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试题一、判定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区域经济学》试题 一、判定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区域经济开发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 2.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3.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 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4.任何地区都应放弃自身优势去发展那些在全国分工体系中具有优势地位的产 业。() 5.后向联系产业是为专门化产业提供产后服务或进一步加工的产业。()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2.√3.×4.×5.×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包括(AB)。 A.经济地理学B.区位理论 C.均衡增长理论D.非均衡增长理论 2.埃德加?胡佛构筑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是指(ABC)。 A.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B.生产要素的不完全可分性 C.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D.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可分性 3.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包括(ABCD)。 A.纯自然资源型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 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D.资源缺乏型 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BCD)。 A.区域自然环境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
• 《区域经济学》试题一、判定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区域经济学》试题 一、判定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区域经济开发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 ( ) 2.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 ) 3.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 的生产需 求波及程度。 ( ) 4.任何地区都应放弃自身优势去发展那些在全国分工体系中具有优势地位的产 业。( ) 5.后向联系产业是为专门化产业提供产后服务或进一步加工的产业。 ( ) 一、判断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 2.√ 3.× 4.× 5.×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包括(AB )。 A.经济地理学 B.区位理论 C.均衡增长理论 D.非均衡增长理论 2.埃德加?胡佛构筑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是指(ABC )。 A.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 B.生产要素的不完全可分性 C.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 D. 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可分性 3.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包括(ABCD)。 A.纯自然资源型 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 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 D.资源缺乏型 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BCD )。 A. 区域自然环境 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
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 5.非均衡增长理论提出的“连锁效应”包括(ABD)。 A.前向关联效应B.后向关联效应 C.集聚效应D.旁侧关联效应 6.区域开发的特点包括(ABCD)。 A.开发对象位置的明确性B.开发范围的明确性 C.开发的时效性D.开发行动的综合性 7.区域经济发展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要害性阶段是(B)。 A.工业化初期阶段B.工业化中期阶段 C.工业化后期阶段D.后工业化社会 8.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动因是(C)。 A.国民生产总值增加B.海内生产总值增加 C.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D.各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 9.影响产业区位选择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AB)。 A.人口和劳动力B.市场 C.自然环境D.自然资源 10.根据区域经济合作主体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分为(BCD)。 A国际经济合作B.民间合作 C.官方合作D.官民合作 1山.区域间的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BD)。 A.股份合资B.信贷 C.契约合资D.证券投资 12.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的经济条件包括(ABCD)。 A.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B.产业结构的递次演进
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 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 5.非均衡增长理论提出的“连锁效应”包括(ABD )。 A.前向关联效应 B.后向关联效应 C. 集聚效应 D.旁侧关联效应 6.区域开发的特点包括( ABCD)。 A.开发对象位置的明确性 B.开发范围的明确性 C.开发的时效性 D.开发行动的综合性 7.区域经济发展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要害性阶段是(B )。 A.工业化初期阶段 B.工业化中期阶段 C.工业化后期阶段 D.后工业化社会 8.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动因是( C)。 A.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B.海内生产总值增加 C.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 D.各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 9.影响产业区位选择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 AB)。 A.人口和劳动力 B.市场 C.自然环境 D.自然资源 10.根据区域经济合作主体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分为(BCD )。 A.国际经济合作 B.民间合作 C.官方合作 D.官民合作 11.区域间的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BD )。 A.股份合资 B.信贷 C.契约合资 D.证券投资 12.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的经济条件包括(ABCD )。 A.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B.产业结构的递次演进
C.规模化与专业化的充分发展D.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13.城镇体系的特征包括(ACD)。 A.关联性B.特别性 C.整体性D.层次性 14.对区域内各类资源和环境条件进行的评价主要包括(ABCD)。 A.绝对量评价B.平均量评价 C.需求量评价D.综合评价 15.区域经济产业政策可分为(ABD)。 A.产业结构政策B.产业组织政策 C.投资政策D.产业布局政策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AB 2.ABC 3.ABCD 4.BCD 5.ABD 6.ABCD 7.B 8.C9.AB 10.BCD 11.BD 12.ABCD 13.ACD14.ABCD15.AB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区域经济开发 2.区位因素 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实现我国区域资源环境合理利用的政策措施。 2.简述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3.简述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试论述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和作用
C.规模化与专业化的充分发展 D.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13.城镇体系的特征包括(ACD )。 A.关联性 B.特别性 C.整体性 D.层次性 14.对区域内各类资源和环境条件进行的评价主要包括( ABCD)。 A.绝对量评价 B.平均量评价 C.需求量评价 D.综合评价 15.区域经济产业政策可分为(ABD )。 A.产业结构政策 B.产业组织政策 C. 投资政策 D.产业布局政策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AB 2.ABC 3.ABCD 4.BCD 5.ABD 6.ABCD 7.B 8.C 9.AB 10.BCD 11.BD 12.ABCD 13.ACD14.ABCD15.AB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1.区域经济开发 2.区位因素 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 四、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1.简述实现我国区域资源环境合理利用的政策措施。 2.简述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3.简述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 五、论述题(每小题 15 分,共 15 分) 1.试论述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和作用
《区域经济学》试题答案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区域经济开发指人类运用发展经济的各种手段作用于特定区域的区域经济过 程。 2.区位因素是指在特定的地点或在某几个同类地点进行经济活动比在其他地区 进行同种活动可能获得更大利益的各种影响因素的集合。 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是指合作双方经济技术水平差距较大,所提供生产要素的 加工深度和技术层次不同的合作活动。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L.答案要点: (1)建立完善的资源开发规划。(2分) (2)建立完善的资源价格体系。(3分) (3)建立完善的资源政策体系。(3分) (4)建立完善的资源法律体系。(2分) 2.答案要点: (1)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指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能够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各种力 量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4分)。 (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包括: ①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原始动力(2分)。 ②规模化和积聚共同构成城市对企业的拉动(2分)。 ③较多的就业机会和城市文明共同构成城市对居民的拉力(2分)。 3.答案要点: (1)制定区域经济增长的目标。 (2)开发自然资源。 (3)完善经济运行机制
《区域经济学》试题答案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1.区域经济开发指人类运用发展经济的各种手段作用于特定区域的区域经济过 程。 2.区位因素是指在特定的地点或在某几个同类地点进行经济活动比在其他地区 进行同种活动可能获得更大利益的各种影响因素的集合。 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是指合作双方经济技术水平差距较大,所提供生产要素的 加工深度和技术层次不同的合作活动。 四、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1.答案要点: (1)建立完善的资源开发规划。(2 分) (2)建立完善的资源价格体系。(3 分) (3)建立完善的资源政策体系。(3 分) (4)建立完善的资源法律体系。(2 分) 2.答案要点: (1)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指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能够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各种力 量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4 分)。 (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包括: ①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原始动力(2 分)。 ②规模化和积聚共同构成城市对企业的拉动(2 分)。 ③较多的就业机会和城市文明共同构成城市对居民的拉力(2 分)。 3.答案要点: (1) 制定区域经济增长的目标。 (2) 开发自然资源。 (3) 完善经济运行机制
(4)调节各种经济活动。 (5)做好扶贫工作。 (以上各要点2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答案要点: (1)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有三个方面: 第一,稳定发展经济(1分): 第二,高效配置资源(2分): 第三,公平分配收入(2分)。 (2)区域经济政策的作用 第一,调节资源配置(2分): 第二,加快区域经济的要素流动(2分): 第三,调整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2分): 第四,促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2分): 第五,加快区域社会发展,振兴文化、教育和科技(2分)。 第一次 一:名词解释 1、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外部的国际影响、政府 行炎、区际互动三方面和区域内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要素。 2、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 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制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新区域经济观:知识经济的显现,给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许多新概念、新特点和新观念。 同时,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催生了许多不同特点、不同规模和不同地区性质的区域经 济组织。因此,21世纪的区域经济学应有新的区域经济观 4、国际区域经济: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国际一体化。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 进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作为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区 域经济集团化的形式在世界经济中发挥者重要作用。 5、欧洲联盟:最早是由法国联办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于1957年3
(4) 调节各种经济活动。 (5) 做好扶贫工作。 (以上各要点 2 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 15 分,共 15 分) 1.答案要点: (1)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有三个方面: 第一,稳定发展经济(1 分); 第二,高效配置资源(2 分); 第三,公平分配收入(2 分)。 (2)区域经济政策的作用 第一,调节资源配置(2 分); 第二,加快区域经济的要素流动(2 分); 第三,调整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2 分); 第四,促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2 分); 第五,加快区域社会发展,振兴文化、教育和科技(2 分)。 ----------------------------------------------------------------------------------------------------------------------------- 第一次 一:名词解释 1、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外部的国际影响、政府 行炎、区际互动三方面和区域内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要素。 2、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 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新区域经济观:知识经济的显现,给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许多新概念、新特点和新观念。 同时,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催生了许多不同特点、不同规模和不同地区性质的区域经 济组织。因此,21 世纪的区域经济学应有新的区域经济观。 4、国际区域经济: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国际一体化。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 进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作为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区 域经济集团化的形式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欧洲联盟:最早是由法国联办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于 1957 年 3
月签订《罗马条约》,并于1958年元旦成立的,最早称为欧洲共同体。 6、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 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 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 过程 7、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成立之初是由12个亚 太国家和地反组成的一个非正式论标组织,后来发展为一推动全球自由留易的重要力量】 1、从五个层次上阐述新区域经济观? 答:(1)突破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观念:(2)新的区域经济学不仅扩大了它的研究范围 和层次,而且丰富和修正了区域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3)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是人 类进入21世纪所选择的最住区域经济模式,它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和创造迅速转 为生产力提供了极好的区域经济环境,所以人们把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创立视作人类 2 世纪末 伟大创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很大程度 得益于 济特区的设立。(5)把特区经济作为 个重要方面,将它作为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系 统地介绍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全面研究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条件以及 经济特区的类型、模式及其运作机制。 2、经济风域与风域经济的风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经济区域要与区域经济相区别。 经济区域是指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 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风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今它不仅包括量的方面也包括质的方面凹经济社会结构经 济生活质量,经济社会效益等.具体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居民生活环境,经济 社会结构,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与提高 者的联系体现在:经济区域是人们经济活动的产物,经济区域内部及区域之间的经济活 动,构成了区域经济的内容。 3、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及其特点是什么? 答: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特点有: ).具有较大影响力,在世界经济中占有相当份额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不多 .区域经 济一体化组织的覆盖 面趋于重叠,规模较大的组织与规模较小的组织齐头并 进,而且是大组织中包括小组织的越来越多. )发达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数目虽不多,但建立的时间往往比较早,发展得比较 成熟 4、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商品留易规则有那些? 1国民待遇2市场准人3取消关税4对进口和出口的限制5退税6海关手续费 5、阐述APEC制度创新的动力? 答:APEC即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的制度创新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1).APEC原则框架创新.(2).APEC协商机制创新.(3).APEC推进方式创新.(4).APEC运作机制 创新.(5).APEC活动内容创新.(6).APEC自由化体系创新 第一次 一:名词解 1、经济特区: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法令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贸易经济活动中采取 较其他地区更开放、更灵活、享有更优惠政策的地区。 2、城市经济:现代城市,是区域经济的核心,又是国名经济和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依
月签订《罗马条约》,并于 1958 年元旦成立的,最早称为欧洲共同体。 6、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 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 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 过程. 7、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于 1989 年,成立之初是由 12 个亚 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一个非正式论坛组织,后来发展为一支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的重要力量。 二、问答 1、从五个层次上阐述新区域经济观?: 答:(1)突破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观念;(2)新的区域经济学不仅扩大了它的研究范围 和层次,而且丰富和修正了区域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3)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是人 类进入 21 世纪所选择的最佳区域经济模式,它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和创造迅速转 化为生产力提供了极好的区域经济环境,所以人们把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创立视作人类 20 世纪末的伟大创举。(4)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经济特区的设立。(5)把特区经济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将它作为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系 统地介绍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全面研究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条件以及 经济特区的类型、模式及其运作机制。 2、经济区域与区域经济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经济区域要与区域经济相区别. 经济区域是指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 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它不仅包括量的方面,也包括质的方面,即经济社会结构,经 济生活质量,经济社会效益等.具体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居民生活环境,经济 社会结构,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与提高. 二者的联系体现在:经济区域是人们经济活动的产物,经济区域内部及区域之间的经济活 动,构成了区域经济的内容. 3、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及其特点是什么? 答: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特点有: (1).具有较大影响力,在世界经济中占有相当份额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不多. (2).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覆盖面趋于重叠,规模较大的组织与规模较小的组织齐头并 进,而且是大组织中包括小组织的越来越多. (3).发达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数目虽不多,但建立的时间往往比较早,发展得比较 成熟 4、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商品贸易规则有哪些? 1 国民待遇 2 市场准人 3 取消关税 4 对进口和出口的限制 5 退税 6 海关手续费 5、阐述 APEC 制度创新的动力? 答:APEC 即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的制度创新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1).APEC 原则框架创新.(2).APEC 协商机制创新.(3).APEC 推进方式创新.(4).APEC 运作机制 创新.(5).APEC 活动内容创新. (6).APEC 自由化体系创新 第二次 一:名词解释 1、经济特区: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法令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贸易经济活动中采取 较其他地区更开放、更灵活、享有更优惠政策的地区。 2、城市经济:现代城市,是区域经济的核心,又是国名经济和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依
托,是区域经济组织的节点和载体,对区域经济的研究必然涉及对城市经济的研究 3、科技工业园区:科技工业区具有人才科技知识优势,随着国家“211工程”和“国家知 识创新系统工 ”试点的实施,特别是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启动 国家的战略资源与创新资 源有一次在中关村聚集,为科技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总部经济:区域经济研究的范畴,它是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突破和战略转移,也是 国际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产物。 5、经济效应:不同资源优势的区域通过价值链不同功能的再分工进行合作,实现共同 发 达到共赢结界 6、区域经济发展梯度:指在地图上表现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以及由低水平地区 向高水平地区过渡的空间变化历程。 7、回程效应:是在极化效应作用的同时,作为扩展效应的对立物而起作用的。 二、问答 1、经济特区的基本类型有曙些? 答: 经济特区的具体类型有以下七类 1、贸易型的经济特区:2、工业型的经济特区:3、工贸结合型的经济特区:4、料技型的经 济特区:5、金融型的经济特区:6、旅游型的经济特区:7、综合型的经济特区。 2、国内综合经济风划的基本原则? 答:1)国民经济需要和区域条件相结合的原则 (2)专业化分工与综合发展 合的 (3)经济中心和吸引范围用相结合的原则 (4)经济区域与行政区域相协调的原则: (5)经济区域与民族聚居区相协调的原则 6)经济现状与发展远景相结合的原则: (7)国内劳动 或分工与国际 工相结合的原则 3、如何用经济学理论解释总部经济现象 答:1、总部经济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范畴。2、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形态具有替代市场实现交 易和配置资源的功能。3、现代大型公司是一个宠大、开放的体系。4、现代大型公司内部组 织层次结构有多种形态。5、“替代函数模型:的建立:6、企业在发展中对于战路资源的需 求上升 4、阐述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理论的主要论点? 答:区域经济学者把生命循环论引用到区域经济学中,创造了区域经济梯度转移论。他们的 主要论点有: 第一,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优劣。而产业结构的优劣又取决于地区经济 部门,特别是主导专业化部门在工业生命循环中所处的阶段。 创新活动,包括新产业部门 、新产品、新技术 新的生产管理与组织方法等大都发泻 于高梯度地区,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循环阶段的变化,按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低 梯度地区转移。 第三,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扩展开来。创新在空间上的扩展主要有局部范围 的与大范围的两种形式。 第三次 一:名词解释 1、辐射理论: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地区与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之间 进行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要素的流动和转移,以及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
托,是区域经济组织的节点和载体,对区域经济的研究必然涉及对城市经济的研究。 3、科技工业园区:科技工业区具有人才.科技.知识优势,随着国家“211 工程”和“国家知 识创新系统工程”试点的实施,特别是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启动,国家的战略资源与创新资 源有一次在中关村聚集,为科技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总部经济:区域经济研究的范畴,它是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突破和战略转移,也是 国际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产物。 5、经济效应:不同资源优势的区域通过价值链不同功能的再分工进行合作,实现共同 发展,达到共赢结果。 6、区域经济发展梯度:指在地图上表现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以及由低水平地区 向高水平地区过渡的空间变化历程。 7、回程效应:是在极化效应作用的同时,作为扩展效应的对立物而起作用的。 二、问答 1、经济特区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答:经济特区的具体类型有以下七类: 1、贸易型的经济特区;2、工业型的经济特区;3、工贸结合型的经济特区;4、科技型的经 济特区;5、金融型的经济特区;6、旅游型的经济特区;7、综合型的经济特区。 2、国内综合经济区划的基本原则? 答:(1)国民经济需要和区域条件相结合的原则; (2)专业化分工与综合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3)经济中心和吸引范围相结合的原则; (4)经济区域与行政区域相协调的原则; (5)经济区域与民族聚居区相协调的原则; (6)经济现状与发展远景相结合的原则; (7)国内劳动地域分工与国际分工相结合的原则. 3、如何用经济学理论解释总部经济现象? 答:1、总部经济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范畴。2、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形态具有替代市场实现交 易和配置资源的功能。3、现代大型公司是一个宠大、开放的体系。4、现代大型公司内部组 织层次结构有多种形态。5、“替代函数模型:的建立;6、企业在发展中对于战略资源的需 求上升。 4、阐述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理论的主要论点? 答:区域经济学者把生命循环论引用到区域经济学中,创造了区域经济梯度转移论。他们的 主要论点有: 第一,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优劣。而产业结构的优劣又取决于地区经济 部门,特别是主导专业化部门在工业生命循环中所处的阶段。 第二,创新活动,包括新产业部门、新产品、新技术、新的生产管理与组织方法等大都发源 于高梯度地区,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循环阶段的变化,按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低 梯度地区转移。 第三,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扩展开来。创新在空间上的扩展主要有局部范围 的与大范围的两种形式。 第三次 一:名词解释 1、辐射理论: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地区与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之间 进行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要素的流动和转移,以及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
方面的传播,以现代化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替代与现代化相悖的旧习惯势力, 从而进一步提高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 点辐射 般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推开,如同平静的水面上投入一块石头,产 生的波浪由中心向外扩散,逐步扩散到远的地区即为点辐射。 3、线辐射:一般以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河以及大湖沿边航道和濒临沿海的陆地带 为辐射的带状源,向两翼地区或上下游地区推开。 4、面锅射:占锅射和线镉射大大加快了锅射风域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现代化讲程。其结果 就会形成以中心城市或辐射 线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 的区 5、区域 业结构:是区域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要素之一,产业结构分析和评价是 其合理化的基础: 6、二重结构:有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从量上讲的,指在产业结构中,一方面存在 着少数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企业,一方面存在若数量和比重很大的中小企业;二是从质上讲的, 指在产业结构中,一方面是少数占垄断地位的现代化大型企业,一方面是带有前资本主义特征 或自然经济 的中 企 7、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 二、问答: 1、举例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中线辐射的例子? 答:线福射一般以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河以及大湖沿边航道和新临沿海的陆地带为 辐射的带状源,向两翼地区或上下游地区推开。长江下游的城市如上海、南京、苏州、无锡 等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现代化进程就比上游的城市如重庆、宜吕等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现代化进 程为快。沿海的路地带是指与海洋相接触的海岸线形成的幅射线,如丹东、大连、营口、秦 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上海、福州、厦门、深圳、珠海、香港、澳门、北海等 城市构成了中国的海岸线辐射风域这些地区辐射的特点不同于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 河以及大湖沿边地区的辐射。 2、简述梯度推进理论的缺陷 答:梯度推进理论对中国目前的地区状况虽有一定的解释力,但存在严重的缺陷,不能作为 中国制度经济发展战略和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依据。进一步分析如下: (1)按照梯度推进理论把中国划分成东部发达地区、中部欠发达地区和西部落后地区,是 比较粗略的一种划分方法。 2)按照梯度推进理论划分方法,从发展的角度米看,忽略了地区之间经济和文化交流的 双问性 (3)梯度推理理论忽略了同一地区之内的经济互补性。 (4)从长期来看,如果西部落后地区等到东部发达地区带动中部欠发达地区发展后再得到 推动力,那么,必然延误西部落后地区和中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中国的地区差距将在很长 时期内进一步扩大,这会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花进程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 (5)从理论上来看 ,梯度推进理论忽略了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的互动性 3、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导向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利用新技术改造现有传统产业:2)建设和发展高技术产业: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4抓好 区域农村产业结构的总体改造」 4、在可持续发展中如何才能够自觉地对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四大系统的协调关系进行 有效的调节和管理? 答:1、在我国,随若经济体制的转换,企业将成为投资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2、影响环境 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3、要做到“边发展,边治理”,首先要解决一系列核算问题,以及与 核算有关的检测机制与价格机制的建立。总之,应根据现实具体情况,区别不通情况,采取
方面的传播,以现代化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替代与现代化相悖的旧习惯势力, 从而进一步提高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 2、点辐射:一般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推开,如同平静的水面上投入一块石头,产 生的波浪由中心向外扩散,逐步扩散到较远的地区即为点辐射。 3、线辐射:一般以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河以及大湖沿边航道和濒临沿海的陆地带 为辐射的带状源,向两翼地区或上下游地区推开。 4、面辐射:点辐射和线辐射大大加快了辐射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现代化进程。其结果, 就会形成以中心城市或辐射干线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区域 5、区域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要素之一,产业结构分析和评价是 其合理化的基础。 6、二重结构:有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从量上讲的,指在产业结构中,一方面存在 着少数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企业,一方面存在着数量和比重很大的中小企业;二是从质上讲的, 指在产业结构中,一方面是少数占垄断地位的现代化大型企业,一方面是带有前资本主义特征 或自然经济特征的中小企业 7、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 二、问答: 1、举例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中线辐射的例子? 答:线辐射一般以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河以及大湖沿边航道和濒临沿海的陆地带为 辐射的带状源,向两翼地区或上下游地区推开。长江下游的城市如上海、南京、苏州、无锡 等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现代化进程就比上游的城市如重庆、宜昌等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现代化进 程为快。沿海的路地带是指与海洋相接触的海岸线形成的幅射线,如丹东、大连、营口、秦 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上海、福州、厦门、深圳、珠海、香港、澳门、北海等 城市构成了中国的海岸线辐射区域这些地区辐射的特点不同于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 河以及大湖沿边地区的辐射。 2、简述梯度推进理论的缺陷? 答:梯度推进理论对中国目前的地区状况虽有一定的解释力,但存在严重的缺陷,不能作为 中国制度经济发展战略和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依据。进一步分析如下: (1)按照梯度推进理论把中国划分成东部发达地区、中部欠发达地区和西部落后地区,是 比较粗略的一种划分方法。 (2)按照梯度推进理论划分方法,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忽略了地区之间经济和文化交流的 双向性。 (3)梯度推理理论忽略了同一地区之内的经济互补性。 (4)从长期来看,如果西部落后地区等到东部发达地区带动中部欠发达地区发展后再得到 推动力,那么,必然延误西部落后地区和中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中国的地区差距将在很长 时期内进一步扩大,这会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花进程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 (5)从理论上来看,梯度推进理论忽略了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的互动性。 3、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导向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利用新技术改造现有传统产业;(2)建设和发展高技术产业;(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4)抓好 区域农村产业结构的总体改造. 4、在可持续发展中如何才能够自觉地对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四大系统的协调关系进行 有效的调节和管理? 答:1、在我国,随着经济体制的转换,企业将成为投资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2、影响环境 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3、要做到“边发展,边治理”,首先要解决一系列核算问题,以及与 核算有关的检测机制与价格机制的建立。总之,应根据现实具体情况,区别不通情况,采取
相应的措施来促使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 第四次 :名词解 1、区域差异:区位理论发展了确定各种经济活动应在何处进行的原则。经济活动的区 位是事先确定的,而是服从于经济选择。 2、地域分工:是指分离出来的部门在一定地域上的组合。 3、区域开放度:用外贸依存度、外资总投资比重来度量 4、区域经济发展:是 合性范 不可能用 或几个指标就能全面反映。从横向 看,它是指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经济各方面的综合发展状况:从纵向上看,它表现为该地区 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5、区域经济开发:结合本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及各地区的特点,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区域经济 开发战路和地风发展提别 问答 1、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有何不洞 答:绝对优势理论把区域仅仅视为商品生产的区位,忽视了它作为一个综合主体具有整体利 益的作用因而风域的音争被认为实质上是商品的竞争必然受音争法则的支配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区域是一个具有整体利益的综合体区域的竞争是在收支平衡前提下 的变争因而受州意金法的支出教论的此徐改优势票论西二西深远一直 持续至 >,在区域分 工和贸易理论中仍然 位 2、试述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答(1)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指标,(2)应考虑不同的指标有不同的作用和应用条件:3)要考虑产 出又要考虑投入4)目的性和可行性原则。 3、日本东京的区域经济面开发对我国特大城市的发展有哪些参老价估? 答:1959年日本制定了《关于东京首都圈建成区控制发展工业法》 严格限制在东京市区新 建和扩建工厂,并鼓励搞能耗及重污染工业企业向周围郊区搬迁。其疏散市区工业的具体力 法是,建立“工业团地”,即根据规划建造工业用地,建设现代化的生产和生活设施,吸引 工业群来此布局。2、大量迁出公害严重的企业,使东京的环境污染、工业密度及工业结构 都右不同程度的改善,为市改浩蓝定了基础。3、东京排行城市改浩的异一占是加器城市 的立体化建设,解决用地紧张问题。主要战略是向空中、地下和海上发展。4、东京在实施 城市改造过程中,在周围嘎展起 批中小城市,这些城市具体明确的 东京联系十分 方便,发展十分迅速。5、东京城市改造主要是解决工业过度集中、人口密集、交通拥挤 用地紧张和环境恶化等问题
相应的措施来促使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 第四次 一:名词解释 1、区域差异:区位理论发展了确定各种经济活动应在何处进行的原则。经济活动的区 位是事先确定的,而是服从于经济选择。 2、地域分工:是指分离出来的部门在一定地域上的组合。 3、区域开放度:用外贸依存度、外资总投资比重来度量。 4、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综合性范畴,不可能用一个或几个指标就能全面反映。从横向上 看,它是指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经济各方面的综合发展状况;从纵向上看,它表现为该地区 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5、区域经济开发:结合本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及各地区的特点,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区域经济 开发战略和地区发展规划。 二、问答: 1、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有何不同? 答:绝对优势理论把区域仅仅视为商品生产的区位,忽视了它作为一个综合主体具有整体利 益的作用.因而,区域的竞争被认为实质上是商品的竞争,必然受竞争法则的支配.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区域是一个具有整体利益的综合体,区域的竞争是在收支平衡前提下 的竞争,因而受相对竞争法则的支配.比较优势理论的影响比绝对优势理论更广,更深远,一直 持续至今,在区域分工和贸易理论中仍然占统治地位. 2、试述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答:(1)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指标;(2)应考虑不同的指标有不同的作用和应用条件;(3)要考虑产 出又要考虑投入;(4)目的性和可行性原则. 3、日本东京的区域经济再开发对我国特大城市的发展有哪些参考价值? 答:1959 年日本制定了《关于东京首都圈建成区控制发展工业法》,严格限制在东京市区新 建和扩建工厂,并鼓励搞能耗及重污染工业企业向周围郊区搬迁。其疏散市区工业的具体办 法是,建立“工业团地”,即根据规划建造工业用地,建设现代化的生产和生活设施,吸引 工业群来此布局。2、大量迁出公害严重的企业,使东京的环境污染、工业密度及工业结构 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为城市改造奠定了基础。3、东京进行城市改造的另一点是加强城市 的立体化建设,解决用地紧张问题。主要战略是向空中、地下和海上发展。4、东京在实施 城市改造过程中,在周围嘎展起一批中小城市,这些城市具体明确的功能,与东京联系十分 方便,发展十分迅速。5、东京城市改造主要是解决工业过度集中、人口密集、交通拥挤、 用地紧张和环境恶化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