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虞美人》阅读训练 【原文】: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阅读训练】: 1.“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 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词的上阕一共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这些意象的 描写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这是什么写法? 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的“朱颜改”如何理解,这三句词蕴涵了 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结尾两句把“愁”比做“一江春水向东流”,突出了“愁”的哪些特点?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 ”的诗句,将“离愁”写得如此真切、深刻。(李煜《虞 美人》) 8“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诗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 象,这两句是“ ”。(李煜《虞美人》) 9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示对美好 而又行将消逝的事物的留恋。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却使李煜倍 添烦恼,劈头怨问苍天,你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这句诗是:“ (李煜《虞美人》) 10.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 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 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 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李煜《虞美人》)
李煜《虞美人》阅读训练 【原文】: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阅读训练】: 1.“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 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词的上阕一共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这些意象的 描写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这是什么写法? 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的“朱颜改”如何理解,这三句词蕴涵了 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结尾两句把“愁”比做“一江春水向东流”,突出了“愁”的哪些特点?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 7.“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将“离愁”写得如此真切、深刻。(李煜《虞 美人》) 8.“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诗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 象,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9.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表示对美好 而又行将消逝的事物的留恋。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却使李煜倍 添烦恼,劈头怨问苍天,你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10.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 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 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李煜《虞美人》)
李清照《一剪梅》阅读训练 【原文】: 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阅读训练】: 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接下两 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B.“云中”三句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 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 C.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与丈夫分居两地,“一种相思,两 处闲愁”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 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D.“此情”三句的意思是说,这种相思之情,如同“花自飘零水自 流”一样,是没有办法可以消除的 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词人思念其丈夫赵明诚,下片写离愁无法排遣。 B.上片写相思,虽无一字道出,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 C.“云中”句虽是词人的主观臆想,却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D.后三句新颖别致,以浅近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写出了感情的不可 遏止。 3.“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请 试作分析
李清照《一剪梅》阅读训练 【原文】: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阅读训练】: 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 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接下两 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B.“云中”三句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 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 C.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与丈夫分居两地,“一种相思,两 处闲愁”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 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D.“此情”三句的意思是说,这种相思之情,如同“花自飘零水自 流”一样,是没有办法可以消除的。 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写词人思念其丈夫赵明诚,下片写离愁无法排遣。 B.上片写相思,虽无一字道出,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 C.“云中”句虽是词人的主观臆想,却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D.后三句新颖别致,以浅近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写出了感情的不可 遏止。 3.“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请 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1.抒发了词人深重、难以遏制的愁绪。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呼应了“春花”“东 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写出了愁绪的奔腾不息和连绵 不绝的特点。 2.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中无形的愁苦比作滚滚东去的长江水, 具体形象。 3.表达了作者痛失家国的无限愁绪。 4词的上阕一共写了“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五个意象,这些意 象的共同特点是“美”,它们是良辰美景,作者写这些是为了表明自己对人生的 厌倦,这是以美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5.“朱颜改”三字,既可以理解为古国宫殿的颜色已经陈旧,也可以理解为旧时 宫女的容貌已经衰老、憔悴,又可理解为原为故国君主的词人自己已经沦为“阶 下囚”而憔悴不堪,更可以理解为国家易主,江山变色,这三句词抒发词人物是 人非,江山易主的深沉的亡国之痛。 6结尾两句把“愁”比做“一江春水向东流”,突出了“愁”的深重、强烈和无 穷无尽。这种比喻性的写法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愁”写得具体可感,给人留 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8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9.春花秋月何时了 10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李清照《一剪梅》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3.“情”至于要用“计”来“消除”它,其重可知;然而又“无计可消除”,其 深可见。更可贵的是,李清照将“情”说成是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才下眉 头,却上心头”表现其“情”运动之速。词人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而 且从一“下”一“上”之中还可领略到她的万般愁绪,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表现 出词人深婉细膩的风格。(意对即可)
李煜《虞美人》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1.抒发了词人深重、难以遏制的愁绪。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呼应了“春花”“东 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写出了愁绪的奔腾不息和连绵 不绝的特点。 2. 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中无形的愁苦比作滚滚东去的长江水, 具体形象。 3.表达了作者痛失家国的无限愁绪。 4.词的上阕一共写了“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五个意象,这些意 象的共同特点是“美”,它们是良辰美景,作者写这些是为了表明自己对人生的 厌倦,这是以美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5.“朱颜改”三字,既可以理解为古国宫殿的颜色已经陈旧,也可以理解为旧时 宫女的容貌已经衰老、憔悴,又可理解为原为故国君主的词人自己已经沦为“阶 下囚”而憔悴不堪,更可以理解为国家易主,江山变色,这三句词抒发词人物是 人非,江山易主的深沉的亡国之痛。 6.结尾两句把“愁”比做“一江春水向东流”,突出了“愁”的深重、强烈和无 穷无尽。这种比喻性的写法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愁”写得具体可感,给人留 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8.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9.春花秋月何时了 10.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李清照《一剪梅》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1.A 2.C 3.“情”至于要用“计”来“消除”它,其重可知;然而又“无计可消除”,其 深可见。更可贵的是,李清照将“情”说成是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才下眉 头,却上心头”表现其“情”运动之速。词人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而 且从一“下”一“上”之中还可领略到她的万般愁绪,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表现 出词人深婉细腻的风格。(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