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研究结果 (一)分省区、性别的老年人口失能状况 分省区、性别的老年人口失能率 根据“六普”长表中老年人健康状况数据,我国老年人口总失能率为295%,其中男性为2.52%,女性为 3.35%,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失能率排在前五位的省区分别是:西藏自治区(5.45%)、北京市(4.43%)、云南 省(3.90%)、山西省(3.71%)、上海市(3.71%)。失能率排在后五位的省区分别是:浙江省(2.373%)、广西 壮族自治区(2.31%)、江西省(2.16%)、福建省(2.00%)、广东省(1.80%)(见表1)。 从表1可见,省区之间老年 表1世界人口变动趋势(1950-2050年,2010年后为预测) 人的失能率差距较大,西藏自治 60岁及以上人口(人) 失能率(%) 区最高(5.45%)是失能率最低 合计17658702860768090510225202212165963036252.952.523.35 的广东省(1.8%)的3.03倍。西藏20828930415241354227135.454546.19 失能率在2%以下的仅福建1个 北京2500841185831315011069467363964.433.944.86 云南514563247803 00818143119383.903.294.48 省,2%~3%之间的省区有9个山西41 (湖南省、辽宁省、山东省、吉林 满#315m33131 青海5194525059 26886 1913 75611573.683.024.30 省、黑龙江省、江苏省、浙江省、广天津162233178029842045883260232813.633.333.90 西壮族自治区、江西省),在3% 内蒙2758281375651382639746433954073.533.153.91 4%之间的省区有18个,北京河北928642450034785793212913581185483.463.023.88 市老年人失能率超过4%。 贵州44668621742722925915185674884373.403.103.68 安徽853195421912 2888211419174633.392.714.05 就全国而言,女性老年人口四川14122947044767078184660719481272163.312.773.85 失能率高于男性,全国男女两性宁夏61207303130876201987911403.302.903.69 陕西48737823909524828315795681589803.242.853.62 老年人口失能率差值为0.84%,河南11694569946270303818514647235383.192.573.75 男女两性老年人口失能率差值排新疆201515101793992640828 35873.182.773.60 24225915225653086953.122.663.59 在前五位的省区依次为:西藏自海南93525 2880109017903.082.43.66 治区(1.65%)、安徽省湖北79566 235829574140083.032.513.53 1.34%)、青海省(1.29%)、海 湖南9398184696094702092789511625162702.972.483. 辽宁672227326082346145184518338101132.742.562.92 南省(1.22%) 南省山东140010661388738721375141492422902.682.263.06 170725 9156432848282.622.542.71 (1.19%)。失能率差值排在最黑龙江468162964389521656 61482.512.452.58 后五位的省区依次是:贵州省江苏1247962598544649418297212095176772.392.022.72 浙江759091377570381521179777769102082.372.062.68 (0.58%)、天津市(0.56%)、辽广西61682829606320763 581184542.311.96 宁省(0.36%)、吉林省江西504043 (0.17%)、黑龙江省(0.13%) 福建4203772069762134018389341249772.001.652.33 广东95736046172849563217210682010390 2.分省区、性别失能老年人 口规模 根据“六普”长表推算,全国共有失能老人5220883人。失能老年人口规模排在前五位的省区分别 是:四川省(433474人)、河南省(381817人)、山东省(378606人)、河北省(323222人)、安徽省(302346 人)。排在最后五位的省区分别是:天津市(61091人)、海南省(30247人)、宁夏回族自治区(20098 人)、青海省(19588人)、西藏自治区(12553人)(见表2)。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取决于各省区老年人口规 模和失能率。老年人口失能率与当地老年人口的余寿、疾病、残疾、智障发生率有关,也与当地的物质生活条 件、卫生服务状况、疾病康复率等因素有关。通过国际比较还发现,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好的国家,老年人口 失能率较高,这可能与这些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高有关,也可能与福利驱动导致失能登记比例高有关。 本文推算的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失能率、失能规模都比以往文献中的数据小。据张恺悌等学者研究 报告,2010年,我国失能老年人口为1084.3万人左右。占老年人口的6.25%,其中城市失能老年人 345.6万,占城市老年人口的4.76%,农村为738.7万人,占农村老年人口的6.83%,到2015年,即“十 五”期末,8我国失能老年人口12398万人左右,占老年人口的6.05%,其中城市失能老年人口10.8万, 占城市老年人口的4.42%,农村为8289万人,占农村老年人口的6.73%。“六普”得到的老年人口失 o1994-2013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一、研究结果 ( 一) 分省区、性别的老年人口失能状况 1. 分省区、性别的老年人口失能率 根据“六普”长表中老年人健康状况数据,我国老年人口总失能率为 2. 95%,其中男性为2. 52%,女性为 3. 35%,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失能率排在前五位的省区分别是: 西藏自治区( 5. 45% ) 、北京市( 4. 43% ) 、云南 省( 3. 90% ) 、山西省( 3. 71% ) 、上海市( 3. 71% ) 。失能率排在后五位的省区分别是: 浙江省( 2. 373% ) 、广西 壮族自治区( 2. 31% ) 、江西省( 2. 16% ) 、福建省( 2. 00% ) 、广东省( 1. 80% ) ( 见表 1) 。 表 1 世界人口变动趋势( 1950—2050 年,2010 年后为预测) 60 岁及以上人口( 人) 合计 男 女 失能人口( 人) 合计 男 女 失能率( % ) 合计 男 女 合计 17658702 8607680 9051022 520221 216596 303625 2. 95 2. 52 3. 35 西藏 20828 9304 11524 1135 422 713 5. 45 4. 54 6. 19 北京 250084 118583 131501 11069 4673 6396 4. 43 3. 94 4. 86 云南 514563 247803 266760 20081 8143 11938 3. 90 3. 29 4. 48 山西 414649 205903 208746 15390 6563 8827 3. 71 3. 19 4. 23 上海 345592 165345 180247 12815 5200 7615 3. 71 3. 14 4. 22 青海 51945 25059 26886 1913 756 1157 3. 68 3. 02 4. 30 天津 162233 78029 84204 5883 2602 3281 3. 63 3. 33 3. 90 内蒙 275828 137565 138263 9746 4339 5407 3. 53 3. 15 3. 91 甘肃 338325 168184 170141 11939 5049 6890 3. 53 3. 00 4. 05 河北 928642 450063 478579 32129 13581 18548 3. 46 3. 02 3. 88 贵州 446686 217427 229259 15185 6748 8437 3. 40 3. 10 3. 68 安徽 853195 421912 431283 28882 11419 17463 3. 39 2. 71 4. 05 四川 1412294 704476 707818 46697 19481 27216 3. 31 2. 77 3. 85 宁夏 61207 30331 30876 2019 879 1140 3. 30 2. 90 3. 69 陕西 487378 239095 248283 15795 6815 8980 3. 24 2. 85 3. 62 河南 1196924 569894 627030 38185 14647 23538 3. 19 2. 57 3. 75 新疆 201515 101793 99722 6408 2821 3587 3. 18 2. 77 3. 60 重庆 488115 245856 242259 15225 6530 8695 3. 12 2. 66 3. 59 海南 93525 44616 48909 2880 1090 1790 3. 08 2. 44 3. 66 湖北 779566 382160 397406 23582 9574 14008 3. 03 2. 51 3. 53 湖南 939818 469609 470209 27895 11625 16270 2. 97 2. 48 3. 46 辽宁 672227 326082 346145 18451 8338 10113 2. 74 2. 56 2. 92 山东 1400109 661388 738721 37514 14924 22590 2. 68 2. 26 3. 06 吉林 349177 170725 178452 9156 4328 4828 2. 62 2. 54 2. 71 黑龙江 468616 229664 238952 11769 5621 6148 2. 51 2. 45 2. 58 江苏 1247962 598544 649418 29772 12095 17677 2. 39 2. 02 2. 72 浙江 759091 377570 381521 17977 7769 10208 2. 37 2. 06 2. 68 广西 616828 296065 320763 14265 5811 8454 2. 31 1. 96 2. 64 江西 504043 245931 258112 10865 4521 6344 2. 16 1. 84 2. 46 福建 420377 206976 213401 8389 3412 4977 2. 00 1. 65 2. 33 广东 957360 461728 495632 17210 6820 10390 1. 80 1. 48 2. 10 从表 1 可见,省区之间老年 人的失能率差距较大,西藏自治 区最高( 5. 45% ) 是失能率最低 的广 东 省 ( 1. 8% ) 的 3. 03 倍。 失能率在 2% 以下的仅福建 1 个 省,2% ~ 3% 之间的省区有 9 个 ( 湖南省、辽宁省、山东省、吉林 省、黑龙江省、江苏省、浙江省、广 西壮族自治区、江西省) ,在 3% ~ 4% 之间的省区有 18 个,北京 市老年人失能率超过 4% 。 就全国而言,女性老年人口 失能率高于男性,全国男女两性 老年人口失能率差值为0. 84% , 男女两性老年人口失能率差值排 在前五位的省区依次为: 西藏自 治 区 ( 1. 65% ) 、 安 徽 省 ( 1. 34% ) 、青海省( 1. 29% ) 、海 南 省 ( 1. 22% ) 、 云 南 省 ( 1. 19% ) 。失能率差值排在 最 后五 位 的 省 区 依 次 是: 贵 州 省 ( 0. 58% ) 、天津 市( 0. 56% ) 、辽 宁 省 ( 0. 36% ) 、 吉 林 省 ( 0. 17% ) 、黑龙江省( 0. 13% ) 。 2. 分省区、性别失能老年人 口规模 根据“六普”长表推算,全国共有失能老人 5 220 883 人。失能老年人口规模排在前五位的省区分别 是: 四川省( 433 474 人) 、河南省( 381 817 人) 、山东省( 378 606 人) 、河北省( 323 222 人) 、安徽省( 302 346 人) 。排在最后五位的省区分别是: 天津市( 61 091 人) 、海南省( 30 247 人) 、宁夏回族自治区( 20 098 人) 、青海省( 19 588 人) 、西藏自治区( 12 553 人) ( 见表 2) 。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取决于各省区老年人口规 模和失能率。老年人口失能率与当地老年人口的余寿、疾病、残疾、智障发生率有关,也与当地的物质生活条 件、卫生服务状况、疾病康复率等因素有关。通过国际比较还发现,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好的国家,老年人口 失能率较高,这可能与这些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高有关,也可能与福利驱动导致失能登记比例高有关。 本文推算的 2010 年我国老年人口失能率、失能规模都比以往文献中的数据小。据张恺悌等学者研究 报告,2010 年,我国失能老年人口为 1 084. 3 万人左右。占老年人口的 6. 25% ,其中城市失能老年人 345. 6万,占城市老年人口的 4. 76% ,农村为 738. 7 万人,占农村老年人口的 6. 83 % ,到 2015 年,即“十二 五”期末,8 我国失能老年人口 1 239. 8 万人左右,占老年人口的 6. 05% ,其中城市失能老年人口 10. 8 万, 占城市老年人口的 4. 42% ,农村为 828. 9 万人,占农村老年人口的 6. 73%。“六普”得到的老年人口失 ·4·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