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得最紧密的人。当我们思乡想家的时候,当我们身处 困境的时候,母亲是我们最坚实的感情依托。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融入这种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中, 同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 (1)请写一句与母亲有关的俗语、格言、诗句。(2分) 2)在母亲节来临之际。请你给自己的母亲发一条短信,说出自己对母亲祝福的话,要求语 言简练、得体,富有创意。(3分) 9、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分别说出对应的人物或作品。(4分) 例:潇湘馆、丫环紫鹃、葬花、《红楼梦》。人物:林黛玉 ①赤兔马、单刀赴会、败走麦城、《三国演义》。人物 ②海难、荒岛、“星期五”。英国历险小说主人公: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赤壁(杜牧)(3分)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0诗中的“周郎”是谁?(1分) 1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舂深锁二乔”这两句千古名句是什么意思?(2分) (二)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5分)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 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 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 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 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 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缓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 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每假借于臧书之家( )(2)主人日再食( (3)腰白玉之环( (4)媵人持汤沃灌 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 14、第①段叙述了作者勤苦求学的哪两件事?(2分) 15、第②段对“同舍生”的穿戴作了详细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3分) 16、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 2 - 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得最紧密的人。当我们思乡想家的时候,当我们身处 困境的时候,母亲是我们最坚实的感情依托。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融入这种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中, 同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 (1)请写一句与母亲有关的俗语、格言、诗句。(2 分) (2)在母亲节来临之际。请你给自己的母亲发一条短信,说出自己对母亲祝福的话,要求语 言简练、得体,富有创意。(3 分) 9、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分别说出对应的人物或作品。(4 分) 示例:潇湘馆、丫环紫鹃、葬花、《红楼梦》。人物:林黛玉 ① 赤兔马、单刀赴会、败走麦城、《三国演义》。人物: ② 海难、荒岛、“星期五”。英国历险小说主人公: 二、阅读理解(45 分) (一)赤壁(杜牧)(3 分)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0 诗中的“周郎”是谁?(1 分) 1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千古名句是什么意思?(2 分) (二)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5 分)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 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 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 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 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 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 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主人日再.食( ) (3)腰.白玉之环( ) (4)媵人持汤.沃灌( ) 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 14、第①段叙述了作者勤苦求学的哪两件事?(2 分) 15、第②段对“同舍生”的穿戴作了详细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3 分) 16、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 分)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