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论 引言 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空间 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最初源于1826年德国经 济学家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至今己有180多年的历史。然而,作为一门相对 独立的科学,它大体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区位 研究由微观向宏观领域的不断扩展、以及各国政府为解决区域问题而加强对区域 经济活动的干预,大规模开展各种区域规划工作,区域经济学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目前,区域经济学已从传统的以单个厂商的区位选择为主要对象的区位理论,逐 渐演变为主要为各级政府区域经济决策提供理论依据的完整科学体系。因此,可 以认为,区域经济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 科学。 当前,我国各地区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区域竞争态势日趋激烈,各种区域经 济现象和问题不断涌现,迫切需要从理论上进行解答,各种区域经济实践也需要 理论的支持。因此,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很有必要。 从理论意义上看,过去主流经济学往往忽视空间维因素,把国家看成是一个 缺乏空间差异的均质点。然而,在现实经济中,这种均质性的假定是不成立的。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国内各地区之间的差异都是客现存在的。正是 由于主流经济学存在的这种缺陷,近年来保罗·克鲁格曼等一批经济学家试图把 空间维因素引入经济学理论中,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注意。很明显,在现实经 济中,空间维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任何忽视空间差异性的所谓经济理论,都是不 全面的,将难以解释丰富多彩的经济现实。而区域经济学强调空间维因素,强调 区域差异性和区域特色,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区域经济学基本原理,将在很大程度 上弥补现有经济理论的不足,进一步丰富经济学的内涵。 从实践需求来看,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将有助 于增强我们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区域经济学可以为中央区域政策 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由此可以避免国家宏观调控中的“一刀切”现象,提高中 央政府协调区域发展的能力和政策实践效果:其次,从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 四大区域到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等大都市圈,从省域经济到市域经 济和县域经济,再到各种娄型的开发区,各地丰富多彩的区域经济实践,尤其是 各地大量开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区域营销、区域管治和区域形象建设, 都需要有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作为指导。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地理 和规划工作者参与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中,他们也需要系统地了解有关 1
1 第一章 导论 引言 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空间 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最初源于 1826 年德国经 济学家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至今已有 180 多年的历史。然而,作为一门相对 独立的科学,它大体形成于 20 世纪 50 年代;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随着区位 研究由微观向宏观领域的不断扩展、以及各国政府为解决区域问题而加强对区域 经济活动的干预,大规模开展各种区域规划工作,区域经济学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目前,区域经济学已从传统的以单个厂商的区位选择为主要对象的区位理论,逐 渐演变为主要为各级政府区域经济决策提供理论依据的完整科学体系。因此,可 以认为,区域经济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 科学。 当前,我国各地区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区域竞争态势日趋激烈,各种区域经 济现象和问题不断涌现,迫切需要从理论上进行解答,各种区域经济实践也需要 理论的支持。因此,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很有必要。 从理论意义上看,过去主流经济学往往忽视空间维因素,把国家看成是一个 缺乏空间差异的均质点。然而,在现实经济中,这种均质性的假定是不成立的。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国内各地区之间的差异都是客现存在的。正是 由于主流经济学存在的这种缺陷,近年来保罗·克鲁格曼等一批经济学家试图把 空间维因素引入经济学理论中,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注意。很明显,在现实经 济中,空间维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任何忽视空间差异性的所谓经济理论,都是不 全面的,将难以解释丰富多彩的经济现实。而区域经济学强调空间维因素,强调 区域差异性和区域特色,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区域经济学基本原理,将在很大程度 上弥补现有经济理论的不足,进一步丰富经济学的内涵。 从实践需求来看,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将有助 于增强我们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区域经济学可以为中央区域政策 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由此可以避免国家宏观调控中的“一刀切”现象,提高中 央政府协调区域发展的能力和政策实践效果;其次,从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 四大区域到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等大都市圈,从省域经济到市域经 济和县域经济,再到各种娄型的开发区,各地丰富多彩的区域经济实践,尤其是 各地大量开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区域营销、区域管治和区域形象建设, 都需要有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作为指导。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地理 和规划工作者参与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中,他们也需要系统地了解有关
区域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最后,区域经济学中的区位理论及其相关领域,可以为 企业的投资区位决策和空间组织以及各地的招商引资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事实 上,在现代区域经济学中,强调企业、产业和区域经济的有机融合已经成为一个 新的理念。 总之,要完整准确的解释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从空间出发与从要素出发具 有同等的重要性,区域是一切经济活动的空间,区域经济学是解释经济活动在空 间的运行规律。 本课程是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要求学生掌握区域经济的基本理 论,了解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为今后在能胜任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 问题的实践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学分:2个学分。 学时:经济08,36学时 经济10,32学时 教材:孙久文《区域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第一节区域经济学的学科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区域 区域是区域经济学学科中的最基本的概念,是我们研究区域经济学的起点。 区域,是一个客观上存在的,又是抽象的人们观念上的空间概念,它往往没有严 格的范畴和边界以及确切的方位,地球表面上的任何一部分,一个地区,一个国 家乃至几个国家均可称为一个区域。“区域”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不 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学者对其理解有所不同。 1、地理学的理解 地理学最早提出“区域”的概念。地理学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地域 单元,这种地域单元一般按其自然地理特征,即内部组成物质的连续性特征与均 质性特征来划分,故沙漠地带、平原地带均称为区域。 比如,撒哈拉大沙漠,就是一个地理学意义上的“区域”,该区域的自然地 理特征: 位于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以南,约北纬14°线以北,西起大西洋海岸, 东到红海之滨。横贯非洲大陆北部:地表覆盖的是一层很厚的细沙状的沙子:沙
2 区域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最后,区域经济学中的区位理论及其相关领域,可以为 企业的投资区位决策和空间组织以及各地的招商引资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事实 上,在现代区域经济学中,强调企业、产业和区域经济的有机融合已经成为一个 新的理念。 总之,要完整准确的解释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从空间出发与从要素出发具 有同等的重要性,区域是一切经济活动的空间,区域经济学是解释经济活动在空 间的运行规律。 本课程是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要求学生掌握区域经济的基本理 论,了解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为今后在能胜任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 问题的实践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学分:2 个学分。 学时:经济 08,36 学时 经济 10,32 学时 教材:孙久文《区域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学科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区域 区域是区域经济学学科中的最基本的概念,是我们研究区域经济学的起点。 区域,是一个客观上存在的,又是抽象的人们观念上的空间概念,它往往没有严 格的范畴和边界以及确切的方位,地球表面上的任何一部分,一个地区,一个国 家乃至几个国家均可称为一个区域。“区域”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不 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学者对其理解有所不同。 1、地理学的理解 地理学最早提出“区域”的概念。地理学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地域 单元,这种地域单元一般按其自然地理特征,即内部组成物质的连续性特征与均 质性特征来划分,故沙漠地带、平原地带均称为区域。 比如,撒哈拉大沙漠,就是一个地理学意义上的“区域”,该区域的自然地 理特征: 位于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以南,约北纬 14°线以北,西起大西洋海岸, 东到红海之滨。横贯非洲大陆北部;地表覆盖的是一层很厚的细沙状的沙子;沙
漠地区温差大,平均年温差可达30-50℃,日温差更大,夏天午间地面温度可达 60℃以上。夜间的温度又降到10℃以下:沙漠地区风沙大、风力强。最大风力 可达10-12级。 然而其边界往往是连续性和均质性遭到破坏的过渡带。 2、政治学的理解 政治学把区域看成是国家管理的行政单元,这种地域单元主要是按行政权力 覆盖面而划分的,而这种行政权力覆盖面的划分,往往是依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 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来划分。从全球来看,国家就是一个政治学意义上的 区域。而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省、市、县、乡、村等等都是地方单元,是行 政权力处在不同层面的区域。 3、社会学的理解 社会学把区域看作为相同语言、相同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类社会聚落,按这 种标准,区域可以越过国界和行政边界,也包括不同的自然地理单元,只要语言、 信仰或民族特征相同都可以划归为某一同一社会聚落内,如,语系的划分、民族 的分布等。 如: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 和南美洲。因长期曾沦为拉丁语组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现有国家中绝大 多数通行的语言属拉丁语族,故被称为拉丁美洲。 伊斯兰地区:在中东、西亚、北非、中亚、东南亚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地区。 4、经济学的理解 经济学中,关于区域的概念迄今尚未有明确的定义,目前影响较大的一种定 义是由美国区域经济学家胡佛于1970年给出的。他认为“区域是基于描述、分 析、管理、计划或制定政策等目的而作为一个应用性整体加以考虑的一片地区。 它可以按照内部的同质性或功能一体化原则划分。” 在我国,有些学者认为,“所谓区域,乃为有内聚力的地区。它是通过选择 与特定问题相关的特征并排除不相关的特征而制定的。也就是说,区域包含的地 区具有同质性”,“区域所包含的地区具有同质性,经济上有密切的相关性、协调 运转的整体性、相互交叉的渗透性”。 综合众多中外学者的研究,可以概括出经济学关于区域概念所包含的基本的 内涵。 首先,区域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同时也是有限的空间范围。人类的所有经济 活动,不管它的发展处于何种阶段,不管是物质生产还是非物质的信息生产,最 终都要落实在一定的区域空间。不同的只是坐落的方式和坐落的地点。从空间角 度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他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有了这种 3
3 漠地区温差大,平均年温差可达 30-50℃,日温差更大,夏天午间地面温度可达 60℃以上。夜间的温度又降到 10℃以下;沙漠地区风沙大、风力强。最大风力 可达 10-12 级。 然而其边界往往是连续性和均质性遭到破坏的过渡带。 2、政治学的理解 政治学把区域看成是国家管理的行政单元,这种地域单元主要是按行政权力 覆盖面而划分的,而这种行政权力覆盖面的划分,往往是依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 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来划分。从全球来看,国家就是一个政治学意义上的 区域。而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省、市、县、乡、村等等都是地方单元,是行 政权力处在不同层面的区域。 3、社会学的理解 社会学把区域看作为相同语言、相同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类社会聚落,按这 种标准,区域可以越过国界和行政边界,也包括不同的自然地理单元,只要语言、 信仰或民族特征相同都可以划归为某一同一社会聚落内,如,语系的划分、民族 的分布等。 如: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 和南美洲。因长期曾沦为拉丁语组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现有国家中绝大 多数通行的语言属拉丁语族,故被称为拉丁美洲。 伊斯兰地区:在中东、西亚、北非、中亚、东南亚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地区。 4、经济学的理解 经济学中,关于区域的概念迄今尚未有明确的定义,目前影响较大的一种定 义是由美国区域经济学家胡佛于 1970 年给出的。他认为“区域是基于描述、分 析、管理、计划或制定政策等目的而作为一个应用性整体加以考虑的一片地区。 它可以按照内部的同质性或功能一体化原则划分。” 在我国,有些学者认为,“所谓区域,乃为有内聚力的地区。它是通过选择 与特定问题相关的特征并排除不相关的特征而制定的。也就是说,区域包含的地 区具有同质性”,“区域所包含的地区具有同质性,经济上有密切的相关性、协调 运转的整体性、相互交叉的渗透性”。 综合众多中外学者的研究,可以概括出经济学关于区域概念所包含的基本的 内涵。 首先,区域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同时也是有限的空间范围。人类的所有经济 活动,不管它的发展处于何种阶段,不管是物质生产还是非物质的信息生产,最 终都要落实在一定的区域空间。不同的只是坐落的方式和坐落的地点。从空间角 度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他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有了这种
空间维度,我们才能考虑“何事在何地”的问题。 第二,区域必须包括于某一主权国家的疆域内,中央政府对它拥有政治、经 济方面的控制权,或中央政府的代表代理中央政府行使控制权,比如,香港特别 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等等。这样,任一区域都具有区别于其他区的政策上的 差异,而在其内部又具有政策上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比如,西部地区是我国的一个大的经济区域,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及 相关政策,在西部十二省、市、自治区具有一致性,而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是其 他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所没有的。 第三,区域在经济上尽可能是一个完整的地区。这种完整,是指区域能够独 立地生存和发展,具有比较完整的经济结构,能够独立地组织与其他区域的经济 联系。这就要求区域具有能够组织和协调内部经济活动和区际经济联系的能力。 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它不可能单独组成一个区域。 比如,石河子地区,可以单独组成一个区域,因为在石河子地区已经具备了 农业、工业、服务业相对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结构,它能够独立地组织与其他 区域的经济联系。 第四,任一区域在全国或更高一级的区域系统中担当某种专业化分工的职 能。也就是说,任一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应该以分工与专业化为基础结成密切 的经济联系,并且在分工中担当一定的角色,具备一定的功能。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我们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把区域分成不同的 类型,即区域划分,简称“区划”,一般来讲,我们可以把区域分成不同的两种 类型,一是同质区域,二是极化区域(也叫集聚区域、结节区域、功能区域)。 也就是说,经济区域常常以这两种形式存在。 ①同质区域,它是根据区内某些重要因素特征上的一致性或相似性进行划 分的,比如:美国中部地区的冬小麦产区即是同质农业区,它的所有地区都以同 种方式种植同一种主要农作物。 再比如:我国根据经济技术水平的相似性,把全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地 带,这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来划分的,西部地区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共12个,分 别是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 内蒙古:中部地区有8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 河南、湖北、湖南:东部地区包括的11个省级行政区+香港、澳门、台湾。 又按照各地区资源特点、技术装备和加工能力等因素的一致性,把全国划分 为资源类型区、加工类型区、资源主导类型区、加工主导类型区、混合类型区的 特殊类型区等。可见,依据于同质性的划分方法是区域划分中较常用的方法,这 种划分的目的主要是进行区域间对比研究
4 空间维度,我们才能考虑“何事在何地”的问题。 第二,区域必须包括于某一主权国家的疆域内,中央政府对它拥有政治、经 济方面的控制权,或中央政府的代表代理中央政府行使控制权,比如,香港特别 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等等。这样,任一区域都具有区别于其他区的政策上的 差异,而在其内部又具有政策上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比如,西部地区是我国的一个大的经济区域,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及 相关政策,在西部十二省、市、自治区具有一致性,而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是其 他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所没有的。 第三,区域在经济上尽可能是一个完整的地区。这种完整,是指区域能够独 立地生存和发展,具有比较完整的经济结构,能够独立地组织与其他区域的经济 联系。这就要求区域具有能够组织和协调内部经济活动和区际经济联系的能力。 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它不可能单独组成一个区域。 比如,石河子地区,可以单独组成一个区域,因为在石河子地区已经具备了 农业、工业、服务业相对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结构,它能够独立地组织与其他 区域的经济联系。 第四,任一区域在全国或更高一级的区域系统中担当某种专业化分工的职 能。也就是说,任一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应该以分工与专业化为基础结成密切 的经济联系,并且在分工中担当一定的角色,具备一定的功能。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我们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把区域分成不同的 类型,即区域划分,简称“区划”,一般来讲,我们可以把区域分成不同的两种 类型,一是同质区域,二是极化区域(也叫集聚区域、结节区域、功能区域)。 也就是说,经济区域常常以这两种形式存在。 ① 同质区域,它是根据区内某些重要因素特征上的一致性或相似性进行划 分的,比如:美国中部地区的冬小麦产区即是同质农业区,它的所有地区都以同 一种方式种植同一种主要农作物。 再比如:我国根据经济技术水平的相似性,把全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地 带,这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来划分的,西部地区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共 12 个,分 别是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 内蒙古;中部地区有 8 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 河南、湖北、湖南;东部地区包括的 11 个省级行政区+香港、澳门、台湾。 又按照各地区资源特点、技术装备和加工能力等因素的一致性,把全国划分 为资源类型区、加工类型区、资源主导类型区、加工主导类型区、混合类型区的 特殊类型区等。可见,依据于同质性的划分方法是区域划分中较常用的方法,这 种划分的目的主要是进行区域间对比研究
②与同质区域相反,极化区是由若干异质部分构成的、在功能上联系很紧 密的区域。这种区域是以在某种区域的共同利益基础上所形成的内聚力为基础而 形成,这种区域的划分依据主要是组成极化区各部分(或部门)之间在经济上的 相互依存程度,因此它强调的是区域内事物的相互联系性和内聚力,它反映的是 一种结构。极化区域又被称为结节区域,这类区域往往有一个或多个中心节点。 这种节点就是经济中心,如大、中、小城市。 比如,天山北坡经济带就是一个这样的极化区域,它是新疆经济最发达的地 区,是新疆城市最为密集的地方,拥有乌鲁木齐、米泉、昌吉、石河子、奎屯、 乌苏、克拉玛依等综合实力较强的中心城市,以及呼图壁、玛纳斯、沙湾等经济 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县及兵团单位。 (天山北坡经济带的界定:天山北坡经济带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准噶尔盆地 南缘,天山北坡中段。东起乌鲁木齐,西至乌苏,长约250公里,包括乌鲁木齐、 昌吉州三市二县(昌吉市、米泉市、阜康市、呼图壁县、玛纳斯县)入、石河子市、 沙湾县、乌苏市、奎屯市、独山子市、克拉玛依市、农六师、农七师、农八师、 农十二师。面积9.54万平方公里,占新疆总面积的5.7%以上,人口443.17万, 占全疆的23.3%。)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讨论,现在我们可以界定经济学所研究的区域的概念。区 域,是指便于组织、计划、协调、控制经济活动而以整体加以考虑的、并考虑行 政区划基础上的一定的空间范围,它具有组织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能 力,常由一个以上中心城市、一定数量的中小城镇以及广大乡村地区所组成。需 要指出的是,“区域”一词在区域经济学理论中,既是一种实体的概念,又是一 个抽象的、观念上的空间概念,往往没有严格的范围和界线,实际应用时常以行 政区划界线为界线。 (二)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是特定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国民 经济看作是一个整体,那么区域经济就是整体的一个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不断 分解为它的局部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是由若干个 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区域经济组成的一个整体,如果运用系统理论来理解, 那么,一个国家的整体国民经济相当于一个大的系统,而各个区域经济相当于子 系统,这些子系统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当然,这些子系统又可以由若干个更 小子系统或元素组成。 区域经济的特征: 1、区域性
5 ② 与同质区域相反,极化区是由若干异质部分构成的、在功能上联系很紧 密的区域。这种区域是以在某种区域的共同利益基础上所形成的内聚力为基础而 形成,这种区域的划分依据主要是组成极化区各部分(或部门)之间在经济上的 相互依存程度,因此它强调的是区域内事物的相互联系性和内聚力,它反映的是 一种结构。极化区域又被称为结节区域,这类区域往往有一个或多个中心节点。 这种节点就是经济中心,如大、中、小城市。 比如,天山北坡经济带就是一个这样的极化区域,它是新疆经济最发达的地 区,是新疆城市最为密集的地方,拥有乌鲁木齐、米泉、昌吉、石河子、奎屯、 乌苏、克拉玛依等综合实力较强的中心城市,以及呼图壁、玛纳斯、沙湾等经济 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县及兵团单位。 (天山北坡经济带的界定:天山北坡经济带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准噶尔盆地 南缘,天山北坡中段。东起乌鲁木齐,西至乌苏,长约 250 公里,包括乌鲁木齐、 昌吉州三市二县(昌吉市、米泉市、阜康市、呼图壁县、玛纳斯县)、石河子市、 沙湾县、乌苏市、奎屯市、独山子市、克拉玛依市、农六师、农七师、农八师、 农十二师。面积 9.54 万平方公里,占新疆总面积的 5.7%以上,人口 443.17 万, 占全疆的 23.3%。)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讨论,现在我们可以界定经济学所研究的区域的概念。区 域,是指便于组织、计划、协调、控制经济活动而以整体加以考虑的、并考虑行 政区划基础上的一定的空间范围,它具有组织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能 力,常由一个以上中心城市、一定数量的中小城镇以及广大乡村地区所组成。需 要指出的是,“区域”一词在区域经济学理论中,既是一种实体的概念,又是一 个抽象的、观念上的空间概念,往往没有严格的范围和界线,实际应用时常以行 政区划界线为界线。 (二)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是特定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国民 经济看作是一个整体,那么区域经济就是整体的一个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不断 分解为它的局部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是由若干个 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区域经济组成的一个整体,如果运用系统理论来理解, 那么,一个国家的整体国民经济相当于一个大的系统,而各个区域经济相当于子 系统,这些子系统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当然,这些子系统又可以由若干个更 小子系统或元素组成。 区域经济的特征: 1、区域性
所谓区域性,是指每一个经济区域都有自己的显著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特点 这种特点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自然条件有别于其他地区、资源条件不同于其他 地区,甚至于文化或语言方面不同于其他地区。正是由于每一个经济区域都在某 些方面显著区别于其他地区,那么,每一个区域在自己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应该 具有自己的特色,在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发展道路等方面体现出自己的区域特 色。 2、非均衡性 所谓非均衡性,即不平衡性。指的是在任何一个较大区域范围内,其内部各 个次一级经济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不可能是均衡的,总会有一些地区 经济发展水平较好、一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发展速度方面,有些地区发 展的比较快,有些地区发展滞后。 如: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大的经济区域而言,东部地区就是发展水平较高、发 展速度较快的地区,而西部地区就是发展水平低、发展速度慢的地区。对于新疆 这个经济区域而言,北疆地区就比南疆地区发展的要快要好。 3、阶段性和连续性 首先是阶段性,对于任何一个地区,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所处的宏观经济 环境、国家的经济政策、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都会有所不同,因而该地区的经济 发展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经济特点。但是,社会要进 步,经济要发展,每一个地区都不会满足于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都 要依据宏观经济环境和形势,制定新的目标、调整发展方向。等到经济发展由量 变到质变,就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其次是连续性,这个很好理解,也就是说, 不同的阶段之间应该是连续的,不可能不经历量变,直接发展质变。 4、开放性 对于现代经济来讲,任何一个区域经济体,都不可能是一个封闭的系统,都 会或多或少与外界发生各种物质或非物质的流动关系,如果区域之间在产业结构 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那么,区域经济的开放程度就会很高,当然,如果两 个区域经济在结构上非常相似,你有的我也有,你没有的我也没有,那么相互间 的开放度就很低。 (三)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它要回答一个区域是如 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各个地区以及主要城市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具 有什么样的优势,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承担什么样的功能。 区域经济学不仅要研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等一般经济问题,更 关注何地生产和消费的问题
6 所谓区域性,是指每一个经济区域都有自己的显著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特点, 这种特点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自然条件有别于其他地区、资源条件不同于其他 地区,甚至于文化或语言方面不同于其他地区。正是由于每一个经济区域都在某 些方面显著区别于其他地区,那么,每一个区域在自己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应该 具有自己的特色,在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发展道路等方面体现出自己的区域特 色。 2、非均衡性 所谓非均衡性,即不平衡性。指的是在任何一个较大区域范围内,其内部各 个次一级经济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不可能是均衡的,总会有一些地区 经济发展水平较好、一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发展速度方面,有些地区发 展的比较快,有些地区发展滞后。 如: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大的经济区域而言,东部地区就是发展水平较高、发 展速度较快的地区,而西部地区就是发展水平低、发展速度慢的地区。对于新疆 这个经济区域而言,北疆地区就比南疆地区发展的要快要好。 3、阶段性和连续性 首先是阶段性,对于任何一个地区,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所处的宏观经济 环境、国家的经济政策、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都会有所不同,因而该地区的经济 发展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经济特点。但是,社会要进 步,经济要发展,每一个地区都不会满足于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都 要依据宏观经济环境和形势,制定新的目标、调整发展方向。等到经济发展由量 变到质变,就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其次是连续性,这个很好理解,也就是说, 不同的阶段之间应该是连续的,不可能不经历量变,直接发展质变。 4、开放性 对于现代经济来讲,任何一个区域经济体,都不可能是一个封闭的系统,都 会或多或少与外界发生各种物质或非物质的流动关系,如果区域之间在产业结构 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那么,区域经济的开放程度就会很高,当然,如果两 个区域经济在结构上非常相似,你有的我也有,你没有的我也没有,那么相互间 的开放度就很低。 (三)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它要回答一个区域是如 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各个地区以及主要城市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具 有什么样的优势,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承担什么样的功能。 区域经济学不仅要研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等一般经济问题,更 关注何地生产和消费的问题
区域经济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区域经济学需要熟悉其它相关的经济学知 识,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科学。 1、区域经济学的学科属性 区域经济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适应国际、国内地域分工的深化,并针对 当时国际、区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从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中衍生出来的 门新兴学科。在西方国家中,区域经济的研究成果,既可以在经济学文献中找到, 也可以在经济地理学,甚至人文地理学和其他综合学科文献中找到。在我国,区 域经济的研究成果则广泛分布在经济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学,以 及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文献之中。从研究群体来看,经济学者、地理学者、社 会学者,甚至政治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都投身于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之中。正是 由于区域经济学的源流和研究群体的特殊性,导致了对其学科属性认识上的差 异。这种认识上的差异,虽然没有公开的激烈争论,但在学术会议和讲坛上的议 论普遍存在。归纳起来,有如下一些观点: 第一种观点:属于经济学科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区诚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一起构成中观经济学。长 以来,经济学家只注重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研 究,而对经济要素的空间布局、区域资源在产业间和空间上的配置规律等研究不 够。发展区域经济学科,是经济学“扬长补短”和逐步完善的过程。可见,区域 经济学当然属于经济学科。这一主张也为我因官方所认同 第二种观点:属于地理学科 大多数地理学家认为,经济地理学是研究产业布局与经济地域系统的学科, 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大体上是一致的。另外,最初 从事区域经济研究的人,大多是经济地理工作者。据此认为,区域经济学科属于 地理学科。 第三种观点:属于边缘学科 第三种观点认为,区域经济学是介于经济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从研 究内容看,区域经济学与地理学一样,也注重条件分析、区域差异研究:区域经 济学与经济学一样,也注重产业分析、企业分析、经济政策研究。从研究群体看, 从事区域经济研究的人,既有经济学者,也有地理学者。事实上,区域经济的发 展既要受经济规律的制约,也要受自然规律的制约。因此,把区域经济学看作是 介于经济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更容易让人接受。 2、区域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区域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关系 在区域经济学的相关学科中,最为独特的就是经济地理学,在两个学科发展 7
7 区域经济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区域经济学需要熟悉其它相关的经济学知 识,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科学。 1、区域经济学的学科属性 区域经济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适应国际、国内地域分工的深化,并针对 当时国际、区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从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中衍生出来的一 门新兴学科。在西方国家中,区域经济的研究成果,既可以在经济学文献中找到, 也可以在经济地理学,甚至人文地理学和其他综合学科文献中找到。在我国,区 域经济的研究成果则广泛分布在经济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学,以 及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文献之中。从研究群体来看,经济学者、地理学者、社 会学者,甚至政治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都投身于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之中。正是 由于区域经济学的源流和研究群体的特殊性,导致了对其学科属性认识上的差 异。这种认识上的差异,虽然没有公开的激烈争论,但在学术会议和讲坛上的议 论普遍存在。归纳起来,有如下一些观点: 第一种观点:属于经济学科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区域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一起构成中观经济学。长期 以来,经济学家只注重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研 究,而对经济要素的空间布局、区域资源在产业间和空间上的配置规律等研究不 够。发展区域经济学科,是经济学“扬长补短”和逐步完善的过程。可见,区域 经济学当然属于经济学科。这一主张也为我国官方所认同。 第二种观点:属于地理学科 大多数地理学家认为,经济地理学是研究产业布局与经济地域系统的学科, 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大体上是一致的。另外,最初 从事区域经济研究的人,大多是经济地理工作者。据此认为,区域经济学科属于 地理学科。 第三种观点:属于边缘学科 第三种观点认为,区域经济学是介于经济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从研 究内容看,区域经济学与地理学一样,也注重条件分析、区域差异研究;区域经 济学与经济学一样,也注重产业分析、企业分析、经济政策研究。从研究群体看, 从事区域经济研究的人,既有经济学者,也有地理学者。事实上,区域经济的发 展既要受经济规律的制约,也要受自然规律的制约。因此,把区域经济学看作是 介于经济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更容易让人接受。 2、区域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区域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关系 在区域经济学的相关学科中,最为独特的就是经济地理学,在两个学科发展
过程中,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有着一部分共同的理论渊源,这就是区位理论, 并且在一些具体的研究领域中,两者的界限难以区分。 学利竖体特征印 实戏领城特征 学科理论特征 研究 学科 研究 学利较叉 思维透循对象范共同 理论 学和研究方法 理论主要优 点 区蛙的 区域件 电图与话质中 经济 分析折,区城运 法:质地理 地理 理论: 地学与经济学地程战律 理特征 位结构甘功 息收集与运用 地城运封 思锥为 世界各区然与地 注重规刻设订 理论 国各地经济关系和 教拉州 等形象表达方 区域经济 经济 理论:经 这信白的 思维为主 征与经 理:注重硬利上 区城经济运 济关 运行理论 及其预式识究 决策建议等表 达方法 (2)区域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的关系 发展经济学(development economics)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逐 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经济学分支学科,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兴起,在经济学的体系 中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主要研究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 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主要回答二个问题:一 是经济落后国家为什么长期贫困落后?落后的根源和障碍什么?二是应该采用 怎样的发展战路和政箭 区域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学的很多概念及理论 来源于发展经济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 发展经济学主要是从因家层面来探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问题,而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发展空间范围不存在局限性,可大可小,可以是国家层面的区 域经济问题,也可以是像乡镇这样一个较小的区域经济问题。 (3)区域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的关系 产业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都是新兴的应用经济学学科,产业经济学是以介于 宏观困民经济与微观经济主体之间的产业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产业结构、产业组 织、产业关联、产业布局等中观层面的经济问题。从研究内容来看,区域经济学 也会研究有关产业经济问题,比如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或产业布局问题,但是 可以看出,区域经济学中的产业研究总是有特定的范围,即局限于特定的区域
8 过程中,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有着一部分共同的理论渊源,这就是区位理论, 并且在一些具体的研究领域中,两者的界限难以区分。 (2)区域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的关系 发展经济学(development economics)是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逐 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经济学分支学科,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兴起,在经济学的体系 中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主要研究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 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主要回答二个问题:一 是经济落后国家为什么长期贫困落后?落后的根源和障碍什么?二是应该采用 怎样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区域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学的很多概念及理论 来源于发展经济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 发展经济学主要是从国家层面来探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问题,而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发展空间范围不存在局限性,可大可小,可以是国家层面的区 域经济问题,也可以是像乡镇这样一个较小的区域经济问题。 (3)区域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的关系 产业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都是新兴的应用经济学学科,产业经济学是以介于 宏观国民经济与微观经济主体之间的产业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产业结构、产业组 织、产业关联、产业布局等中观层面的经济问题。从研究内容来看,区域经济学 也会研究有关产业经济问题,比如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或产业布局问题,但是, 可以看出,区域经济学中的产业研究总是有特定的范围,即局限于特定的区域
而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产业结构问题是一个纯粹的经济学问题;另外,虽然区域经 济学同样也研究产业结构等问题,但是产业结构研究本身不是区域经济研究的最 终目的,其目的还是要为产业布局这样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服务的。 二、区域经济学的两个来源 理论上讲,区域经济学的产生,追根溯源的话,主要有两个来源,地理学和 区位论。 1、地理学 地理学对于区域经济学的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地理学最早提出了区域的概念,正是由于区域概念的存在,才使人们 可以考虑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有关经济问题,并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进而产生了 区域经济学,因此,可以说,区域概念的提出,是区域经济学产生的起点。 其次,地理学的研究,得出的重要结论就是人类和自然都属于特定区域的特 征,地理环境及资源条件对于一定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 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因此,当我们展开对一个区域进行经济分析时, 首要的要考虑各地区的地理环境及资源条件。 2、区位论 区域经济学的第二个来源,或者说这门学科的母体是区位理论。 区位理论是微观经济理论,它要解决的主要是厂商如何进行布局才能实现成 本最低或利润最大的问题。区位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它的许多理论和 方法都成为区域经济学理论的组成部分。如:专业化生产理论,资源禀赋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相互依存理论和区域贸易理论等。 三、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 埃德加胡佛构筑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提出了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 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 生产要素包含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自然资源的位置确定之后,或者不 能被移动,如土地、森林、矿山、草原等,或者很难移动,如水资源等。社会经 济资源当中最主要是人力资源、资本和技术,他们的流动虽然是正常的,但必须 付出相应的流动成本。所以,任何一个地区都具有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经济 的必要。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千差万别,并且具有不完全流动性 的特点,那么,如何利用好既定的资源来发展当地经济,这是区域经济学必须解 决的问题。 2、生产要素的不完全可分性
9 而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产业结构问题是一个纯粹的经济学问题;另外,虽然区域经 济学同样也研究产业结构等问题,但是产业结构研究本身不是区域经济研究的最 终目的,其目的还是要为产业布局这样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服务的。 二、区域经济学的两个来源 理论上讲,区域经济学的产生,追根溯源的话,主要有两个来源,地理学和 区位论。 1、地理学 地理学对于区域经济学的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地理学最早提出了区域的概念,正是由于区域概念的存在,才使人们 可以考虑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有关经济问题,并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进而产生了 区域经济学,因此,可以说,区域概念的提出,是区域经济学产生的起点。 其次,地理学的研究,得出的重要结论就是人类和自然都属于特定区域的特 征,地理环境及资源条件对于一定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 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因此,当我们展开对一个区域进行经济分析时, 首要的要考虑各地区的地理环境及资源条件。 2、区位论 区域经济学的第二个来源,或者说这门学科的母体是区位理论。 区位理论是微观经济理论,它要解决的主要是厂商如何进行布局才能实现成 本最低或利润最大的问题。区位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它的许多理论和 方法都成为区域经济学理论的组成部分。如:专业化生产理论,资源禀赋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相互依存理论和区域贸易理论等。 三、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 埃德加.胡佛构筑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提出了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 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 生产要素包含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自然资源的位置确定之后,或者不 能被移动,如土地、森林、矿山、草原等,或者很难移动,如水资源等。社会经 济资源当中最主要是人力资源、资本和技术,他们的流动虽然是正常的,但必须 付出相应的流动成本。所以,任何一个地区都具有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经济 的必要。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千差万别,并且具有不完全流动性 的特点,那么,如何利用好既定的资源来发展当地经济,这是区域经济学必须解 决的问题。 2、生产要素的不完全可分性
在微观经济学中,我们已经知道,由于集中和规模经济的存在,不可能将生 产要素进行彻底的分割,并将其均衡地分布在所有的地区。必须考虑到规模经济 和聚集的要求,在条件好的地方,集中布局各类产业。聚集区的形成又带来人口 的增加,从而形成城市,成为地区的经济中心。 3、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 所谓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是指由于距离因素的影响,产品与服务的 移动,必须支付相应的运输成本,否则就不可能流动。而为了减少距离成本,产 品与服务生产的地方化就十分必要。 第二节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一、区域经济条件 区域经济条件是指影响区域经济存在或发展的因素。一般说来,区域经济条 件包括区位条件、区域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区域人口与劳动力条件和区域社会 经济条件(包括历史基础、技术条件、资金条件、市场状况、政策等)。总的来 看,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自然基础:区位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 的前提与先导:劳动力和资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已有的社会经济条件是区 域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市场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导向:政策和法律是区域经 济发展的保障。 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充分利用区域经济条件,形成合理区域产业结构并 获取最佳综合效益的过程。可见,区域经济条件分析评价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 响区域经济发展。任何区域的经济发展都不是单项条件作用的结果,而是诸多条 件共同作用、综合影响的产物。只有综合分析区域经济条件,才能有利于区域可 持续发展的顺利实现。在全面分析区域经济条件的基础上,还要确定区域的比较 优势、现实优势、竞争优势,同时要谋求现实优势和竞争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 争力优势的途径。 二、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诸条件作用下所形成的国民经济第 、二、三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及空间组合。它既包括部门结构,也包括空间结构。 在区域经济研究中,产业部门结构调整和产业空间配置是两个最具有关键意义的 问题。如果说,产业空间配置是把诸生产要素按空间进行优化组合,以促进产业 的发展,那么区域产业部门结构的调整与建立,则是通过主导产业的确定,围绕 主导产业形成最佳的产业组合,以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从而促进产业的发展。 三、区域经济发展阶段
10 在微观经济学中,我们已经知道,由于集中和规模经济的存在,不可能将生 产要素进行彻底的分割,并将其均衡地分布在所有的地区。必须考虑到规模经济 和聚集的要求,在条件好的地方,集中布局各类产业。聚集区的形成又带来人口 的增加,从而形成城市,成为地区的经济中心。 3、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 所谓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是指由于距离因素的影响,产品与服务的 移动,必须支付相应的运输成本,否则就不可能流动。而为了减少距离成本,产 品与服务生产的地方化就十分必要。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一、区域经济条件 区域经济条件是指影响区域经济存在或发展的因素。一般说来,区域经济条 件包括区位条件、区域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区域人口与劳动力条件和区域社会 经济条件(包括历史基础、技术条件、资金条件、市场状况、政策等)。总的来 看,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自然基础;区位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 的前提与先导;劳动力和资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已有的社会经济条件是区 域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市场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导向;政策和法律是区域经 济发展的保障。 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充分利用区域经济条件,形成合理区域产业结构并 获取最佳综合效益的过程。可见,区域经济条件分析评价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 响区域经济发展。任何区域的经济发展都不是单项条件作用的结果,而是诸多条 件共同作用、综合影响的产物。只有综合分析区域经济条件,才能有利于区域可 持续发展的顺利实现。在全面分析区域经济条件的基础上,还要确定区域的比较 优势、现实优势、竞争优势,同时要谋求现实优势和竞争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 争力优势的途径。 二、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诸条件作用下所形成的国民经济第 一、二、三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及空间组合。它既包括部门结构,也包括空间结构。 在区域经济研究中,产业部门结构调整和产业空间配置是两个最具有关键意义的 问题。如果说,产业空间配置是把诸生产要素按空间进行优化组合,以促进产业 的发展,那么区域产业部门结构的调整与建立,则是通过主导产业的确定,围绕 主导产业形成最佳的产业组合,以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从而促进产业的发展。 三、区域经济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