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夫列标目,欲令人开卷一览,便见传中大义,亦且便阅,却用隐晦字样,彼庸众人何以易解?此等奇字,何不用作 古文,而施之剧戏?可付一笑也 卷二 论宾白第三十四 宾白,亦日"说白"。有定场白”,初出场时,以四六饰句者是也。有对口白”,各人散语是也。定场白稍露才华,然 不可深晦。《紫箫》诸白,皆绝好四六,惜人不能识。《琵琶》黄门白,只是寻常话头,略加贯串,人人晓得,所 以至今不废。对口白须明白简质,用不得太文字,凡用"之、乎、者、也”,俱非当家。《浣纱》纯是四六,宁不厌 人!又凡者字,惟北剧有之,今人用在南曲白中,大非体也。句字长短平仄,须调停得好,令情意宛转,音调铿 锵,虽不是曲,却要美听。诸戏曲之工者,白未必佳,其难不下于曲。《玉玦》诸白,洁净文雅,又不深晦,与曲 不同,只稍欠波澜。大要多则取厌,少则不达,苏长公有言:“行乎其所当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则作白之法 卷三 随着明代戏曲创作的繁荣,戏曲批评也蓬勃兴起和展开,一系列重要的理论问题得以深λ探讨。在众多戏曲论著 中,王骥德《曲律》以理论色彩鲜明、阐述深刻、内容相对完备而著称。全书四卷四十节,对戏曲创作中的情意 伦理、结构、声律、文字,以及一些经典作品和重要派别,都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论述。他比较注意考虑和汲取前人 和同时代人的戏曲观点,而更重要的是,在对各家意见整合中,王骥德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表现出可贵的理论创 造精神,从而使《曲律》成为明代最重要的部曲论著作。 王骥德提出,评价一部戏曲作品,不应寻章摘句式地以一二语句为判断依据,草率论定某优某劣,而应该“看其全 体力量如何"(卷三《杂论第三十九上》),即从整体性上看待作品的价值。这样就为戏曲批评确立了整体观照的 视点,将戏曲批评中盛行的注重于局部细处点评的做法作了重要的变换,开辟了戏曲批评广阔的天地 他主张戏曲作者要多读书,作品应该纵横该洽",但又不可“卖弄学问,堆垛陈腐”,而是自然流出,生光溢彩。在 本色与藻饰之争中,王骥德对两者并非简单地取此弃彼,而是在总体上维护本色和反对藻缋的基础上,要求适当吸 收文词派的一些长处,以使本色之作在语言艺术上得到更大的优化。纯用本色,易觉寂寥”,本色之弊,易流俚 腐”,因此他想通过对文词的适当吸收,以达到雅俗深浅合适的程度 王骥徳以造宫室为喻,说明戏曲创作整体章法结构的重要性,强调了然胸中、“整整在目”,而后可施结撰,否 则前后"纷错乖迕,如理乱丝,不见头绪”,结构的不完整造成作品的缺陷。虽然诗、词、文都存在结构问题,戏曲 因为其规模较大,情节较为丰富,又要符合舞台演岀的特殊要求,结构问题显得比较突岀,王骥德对此予以关注, 对戏曲创作有指导意义。他尤其重视套曲中各曲间的结构谐和关系,而这一问题常为人们所忽略,且不容易处理 由此正可见王骥德曲论的具体和切实 宾白作为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引起明代曲论家的重视。在追求骈俪化倾向的影响下,一部分作品的宾白与口 语存在严重脱节的情形。王骥德指岀,凡深晦、“人不能识`、没有波澜,皆是戏曲宾白的败笔。出色的宾白其实 只是“人人晓得"的“寻常话头”,它们的特点是明白简质、“洁净文雅 王骥德《曲律》在当时受到戏曲家重视,对后来的戏曲批评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李渔曲论的许多内容与它有密切 的联系,明清曲论的相续性在这二位戏曲批评家的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0关夫列标目,欲令人开卷一览,便见传中大义,亦且便阅,却用隐晦字样,彼庸众人何以易解?此等奇字,何不用作 古文,而施之剧戏?可付一笑也! ——卷二 论宾白第三十四 宾白,亦曰“说白”。有“定场白”,初出场时,以四六饰句者是也。有“对口白”,各人散语是也。定场白稍露才华,然 不可深晦。《紫箫》诸白,皆绝好四六,惜人不能识。《琵琶》黄门白,只是寻常话头,略加贯串,人人晓得,所 以至今不废。对口白须明白简质,用不得太文字,凡用“之、乎、者、也”,俱非当家。《浣纱》纯是四六,宁不厌 人!又凡“者”字,惟北剧有之,今人用在南曲白中,大非体也。句字长短平仄,须调停得好,令情意宛转,音调铿 锵,虽不是曲,却要美听。诸戏曲之工者,白未必佳,其难不下于曲。《玉玦》诸白,洁净文雅,又不深晦,与曲 不同,只稍欠波澜。大要多则取厌,少则不达,苏长公有言:“行乎其所当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则作白之法 也。 ——卷三 随着明代戏曲创作的繁荣,戏曲批评也蓬勃兴起和展开,一系列重要的理论问题得以深入探讨。在众多戏曲论著 中,王骥德《曲律》以理论色彩鲜明、阐述深刻、内容相对完备而著称。全书四卷四十节,对戏曲创作中的情意、 伦理、结构、声律、文字,以及一些经典作品和重要派别,都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论述。他比较注意考虑和汲取前人 和同时代人的戏曲观点,而更重要的是,在对各家意见整合中,王骥德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表现出可贵的理论创 造精神,从而使《曲律》成为明代最重要的一部曲论著作。 王骥德提出,评价一部戏曲作品,不应寻章摘句式地以一二语句为判断依据,草率论定某优某劣,而应该“看其全 体力量如何”(卷三《杂论第三十九上》),即从整体性上看待作品的价值。这样就为戏曲批评确立了整体观照的 视点,将戏曲批评中盛行的注重于局部细处点评的做法作了重要的变换,开辟了戏曲批评广阔的天地。 他主张戏曲作者要多读书,作品应该“纵横该洽”,但又不可“卖弄学问,堆垛陈腐”,而是自然流出,生光溢彩。在 本色与藻饰之争中,王骥德对两者并非简单地取此弃彼,而是在总体上维护本色和反对藻缋的基础上,要求适当吸 收文词派的一些长处,以使本色之作在语言艺术上得到更大的优化。“纯用本色,易觉寂寥”,“本色之弊,易流俚 腐”,因此他想通过对文词的适当吸收,以达到“雅俗深浅”合适的程度。 王骥德以“造宫室”为喻,说明戏曲创作整体章法结构的重要性,强调“了然胸中”、“整整在目”,而后“可施结撰”,否 则前后“纷错乖迕,如理乱丝,不见头绪”,结构的不完整造成作品的缺陷。虽然诗、词、文都存在结构问题,戏曲 因为其规模较大,情节较为丰富,又要符合舞台演出的特殊要求,结构问题显得比较突出,王骥德对此予以关注, 对戏曲创作有指导意义。他尤其重视套曲中各曲间的结构谐和关系,而这一问题常为人们所忽略,且不容易处理, 由此正可见王骥德曲论的具体和切实。 宾白作为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引起明代曲论家的重视。在追求骈俪化倾向的影响下,一部分作品的宾白与口 语存在严重脱节的情形。王骥德指出,凡“深晦”、“人不能识”、没有“波澜”,皆是戏曲宾白的败笔。出色的宾白其实 只是“人人晓得”的“寻常话头”,它们的特点是“明白简质”、“洁净文雅”。 王骥德《曲律》在当时受到戏曲家重视,对后来的戏曲批评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李渔曲论的许多内容与它有密切 的联系,明清曲论的相续性在这二位戏曲批评家的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