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产业结构的一般理论概述 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与演进过程 第三节区域产业空间结构 第一节产业结构的一般理论概述 一、产业的分类 我们前面上果,以及平时,可能听说过各种有关产业的名词,比如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房地产业、文化产业、教育产业,支柱产业、基础产业、 主导产业,朝阳产业、夕阳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等等,这 些代表着不同类型的产业名称,被人们在不同场合频繁使用着,那么,这些不同 类型的产业是依据什么样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在这里,我们来分析一下,目 前国内外常用的几种产业分类方法。 产业的分类,通常又被称为国民经济部门分类。按照一定的原则对经济活动 进行分解和组合而形成的多层次的产业概念。由于研究问题的角度不同,或者说, 我们对产业进行分类的目的不同,产业分类也不一样,目前常见的分类有这样几 种。 1、三次产业分类法 2、国家标准产业分类法 3、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 4、产业地位分类法 5、资源密集产业分类法 6、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7、其他分类法 首先是三次产业分类法,这是人们最熟知的一种产业分类方法。就是以产业 发展的层次顺序及其与自然界的关系作为标准,来对人类从事的生产活动进行分 类的一种方法。 内容 第一产业,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的物质生产部门,即广义的农业: 第二产业,加工取自自然物质的物质生产部门,即广义的制造业或工业: 第三产业,派生于有形物质财富生产活动之上的无形财富的生产部门,即广 义的服务业 优点:是一种有效的产业经济分析方法,被诸多国家广泛采用,许多经济学 家用它来解释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结果。 缺点:社会再生产过程被描述的过于简单和笼统,有些产业究竞应该划归为 哪一类还存在比较大的争议,比如说,按照这种分类方法,采掘业属于第二产业, 但是有人就提出,采掘业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依赖于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 利用,这种生产活动应该划归为第一产业。再比如,水、电、气的生产与供应量 然划归为第二产业,但是划归为第三产业好像也有道理。也就是说,三次产业划
第一节 产业结构的一般理论概述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与演进过程 第三节 区域产业空间结构 第一节 产业结构的一般理论概述 一、产业的分类 我们前面上课,以及平时,可能听说过各种有关产业的名词,比如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房地产业、文化产业、教育产业,支柱产业、基础产业、 主导产业,朝阳产业、夕阳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等等,这 些代表着不同类型的产业名称,被人们在不同场合频繁使用着,那么,这些不同 类型的产业是依据什么样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在这里,我们来分析一下,目 前国内外常用的几种产业分类方法。 产业的分类,通常又被称为国民经济部门分类。按照一定的原则对经济活动 进行分解和组合而形成的多层次的产业概念。由于研究问题的角度不同,或者说, 我们对产业进行分类的目的不同,产业分类也不一样,目前常见的分类有这样几 种。 1、三次产业分类法 2、国家标准产业分类法 3、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 4、产业地位分类法 5、资源密集产业分类法 6、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7、其他分类法 首先是三次产业分类法,这是人们最熟知的一种产业分类方法。就是以产业 发展的层次顺序及其与自然界的关系作为标准,来对人类从事的生产活动进行分 类的一种方法。 内容: 第一产业,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的物质生产部门,即广义的农业; 第二产业,加工取自自然物质的物质生产部门,即广义的制造业或工业; 第三产业,派生于有形物质财富生产活动之上的无形财富的生产部门,即广 义的服务业 优点:是一种有效的产业经济分析方法,被诸多国家广泛采用,许多经济学 家用它来解释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结果。 缺点:社会再生产过程被描述的过于简单和笼统,有些产业究竟应该划归为 哪一类还存在比较大的争议,比如说,按照这种分类方法,采掘业属于第二产业, 但是有人就提出,采掘业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依赖于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 利用,这种生产活动应该划归为第一产业。再比如,水、电、气的生产与供应虽 然划归为第二产业,但是划归为第三产业好像也有道理。也就是说,三次产业划
分法也还存在一些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 另外,三次产业分类的方法,指的每一次产业内部,内容也过于庞杂,尤其 是第三产业,比如,最简单的修鞋、最复杂的航天、科研:最为简单的劳动密集 型产业一一理发、技术最为复杂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一一信息业、生物工程等等。 因此,在具体的产业经济分析和研究中,三次产业分类法过于粗糙,其实用性受 到很大的限制,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以一个国家或区域整个经济系统为研究 对象,三次产业分类法还有有他的实用性的地方,因此,这种分类方法依然存在 很强的生命力。比如,世界银行和许多国际组织,以及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也都 广泛应用这种分类方法。 经济学界普遍认为,三次产业分类法的确立,实际上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新 西兰突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A.G,D.Fisher)完成的。本世纪30年代初,费希 尔研究认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并没有穷尽全部经济活动,于是,把第一产业 和第二产业之外的所有其他经济活动,统称为第三产业。 费希尔在当时的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经济杂志上发表了数篇论文,不仅提出了 第三产业的概念,而且指出第三产业的本质在于提供服务。1935年,费希尔在 《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从世界经济史的角度对三次产业分类方法进行了 理论分析。他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人类的经济活动按照时间的顺序,大 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在最初的发展阶段上,人类主要从事的生产活动是农业和畜牧业,用一些最 简单的劳动方式,从自然界直接获取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 第二阶段,就是从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开始,大家知道,第 次工业革命产生于英国,这个时侯,人们的生产活动,开始以大量的机器作为主 要的生产工具,机器生产逐步取代了人类的手工生产,这一阶段,像纺织业、钢 铁加工业以及机器制造业等制造行业等到迅速发展,生产的产品种类与产量都得 到大幅度的提高。 第三阶段,开始于20世纪初,这个时侯,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以及 极大丰富,开始诞生一些所谓的非物质生产部门,这些部门或行业要么是为各个 生产部门的生产活动提供服务,要么是为了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而提供 各种各样的服务,包括商业、旅游业、运输业、娱乐业、教育科研等等。 在这个基础上,费希尔把处于第一发展阶段的产业成为第一产业,处于第 发展阶段的产业成为第二产业,处于第三发展阶段的产业成为第三产业。 费希尔虽然提出了三次产业的分类方法,但他没有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英 国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克拉克则在继承费希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三次产业 分类法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从而总 结出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以及这种变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关于克 拉克的研究成果,也就是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我们 在后面的产业结构演进规律部分,还要详细的了解
分法也还存在一些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 另外,三次产业分类的方法,指的每一次产业内部,内容也过于庞杂,尤其 是第三产业,比如,最简单的修鞋、最复杂的航天、科研;最为简单的劳动密集 型产业——理发、技术最为复杂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信息业、生物工程等等。 因此,在具体的产业经济分析和研究中,三次产业分类法过于粗糙,其实用性受 到很大的限制,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以一个国家或区域整个经济系统为研究 对象,三次产业分类法还有有他的实用性的地方,因此,这种分类方法依然存在 很强的生命力。比如,世界银行和许多国际组织,以及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也都 广泛应用这种分类方法。 经济学界普遍认为,三次产业分类法的确立,实际上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新 西兰突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A. G. D. Fisher)完成的。本世纪 30 年代初,费希 尔研究认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并没有穷尽全部经济活动,于是,把第一产业 和第二产业之外的所有其他经济活动,统称为第三产业。 费希尔在当时的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经济杂志上发表了数篇论文,不仅提出了 第三产业的概念,而且指出第三产业的本质在于提供服务。1935 年,费希尔在 《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从世界经济史的角度对三次产业分类方法进行了 理论分析。他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人类的经济活动按照时间的顺序,大 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在最初的发展阶段上,人类主要从事的生产活动是农业和畜牧业,用一些最 简单的劳动方式,从自然界直接获取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 第二阶段,就是从 18 世纪 60 年代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开始,大家知道,第一 次工业革命产生于英国,这个时侯,人们的生产活动,开始以大量的机器作为主 要的生产工具,机器生产逐步取代了人类的手工生产,这一阶段,像纺织业、钢 铁加工业以及机器制造业等制造行业等到迅速发展,生产的产品种类与产量都得 到大幅度的提高。 第三阶段,开始于 20 世纪初,这个时侯,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以及 极大丰富,开始诞生一些所谓的非物质生产部门,这些部门或行业要么是为各个 生产部门的生产活动提供服务,要么是为了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而提供 各种各样的服务,包括商业、旅游业、运输业、娱乐业、教育科研等等。 在这个基础上,费希尔把处于第一发展阶段的产业成为第一产业,处于第二 发展阶段的产业成为第二产业,处于第三发展阶段的产业成为第三产业。 费希尔虽然提出了三次产业的分类方法,但他没有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英 国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克拉克则在继承费希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三次产业 分类法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从而总 结出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以及这种变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关于克 拉克的研究成果,也就是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我们 在后面的产业结构演进规律部分,还要详细的了解
克拉克的研究成果,实际上拓展了产业结构理论的应用研究,使得三次产业 分类方法得到了普及。由于费希尔和克拉克在研究三次产业分类法中,所作出的 杰出贡献,因此,这二人被经济学界公认为三次产业分类法的创始人 继费希尔和克拉克之后,西蒙库兹涅茨又对三次产业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 入的研究。说到库兹涅茨的大名,可能大家对他都有所了解,我们在宏观经济学 里面都学过,目前,世界各国所使用的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就是库兹涅茨提出米 的,由于库兹涅茨在国民收入核算研究中提出了国民收入及其组成部分的定义和 计算方法,被西方经济学界称为“国民生产总值之父”,或者叫“GNP之父”。 库兹涅茨在经济学研究中,特别强调经验统计对经济学研究的意义。1971 年,他因在各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的结构分析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获得了诺贝 尔经济学奖。 库兹涅茨在继承了京拉克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之 间的分布两个方面,对伴随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库兹涅茨 把第一、二、三产业分别称为农业部门(A部门)、工业部门(1部门)和服务业 部门(S部门)。他认为:“分三个主要部门:农业及相关的渔业、林业和狩猎: 工业 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水力电力、运输业和通信:服务业一 一贸易 金融、不动产、动产、商业、仆佣、专业人员及政府。每个主要部门所包括的行 业,在考虑原材料、生产性营运、最终产品及其行业间的区别特征方面各有不同。 库兹涅茨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他的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数量关系, 我们在后面的产业结构的变动部分还要详细分析。 第二种产业分类法是国家标准产业分类法,这种分类方法是指一个国家的政 府,为了统一本国产业经济研究的统计和分析口径,以便科学地制定产业政策和 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依据本国实际,所采取的一种划分产业类别的国家标 准。 也就是说,这种划分产业的方法,是各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清况,自己所 采取的划分产业的标准。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有自己的国家标准分类法,尤 其是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比如美国,美国在1972年就编制了他们自己的 因家标准产业分类法。美国的分类标准,一个特点就是太细,共设有7位数字的 编码,也就是说,分了7个层次来对产业进行分类,从最大的产业部门一直到最 小的产品行业,共分为7500中不同的产品行业。 再比如,英国也编制了英国的国家标准产业分类方法,英国的产业分类,有 27个主要产业种类,181个产业分类。 在这里,我们来重点看一下,我国的产业分类标准。中因目前所采用的产业 分类标准,是2001年最新修订的,由中国国家标准局编制的《国民经济行业分 类与代码》,在这个分类标准当中,中国所有的国民经济活动被分为16个门类, 92个大类,300多个中类,以及更多的小类
克拉克的研究成果,实际上拓展了产业结构理论的应用研究,使得三次产业 分类方法得到了普及。由于费希尔和克拉克在研究三次产业分类法中,所作出的 杰出贡献,因此,这二人被经济学界公认为三次产业分类法的创始人。 继费希尔和克拉克之后,西蒙.库兹涅茨又对三次产业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 入的研究。说到库兹涅茨的大名,可能大家对他都有所了解,我们在宏观经济学 里面都学过,目前,世界各国所使用的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就是库兹涅茨提出来 的,由于库兹涅茨在国民收入核算研究中提出了国民收入及其组成部分的定义和 计算方法,被西方经济学界称为“国民生产总值之父”,或者叫“GNP 之父”。 库兹涅茨在经济学研究中,特别强调经验统计对经济学研究的意义。1971 年,他因在各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的结构分析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获得了诺贝 尔经济学奖。 库兹涅茨在继承了克拉克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之 间的分布两个方面,对伴随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库兹涅茨 把第一、二、三产业分别称为农业部门(A 部门)、工业部门(I 部门)和服务业 部门(S 部门)。他认为:“分三个主要部门:农业及相关的渔业、林业和狩猎; 工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水力电力、运输业和通信;服务业——贸易、 金融、不动产、动产、商业、仆佣、专业人员及政府。每个主要部门所包括的行 业,在考虑原材料、生产性营运、最终产品及其行业间的区别特征方面各有不同。” 库兹涅茨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他的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数量关系, 我们在后面的产业结构的变动部分还要详细分析。 第二种产业分类法是国家标准产业分类法,这种分类方法是指一个国家的政 府,为了统一本国产业经济研究的统计和分析口径,以便科学地制定产业政策和 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依据本国实际,所采取的一种划分产业类别的国家标 准。 也就是说,这种划分产业的方法,是各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所 采取的划分产业的标准。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有自己的国家标准分类法,尤 其是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比如美国,美国在 1972 年就编制了他们自己的 国家标准产业分类法。美国的分类标准,一个特点就是太细,共设有 7 位数字的 编码,也就是说,分了 7 个层次来对产业进行分类,从最大的产业部门一直到最 小的产品行业,共分为 7500 中不同的产品行业。 再比如,英国也编制了英国的国家标准产业分类方法,英国的产业分类,有 27 个主要产业种类,181 个产业分类。 在这里,我们来重点看一下,我国的产业分类标准。中国目前所采用的产业 分类标准,是 2001 年最新修订的,由中国国家标准局编制的《国民经济行业分 类与代码》,在这个分类标准当中,中国所有的国民经济活动被分为 16 个门类, 92 个大类,300 多个中类,以及更多的小类
具体来看,有这样16个门类,以A、B、C、D编码,一直到P类,如A类 是农、林、牧、渔业,B类是采据业等等,在A门类下面,又具体分为农作物 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等五个大类。 这就是我国的国家产业标准分类法。 第三种产业分类法是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这种分类标准,是联合国制定的。 我们前面讲过,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产业分类法,有些国家在划分标准上差别较 大,这就给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世界产业经济的研究带了很大的麻烦,也 就是说,产业划分标准的不同,意味着各国产业发展统计口径也有所不同,那么 在国际比较过程中,有些行业不太具有可比性,原因很简单,比如,同样是制药 行业,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统计范围不同,当然在比较医药行业发展水平时,就不 能进行比较。联合国为了统一世界各国的产业分类,就编制了一套《国际标准产 业分类索引》。国际标准分类法,实际上和是三次产业分类法是一致的,但是显 然,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要比三次产业分类法要细致的多,但是,从内容上看 国际标准分类与三次产业分类保持了比较稳定的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国际标准 分类的大项很容易组合成三个部分。 具体来看,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大、中、小、细四个层 次,其中大类有10个,他们是: 1.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 2.矿业和采石业: 3.制造业: 4.电力、煤气、供水业 5.建筑业: 6.批发与零售业、餐馆和旅店业: 7.运输业、仓储业和邮电业: 8.金融业、不动产业、保险业和商业性服务业: 9.社会团体、社会及个人的服务业: 10.不能分类的其他行业。 从国际标准的十个大类内容来看,确实与三次产业分类法有着比较稳定的相 对应关系,比如第1大类对应着第一产业,即农业:第2到第5大类对应着第 产业,即通常所说的工业:第6到第10大类对应着第三产业,即服务业。 第四种产业分类法是产业地位分类法,顾名思义,就是根据某产业在一个国 家或地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为标准,对产业进行分类。一般来讲, 按照产业的战略地位的不同,可以将产业划分为以下几种:即基础产业、瓶颈产 业、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先导产业等几种类型。 他们的含义分别是:
具体来看,有这样 16 个门类,以 A、B、C、D 编码,一直到 P 类,如 A 类 是农、林、牧、渔业,B 类是采掘业等等,在 A 门类下面,又具体分为农作物 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等五个大类。 这就是我国的国家产业标准分类法。 第三种产业分类法是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这种分类标准,是联合国制定的。 我们前面讲过,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产业分类法,有些国家在划分标准上差别较 大,这就给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世界产业经济的研究带了很大的麻烦,也 就是说,产业划分标准的不同,意味着各国产业发展统计口径也有所不同,那么 在国际比较过程中,有些行业不太具有可比性,原因很简单,比如,同样是制药 行业,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统计范围不同,当然在比较医药行业发展水平时,就不 能进行比较。联合国为了统一世界各国的产业分类,就编制了一套《国际标准产 业分类索引》。国际标准分类法,实际上和是三次产业分类法是一致的,但是显 然,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要比三次产业分类法要细致的多,但是,从内容上看, 国际标准分类与三次产业分类保持了比较稳定的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国际标准 分类的大项很容易组合成三个部分。 具体来看,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大、中、小、细四个层 次,其中大类有 10 个,他们是: 1.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 2.矿业和采石业; 3.制造业; 4.电力、煤气、供水业; 5.建筑业; 6.批发与零售业、餐馆和旅店业; 7.运输业、仓储业和邮电业; 8.金融业、不动产业、保险业和商业性服务业; 9.社会团体、社会及个人的服务业; 10.不能分类的其他行业。 从国际标准的十个大类内容来看,确实与三次产业分类法有着比较稳定的相 对应关系,比如第 1 大类对应着第一产业,即农业;第 2 到第 5 大类对应着第二 产业,即通常所说的工业;第 6 到第 10 大类对应着第三产业,即服务业。 第四种产业分类法是产业地位分类法,顾名思义,就是根据某产业在一个国 家或地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为标准,对产业进行分类。一般来讲, 按照产业的战略地位的不同,可以将产业划分为以下几种:即基础产业、瓶颈产 业、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先导产业等几种类型。 他们的含义分别是:
基础产业:就是指,这种产业在立业结构体系中,能铭为其他立业的发展提 供基本条件并为大多数产业提供服务。比如,一般来讲,一个国家的钢铁、煤炭、 电力等产业就属于基础产业,显然,像钢铁这样的产业是其他产业的基础,如果 钢铁行业发展不行,则就不能够为其他行业提供材料与工具上的支持,像煤炭、 电力行业,如果发展不好,则其他行业发展的能源需求就得不到满足。就是说, 诸如煤炭、钢铁、电力等行业是国民经济其他各行业得以发展的基础。 瓶颈产业:就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应该得到充分发展,但是实际上,却 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正因为这样,这种行业反而成为制约其他行业以及国民经 济发展的障碍性因素,所以称之为“瓶颈产业”。举个例子,人们常说,要想富, 先修路。交通是否有优截、是否使利,对于现代风域经济发展来讲至关重要,大 家可以看到,凡是经济发达的地方,一般来讲,交通都比较发达,要么陆地交通 四通八达,要么临海或者靠近大江大河,有发达的水路交通,等等,但是,对于 广大西部地区而言,交通不发达是一个重要问题,交通不发达,则运输业的发展 受到很大制约,其他行业生产的产品很难运出去,或者,其他行业的企业所需要 的原料又很难运进来,因此,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都受到制约,可以说,运输业 就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 支柱产业:就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的总产出中占拉大比例的产业。这一点 好理解,比如在咱们兵团,农业产值占有较大比重,则我们可以说,对于兵团经 济来讲,农业是支柱产业。而在兵团工业内部,由于农产品加工业所占比重较大, 则农产品加工业又兵团工业的支柱产业 主导产业:就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处于迅速发展并对产业发展具有引导 和支撑作用的产业。比如,在我国背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近些年来发展迅 速,并且,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对于北京市今后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 当地产业的发展将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将会引导北京的产业向着高科技 方向发展。 先导产业:就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关系未来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 先行发展而又能带动和引导其他产业发展的产业。比如,目前我国国家以及各个 地区都将信息产业作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这里面道理很简单,因 为信息产业不单单是作为一个独立产业而存在,他的发展同样可以带动其他行业 的发展,比如我们说服务业的发展,像商业、运输业、餐饮业、银行证券业、保 险业等等,这些行业在现代信息业大发展的带动下,其服务方式、服务效率等都 有了很大的改观,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再比如,我们兵团近些年提出新型工业 化战略,其基本思想就是要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因此,我们讲,信息化就是我 国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他的发展能够极大地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优点:有利于研究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有利于政府通过制定相关产业政 策和进行相关产业管理,促进产业发展并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缺点:过度强调产业之间的横向地位问题,容易忽视产业之间的纵向关系和
基础产业:就是指,这种产业在产业结构体系中,能够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 供基本条件并为大多数产业提供服务。比如,一般来讲,一个国家的钢铁、煤炭、 电力等产业就属于基础产业,显然,像钢铁这样的产业是其他产业的基础,如果 钢铁行业发展不行,则就不能够为其他行业提供材料与工具上的支持,像煤炭、 电力行业,如果发展不好,则其他行业发展的能源需求就得不到满足。就是说, 诸如煤炭、钢铁、电力等行业是国民经济其他各行业得以发展的基础。 瓶颈产业:就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应该得到充分发展,但是实际上,却 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正因为这样,这种行业反而成为制约其他行业以及国民经 济发展的障碍性因素,所以称之为“瓶颈产业”。举个例子,人们常说,要想富, 先修路。交通是否有优越、是否便利,对于现代区域经济发展来讲至关重要,大 家可以看到,凡是经济发达的地方,一般来讲,交通都比较发达,要么陆地交通 四通八达,要么临海或者靠近大江大河,有发达的水路交通,等等,但是,对于 广大西部地区而言,交通不发达是一个重要问题,交通不发达,则运输业的发展 受到很大制约,其他行业生产的产品很难运出去,或者,其他行业的企业所需要 的原料又很难运进来,因此,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都受到制约,可以说,运输业 就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 支柱产业:就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的总产出中占较大比例的产业。这一点 好理解,比如在咱们兵团,农业产值占有较大比重,则我们可以说,对于兵团经 济来讲,农业是支柱产业。而在兵团工业内部,由于农产品加工业所占比重较大, 则农产品加工业又兵团工业的支柱产业。 主导产业:就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处于迅速发展并对产业发展具有引导 和支撑作用的产业。比如,在我国背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近些年来发展迅 速,并且,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对于北京市今后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 当地产业的发展将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将会引导北京的产业向着高科技 方向发展。 先导产业:就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关系未来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 先行发展而又能带动和引导其他产业发展的产业。比如,目前我国国家以及各个 地区都将信息产业作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这里面道理很简单,因 为信息产业不单单是作为一个独立产业而存在,他的发展同样可以带动其他行业 的发展,比如我们说服务业的发展,像商业、运输业、餐饮业、银行证劵业、保 险业等等,这些行业在现代信息业大发展的带动下,其服务方式、服务效率等都 有了很大的改观,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再比如,我们兵团近些年提出新型工业 化战略,其基本思想就是要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因此,我们讲,信息化就是我 国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他的发展能够极大地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优点:有利于研究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有利于政府通过制定相关产业政 策和进行相关产业管理,促进产业发展并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缺点:过度强调产业之间的横向地位问题,容易忽视产业之间的纵向关系和
产业群的培育与形成。 第五种产业分类法是资源密集产业分类法,这一种划分产业的方法,是依据 不同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需求种类和依赖程度的差异。也就是说,某产业 在生产过程,对某种资源的需求量大,则称此产业为某资源密集型产业,举个简 单的例子,纺织业和服装业是我国传统的劳动力资源密集型,显然,在纺织业和 服装业中,大量使用的是劳动力,在所投入的生立要素中劳动占有非常大的比重 因此,我们可以称我国纺织业和服装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再如,像我 国的钢铁、汽车行业,这些行业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投资大,对资金的需求量大, 因此,这些行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再如,计算机、电子产业所使用的技 术属于高技术,在产品生产与销售过程中,技术属于绝对重要的地位,因此,可 以说计算机、电子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等等。这种产业分类方法的优点是: 有利于将各个产业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在产业之间进行比较、判断整个国 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研究产业之间对生产要素依赖程度的差异等。但是它也存在 一个缺点,就是各种产业类型的划分范围不容易界定。 第六种产业分类法是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我们知道, 一个产业也有他的生 命周期,从这个产业的产生、发展、成熟,一直到衰退甚至被淘汰,经历了一个 类似于生物生命体一样的发展周期,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就是依据特定产业所 处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产业分类。一般来讲,按照这种分类法进行产业划分,可 以将各个产业划分为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衰退产业、淘汰产业等几 种类型。 这里面,我们经常说的是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 朝阳产业就是指一些新兴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以后,产业的核心技术不断走 向成熟,行业的平均成本不断下降、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也处在不断 增加的时期。总之,朝阳产业的发展前景可以说是前途一片光明,利润空间非常 大。比如目前的体育产业、网络游戏产业、健康保健产业等等,这些产业随着人 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相关服务的需求战来截大,市场前景非常看好 与朝阳产业相对的就是夕阳产业,可以理解,所谓夕阳产业就是指,某行业 的产品技术己经非常成熟,要想再搞创新很难,市场也趋于饱和,各个企业生产 的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也就是各个企业的产品,在消费者看来,没什么区 别,所以各个企业之间竞争异常激烈,导致行业利润非常低。一个典型的例子, 就是现在的个人电脑,也就是P℃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之为夕阳产业。因 此,我们前面看到,IBM将它的PC业务出让给联想,为什么,因为IBM觉得 P℃业务这一块己经没什么利润,只能占用大量资金,甚至可能带米亏损,当然 作为中国一方的联想集团,之所以愿意收购BM的PC业务,也有它自己的打 算,通过收购IBM的PC业务,联想可以迅速实现国家化,走向国际市场,另
产业群的培育与形成。 第五种产业分类法是资源密集产业分类法,这一种划分产业的方法,是依据 不同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需求种类和依赖程度的差异。也就是说,某产业 在生产过程,对某种资源的需求量大,则称此产业为某资源密集型产业,举个简 单的例子,纺织业和服装业是我国传统的劳动力资源密集型,显然,在纺织业和 服装业中,大量使用的是劳动力,在所投入的生产要素中劳动占有非常大的比重, 因此,我们可以称我国纺织业和服装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再如,像我 国的钢铁、汽车行业,这些行业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投资大,对资金的需求量大, 因此,这些行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再如,计算机、电子产业所使用的技 术属于高技术,在产品生产与销售过程中,技术属于绝对重要的地位,因此,可 以说计算机、电子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等等。这种产业分类方法的优点是: 有利于将各个产业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在产业之间进行比较、判断整个国 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研究产业之间对生产要素依赖程度的差异等。但是它也存在 一个缺点,就是各种产业类型的划分范围不容易界定。 第六种产业分类法是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我们知道,一个产业也有他的生 命周期,从这个产业的产生、发展、成熟,一直到衰退甚至被淘汰,经历了一个 类似于生物生命体一样的发展周期,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就是依据特定产业所 处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产业分类。一般来讲,按照这种分类法进行产业划分,可 以将各个产业划分为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衰退产业、淘汰产业等几 种类型。 这里面,我们经常说的是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 朝阳产业就是指一些新兴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以后,产业的核心技术不断走 向成熟,行业的平均成本不断下降、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也处在不断 增加的时期。总之,朝阳产业的发展前景可以说是前途一片光明,利润空间非常 大。比如目前的体育产业、网络游戏产业、健康保健产业等等,这些产业随着人 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相关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市场前景非常看好。 与朝阳产业相对的就是夕阳产业,可以理解,所谓夕阳产业就是指,某行业 的产品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要想再搞创新很难,市场也趋于饱和,各个企业生产 的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也就是各个企业的产品,在消费者看来,没什么区 别,所以各个企业之间竞争异常激烈,导致行业利润非常低。一个典型的例子, 就是现在的个人电脑,也就是 PC 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之为夕阳产业。因 此,我们前面看到,IBM 将它的 PC 业务出让给联想,为什么,因为 IBM 觉得 PC 业务这一块已经没什么利润,只能占用大量资金,甚至可能带来亏损,当然, 作为中国一方的联想集团,之所以愿意收购 IBM 的 PC 业务,也有它自己的打 算,通过收购 IBM 的 PC 业务,联想可以迅速实现国家化,走向国际市场,另
外,可以获得IBM相应的品牌、销售渠道、人才和专利技术,等等。 另外一个更典型的夕阳产业的例子就是录像机产业,现在的DVD、个人电 脑、MP4、MP5等电子产品功能非常强大,而且具有体积小、易携带等优点, 显然,要比各方面功能要比录像机好很多,因此,录像机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典型 的夕阳产业。 以上我们介绍的六种产业分类方法,是常见的几种分类方法,除此之外,还 有其他的一些分类方法,比如马克思的两部类分类法,列宁的农轻重分类方法, 等等,这些方法有他自身的一些优点,但是,随着产业经济的发展,这些方法在 实际应用当中,用的越来越少。 二、产业结构的内涵 我们知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分工越来越细,因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 生产部门。这些不同的生产部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会在增长速度、 就业人数、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 异。因此,在一个经济实体当中(一般以国家和地区为单位),在每一个具体的 经济发展阶段、发展时点上,组成国民经济的产业部门是大不一样的。各产业部 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 因此,就产生了所谓“产业结构”的问题。 “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构成部分的组合及其相互关系。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和每个产业内部的构成,以及它 们之间相互制约的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 产业结构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产业结构的内容主要包括:构成产业总体的产业类型、组合方式,产业 之间在数量比例上的关系,各产业之间的本质联系,各产业的发展程度及其在国 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广义产业结构除了狭义产业结构的内容之外,还包括各产业之间的关联关 系、各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结构,以及一个产业内部的结构,即产业内部企业的 构成及其相石关系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产业结构,主要是指来义的产业结构,即不包含「一义产业 结构里所包含的产业间的关联关系、各个产业在空间的布局、以及产业内部企业 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三、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1、配第一克拉克的三次产业比重变动规律 2、库兹涅茨法则 3、霍夫曼的工业化过程中的重工业化规律
外,可以获得 IBM 相应的品牌、销售渠道、人才和专利技术,等等。 另外一个更典型的夕阳产业的例子就是录像机产业,现在的 DVD、个人电 脑、MP4、MP5 等电子产品功能非常强大,而且具有体积小、易携带等优点, 显然,要比各方面功能要比录像机好很多,因此,录像机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典型 的夕阳产业。 以上我们介绍的六种产业分类方法,是常见的几种分类方法,除此之外,还 有其他的一些分类方法,比如马克思的两部类分类法,列宁的农轻重分类方法, 等等,这些方法有他自身的一些优点,但是,随着产业经济的发展,这些方法在 实际应用当中,用的越来越少。 二、产业结构的内涵 我们知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分工越来越细,因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 生产部门。这些不同的生产部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会在增长速度、 就业人数、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 异。因此,在一个经济实体当中(一般以国家和地区为单位),在每一个具体的 经济发展阶段、发展时点上,组成国民经济的产业部门是大不一样的。各产业部 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 因此,就产生了所谓“产业结构”的问题。 “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构成部分的组合及其相互关系。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和每个产业内部的构成,以及它 们之间相互制约的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 产业结构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产业结构的内容主要包括:构成产业总体的产业类型、组合方式,产业 之间在数量比例上的关系,各产业之间的本质联系,各产业的发展程度及其在国 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广义产业结构除了狭义产业结构的内容之外,还包括各产业之间的关联关 系、各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结构,以及一个产业内部的结构,即产业内部企业的 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产业结构,主要是指狭义的产业结构,即不包含广义产业 结构里所包含的产业间的关联关系、各个产业在空间的布局、以及产业内部企业 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三、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1、配第-克拉克的三次产业比重变动规律 2、库兹涅茨法则 3、霍夫曼的工业化过程中的重工业化规律
4、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 除此之外,还有:马克思的产业按比例协调发展规律,列宁的生产资料生产 更快的增长规律 1、配第一克拉克的三次产业比重变动规律 三次产业比重变动规律的基本内容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会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向以第二产业为主、继而向第三 产业为主转变,人均收入变化引起劳动力流动,进而导致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 也就是说,随着经济发展,人均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 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向第三产业转移。总趋势是劳动力在第一产业的分布 减少,在第二产业的分布增加。 早在17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他的研究中发现,随着经济 的不断发展,产业中心将逐渐由有形的物质生产部门向无形的服务性生产部门转 移。1691年,威廉·配第根据当时英国的实际情况明确指出了一个著名的现象 “工业往往比农业、商业往往比工业的利润多得多。因此劳动力必然由农转工, 而后再由工转商。” 1940年,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在威廉·配第的研究成果之上,搜集 和整理了许多国家的统计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和时间序列分 析,在此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达, 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数量相对于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数量趋于下降,进而从事 制造业的人数相对于服务业的人数趋于下降。”在这里,克拉克也分析了造成这 种现象的原因,克拉克认为,劳动力之所以会在产业之间变化移动,主要是因为 随者经济的发展,各产业间的收入出现了相对差异,导致了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 工业部门转移,进而再向服务业部门转移。这一点,我们也比较容易理解,劳动 力也是一种资源,同样遵循生产要素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这样一条规律。 克拉克的发现,以及他提出的理论观点,在这里只是印证了威廉·配第在 1691年提出的观点而已,因此,后人把克拉克的发现称之为配第克拉克定理。 配第克拉克定理可以表达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 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减少,第二、 三产业将增加。 该定理通过揭示人类社会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由生产率低的部门向生产率 高的部门转移的规律,反映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表明就业结构是一个国 家或地风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2、库兹涅茨法则(Kuznets Law) 库兹涅茨在继承克拉克等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两个 方面,探讨了国民收入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分布与变化趋势之间的关系,从而深
4、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 除此之外,还有:马克思的产业按比例协调发展规律,列宁的生产资料生产 更快的增长规律。 1、配第-克拉克的三次产业比重变动规律 三次产业比重变动规律的基本内容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会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向以第二产业为主、继而向第三 产业为主转变,人均收入变化引起劳动力流动,进而导致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 也就是说,随着经济发展,人均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 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向第三产业转移。总趋势是劳动力在第一产业的分布 减少,在第二产业的分布增加。 早在 17 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他的研究中发现,随着经济 的不断发展,产业中心将逐渐由有形的物质生产部门向无形的服务性生产部门转 移。1691 年,威廉·配第根据当时英国的实际情况明确指出了一个著名的现象: “工业往往比农业、商业往往比工业的利润多得多。因此劳动力必然由农转工, 而后再由工转商。” 1940 年,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在威廉·配第的研究成果之上,搜集 和整理了许多国家的统计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和时间序列分 析,在此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达, 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数量相对于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数量趋于下降,进而从事 制造业的人数相对于服务业的人数趋于下降。” 在这里,克拉克也分析了造成这 种现象的原因,克拉克认为,劳动力之所以会在产业之间变化移动,主要是因为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产业间的收入出现了相对差异,导致了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 工业部门转移,进而再向服务业部门转移。这一点,我们也比较容易理解,劳动 力也是一种资源,同样遵循生产要素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这样一条规律。 克拉克的发现,以及他提出的理论观点,在这里只是印证了威廉·配第在 1691 年提出的观点而已,因此,后人把克拉克的发现称之为配第-克拉克定理。 配第-克拉克定理可以表达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 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减少,第二、 三产业将增加。 该定理通过揭示人类社会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由生产率低的部门向生产率 高的部门转移的规律,反映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表明就业结构是一个国 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2、库兹涅茨法则(Kuznets Law) 库兹涅茨在继承克拉克等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两个 方面,探讨了国民收入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分布与变化趋势之间的关系,从而深
化了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方面的研究。 库兹涅茨根据57个国家的统计资料,整理出1958年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几 个不同基准点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在表1当中,库兹涅茨将选取的57个国家,按1958年的人均GDP,从低 到高分为8组,其中,人均GDP的单位是美元,A代表农业,I代表工业,S代 表服务业。表中的人均GDP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A、I、S 三行数据表示,在不同的国家组型中,对应于一定的人均GDP水平,农业、工 业和服务业三次产业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 人均GDP的增加,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次产业的产值占闲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呈较为显著的一个变化趋势,具体来讲,A农业部门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 重呈现出一个不断下降的趋势。而工业和服务业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呈 现出一个不断上升的趋势。尤其是,第二产业工业,它的上升趋势最为明显。 表1:国民生产总值的横断面考察 组型 1 4 5 6 7 8 国家数6 6 6 15 6 6 6 6 人均GDP51.882.6138 221 360 540 864 1382 A 53.644.6 37.9 322 225174 118 92 185 22424.6294352395 529 502 27.9 33.037.5384 42343.1 353 40.6 这是三产产值随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存在的一个变化趋势。再来看一下,劳 动力就业在三个产业部门中所占的份额情况。 表2:1960年59个国家的劳动力在三个部门所占份额 组型 1 2 3 4 5 6 78 国家数 5 6 618 6 666 人均 GDP 72.3 107 147 218 382 588 999 1501 A 79.7 63.9 66.259.6 37.821.818.911.6 9.9 15.2 16.0 20.1 30.2 40.9 47.2 48.1 S 10.420.917.820.337.037.333.940.3 这是库兹涅茨选取的1960年59个国家的劳动力在三个部门所占份额情况。 同样,库兹涅茨将选取的59个国家,按1960年的人均GDP,从低到高分为8 组,A、I、S三行数据表示,在不同的国家组型中,对应于一定的人均GDP水
化了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方面的研究。 库兹涅茨根据 57 个国家的统计资料,整理出 1958 年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几 个不同基准点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在表 1 当中,库兹涅茨将选取的 57 个国家,按 1958 年的人均 GDP,从低 到高分为 8 组,其中,人均 GDP 的单位是美元,A 代表农业,I 代表工业,S 代 表服务业。表中的人均 GDP 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A、I、S 三行数据表示,在不同的国家组型中,对应于一定的人均 GDP 水平,农业、工 业和服务业三次产业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 人均 GDP 的增加,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次产业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呈较为显著的一个变化趋势,具体来讲,A 农业部门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 重呈现出一个不断下降的趋势。而工业和服务业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呈 现出一个不断上升的趋势。尤其是,第二产业工业,它的上升趋势最为明显。 表 1:国民生产总值的横断面考察 组型 1 2 3 4 5 6 7 8 国家数 6 6 6 15 6 6 6 6 人均GDP 51.8 82.6 138 221 360 540 864 1382 A 53.6 44.6 37.9 32.2 22.5 17.4 11.8 9.2 I 18.5 22.4 24.6 29.4 35.2 39.5 52.9 50.2 S 27.9 33.0 37.5 38.4 42.3 43.1 35.3 40.6 这是三产产值随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存在的一个变化趋势。再来看一下,劳 动力就业在三个产业部门中所占的份额情况。 表 2:1960 年 59 个国家的劳动力在三个部门所占份额 组型 1 2 3 4 5 6 7 8 国家数 5 6 6 18 6 6 6 6 人均 GDP 72.3 107 147 218 382 588 999 1501 A 79.7 63.9 66.2 59.6 37.8 21.8 18.9 11.6 I 9.9 15.2 16.0 20.1 30.2 40.9 47.2 48.1 S 10.4 20.9 17.8 20.3 37.0 37.3 33.9 40.3 这是库兹涅茨选取的 1960 年 59 个国家的劳动力在三个部门所占份额情况。 同样,库兹涅茨将选取的 59 个国家,按 1960 年的人均 GDP,从低到高分为 8 组,A、I、S 三行数据表示,在不同的国家组型中,对应于一定的人均 GDP 水
平,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次产业的劳动力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同样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人均GDP的增加,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次产业的 就业人数所占份额也呈现出一个显著的变动趋势,具体来讲,A农业部门的就业 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不断下降,而工业和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 比重都不断上升。 库兹涅茨通过以上对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之间分布结构的演变趋势的 统计分析,认为:“在发达国家的增长进程中,这些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 份额的趋势是类似的:A部门的份额显著下降,从开初几十年的40%以上降到近 年来的10%以下,1部门的份额显示上升,从开初几十年的22%-25%上升到近年 来的40%-50%,以及S部门的份额总是稍稍的增加,但并不是始终处在上升趋 势。 另外,“在发达国家的增长进程中,A部门在劳动力中所占份额急速地下降, 从开初的50%-60%水平下降到后来的10%以下到20%左右的水平.1部门份额则 从开初水平的20%40%,在大多数国家都上升到超过40%。而服务业部门的就 业人数也上升到40%左右。 这样,库兹涅茨得出以下结论: (1)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产业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与该 产业中劳动力相对比重一样,呈不断下降趋势。 (2)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和劳动力相对比重的基本趋势是不断上 升。 (3)第三产业的劳动力相对比重,几乎在所有的样本国家都呈上升趋势。 但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却未必与之同步,综合地看,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在这些 样本国家是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4)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经历一个由上升到下降的“门”型变化。 3、摇夫曼的工业化过程中的重工业化规律 霍夫曼定理又被称作“霍夫曼经验定理”,是指资本资料工业在制造业中所 占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消费资料工业所占比重。 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根据部分国家工业化早期和中期 的一些经验数据,通过设定霍夫曼比例或霍夫曼系数,对各国工业化过程中消费 品和资本品工业(即重工业)的相对地位变化作了统计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各 国工业化无论开始于何时,一般具有相同的趋势,即随着一国工业化的进展,消 费品部门与资本品部门的净产值之比是逐渐趋于下降,霍夫曼比例呈现出不断下 降的趋势,这就是著名的“霍夫曼定理”。 这个定理是霍夫曼于1931年在他的著作《工业化的价段和类型》中提出的, 霍夫曼通过分析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生产与资本资料工业生产的比例关系,得 出了所谓霍夫曼比例的一个指标:
平,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次产业的劳动力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同样,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人均 GDP 的增加,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次产业的 就业人数所占份额也呈现出一个显著的变动趋势,具体来讲,A 农业部门的就业 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不断下降,而工业和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 比重都不断上升。 库兹涅茨通过以上对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之间分布结构的演变趋势的 统计分析,认为:“在发达国家的增长进程中,这些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 份额的趋势是类似的:A 部门的份额显著下降,从开初几十年的 40%以上降到近 年来的 10%以下,I 部门的份额显示上升,从开初几十年的 22%-25%上升到近年 来的 40%-50%,以及 S 部门的份额总是稍稍的增加,但并不是始终处在上升趋 势。 另外,“在发达国家的增长进程中,A 部门在劳动力中所占份额急速地下降, 从开初的 50%-60%水平下降到后来的 10%以下到 20%左右的水平。I 部门份额则 从开初水平的 20%-40%,在大多数国家都上升到超过 40%。而服务业部门的就 业人数也上升到 40%左右。 这样,库兹涅茨得出以下结论: (1)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产业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与该 产业中劳动力相对比重一样,呈不断下降趋势。 (2)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和劳动力相对比重的基本趋势是不断上 升。 (3)第三产业的劳动力相对比重,几乎在所有的样本国家都呈上升趋势。 但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却未必与之同步,综合地看,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在这些 样本国家是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4)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经历一个由上升到下降的“∩”型变化。 3、霍夫曼的工业化过程中的重工业化规律 霍夫曼定理又被称作“霍夫曼经验定理”,是指资本资料工业在制造业中所 占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消费资料工业所占比重。 20 世纪 30 年代初,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根据部分国家工业化早期和中期 的一些经验数据,通过设定霍夫曼比例或霍夫曼系数,对各国工业化过程中消费 品和资本品工业(即重工业)的相对地位变化作了统计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各 国工业化无论开始于何时,一般具有相同的趋势,即随着一国工业化的进展,消 费品部门与资本品部门的净产值之比是逐渐趋于下降,霍夫曼比例呈现出不断下 降的趋势,这就是著名的“霍夫曼定理”。 这个定理是霍夫曼于 1931 年在他的著作《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中提出的, 霍夫曼通过分析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生产与资本资料工业生产的比例关系,得 出了所谓霍夫曼比例的一个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