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1月21日上海市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1月21日上海市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目录 关于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纲要的决议… …1 2011年1月21日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 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加快转型的历史选择…2 第二章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6 第三章迈向“四个中心”…12 第四章构建服务经济时代的产业体系… …17 第五章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城市…23 第六章构筑城乡协调的发展格局…… 28 第七章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35 第八章建设管理一流的现代都市…39 第九章营造生态宜居的绿色家园…46 第十章创造安居乐业的人民生活 52 第十一章促进和谐有序的社会管理…62 第十二章塑造时尚魅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 66 第十三章建设创新开放的新浦东…T3 第十四章争当改革攻坚的排头兵… 77 第十五章形成海纳百川的开放格局…81 第十六章行动纲领的实施保障… 85 附录部分指标和名词解释…87
目 录 关于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纲要的决议 …………………………………………………… 1 2011年1月21日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 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加快转型的历史选择…………………………………… 2 第二章 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 6 第三章 迈向“四个中心暠……………………………………… 12 第四章 构建服务经济时代的产业体系 ……………………… 17 第五章 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城市 ………………………… 23 第六章 构筑城乡协调的发展格局 …………………………… 28 第七章 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 …………………………… 35 第八章 建设管理一流的现代都市 …………………………… 39 第九章 营造生态宜居的绿色家园 …………………………… 46 第十章 创造安居乐业的人民生活 …………………………… 52 第十一章 促进和谐有序的社会管理 ………………………… 62 第十二章 塑造时尚魅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 ………………… 66 第十三章 建设创新开放的新浦东 …………………………… 73 第十四章 争当改革攻坚的排头兵 …………………………… 77 第十五章 形成海纳百川的开放格局 ………………………… 81 第十六章 行动纲领的实施保障 ……………………………… 85 附录 部分指标和名词解释 …………………………………… 87 1
关于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 (2011年1月21日上海市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了上海市人民 政府提出的《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草案)》。会议决定,批准《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 五年规划纲要》
关于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 (2011年1月21日上海市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了上海市人民 政府提出的《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草案)》。会议决定,批准《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 五年规划纲要》。 1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 2015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 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指导上海未来五年发展 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 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对于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 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际大都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加快转型的历史选择 第一节过去五年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上海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 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上海在党中央、国务院的 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 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砥砺奋进,积极应对国际金融 危机冲击和自身发展转型的挑战,把举办上海世博会作为实现科 学发展的重大契机,把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确保经济 平稳较快发展的主攻方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 置,“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胜利完成。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 左右,2010年达到1.7万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8万美 元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7%左右,地 方财政收入达到2873亿元。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达到23.2%,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达到 2.8%以上,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0%的目标预计如 期实现,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削减量均超额完成目标。 2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 2015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 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指导上海未来五年发展 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 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对于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 加快实现“四个率先暠、加快建设“四个中心暠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际大都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 加快转型的历史选择 第一节 过去五年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暠时期是上海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 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上海在党中央、国务院的 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暠重要思想为指导,深 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砥砺奋进,积极应对国际金融 危机冲击和自身发展转型的挑战,把举办上海世博会作为实现科 学发展的重大契机,把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确保经济 平稳较快发展的主攻方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 置,“十一五暠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胜利完成。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 左右,2010年达到1.7万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8万美 元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7%左右,地 方财政收入达到2873亿元。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达到23.2%,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达到 2.8%以上,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0%的目标预计如 期实现,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削减量均超额完成目标。 2
(%) 70 59.4 57左右 54.6 66.0 60 80000 51.6 000 4000, 20000 0 “十五”期末2006年 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预计) ■人均生产总值一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 图1-1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高 “四个中心”框架基本形成。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股指期货 “三港”“三区”联动等取得重要进展,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占国内 融资总额比重预计达到25%左右,上海港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 684 350 2900左右 808 1000左右 380左右 325 35 金融市场 交易总 港口集装 关区进出 馆吞 (万亿元) (万标准箱) (亿美元) (亿美元) 图1-2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
图1灢1 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高 图1灢2 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 “四个中心暠框架基本形成。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股指期货、 “三港暠“三区暠联动等取得重要进展,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占国内 融资总额比重预计达到25%左右,上海港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 3
位居世界前列,港口货物吞吐量保持世界第一,上海关区进出口总 额、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均超过四分之一,经济中心城 市的集聚辐射功能明显提升。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人年 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1.3%和10.5%,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 4.5%以内,市民各类基本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到98%左右,保障 性住房体系不断完善。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440公里,绿化覆 盖率达到38%以上,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大浦 东统筹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政府自身建设加快推进,调整和取消 行政审批事项952项,取消和停止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312项。 国资国企开放性、市场化重组加快推进。服务全国能力不断提高, 与长三角及全国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对口支援工作取 得显著成效,支援都江堰市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面完成。口岸通 关效率不断提高,外商直接投资和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取得明 显进展,对外投资总额预计比“十五”增长3.2倍。 举办了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 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持、共同努力下,办成了一届 世界性盛会,生动诠释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参展方和 参观人数均创历届世博会之最。通过举办世博会,市容市貌焕然 一新,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素质明显提高,城市精神内涵更加丰 富,城市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世博理念、世博精神和世博经验成 为上海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优势。 专栏1-1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圆满成功 上海世博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5000年的灿烂文明,展示了新 中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成就,展示了我国各族人民为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促进了我国同各
位居世界前列,港口货物吞吐量保持世界第一,上海关区进出口总 额、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均超过四分之一,经济中心城 市的集聚辐射功能明显提升。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 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1.3%和10.5%,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 4.5%以内,市民各类基本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到98%左右,保障 性住房体系不断完善。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440公里,绿化覆 盖率达到38%以上,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大浦 东统筹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政府自身建设加快推进,调整和取消 行政审批事项952项,取消和停止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312项。 国资国企开放性、市场化重组加快推进。服务全国能力不断提高, 与长三角及全国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对口支援工作取 得显著成效,支援都江堰市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面完成。口岸通 关效率不断提高,外商直接投资和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取得明 显进展,对外投资总额预计比“十五暠增长3.2倍。 举办了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 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持、共同努力下,办成了一届 世界性盛会,生动诠释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暠的主题,参展方和 参观人数均创历届世博会之最。通过举办世博会,市容市貌焕然 一新,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素质明显提高,城市精神内涵更加丰 富,城市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世博理念、世博精神和世博经验成 为上海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优势。 专栏1灢1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圆满成功 上海世博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5000年的灿烂文明,展示了新 中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成就,展示了我国各族人民为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促进了我国同各 4
国、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成为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参展规模:共有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累计入园参观者超过 7300万人次,其中境外参观者约480万人次。 园区活动:举办各类文化演艺活动2.29万场,观众超过3400万人次。 志愿服务:8万名园区志愿者,10万名城市服务站点志愿者、197万 名城市文明志愿者提供了志愿服务。 经过五年不懈奋斗,上海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圆满 完成了国家交给上海办好世博会的光荣任务,谱写了“四个中心”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新篇章。展望未来,上海改 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将继续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奋勇向前, 百折不挠,迈向新的征程。 第二节未来五年的发展环境 “十二五”是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 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 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 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产业结构面临新变革,我国国际经济 地位快速上升,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仍处 于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时期,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特别是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正在形成以及国家 对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支持政策,为上海参与全球竞争,抢占经 济发展制高点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 界经济增速减缓,需求结构显著变化,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等 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中长期 积累的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 突出,上海发展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
国、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成为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参展规模:共有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累计入园参观者超过 7300万人次,其中境外参观者约480万人次。 园区活动:举办各类文化演艺活动2.29万场,观众超过3400万人次。 志愿服务:8万名园区志愿者、10万名城市服务站点志愿者、197万 名城市文明志愿者提供了志愿服务。 经过五年不懈奋斗,上海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圆满 完成了国家交给上海办好世博会的光荣任务,谱写了“四个中心暠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新篇章。展望未来,上海改 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将继续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奋勇向前, 百折不挠,迈向新的征程。 第二节 未来五年的发展环境 “十二五暠是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暠、加快建设“四个中心暠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 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 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 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产业结构面临新变革,我国国际经济 地位快速上升,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仍处 于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时期,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特别是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正在形成以及国家 对上海建设“四个中心暠的支持政策,为上海参与全球竞争、抢占经 济发展制高点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 界经济增速减缓,需求结构显著变化,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等 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中长期 积累的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 突出,上海发展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 5
上海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智力资源较丰富、商务环境较规 范、城市开放度较高以及世博后续效应释放,为上海未来发展提供 了坚实基础。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发展中仍存在不少瓶颈制约和 突出问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商务成本攀升,高层次人才缺乏,创新 创业活力不足:城市管理和城市安全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 有待增强;常住人口总量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刷,基本公共服 务和社会保障压力加大,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群体利益诉求日趋多样 协调难度增加,社会矛盾增多:体制机制瓶颈更加凸显,改革攻坚任务 更加艰巨。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发展转型迫在眉睫。 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使命 意识和创新意识,充分用好各种有利条件,着力破解前进中的问 题,率先走出一条具有特大城市特点的科学发展之路,努力开创上 海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局面。 第二章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 第一节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 极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按 照中央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要 求,紧紧围绕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 体目标,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四个率先”,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 强大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充分发挥浦东新区先行 先试的带动作用和上海世博会的后续效应,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努力争当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坚持科学发展,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
上海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智力资源较丰富、商务环境较规 范、城市开放度较高以及世博后续效应释放,为上海未来发展提供 了坚实基础。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发展中仍存在不少瓶颈制约和 突出问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商务成本攀升,高层次人才缺乏,创新 创业活力不足;城市管理和城市安全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 有待增强;常住人口总量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基本公共服 务和社会保障压力加大,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群体利益诉求日趋多样、 协调难度增加,社会矛盾增多;体制机制瓶颈更加凸显,改革攻坚任务 更加艰巨。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发展转型迫在眉睫。 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使命 意识和创新意识,充分用好各种有利条件,着力破解前进中的问 题,率先走出一条具有特大城市特点的科学发展之路,努力开创上 海建设“四个中心暠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局面。 第二章 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 第一节 指 导 思 想 “十二五暠期间,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暠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 极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按 照中央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要 求,紧紧围绕建设“四个中心暠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 体目标,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四个率先暠,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 强大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充分发挥浦东新区先行 先试的带动作用和上海世博会的后续效应,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努力争当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坚持科学发展,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 6
力、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央对上 海的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也是上海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继 续保持上海发展良好势头,解决前进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必须始 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坚持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四个率先”作为上海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力争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 社会建设等各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上海在更高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的必 由之路。要把创新贯穿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和全过程, 着力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坚持人力资 源优先开发和教育优先发展,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 一资源的作用,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使科技进步和创新成为上 海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使城市转型发展真正建立在人力资源优 势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的基础上。要切实摆脱习惯 思维束缚,更新发展理念,实现体制机制、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 重大转变,坚定不移调结构、促转型,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着 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基本要求是: -必须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把改革开放作为转型发展的强 大动力,高举浦东开发开放旗帜,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加快建立有利于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着力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文化软实力和城 市国际化程度,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服 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 一必须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型发 展的主攻方向,积极把握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机遇,充分发挥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全面促进城市信息化,着力提升现 代服务业能级和水平,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加快 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基础和传统产业,努力形成服务经济为 7
力、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央对上 海的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也是上海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继 续保持上海发展良好势头,解决前进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必须始 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坚持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四个率先暠作为上海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力争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 社会建设等各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上海在更高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的必 由之路。要把创新贯穿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和全过程, 着力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坚持人力资 源优先开发和教育优先发展,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 一资源的作用,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使科技进步和创新成为上 海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使城市转型发展真正建立在人力资源优 势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的基础上。要切实摆脱习惯 思维束缚,更新发展理念,实现体制机制、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 重大转变,坚定不移调结构、促转型,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着 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基本要求是: ———必须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把改革开放作为转型发展的强 大动力,高举浦东开发开放旗帜,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加快建立有利于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着力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文化软实力和城 市国际化程度,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服 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 ———必须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型发 展的主攻方向,积极把握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机遇,充分发挥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全面促进城市信息化,着力提升现 代服务业能级和水平,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加快 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基础和传统产业,努力形成服务经济为 7
主的产业结构。 一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社会建设和管理。把改善民生 作为转型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 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制度安排,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不断提高人 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使发展成果更加广泛、更加均衡地惠及 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 一必须着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转 型发展的重大任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充分发挥郊区在新一轮发 展中的战略作用,积极推进新城、新市镇和新农村建设,构建覆盖 城乡的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城市管理体制,切实提升城 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必须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把节约资源和保护 环境作为转型发展的着力点,更加注重源头治理和长效机制建设, 着力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 碳技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一必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依法治市作为转型发 展的重要基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 持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和维护司法权威有机统一,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 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人开展法制教育, 加快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形成全社会依法共融、和谐共进的制度环境。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要进一步明确发展导向,推动 发展理念向以人为本转变,推动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推动产 业结构向服务经济转变,推动生产生活向绿色低碳转变,推动发展 布局向城乡一体转变,推动开放格局向内外并重转变,努力实现经 济发展方式的率先转变。 第二节主要目标 根据国家对上海的战略定位和要求,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
主的产业结构。 ———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社会建设和管理。把改善民生 作为转型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 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制度安排,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不断提高人 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使发展成果更加广泛、更加均衡地惠及 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 ———必须着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转 型发展的重大任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充分发挥郊区在新一轮发 展中的战略作用,积极推进新城、新市镇和新农村建设,构建覆盖 城乡的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城市管理体制,切实提升城 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必须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把节约资源和保护 环境作为转型发展的着力点,更加注重源头治理和长效机制建设, 着力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 碳技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必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依法治市作为转型发 展的重要基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 持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和维护司法权威有机统一,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 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入开展法制教育, 加快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形成全社会依法共融、和谐共进的制度环境。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要进一步明确发展导向,推动 发展理念向以人为本转变,推动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推动产 业结构向服务经济转变,推动生产生活向绿色低碳转变,推动发展 布局向城乡一体转变,推动开放格局向内外并重转变,努力实现经 济发展方式的率先转变。 第二节 主 要 目 标 根据国家对上海的战略定位和要求,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