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一般是在妊娠中期约16周至24周,在超声实时监护下,用细针经腹部穿刺 进针,穿过子宫壁,进入羊膜腔后抽取20m1羊水,将羊水中的胎儿细胞收集起 来,培养2周后经过特殊处理,得到胎儿染色体并进行核型分析,以获取有关胎 儿健康和发育情况的信息。 羊水穿刺属非强制性产前检查,主要适用于以下人群: ①所有希望获得胎儿染色体明确诊断、无穿刺禁忌症的中孕期孕妇: ②孕早、中期血清筛查高危的孕妇 ③≥35岁的高龄孕妇 ④夫妇一方为染色体病患者,或曾妊娠、生育过染色体病患儿的孕妇; ⑤超声畸形筛查发现异常的孕妇; ⑥无创产前DNA检测(NIPT)发现异常的孕妇。 具体操作: 1)羊水抽取 在B超引导下,抽取羊水20mL置入2支15mL的无菌离心管中。 2)羊水细胞培养 羊水离心后,弃上清,每管留0.5mL打匀后接种到25cm2培养瓶中 加入3mL培养基,每例样本接种两瓶,放入到37℃、5%CO2培养箱中 培养。第6天取岀换液,第7天取岀培养瓶,在倒置显微镜观察,见到较多的 圆而亮的克隆细胞,进行传代。 3)羊水细胞染色体制片 加入秋水仙素30μL,置于37℃、5%C0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4h, 用胰酶消化,进行低渗、预固定、固定、冰片滴片等操作步骤。每标本滴片4张, 在65℃的烤箱中烤过夜,行胰酶消化, Giemsa染色。 4)核型分析 在蔡司自动分析仪下至少计数30个分散好的中期分裂相,嵌合体至少 要计数100个分裂相,同时分析5个带纹清晰的染色体核型图,对于易位、 倒位、长臂末端缺失和小Y等特殊情形必要时做家系调査及亲属染色体分析 ·技术优点 1)羊水穿刺应用于产前诊断已有30多年的历史,准确性得到医学界的公认, 应用羊水穿刺术来检测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准确率高达99%以上 2)最终出具的核型分析报告覆盖23对染色体,既可知道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 (最常见的是21三体、18三体、13三体),也可诊断结构异常,例如平衡易位、 非平衡性结构异常、标记染色体等,因此诊断范围非常广,基本上涵盖了所有染 色体疾病。对于携带单基因遗传病致病基因的家庭,羊水穿刺还可以对胎儿是否 患遗传性疾病做出诊断。 技术缺点 1)羊水穿刺具有一定风险,发生各种风险的比例为1/250~1/300不等,即每 1000次穿刺中有3~4例孕妇可能发生问题。通常可能有出血、流产、感染、羊一般是在妊娠中期约 16 周至 24 周,在超声实时监护下,用细针经腹部穿刺 进针,穿过子宫壁,进入羊膜腔后抽取 20ml 羊水,将羊水中的胎儿细胞收集起 来,培养 2 周后经过特殊处理,得到胎儿染色体并进行核型分析,以获取有关胎 儿健康和发育情况的信息。 羊水穿刺属非强制性产前检查,主要适用于以下人群: ①所有希望获得胎儿染色体明确诊断、无穿刺禁忌症的中孕期孕妇; ②孕早、中期血清筛查高危的孕妇; ③≥35 岁的高龄孕妇; ④夫妇一方为染色体病患者,或曾妊娠、生育过染色体病患儿的孕妇; ⑤超声畸形筛查发现异常的孕妇; ⑥无创产前 DNA 检测(NIPT)发现异常的孕妇。 具体操作: 1)羊水抽取 在B超引导下,抽取羊水20mL置入2支15mL的无菌离心管中。 2)羊水细胞培养 羊水离心后,弃上清,每管留0.5mL 打匀后接种到25cm²培养瓶中, 加入3mL培养基,每例样本接种两瓶,放入到37℃、5%CO2培 养箱中 培养。第6天取出换液,第7天取出培养瓶, 在倒置显微镜观察,见到较多的 圆而亮的克隆细胞,进行传代。 3)羊水细胞染色体制片 加入秋水仙素 30 μL,置于37℃、5%CO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4h, 用胰酶消化,进行低渗、预固定、固定、冰片滴片等操作步骤。每标本滴片4张, 在65℃的烤箱中烤过夜,行胰酶消化,Giemsa 染色。 4)核型分析 在蔡司自动分析仪下至少计数 30 个分散好的中期分裂相, 嵌合体至少 要计数100个分裂相,同时分析5个带纹清晰的染色体核 型图,对于易位、 倒位、长臂末端缺失和小Y等特殊情形必要时做家系调查及亲属染色体分析。 ·技术优点 1)羊水穿刺应用于产前诊断已有 30 多年的历史,准确性得到医学界的公认, 应用羊水穿刺术来检测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准确率高达 99%以上。 2)最终出具的核型分析报告覆盖 23 对染色体,既可知道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 (最常见的是 21 三体、18 三体、13 三体),也可诊断结构异常,例如平衡易位、 非平衡性结构异常、标记染色体等,因此诊断范围非常广,基本上涵盖了所有染 色体疾病。对于携带单基因遗传病致病基因的家庭,羊水穿刺还可以对胎儿是否 患遗传性疾病做出诊断。 ·技术缺点 1)羊水穿刺具有一定风险,发生各种风险的比例为 1/250~1/300 不等,即每 1000 次穿刺中有 3~4 例孕妇可能发生问题。通常可能有出血、流产、感染、羊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