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 前言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简称“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 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 2006年末总人口1255万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北部湾规划”〉 依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 要》、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编制。规划期为2006一2020年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 前 言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简称“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 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 2006年末总人口1255万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北部湾规划”) 依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 要》、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编制。规划期为2006—2020年
目录 第一章发展背景 第一节发展基础 第二节发展机遇 第三节制约因素 第四节战略意义 第二章总体思路 第一节指导思想与发展原则 第二节功能定位 第三节发展目标 第三章空间布局 第一节空间结构 第二节城市地区 (一)中心城区 (二)临海重化工业集中区 (三)经济开发集中区 第三节农村地区 (一)农村居民区 (二)农业地区 第四节生态地区 (一)自然保护区 (二)水源保护区 (三)生态恢复区 第五节岸线分区 第六节功能组团 第四章产业发展 第一节工业 第二节农业 第三节服务业 第五章基础设施 第一节交通 第二节能源 第三节水利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背景 第一节 发展基础 第二节 发展机遇 第三节 制约因素 第四节 战略意义 第二章 总体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与发展原则 第二节 功能定位 第三节 发展目标 第三章 空间布局 第一节 空间结构 第二节 城市地区 (一)中心城区 (二)临海重化工业集中区 (三)经济开发集中区 第三节 农村地区 (一)农村居民区 (二)农业地区 第四节 生态地区 (一)自然保护区 (二)水源保护区 (三)生态恢复区 第五节 岸线分区 第六节 功能组团 第四章 产业发展 第一节 工业 第二节 农业 第三节 服务业 第五章 基础设施 第一节 交通 第二节 能源 第三节 水利
第四节信息 第六章社会建设 第一节教育文化 第二节卫生事业 第三节城乡就业 第四节社会保障 第七章生态环境 第一节生态建设和保护 第二节污染防治 第三节生态合作 第八章开放合作 第一节对外经济 第二节国际合作 第三节国内合作 第九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体制机制创新 第二节开放合作机制 第三节人力资源开发 第四节国家支持政策 第五节组织实施
第四节 信息 第六章 社会建设 第一节 教育文化 第二节 卫生事业 第三节 城乡就业 第四节 社会保障 第七章 生态环境 第一节 生态建设和保护 第二节 污染防治 第三节 生态合作 第八章 开放合作 第一节 对外经济 第二节 国际合作 第三节 国内合作 第九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体制机制创新 第二节 开放合作机制 第三节 人力资源开发 第四节 国家支持政策 第五节 组织实施
第一章发展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逐步形成,与东盟面向和平与 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逐步确立,北部湾经济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加快 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节发展基础 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 西部大开发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也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 壤的区域,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 北部湾经济区岸线、土地、淡水、海洋、农林、旅游等资源丰富,环境容量 较大,生态系统优良,人口承载力较高,开发密度较低,发展潜力较大,是我国沿 海地区规划布局新的现代化港口群、产业群和建设高质量宜居城市的重要区域。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 显著成就,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占广西全 区比重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沿海港口吞吐能力超过5000万吨, 集疏运条件逐步完善,西南出海大通道作用得到发挥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 批国家重大项目己经建成或将开工建设: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经 济合作日益深化,在面向东盟开放合作 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 第二节发展机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 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己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国家贯彻与邻为善、以邻 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我国与东盟等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将得到进一步 加强。这些为北部湾经济区营造了和平稳定发展的周边国际环境。 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推进兴边富民行动,鼓励东部产业和外资向 中西部地区转移,重大项目布局将充分考虑支持中西部发展,加大力度扶持民族地 区、边疆地区发展,支持西南地区经济协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以及国内其他区域 合作,为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快推进,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等一系列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深化了中国一东盟合作, 为北部湾经济区发挥面向东盟合作前沿和桥头堡作用奠定了基础。 国家高度重视广西沿海地区发展,明确将北部湾经济区作为西部大开发和面 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提出新要求,赋予新使命。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的 机遇已经来到,条件已经且具备,时机已经成熟。 第三节制约因素
第一章 发展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逐步形成,与东盟面向和平与 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逐步确立,北部湾经济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加快 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 西部大开发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也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 壤的区域,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 北部湾经济区岸线、土地、淡水、海洋、农林、旅游等资源丰富,环境容量 较大,生态系统优良,人口承载力较高,开发密度较低,发展潜力较大,是我国沿 海地区规划布局新的现代化港口群、产业群和建设高质量宜居城市的重要区域。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 显著成就,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占广西全 区比重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沿海港口吞吐能力超过5000万吨, 集疏运条件逐步完善,西南出海大通道作用得到发挥;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一 批国家重大项目已经建成或将开工建设;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经 济合作日益深化,在面向东盟开放合作 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 第二节 发展机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 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国家贯彻与邻为善、以邻 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我国与东盟等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将得到进一步 加强。这些为北部湾经济区营造了和平稳定发展的周边国际环境。 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推进兴边富民行动,鼓励东部产业和外资向 中西部地区转移,重大项目布局将充分考虑支持中西部发展,加大力度扶持民族地 区、边疆地区发展,支持西南地区经济协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以及国内其他区域 合作,为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快推进,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等一系列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深化了中国—东盟合作, 为北部湾经济区发挥面向东盟合作前沿和桥头堡作用奠定了基础。 国家高度重视广西沿海地区发展,明确将北部湾经济区作为西部大开发和面 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提出新要求,赋予新使命。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的 机遇已经来到,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 第三节 制约因素
目前,北部湾经济区总体经济实力还不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现代 大工业少,高技术产业薄弱,经济要素分散,缺乏大型骨干企业和中心城市带动: 港口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集疏运交通设施依然滞后,快速通达周边省特别是珠 三角大市场以及东盟国家的陆路通道亟待完善,与经济腹地和国际市场联系不够紧 密:现代市场体系不健全,民间资本不活跃,创业氛围不浓:近海地区生态保护及 修复压力较大: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才开发、引进和储备不足等。 第四节战略意义 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既关系到广西自身发展,也关系到国家整 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有利于推动广西 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从整体上带动和提升民族地区发展水平,振兴民族经济,巩固 民族团结,保障边疆稳定: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增强西南出海大通道 功能,促进西南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形成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 有利于完善我国沿海沿边经济布局,使东中西部发展更加协调,联系更加紧密,为 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注入新的强大动力:有利于加快建设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 深化中国与东盟面向繁荣与和平的战略伙伴关系。 第二章总体思路 第一节指导思想与发展原则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开放合作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着力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优化空间布局,加强联合协作,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努力把北部湾经济区 建成我国沿海发展的新一极,在带动广西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实现东中西互动、 加强中国一东盟合作的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发展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科学发展。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提高人民 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工业化、城镇化为主导,大力调整和 优化经济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一坚持开放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始终把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和积极融入国 内外区域合作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在推进合作共赢中谋求发展。 一坚持市场导向,促进优势互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 础性作用,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加强统筹协调,发挥比较优势,形成特 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和产业体系。 一坚持科学布局,促进有序开发。强化主体功能,优化空间结构,把握开 发节奏,保持开发强度,形成合理有序的开发格局
目前,北部湾经济区总体经济实力还不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现代 大工业少,高技术产业薄弱,经济要素分散,缺乏大型骨干企业和中心城市带动; 港口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集疏运交通设施依然滞后,快速通达周边省特别是珠 三角大市场以及东盟国家的陆路通道亟待完善,与经济腹地和国际市场联系不够紧 密;现代市场体系不健全,民间资本不活跃,创业氛围不浓;近海地区生态保护及 修复压力较大;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才开发、引进和储备不足等。 第四节 战略意义 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既关系到广西自身发展,也关系到国家整 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有利于推动广西 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从整体上带动和提升民族地区发展水平,振兴民族经济,巩固 民族团结,保障边疆稳定;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增强西南出海大通道 功能,促进西南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形成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 有利于完善我国沿海沿边经济布局,使东中西部发展更加协调,联系更加紧密,为 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注入新的强大动力;有利于加快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深化中国与东盟面向繁荣与和平的战略伙伴关系。 第二章 总体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与发展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开放合作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着力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优化空间布局,加强联合协作,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努力把北部湾经济区 建成我国沿海发展的新一极,在带动广西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实现东中西互动、 加强中国—东盟合作的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发展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科学发展。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提高人民 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工业化、城镇化为主导,大力调整和 优化经济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坚持开放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始终把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和积极融入国 内外区域合作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在推进合作共赢中谋求发展。 ——坚持市场导向,促进优势互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 础性作用,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加强统筹协调,发挥比较优势,形成特 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和产业体系。 ——坚持科学布局,促进有序开发。强化主体功能,优化空间结构,把握开 发节奏,保持开发强度,形成合理有序的开发格局
一坚持集约开发,促进要素集聚。引导人口集中分布,调控产业集群发展, 强化土地集约利用,实现人口城镇化、产业基地化、经济规模化。 一坚持生态保护,促进环境友好。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节能环 保水平,切实保护海域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功能定位 北部湾经济区功能定位是: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 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 作用,以开放合作促开发建设,努力建成中国一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 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 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围绕实现上述功能定位,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战略重点是: 一优化国土开发,形成开放合作的空间优势。优化空间布局,密切区域合 作,强化城市间功能分工,保护生态环境,打造整体协调、生态友好的可持续发展 空间结构。 完善产业布局,形成开放合作的产业优势。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 源,优化投资环境,以市场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高起点、高水平的沿 海工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承接产业转移,形成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 业结构。 一提升国标大诵道能力,构津开放合作的支撑体系。加快津设现代化沿滋 港口群,打造泛北部湾海上通道和港口物流中心 构筑出海出边出省的高等级公路 网、大能力铁路网和大密度航空网,形成高效便捷安全畅通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 深化国际国内合作,拓展开放合作的新空间。积极参与中国一东盟自由 贸易区建设,打造开放合作的新平台,进一步提升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的影响力和凝 聚力:大力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继续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推动南宁一新 加坡通道经济带建设,形成中国一东盟“ 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深化国 内区域合作,加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联系互动,发挥沟通东中西的作用。 加强社会建设,营造开放合作的和谐环境。大力发展教有卫生、劳动就 业、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一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开放合作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行政区和经济区在 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有机结合的体制机制,加大企业改革力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深化土地管理、投融资、劳动就业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的现代市场体系。 第三节发展目标 经过10到15年的努力,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国沿海重要经济增长区域, 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坚持集约开发,促进要素集聚。引导人口集中分布,调控产业集群发展, 强化土地集约利用,实现人口城镇化、产业基地化、经济规模化。 ——坚持生态保护,促进环境友好。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节能环 保水平,切实保护海域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功能定位 北部湾经济区功能定位是: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 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 作用,以开放合作促开发建设,努力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 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 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围绕实现上述功能定位,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战略重点是: ——优化国土开发,形成开放合作的空间优势。优化空间布局,密切区域合 作,强化城市间功能分工,保护生态环境,打造整体协调、生态友好的可持续发展 空间结构。 ——完善产业布局,形成开放合作的产业优势。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 源,优化投资环境,以市场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高起点、高水平的沿 海工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承接产业转移,形成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 业结构。 ——提升国际大通道能力,构建开放合作的支撑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沿海 港口群,打造泛北部湾海上通道和港口物流中心,构筑出海出边出省的高等级公路 网、大能力铁路网和大密度航空网,形成高效便捷安全畅通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 ——深化国际国内合作,拓展开放合作的新空间。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 贸易区建设,打造开放合作的新平台,进一步提升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影响力和凝 聚力;大力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继续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推动南宁—新 加坡通道经济带建设,形成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深化国 内区域合作,加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联系互动,发挥沟通东中西的作用。 ——加强社会建设,营造开放合作的和谐环境。大力发展教育卫生、劳动就 业、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开放合作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行政区和经济区在 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有机结合的体制机制,加大企业改革力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深化土地管理、投融资、劳动就业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的现代市场体系。 第三节 发展目标 经过10到15年的努力,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国沿海重要经济增长区域, 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 础上,到2010年,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较大幅度提高:到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 总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占广西的比重提高到45%左右。 一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合理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自 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现代产业基地、区域新能源发展和能源安全保 障基地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协调互动发展,城镇化 水平稳步提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一开放合作不断深入。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基本建成,经济外向度大幅提 高,外贸外经外资规模明显扩大,在国际分工中 的地位有所提升,服务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开放合作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一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海陆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成为南中国海 海洋生态安全重要屏障区: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资源环境 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 消费模式,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一人民生活全面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终 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全面覆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人人享有,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人居环境舒适优美,社会安定和谐进步。 专栏1北部湾经济风主要发展指标 序号 指标 2005年2010年2020年 1 总人口(万人) 1230 1400 1900 城镇化率(%) 39.23 45 60 研发投入占GDP比重(%) 0.5 0.8 4 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吨标煤) 1.0 0.9 0.66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吨) 300 200 120 6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万吨) 22.7 20.5 20.5 7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万吨) 31.55 27.7 25 8森林覆盖率(%) 45.1 50 60 第三章空间布局 第一节空间结构 依据区域总体功能定位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将北部 湾经济区划分为城市、农村和生态三类地区。 城市地区。面积占规划区总面积的9%,作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国土空间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 础上,到2010年,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较大幅度提高;到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 总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占广西的比重提高到45%左右。 ——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合理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自 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现代产业基地、区域新能源发展和能源安全保 障基地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协调互动发展,城镇化 水平稳步提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开放合作不断深入。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基本建成,经济外向度大幅提 高,外贸外经外资规模明显扩大,在国际分工中 的地位有所提升,服务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开放合作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海陆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成为南中国海 海洋生态安全重要屏障区;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资源环境 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 消费模式,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人民生活全面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终 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全面覆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人人享有,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人居环境舒适优美,社会安定和谐进步。 专栏1 北部湾经济区主要发展指标 序号 指 标 2005年 2010年 2020年 1 总人口(万人) 1230 1400 1900 2 城镇化率(%) 39.23 45 60 3 研发投入占GDP比重(%) 0.5 0.8 4 4 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吨标煤) 1.0 0.9 0.66 5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吨) 300 200 120 6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万吨) 22.7 20.5 20.5 7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万吨) 31.55 27.7 25 8 森林覆盖率(%) 45.1 50 60 第三章 空间布局 第一节 空间结构 依据区域总体功能定位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将北部 湾经济区划分为城市、农村和生态三类地区。 城市地区。面积占规划区总面积的9%,作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国土空间
发展现代工业、建设人口居住区和交通及其他基础设施。各类工业向国家级和自治 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海工业区、边境经济合作区集聚, 人口向城镇集聚。 农村地区。面积占规划区总面积的56%,作为发展农业生产、建设农村居民点 和乡村道路及其他基础设施的国土空间。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促进农产品生产向优 势产区集中,实现专业化、规模化和基地化,建设宜居村庄,保护基本农田。 生态地区。面积占规划区总面积的35%,包括现有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 生态恢复区,作为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的国土空间。禁止从事不符合生态功能定位的 各类开发建设活动。 在实际建设中,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和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的要求,统筹 协调各产业和各区域发展,科学安排各项用地。 专栏2三类地区用地平衡表 政策引导区 强制管制区 面积(平方公里) 2005年2010年2020年 中心城风 396 798 1350 经济开发谁中风 (0) (76)(100) 城市地区 临海重化工业集中区 (10) (50) (86) 风域方通 532 800 950 发展备用 2906 2236 1534 小计 3834 3834 3834 农村居民区 1860 1860 1012 农村地区 农业地区 24121 2297622844 小计 25981 24836 23856 自然保护区 3819 4430 4899 生态地区 水源保护区 5690 6092 6390 生态恢复区 3276 3408 3621 小计 12785 1393014910 合计 425004250042500 第二节城市地区 城市地区包括中心城区、临海重化工业集中区和经济开发集中区,是集聚经 济和人口的重要区域。 (一)中心城区 指城市、建制镇的现有建成区和拓展区。按照统筹城乡、合理布局、节约土 地、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南宁市为依托, 建设具有浓郁亚热带风光和滨海特色、辐射作用大的南(宁)北(海)钦(州)防
发展现代工业、建设人口居住区和交通及其他基础设施。各类工业向国家级和自治 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海工业区、边境经济合作区集聚, 人口向城镇集聚。 农村地区。面积占规划区总面积的56%,作为发展农业生产、建设农村居民点 和乡村道路及其他基础设施的国土空间。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促进农产品生产向优 势产区集中,实现专业化、规模化和基地化,建设宜居村庄,保护基本农田。 生态地区。面积占规划区总面积的35%,包括现有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 生态恢复区,作为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的国土空间。禁止从事不符合生态功能定位的 各类开发建设活动。 在实际建设中,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和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的要求,统筹 协调各产业和各区域发展,科学安排各项用地。 专栏2 三类地区用地平衡表 政策引导区 强制管制区 面积(平方公里) 2005年 2010年 2020年 城市地区 中心城区 396 798 1350 经济开发集中区 (0) (76) (100) 临海重化工业集中区 (10) (50) (86) 区域交通 532 800 950 发展备用 2906 2236 1534 小计 3834 3834 3834 农村地区 农村居民区 1860 1860 1012 农业地区 24121 22976 22844 小计 25981 24836 23856 生态地区 自然保护区 3819 4430 4899 水源保护区 5690 6092 6390 生态恢复区 3276 3408 3621 小计 12785 13930 14910 合 计 42500 42500 42500 第二节 城市地区 城市地区包括中心城区、临海重化工业集中区和经济开发集中区,是集聚经 济和人口的重要区域。 (一)中心城区 指城市、建制镇的现有建成区和拓展区。按照统筹城乡、合理布局、节约土 地、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南宁市为依托, 建设具有浓郁亚热带风光和滨海特色、辐射作用大的南(宁)北(海)钦(州)防
(城港)城市群,促进各具特色的县城和小城镇集约发展,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 镇协调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口经济密集区和中国一东盟合作的重点区域。到2020 年,城镇建设区控制面积为1350平方公里,包括四个等级。 一级城植建设风 南宁市作为自治区首府和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城市发展和城镇化进程。2020 年城市建成区人口发展到280~300万人,城市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300平方公里。 城市发展要形成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的空间 布局。加快建设五象新区。 ,二级城镇建设区 指北海、软州、防城港三个城市。 北海市按照特大城市规模规划建设,发挥宜居优势,促进城市发展。2020年 城市建成区人口发展到100~120万人,城市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140平方公里以 内 城市发展重点向东向北推进,铁山港区作为城市功能区布局建设,统筹北海城 与合浦县城、铁山港区基础设施建设。 钦州市按照大城市规模规划建设,依托港口开发和临港工业发展,促进城市 发展。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发展到90~100万人,城市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120 平方公里以内。城市发展重点向东、向南拓展,重点建设钦州主城区、钦州港区和 三娘湾滨海区。 防城港市按照大城市规模规划建设,依托深水港和企沙重工业基地开发,促 进城市发展。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发展到50~60万人,城市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 在70平方公里以内。城市发展主要向北、向东及企沙方向拓展。 -三级城镇建设区 指东兴市区以及宾阳、横县、武鸣、灵山、浦北、上思、上林、马山、隆安 等县 东兴市按照中等城市规模规划建设,依托边境贸易、加工和旅游等产业发展, 促进城市发展 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发展到18~20万人,城市建成区建设用地控 制在20平方公里以内。城市发展主要向东拓展。 宾阳、横县、武鸣、灵山等4个县城按照中等城市规模规划建设,依托特色优 势产业,促进城市建设。到2020年,宾阳县城人口发展到40万人,建成区面积控制 在50平方公里以内:横县县城人口发展到25万人,建成区面积控制在30平方公里以 内:武鸣县城人口发展到20万人,建成区面积控制在22平方公里以内:灵山县县城 人口发展到35万人,建成区面积控制在40平方公里以内。浦北、上思、上林、马山、 隆安等县城人口发展到5一12万人,建成区面积控制在15平方公里以内 一四级城镇建设区 指吴千、六号、黎横、那桐、南康、口、深生脚、小董、大寺、张黄、陆 、 企沙、江平等13个重点建制镇,重点提升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公共服务利 市场服务能力,促进城镇发展。 2020年建制镇人口规模发展到10一20万人
(城港)城市群,促进各具特色的县城和小城镇集约发展,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 镇协调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口经济密集区和中国—东盟合作的重点区域。到2020 年,城镇建设区控制面积为1350平方公里,包括四个等级。 ——一级城镇建设区 南宁市作为自治区首府和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城市发展和城镇化进程。2020 年城市建成区人口发展到280~300万人,城市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300平方公里。 城市发展要形成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的空间 布局。加快建设五象新区。 ——二级城镇建设区 指北海、钦州、防城港三个城市。 北海市按照特大城市规模规划建设,发挥宜居优势,促进城市发展。2020年 城市建成区人口发展到100~120万人,城市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140平方公里以 内。城市发展重点向东向北推进,铁山港区作为城市功能区布局建设,统筹北海城 区与合浦县城、铁山港区基础设施建设。 钦州市按照大城市规模规划建设,依托港口开发和临港工业发展,促进城市 发展。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发展到90~100万人,城市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120 平方公里以内。城市发展重点向东、向南拓展,重点建设钦州主城区、钦州港区和 三娘湾滨海区。 防城港市按照大城市规模规划建设,依托深水港和企沙重工业基地开发,促 进城市发展。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发展到50~60万人,城市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 在70平方公里以内。城市发展主要向北、向东及企沙方向拓展。 ——三级城镇建设区 指东兴市区以及宾阳、横县、武鸣、灵山、浦北、上思、上林、马山、隆安 等县城。 东兴市按照中等城市规模规划建设,依托边境贸易、加工和旅游等产业发展, 促进城市发展。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发展到18~20万人,城市建成区建设用地控 制在20平方公里以内。城市发展主要向东拓展。 宾阳、横县、武鸣、灵山等4个县城按照中等城市规模规划建设,依托特色优 势产业,促进城市建设。到2020年,宾阳县城人口发展到40万人,建成区面积控制 在50平方公里以内;横县县城人口发展到25万人,建成区面积控制在30平方公里以 内;武鸣县城人口发展到20万人,建成区面积控制在22平方公里以内;灵山县县城 人口发展到35万人,建成区面积控制在40平方公里以内。浦北、上思、上林、马山、 隆安等县城人口发展到5-12万人,建成区面积控制在15平方公里以内。 ——四级城镇建设区 指吴圩、六景、黎塘、那桐、南康、山口、犀牛脚、小董、大寺、张黄、陆 屋、企沙、江平等13个重点建制镇,重点提升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公共服务和 市场服务能力,促进城镇发展。 2020年建制镇人口规模发展到10—20万人
(二)临海重化工业集中区 指依托沿海城市、深水良港,布局建设以现代工业为主的产业区。近期规划 建设面积86平方公里,集中建设钦州港工业区、企沙工业区和铁山港工业区。 钦州港工业区。近期规划建设面积36平方公里,主要发展石化、能源、磷化 工、林浆纸及其他配套或关联产业。 企沙工业区。近期规划建设面积30平方公里,主要发展钢铁、重型机械、能 源、粮油加工、修造船及其他配套或关联产业。 铁山港工业区。近期规划建设面积20平方公里,主要发展能源、化工、林浆 纸、集装箱制造、港口机械、海洋产业及其他配套或关联产业。 (三)经济开发集中区 指已获批准的各类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边 境经济合作区,其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和控制面积见专栏3。 专栏3重点建设的各类经济开发集中区 位置 开发区名称 批准机关 批准时间 产业发展重点 控制面积 (平方公里) 南宁高新技 术产业开发 国务院 1992.11 生物及医药、电子信 息、先进制造技术设备 8.5 南宁经济技 国务院 2001.05 电子、通信电缆、精纸 10.8 术开发区 化工、制药 南宁一东盟 南宁 经济开发区 自治区政府 1990.12 医药、农副产品加工 3.13 南宁江南工 铝材加工、水泥制品、 业园区 自治区政府 2006.02 剑麻纺织 5.12 西得大冷 食品、建材、有色金属 济开发区 自治区政府 2006.05 深加了 2.63 南宁仙葫经 济开发区 自治区政府 2001.01 印刷、食品精细加工 11.3 南宁六景工 自治区政府 2002.12 制药、农产品加工、钢 1.68 业园区 结构产品 广西北海出 电子信息、精密机械、 北海 口加工区 国务院 2003.03 生物制药、精细化工、 1.45 新型建材
(二)临海重化工业集中区 指依托沿海城市、深水良港,布局建设以现代工业为主的产业区。近期规划 建设面积86平方公里,集中建设钦州港工业区、企沙工业区和铁山港工业区。 钦州港工业区。近期规划建设面积36平方公里,主要发展石化、能源、磷化 工、林浆纸及其他配套或关联产业。 企沙工业区。近期规划建设面积30平方公里,主要发展钢铁、重型机械、能 源、粮油加工、修造船及其他配套或关联产业。 铁山港工业区。近期规划建设面积20平方公里,主要发展能源、化工、林浆 纸、集装箱制造、港口机械、海洋产业及其他配套或关联产业。 (三)经济开发集中区 指已获批准的各类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边 境经济合作区,其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和控制面积见专栏3。 专栏3 重点建设的各类经济开发集中区 位置 开发区名称 批准机关 批准时间 产业发展重点 控制面积 (平方公里) 南宁 南宁高新技 术产业开发 区 国务院 1992.11 生物及医药、电子信 息、先进制造技术设备 8.5 南宁经济技 术开发区 国务院 2001.05 电子、通信电缆、精细 化工、制药 10.8 南宁-东盟 经济开发区 自治区政府 1990.12 医药、农副产品加工 3.13 南宁江南工 业园区 自治区政府 2006.02 铝材加工、水泥制品、 剑麻纺织 5.12 广西良庆经 济开发区 自治区政府 2006.05 食品、建材、有色金属 深加工 2.63 南宁仙葫经 济开发区 自治区政府 2001.01 印刷、食品精细加工 11.3 南宁六景工 业园区 自治区政府 2002.12 制药、农产品加工、钢 结构产品 1.68 北海 广西北海出 口加工区 国务院 2003.03 电子信息、精密机械、 生物制药、精细化工、 新型建材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