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李煜《虞美人》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1.抒发了词人深重、难以遏制的愁绪。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呼应了“春花”“东 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写出了愁绪的奔腾不息和连绵 不绝的特点。 2.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中无形的愁苦比作滚滚东去的长江水, 具体形象。 3.表达了作者痛失家国的无限愁绪。 4词的上阕一共写了“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五个意象,这些意 象的共同特点是“美”,它们是良辰美景,作者写这些是为了表明自己对人生的 厌倦,这是以美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5.“朱颜改”三字,既可以理解为古国宫殿的颜色已经陈旧,也可以理解为旧时 宫女的容貌已经衰老、憔悴,又可理解为原为故国君主的词人自己已经沦为“阶 下囚”而憔悴不堪,更可以理解为国家易主,江山变色,这三句词抒发词人物是 人非,江山易主的深沉的亡国之痛。 6结尾两句把“愁”比做“一江春水向东流”,突出了“愁”的深重、强烈和无 穷无尽。这种比喻性的写法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愁”写得具体可感,给人留 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8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9.春花秋月何时了 10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李清照《一剪梅》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3.“情”至于要用“计”来“消除”它,其重可知;然而又“无计可消除”,其 深可见。更可贵的是,李清照将“情”说成是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才下眉 头,却上心头”表现其“情”运动之速。词人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而 且从一“下”一“上”之中还可领略到她的万般愁绪,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表现 出词人深婉细膩的风格。(意对即可)李煜《虞美人》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1.抒发了词人深重、难以遏制的愁绪。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呼应了“春花”“东 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写出了愁绪的奔腾不息和连绵 不绝的特点。 2. 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中无形的愁苦比作滚滚东去的长江水, 具体形象。 3.表达了作者痛失家国的无限愁绪。 4.词的上阕一共写了“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五个意象,这些意 象的共同特点是“美”,它们是良辰美景,作者写这些是为了表明自己对人生的 厌倦,这是以美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5.“朱颜改”三字,既可以理解为古国宫殿的颜色已经陈旧,也可以理解为旧时 宫女的容貌已经衰老、憔悴,又可理解为原为故国君主的词人自己已经沦为“阶 下囚”而憔悴不堪,更可以理解为国家易主,江山变色,这三句词抒发词人物是 人非,江山易主的深沉的亡国之痛。 6.结尾两句把“愁”比做“一江春水向东流”,突出了“愁”的深重、强烈和无 穷无尽。这种比喻性的写法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愁”写得具体可感,给人留 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8.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9.春花秋月何时了 10.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李清照《一剪梅》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1.A 2.C 3.“情”至于要用“计”来“消除”它,其重可知;然而又“无计可消除”,其 深可见。更可贵的是,李清照将“情”说成是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才下眉 头,却上心头”表现其“情”运动之速。词人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而 且从一“下”一“上”之中还可领略到她的万般愁绪,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表现 出词人深婉细腻的风格。(意对即可)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