展将会刺激为其服务的其他经济活动 及其所需的基础设施的发展。这就构成主导产业的“侧向关联效应”,所以选择 主导产业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该产业的关联高,即与其他产业有广泛而密切的联 系。 (4)收入弹性标准 收入弹性即需求收入弹性,是一种对某一种产品的需求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 增加而增加或减少的相关关系,用来衡量需求量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反映程度。 个产业部门的需求收入弹性比较高,意味着它具有广阔的市场,而广阔的市场正 是大批量生产和加速技术进步的前提条件。以收入弹性高的产业部门作为发展重
5 区域产业结构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区域条件的变化 以及外部环境的演变,始终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在产业结构规划中,必 须积极创造和改善条件,使优势环节不断加强,使薄弱环节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和改善。从规划的角度来讲,区域的产业结构规划应该包括确定主导产业和优化 产业结构两个方面。 (一)确定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是国民经济中起支柱作用的产业部门,它不仅自身发展很快,还能 够带动与其相关的产业发展,进而能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所以在制定 区域产业结构规划时,一定要选准主导产业。那么,哪些产业可以作为一个地区 的主导产业呢?一般而言,我们在选择和确定主导产业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 在市场经济过程,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前者主要考虑资源要素的供给, 后者主要考虑产成品的销售,所以在确立主导产业时,不仅要分析供给结构状况, 更重要的是预测区内、外市场需求状况,准确把握市场需求量和产品需求结构。 不仅要考虑当前市场,而且要考虑规划期内需求还会扩大,甚至供不应求的趋势 还会持续相当的时期。 (2)区域比较优势原则 所谓区域比较优势,是指某一个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中,相对于周边其他地区 而言,它所具有的特殊的有利条件。而主导产业的选择一定要建立在区域比较优 势的基础上:如果资本具有比较优势,则确立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3)产业关联原则 区域的主导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带头推动作用。主导产业的发展会带动为 其协作配套、提供原料、半成品的后向产业的发展,这就是主导产业的“后向关 联效应”。主导产业的发展还会带动那些以其产品为原料或半成品进行深加工提 高附加值的前向产业的发展,就是主导产业的“前向关联效应”,于此同时,主 导产业的后向关联产业、前向关联产业的发展将会刺激为其服务的其他经济活动 及其所需的基础设施的发展。这就构成主导产业的“侧向关联效应”,所以选择 主导产业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该产业的关联高,即与其他产业有广泛而密切的联 系。 (4)收入弹性标准 收入弹性即需求收入弹性,是一种对某一种产品的需求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 增加而增加或减少的相关关系,用来衡量需求量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反映程度。一 个产业部门的需求收入弹性比较高,意味着它具有广阔的市场,而广阔的市场正 是大批量生产和加速技术进步的前提条件。以收入弹性高的产业部门作为发展重
点,对提高经济增长率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收入弹性高应成为选择主导产 业的重要条件之一 (5)生产率上升原则 前述收入弹性高的产业部门的发展,固然有利于经济增长率的提高,但仅就 这一点还不够。为使主导产业的产品具备较强的国内外竞争能力,从供给方面看, 在考虑收入弹性高的产业的同时,还必须考虑选择生产率上升高的产业作为发展 的重点。 (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就是形成一个以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为核心,由区 域所有的产业组合而成的一个结构合理、比例协调、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以最 大限度地发挥区域优势。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涉及到各部门的协调发展,以及能源、资金、劳动力、资 源等等各种生产要素在各个部门、各个产业之间的优化配置。而要实现部门间协 调及各生产要素的合理分配,一个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综合平衡。即一产、二产、 三产各个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做到平衡,其中,工业与农业的平衡是区域各部门 综合平衡的中心环节。 二、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规模等 级、不同职能分工的城镇通过一定中介(交通干线、物质、人才、信息流等)组 合而成的有序的城市空间体系 对于现代区域经济而言,城镇是一个区域发展的核心,可以说,现代区域发 展直接表现为城镇体系的形成与不断完善,而城镇的发展规模、体系结构又通过 空间集聚与扩散对区域发展施加影响。因此,区域发展规划中把城镇体系规划作 为相当重要的内容。 三、环境规划 区域环境规划是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环境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而对 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建设所作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环境规划的重点应是 区域内经济发展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根据生态经济学理论,提出以资源持 续利用、产业结构调整与合理布局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整治环境的战略部署.因此, 区域环境规划是区域发展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6 点,对提高经济增长率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收入弹性高应成为选择主导产 业的重要条件之一。 (5)生产率上升原则 前述收入弹性高的产业部门的发展,固然有利于经济增长率的提高,但仅就 这一点还不够。为使主导产业的产品具备较强的国内外竞争能力,从供给方面看, 在考虑收入弹性高的产业的同时,还必须考虑选择生产率上升高的产业作为发展 的重点。 (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就是形成一个以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为核心,由区 域所有的产业组合而成的一个结构合理、比例协调、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以最 大限度地发挥区域优势。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涉及到各部门的协调发展,以及能源、资金、劳动力、资 源等等各种生产要素在各个部门、各个产业之间的优化配置。而要实现部门间协 调及各生产要素的合理分配,一个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综合平衡。即一产、二产、 三产各个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做到平衡,其中,工业与农业的平衡是区域各部门 综合平衡的中心环节。 二、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规模等 级、不同职能分工的城镇通过一定中介(交通干线、物质、人才、信息流等)组 合而成的有序的城市空间体系。 对于现代区域经济而言,城镇是一个区域发展的核心,可以说,现代区域发 展直接表现为城镇体系的形成与不断完善,而城镇的发展规模、体系结构又通过 空间集聚与扩散对区域发展施加影响。因此,区域发展规划中把城镇体系规划作 为相当重要的内容。 三、环境规划 区域环境规划是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环境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而对 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建设所作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环境规划的重点应是 区域内经济发展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根据生态经济学理论,提出以资源持 续利用、产业结构调整与合理布局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整治环境的战略部署。因此, 区域环境规划是区域发展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