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一章人生道路新阶段 告别中学时代,迈进大学校门,人生历程掀开了新的一页。莘莘学子,踌躇满志,前进路 上开始了新的征程。当我们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向前方张望的时候,面临的是一个崭新的天地 有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对待、去适应、去解决。解决的好,你不仅能顺利达到赛程 的终点,而且可能站在冠军的领奖台上:反之,你又有可能跑弯路,受挫折,掉队甚至被淘 汰。本章就大学生如何适应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谈一些一般性的看法 大学环境的新变化 这里讲的环境,指的是人生存、生活和发展所需要的客观条件,或者说是人在生存、生活 和发展过程中所处的由一定客观条件构成的周围条件状况。所谓大学环境,是指大学生生活 学习、发展所需要的客观条件或所处的周围条件状况。主要包括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两大部 1、大学及其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大学,从一般意义上讲,指的是专门从事高等教育的学校。从层次上分,包括本科学校和 专科学校,本科生专科生统称大学生。从教育形式上分,包括全日制脱产大学(又叫普通高 校)和职业教育大学(职大)、广播电视大学(电大)、自修大学(自修大)、函授大学(函 大)、夜大学(夜大)、以上后五类被称为“五大”。所有这些,都是从事高等(本科、专 科)教育的学校,所以都是大学 狭义的大学是专指综合性大学( University),是包括多科系的高等教育学校,一般设有 哲学社会科学(文科)和自然科学(理科)方面的多种专业。大学里设若干学院( College), 学院设若干系和专业。 大学一词早在周朝就出现了。夏商周时期就设有国立学校及中央教育行政机构。例如周朝 在中央设司徒掌管全国的教育事业,在王都及诸侯国都设有”国学”,"国学”分为”小学”和”大学 两类 儒家经典《礼记》中就有一篇,名为《大学》。宋代程颐开创“洛学”,他把《大学》 《中庸》从《礼记》中分离出来,作为基本教材教他的学生,再加上《论语》、《孟子》构成 “四书”,以后一直成为封建教育的主要教材。宋代朱熹为“四书”作注,对后人影响很大 他在解释“大学”时说:“大学者,大人之学也”。不是小孩就能学懂的学问。蔡元培先生也 对“大学”作了解释,他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即大学在于传播高层次文化, 研究高深学问,造就高层次人才,倡导科学上追求至真,道德上追求至善,文化上追求至美的 精神。 中国历代都十分重视大学教育。两汉时期在中央设“大学”,各级地方均有学校,并有国 家任命的各级教育行政官员。太学是国立的最高学府,又是中央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太学生最 多时达数万之众。隋以后,国家设“太子监”代替“太学”之位。从唐代开始,中央开始设律 学、算学、医学等高等专科学校。中国建立自然科学方面的高等学校,比欧洲出现实科大学要 早1000多年 中国第一个具有近代高等教育内容的学校是京师同文馆。同文馆始建于1862年6月11日 目的是培养懂外语、办洋务的官僚。1895年和1896年,盛宣怀先后奏请清政府筹办天津西学堂 头等学堂(后改为北洋大学堂)和南洋公学上院(上海交通大学前身)。1898年7月,清政府正 式批准建立京师大学堂。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较快,到1909年,全国 共计有官立高等学校120多所。除此之外,许多教会也在中国办了不少大学,如北京协哈医科大 学、齐鲁大学、燕京大学等。 民国年初,蔡元培任教育总长。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这期间,他通过一系列教育改 革,对封建积习深重的北大改造成生机勃勃的新北大。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对我国高等教 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建国以后,我们对原有的国立大学和私立大学进行了改造,没收教会大学并进行了改造和 归并。原解放区办的革命大学向正规化、专业化教育过渡。1952年,全国高校开始实行统一招第一章 人生道路新阶段 告别中学时代,迈进大学校门,人生历程掀开了新的一页。莘莘学子,踌躇满志,前进路 上开始了新的征程。当我们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向前方张望的时候,面临的是一个崭新的天地, 有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对待、去适应、去解决。解决的好,你不仅能顺利达到赛程 的终点,而且可能站在冠军的领奖台上;反之,你又有可能跑弯路,受挫折,掉队甚至被淘 汰。本章就大学生如何适应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谈一些一般性的看法。 一、大学环境的新变化 这里讲的环境,指的是人生存、生活和发展所需要的客观条件,或者说是人在生存、生活 和发展过程中所处的由一定客观条件构成的周围条件状况。所谓大学环境,是指大学生生活、 学习、发展所需要的客观条件或所处的周围条件状况。主要包括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两大部 分。 1、大学及其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大学,从一般意义上讲,指的是专门从事高等教育的学校。从层次上分,包括本科学校和 专科学校,本科生专科生统称大学生。从教育形式上分,包括全日制脱产大学(又叫普通高 校)和职业教育大学(职大)、广播电视大学(电大)、自修大学(自修大)、函授大学(函 大)、夜大学(夜大)、以上后五类被称为“五大”。所有这些,都是从事高等(本科、专 科)教育的学校,所以都是大学。 狭义的大学是专指综合性大学(University),是包括多科系的高等教育学校,一般设有 哲学社会科学(文科)和自然科学(理科)方面的多种专业。大学里设若干学院(College), 学院设若干系和专业。 大学一词早在周朝就出现了。夏商周时期就设有国立学校及中央教育行政机构。例如周朝 在中央设司徒掌管全国的教育事业,在王都及诸侯国都设有"国学","国学"分为"小学"和"大学 "两类。 儒家经典《礼记》中就有一篇,名为《大学》。宋代程颐开创“洛学”,他把《大学》、 《中庸》从《礼记》中分离出来,作为基本教材教他的学生,再加上《论语》、《孟子》构成 “四书”,以后一直成为封建教育的主要教材。宋代朱熹为“四书”作注,对后人影响很大。 他在解释“大学”时说:“大学者,大人之学也”。不是小孩就能学懂的学问。蔡元培先生也 对“大学”作了解释,他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即大学在于传播高层次文化, 研究高深学问,造就高层次人才,倡导科学上追求至真,道德上追求至善,文化上追求至美的 精神。 中国历代都十分重视大学教育。两汉时期在中央设“大学”,各级地方均有学校,并有国 家任命的各级教育行政官员。太学是国立的最高学府,又是中央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太学生最 多时达数万之众。隋以后,国家设“太子监”代替“太学”之位。从唐代开始,中央开始设律 学、算学、医学等高等专科学校。中国建立自然科学方面的高等学校,比欧洲出现实科大学要 早1000多年。 中国第一个具有近代高等教育内容的学校是京师同文馆。同文馆始建于1862年6月11日, 目的是培养懂外语、办洋务的官僚。1895年和1896年,盛宣怀先后奏请清政府筹办天津西学堂 头等学堂(后改为北洋大学堂)和南洋公学上院(上海交通大学前身)。1898年7月,清政府正 式批准建立京师大学堂。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较快,到1909年,全国 共计有官立高等学校120多所。除此之外,许多教会也在中国办了不少大学,如北京协哈医科大 学、齐鲁大学、燕京大学等。 民国年初,蔡元培任教育总长。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这期间,他通过一系列教育改 革,对封建积习深重的北大改造成生机勃勃的新北大。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对我国高等教 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建国以后,我们对原有的国立大学和私立大学进行了改造,没收教会大学并进行了改造和 归并。原解放区办的革命大学向正规化、专业化教育过渡。1952年,全国高校开始实行统一招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