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 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实践中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最新理论成果。其中,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 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 运的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十七大报 告作出的这个重大的新判断,对于我们立足于中国大地扎扎实实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深远 的意义。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发展到更高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更加丰富,其“特色”将会更加鲜明 开栏的话:党的十七大的召开,是我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十七大报告全面总结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行了创造性概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设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十七大报 告中的新部署、新提法、新表述有很多,为帮助广大读者深入领会和贯彻十七大精神,本刊特开辟“学习 贯彻十七大精神”专栏。 本专栏每期聚焦一个主题词,并就该主题采取专家解读、部委访谈、基层经验介绍相结合的方式对 十七大精神进行系列解读报道 怎样认识和理解“建设生态文明” 钱俊生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提出要“建 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必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过程中产生重大影响 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 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 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的含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从广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 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 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文明形态表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等各个领域, 体现人类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从狭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 神文明相并列的现实文明形式之一,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 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交流融通的状态。它不仅说明人类应该用更为文明而非野蛮的方式来对待大自然 而且在文化价值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上都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崭新视角 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从“人统治自然”过渡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在政治制度方面,环境问题 进入政治结构、法律体系,成为社会的中心议题之一,在物质形态方面,创造了新的物质形式,改造传统 的物质生产领域,形成新的产业体系,如循环经济、绿色产业:在精神领域,创造生态文化形式,包括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 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实践中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最新理论成果。其中,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 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 运的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十七大报 告作出的这个重大的新判断,对于我们立足于中国大地扎扎实实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深远 的意义。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发展到更高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更加丰富,其“特色”将会更加鲜明。 开栏的话:党的十七大的召开,是我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十七大报告全面总结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行了创造性概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设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十七大报 告中的新部署、新提法、新表述有很多,为帮助广大读者深入领会和贯彻十七大精神,本刊特开辟“学习 贯彻十七大精神”专栏。 本专栏每期聚焦一个主题词,并就该主题采取专家解读、部委访谈、基层经验介绍相结合的方式对 十七大精神进行系列解读报道。 怎样认识和理解“建设生态文明” 钱俊生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提出要“建 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必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过程中产生重大影响。 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 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 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的含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从广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 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 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文明形态表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等各个领域, 体现人类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从狭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 神文明相并列的现实文明形式之一,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 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交流融通的状态。它不仅说明人类应该用更为文明而非野蛮的方式来对待大自然, 而且在文化价值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上都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崭新视角。 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从“人统治自然”过渡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在政治制度方面,环境问题 进入政治结构、法律体系,成为社会的中心议题之一,在物质形态方面,创造了新的物质形式,改造传统 的物质生产领域,形成新的产业体系,如循环经济、绿色产业;在精神领域,创造生态文化形式,包括环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