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史学理论研究 2013年第2期 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商人、政府、官吏、国家、士绅和百姓间的复杂博弈,表面 上规范而清晰的专卖制度实际上灵活多变,它的确立与演变是通过种种利益关系引发的冲 突、斗争与合作来实现的,它既是型塑地方社会的一种活跃因素,也在地方社会的型塑过程 中改变自身。这样,原本在《会典》、《律例》等文献中看似相当一致的静态的朝廷典章制 度,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却表现出了多元性与流动性。食盐专卖如此,盐场制度也不例外 在以中国学者何维凝、徐泓、刘淼、日本学者藤井宏、波多野善夫等所揭示的明清盐场灶户 组织、赋役及其相关制度的全国性演变的基础上,2近年来,段雪玉、李晓龙、叶锦花、徐靖捷 等在关于广东、福建和两淮某些盐场的个案中,试图在具体的地方社会重新解读王朝典章。 他们的研究表明,盐场制度的确立其实是地域社会对国家认同的权力和文化策略,是地域 社会的族群自下而上获得身份认同的过程。它的运作和调适过程,也是一个通过与盐场地 方灶户家族各种利益斗争和合作的互动过程。③ 从制度条文考辨到社会史层面的制度运作的转向,使得我们必须审视历史研究的单 位。根据典章条文,把全国的盐政制度笼统地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固然可在“宏观上”勾 勒出盐政制度的框架,然而,要了解实际的盐政运作,除了要对全国范围的情况,尤其是中 央玉朝的政策有着宏观把握外,还必须充分注意到,并非全国都实行了完全相同的盐政制 度,而且同样的政策,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域实施,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面相和影响。 因此,研究者应该在特定的地域社会的场景中,通过具体的人的活动和事件的发展来展现 制度性变迁探讨制度变化与人的行动的相互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对于制度所施行的地区 的社会经济的总体面貌有着尽可能全面的和深入的把握。这种把握,要超越盐政的范畴, 把整个地区视为一个制度制定和施行的“区域”。 重视“区域史研究”路径 区域史研究由来已久,在国际学术界,法国年鉴学派的开创者和后来的若干代表人物, 比如费弗尔、布罗代尔、拉杜里,都做过许多经典的区域研究。日本学界也强调将“地域社 会”作为方法论概念,去研究不同社会集团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状态下的相互关系。中国 ①黄国倍:《区与界:清代湘赣粤界邻地区食盐专卖研究》,三联书店2006年 ②何维凝:《明代之盐户》,《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194年第7卷第2期;徐泓:《清代两准盐场的研究》,嘉新水泥公司文 化基金会1972年版徐温:《明代前期的食盐生产组织》,《台大文史哲学报》1975年第24期;徐泓:《明代后期盐业生产 组织与生产形态的变迁》,《沈刚伯先生八秩荣庆论文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6年版;刘森:《明代盐业经济 研究》第四章“灶户组织”第五章“灶户赋役形态”汕头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藤井宏:《明代驪場⑦研究》(上) 北海道大學文學部紀要》1,1952年第63-100页;藤井宏:《明代團場研究》(下),《北海道大學文學部紀要》3, 1954年,第89-132页;波多野善夫:《清代兩淮制鹽机人八生產組織》,《東洋史研究》1957年第15卷第4号 ③段雪玉:《宋元以降华南盐场社会变迁初探—一以香山盐场为例》,《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2年第1期;李晓龙 《灶户家族与明清盐场的运作—一以广东靖康盐场凤冈陈氏为中心》(待刊稿);叶锦花:《迁界、复界与地方社会权 力结构的变化—一以福建晋江浔美盐场为例》,《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徐靖捷:《盐场与州 县:明代中后期泰州灶户的赋役管理》,《历史人类学学刊》第十卷第2期(待刊) ④伍跃:《日本明清史学界关于“秩序”问题的研究—一从(中国近世社会的秩序形成)说起》,《中国史研究动态》2006 年第2期 国家哲学社会史 学理论研究 2013年第 2期 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商人、政府、官吏、国家、士绅和百姓间的复杂博弈,表面 上规范而清晰的专卖制度实际上灵活多变 ,它的确立与演变是通过种种利益关系引发 的冲 突、斗争与合作来实现的,它既是型塑地方社会的一种活跃因素,也在地方社会的型塑过程 中改变 自身。①这样,原本在《会典》、《律例》等文献中看似相当一致的静态的朝廷典章制 度,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却表现出了多元性与流动性。食盐专卖如此,盐场制度也不例外。 在以中国学者何维凝、徐泓、刘淼、日本学者藤井宏、波多野善夫等所揭示的明清盐场灶户 组织、赋役及其相关制度的全国性演变的基础上,②近年来,段雪玉、李晓龙、叶锦花、徐靖捷 等在关于广东、福建和两淮某些盐场的个案中,试图在具体的地方社会重新解读王朝典章。 他们的研究表明,盐场制度的确立其实是地域社会对国家认同的权力和文化策略,是地域 社会的族群 自下而上获得身份认同的过程。它的运作和调适过程,也是一个通过与盐场地 方灶户家族各种利益斗争和合作的互动过程。⑧ 从制度条文考辨到社会史层面的制度运作的转向,使得我们必须审视历史研究的单 位。根据典章条文,把全国的盐政制度笼统地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固然可在“宏观上”勾 勒出盐政制度的框架 ,然而 ,要了解实际的盐政运作 ,除了要对全 国范围的情况 ,尤其是 中 央王朝的政策有着宏观把握外,还必须充分注意到,并非全国都实行了完全相同的盐政制 度,而且同样的政策,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域实施,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面相和影响。 因此,研究者应该在特定的地域社会的场景中,通过具体的人的活动和事件的发展来展现 制度性变迁,探讨制度变化与人的行动的相互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对于制度所施行的地区 的社会经济的总体面貌有着尽可能全面的和深入的把握。这种把握,要超越盐政的范畴, 把整个地区视为一个制度制定和施行的“区域”。 二 、重视“区域史研究"路径 区域史研究由来已久,在国际学术界,法国年鉴学派的开创者和后来的若干代表人物, 比如费弗尔、布罗代尔、拉杜里,都做过许多经典的区域研究。日本学界也强调将“地域社 会”作为方法论概念,去研究不同社会集团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状态下的相互关系。④ 中国 ① 黄 国信 :《区与界 :清代湘赣粤界邻地区食盐专卖研究》,三联书店 2006年版。 ② 何维凝 :《明代之盐户》,《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1944年第 7卷第 2期 ;徐泓 :《清代两淮盐场的研究》,嘉新水泥公司文 化基金会 1972年版 ;徐泓 :《明代前期的食盐生产组织》,《台大文史哲学报))1975年第 24期 ;徐泓 :《明代后期盐业生产 组织与生产形态的变迁》,《沈刚伯先生八秩荣庆论文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1976年版;刘淼:《明代盐业经济 研究》第四章“灶户组织”、第五章 “灶户赋役形态”,汕头大学 出版社 1996年版 ;藤井 宏 :《明代盟埸 研 究》(上 ), 《北海道大擘文晕部纪要》1,1952年 ,第 63— 100页 ;藤井宏 :《明代 睫埸 研究》(下 ),《北海道 大擘 文孥部纪要》3, 1954年 ,第 89—132页 ;波多野善夫 :《清代雨淮制 盛 扎 允/\:生麈组缀》,《束洋史研究》1957年第 l5卷第 4号。 ③ 段雪玉:《宋元以降华南盐场社会变迁初探——以香山盐场为例》,《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2年第 1期;李晓龙: 《灶户家族与明清盐场的运 作—— 以广东靖康盐场凤冈陈氏为 中心》(待刊稿 );叶锦花 :《迁界 、复界与地方社会权 力结构 的变化——以福建晋 江浔美盐场为例》,《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 科学~}2012年第 5期 ;徐靖捷 :《盐场与州 县 :明代 中后期泰州灶户的赋役管理》,《历史人类学学刊》第十卷第 2期(待刊 )。 ④ 伍跃 :《日本明清史学界关于“秩序”问题的研究——从 (中国近世社会的秩序形成 )说起》,《中国史研 究动态》2oo6 年第 2期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