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二点,关于“自然界和人的通过自身的存在”。马克思曾特别提到,如果提出自然界和人 的创造问题,那么也就把人和自然界抽象掉了:“你假定它们是不存在的,然而你却希望我向你 证明它们是存在的。”这是一个至关紧要的问题,然而却往往被忽略掉,它的重要性在于揭 示出这样一种实情:封闭于知识论路向中的全部形而上学(特别是近代哲学)最终都在进行着 这种抽象,最终都在假定它们(或其中之一)不存在的前提下要求证明它们的存在。正如海德 格尔所说,“哲学的耻辱”不在于至今尚未完成“我之外的物的定在”这一证明,而在于人们还是 再三再四地期待着和尝试着这样的证明;这种期待和尝试“来自一种在存在论上无充分理由的 对这样一种东西的估计,即认为对于这种东西来说我们应该证明有一个世界’作为现成的世 界是独立于它和“外在’于它的。……如果我们正确地领会此在,那么它是违抗这样的证明的 因为它在它的存在中一向已经是那种东西,而这些证明却事后才以为有必要对它加以论 证。”②确实,在人与自然的原初关联尚未被真正把握之前,这种证明的要求是不可能终止的 而当马克思使新地平线呈现出来之际,他便告诫说:不要那样想,也不要那样向我提问,因为这 种把人和自然界的存在抽象掉是没有任何意义的③。 第三点,关于人和自然界的实在性。这里所说的实在性当然就是“自然界和人的通过自身 的存在”但既然现实的存在唯一地只能是对象性的存在,那么,自然界和人的通过自身的存在 本原地就是它们的对象性的存在,就是它们隐退自身而入于其中的原初关联。在这里,不可能 有关于实在性的那种传统形式的定义,相反,这样的定义只有在无视或者解散原初关联的情况 下才是可能的。就像人的实在性不依赖于那种知识论性质的人之人性一样,物的实在性也不 来源于同一性质的物之物性,或其他诸如此类的形而上学的客观实在性,它们是、而且只能是 马克思所说的“脱离现实的精神和现实的自然界的抽象形式、思维形式、逻辑范畴”。唯有通 过作为最普遍的唯一真正本原的对象性关系,亦即通过人和自然界的原初关联,方能够历史 地揭示其始终居留于对象性中的实在性。因此,若论到自然界或者人的实在性,这两者(确切 些说,是它们的原初关联)必须始终相提并论,不可须臾相失。马克思把这层意思决定性地表 述为人和自然界的实在性乃是“人对人来说作为自然界的存在以及自然界对人来说作为人的 存在”,并且在同样的意义上说,“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 来也是无”。马克思关于对象性关系的表述,既无法依照知识论路向去理解,也决不能因此 被打发为过火的辞令格言的癖好,相反,倒是应当更加切近地加以深刻领会。马克思经常有类 似的表述,例如,人作为自然界的存在以及自然界作为人的存在;或者,人的自然的本质以及自 然界的人的本质;又例如,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 再如,直接的感性自然界“直接地就是一个对他来说感性地存在着的人”,如此等等。所有这 些,无非是要使在知识论路向上被形而上学化了的本质或实在性得以瓦解,并从而崭露其更为 本原的根基。不要去指责这些表述“矛盾”或“循环”,因为它们本来就不受制于知识论路向的 基本方式,因为生存论阐述本来就包含生存结构本身所固有的那种解释学循环 最后,对象性的存在直接就是对象性的活动。“当现实的、有形体的、站在稳固的地球上呼 吸着一切自然力的人通过自己的外化把自己现实的、对象性的本质力量设定为异己的对象时, 这种设定并不是主体;它是对象性的本质力量的主体性,因而这些本质力量的活动也必须是对 ①③④⑤⑥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30、130-31、76、178、129页。 ②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第247-248页。 g1994-2008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第二点 ,关于“自然界和人的通过自身的存在”。马克思曾特别提到 ,如果提出自然界和人 的创造问题 ,那么也就把人和自然界抽象掉了“: 你假定它们是不存在的 ,然而你却希望我向你 证明它们是存在的。”① 这是一个至关紧要的问题 ,然而却往往被忽略掉 ,它的重要性在于揭 示出这样一种实情 :封闭于知识论路向中的全部形而上学(特别是近代哲学) 最终都在进行着 这种抽象 ,最终都在假定它们(或其中之一) 不存在的前提下要求证明它们的存在。正如海德 格尔所说“, 哲学的耻辱”不在于至今尚未完成“我之外的物的定在”这一证明 ,而在于人们还是 再三再四地期待着和尝试着这样的证明 ;这种期待和尝试“来自一种在存在论上无充分理由的 对这样一种东西的估计 ,即认为对于这种东西来说我们应该证明有一个‘世界’作为现成的世 界是独立于它和‘外在’于它的。……如果我们正确地领会此在 ,那么它是违抗这样的证明的 ; 因为它在它的存在中一向已经是那种东西 ,而这些证明却事后才以为有必要对它加以论 证。”② 确实 ,在人与自然的原初关联尚未被真正把握之前 ,这种证明的要求是不可能终止的 ; 而当马克思使新地平线呈现出来之际 ,他便告诫说 :不要那样想 ,也不要那样向我提问 ,因为这 种把人和自然界的存在抽象掉是没有任何意义的③。 第三点 ,关于人和自然界的实在性。这里所说的实在性当然就是“自然界和人的通过自身 的存在”;但既然现实的存在唯一地只能是对象性的存在 ,那么 ,自然界和人的通过自身的存在 本原地就是它们的对象性的存在 ,就是它们隐退自身而入于其中的原初关联。在这里 ,不可能 有关于实在性的那种传统形式的定义 ,相反 ,这样的定义只有在无视或者解散原初关联的情况 下才是可能的。就像人的实在性不依赖于那种知识论性质的人之人性一样 ,物的实在性也不 来源于同一性质的物之物性 ,或其他诸如此类的形而上学的客观实在性 ,它们是、而且只能是 马克思所说的“脱离现实的精神和现实的自然界的抽象形式、思维形式、逻辑范畴”④。唯有通 过作为最普遍的、唯一真正本原的对象性关系 ,亦即通过人和自然界的原初关联 ,方能够历史 地揭示其始终居留于对象性中的实在性。因此 ,若论到自然界或者人的实在性 ,这两者(确切 些说 ,是它们的原初关联) 必须始终相提并论 ,不可须臾相失。马克思把这层意思决定性地表 述为 :人和自然界的实在性乃是“人对人来说作为自然界的存在以及自然界对人来说作为人的 存在”,并且在同样的意义上说“, 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 ,对人说 来也是无”⑤。马克思关于对象性关系的表述 ,既无法依照知识论路向去理解 ,也决不能因此 被打发为过火的辞令格言的癖好 ,相反 ,倒是应当更加切近地加以深刻领会。马克思经常有类 似的表述 ,例如 ,人作为自然界的存在以及自然界作为人的存在 ;或者 ,人的自然的本质以及自 然界的人的本质 ;又例如 ,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 ,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 ; 再如 ,直接的感性自然界“直接地就是一个对他来说感性地存在着的人”⑥ ,如此等等。所有这 些 ,无非是要使在知识论路向上被形而上学化了的本质或实在性得以瓦解 ,并从而崭露其更为 本原的根基。不要去指责这些表述“矛盾”或“循环”,因为它们本来就不受制于知识论路向的 基本方式 ,因为生存论阐述本来就包含生存结构本身所固有的那种解释学循环。 最后 ,对象性的存在直接就是对象性的活动。“当现实的、有形体的、站在稳固的地球上呼 吸着一切自然力的人通过自己的外化把自己现实的、对象性的本质力量设定为异己的对象时 , 这种设定并不是主体 ;它是对象性的本质力量的主体性 ,因而这些本质力量的活动也必须是对 · 99 · ① ② 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第 247 —248 页。 ③④⑤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 ,第 130、130 —131、176、178、129 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