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回顾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足18%,到2000年城市化率达到36% 平均每年提高0.8个百分点。但与我国已达509%的工业化程度相比,城市化水平显然还很低 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状况的影响 1、在传统的农业经济向工业化经济转化的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力的向城市迁移是必然 趋势,失业问题是我国将面临的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按照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在发 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劳动力的增长、土地资源的有限及土地边际收益的递减必然导致传 统的农业部门出现“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一方面,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将为现代工业部门 输送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使工业部门的产品剩余增加、资本积累扩大。而另一方面,工 业部门资本的积累、生产规模的扩大也反过来吸收更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直到农业剩余劳 动力。全部被吸收为止由于我国人口多、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农业积累贫乏、土地和资本 对于农村经济发展都极为稀缺,因此在我国农村积累了大量边际生产率为零或负数的剩余劳 动力。我国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实行限制农村劳动力迁移的政策不仅使这些过剩人口呈隐性 失业的状况,而且使之难以寻求到消化的途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所有的生产要素 都在市场上平等地流动。由于城市有高于农村的收入以及更多的可供选择的就业机会,农村 剩余劳动力的经济活动必然会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化的非农业转移。这种趋势一方面会 使社会的整体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促进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化,但是另一方面!这也将 不可避免地增大城市的就业压力 2、我国农民收入低、有效需求不足,是造成生产能力过剩、失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失业无非是总供给和总需求不平衡,生产能力过剩造成的。随着我国消费市场由卖方市场转 为买方市场,居民消费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受传统的二元经 济结构的影响,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逐渐扩大。据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介绍,2001 年农民人均收入为2366元人民币,这其中包括40%的实物收入,包括家中喂养的牲畜、粮 食等。实际现金收入在1800元左右,在这1800元中还有40%的现金备来年之需,为第二 年的生产购买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实际上农民手中真正用于购买消费的现金只有20% 元左右而当年的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是1500元人民币,是农民可支配收入的5倍多,如果 再考虑到城市能享受到的社会福利,如买房折扣、看病报销、教育补助等,城乡之间的真实 差距大约在6/1之间。因此,尽管农村人口是城市人口的3倍多,但消费总量仅为城市居民 总消费量的9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城市居民的18。按家庭人均消费水平计算,城 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是农村居民消费的2.7倍。另外,从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来分析,2001 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仍高达477%,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才刚刚解决温饱问题。“三大 件”彩电、冰箱、洗衣机在农村的普及率仅相当于城镇十年前的水平。如果再加上实物商品 外的文化、教育和服务等方面的消费,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会更加悬殊。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低、消费水平低,很难适应和消化经济增长中释放出的巨大工业生产能力,企业中出现劳动 剩余不可避免 3、传统二元经济结构已成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梗阻。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现代 化推进对第一产业的优化作用、对第二产业的提升作用及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 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也需要以城市为载体,以农村城市化为依托。从长远看,我国农业人 口是净流出的,而工业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对过剩劳动力的吸纳也十分有限。据国务 院发展研究中心测算,我国今后新增劳动力的70%需要借助第三产业来消化。因此,实施 再就业工程就是加快我国第三产业的建设步伐。但是,在我国国民经济构成中!第三产业的 比例还偏低,相对于其它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其直接原因是由于二元经济结构 转换中非城市化道路所造成的!这是因为。首先,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相比更依赖于城市化 的进展。与第二产业不同,第三产业所提供的产品一一服务具有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它不回顾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足 18%,到 2000 年城市化率达到 36%, 平均每年提高 0.8 个百分点。但与我国已达 50%的工业化程度相比,城市化水平显然还很低。 二、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状况的影响 1、在传统的农业经济向工业化经济转化的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力的向城市迁移是必然 趋势,失业问题是我国将面临的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按照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在发 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劳动力的增长、土地资源的有限及土地边际收益的递减必然导致传 统的农业部门出现“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一方面,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将为现代工业部门 输送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使工业部门的产品剩余增加、资本积累扩大。而另一方面,工 业部门资本的积累、生产规模的扩大也反过来吸收更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直到农业剩余劳 动力。全部被吸收为止由于我国人口多、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农业积累贫乏、土地和资本 对于农村经济发展都极为稀缺,因此在我国农村积累了大量边际生产率为零或负数的剩余劳 动力。我国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实行限制农村劳动力迁移的政策不仅使这些过剩人口呈隐性 失业的状况,而且使之难以寻求到消化的途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所有的生产要素 都在市场上平等地流动。由于城市有高于农村的收入以及更多的可供选择的就业机会,农村 剩余劳动力的经济活动必然会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化的非农业转移。这种趋势一方面会 使社会的整体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促进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化,但是另一方面!这也将 不可避免地增大城市的就业压力。 2、我国农民收入低、有效需求不足,是造成生产能力过剩、失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失业无非是总供给和总需求不平衡,生产能力过剩造成的。随着我国消费市场由卖方市场转 为买方市场,居民消费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受传统的二元经 济结构的影响,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逐渐扩大。据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介绍,2001 年农民人均收入为 2366 元人民币,这其中包括 40%的实物收入,包括家中喂养的牲畜、粮 食等。实际现金收入在 1800 元左右,在这 1800 元中还有 40%的现金备来年之需,为第二 年的生产购买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实际上农民手中真正用于购买消费的现金只有 20% 元左右而当年的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是 1500 元人民币,是农民可支配收入的 5 倍多,如果 再考虑到城市能享受到的社会福利,如买房折扣、看病报销、教育补助等,城乡之间的真实 差距大约在 6/1 之间。因此,尽管农村人口是城市人口的 3 倍多,但消费总量仅为城市居民 总消费量的 9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城市居民的 1/8。按家庭人均消费水平计算,城 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是农村居民消费的 2.7 倍。另外,从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来分析,2001 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仍高达 47.7%,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才刚刚解决温饱问题。“三大 件”彩电、冰箱、洗衣机在农村的普及率仅相当于城镇十年前的水平。如果再加上实物商品 外的文化、教育和服务等方面的消费,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会更加悬殊。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低、消费水平低,很难适应和消化经济增长中释放出的巨大工业生产能力,企业中出现劳动 剩余不可避免。 3、传统二元经济结构已成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梗阻。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现代 化推进对第一产业的优化作用、对第二产业的提升作用及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 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也需要以城市为载体,以农村城市化为依托。从长远看,我国农业人 口是净流出的,而工业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对过剩劳动力的吸纳也十分有限。据国务 院发展研究中心测算,我国今后新增劳动力的 70%需要借助第三产业来消化。因此,实施 再就业工程就是加快我国第三产业的建设步伐。但是,在我国国民经济构成中!第三产业的 比例还偏低,相对于其它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其直接原因是由于二元经济结构 转换中非城市化道路所造成的!这是因为。首先,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相比更依赖于城市化 的进展。与第二产业不同,第三产业所提供的产品——服务具有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它不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