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 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 捕下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 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有时游乐于 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 闷心情
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 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 捕下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 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有时游乐于 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 闷心情
政治上失意的苏轼 苏轼政治上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 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 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苏轼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 因讥讽朝政被贬任杭州通判;历徙湖州 黄州、常州。哲宗嗣位,召至京师,任中 枢舍人、礼部尚书。后又与司马光面争新 法“不可尽改”而出知杭州。后又因哲宗 亲政启用新党,他又被一贬再贬,直至贬 到海南,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他北返时 在常州逝世
政治上失意的苏轼 • 苏轼政治上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 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 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苏轼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 因讥讽朝政被贬任杭州通判;历徙湖州、 黄州、常州。哲宗嗣位,召至京师,任中 枢舍人、礼部尚书。后又与司马光面争新 法“不可尽改”而出知杭州。后又因哲宗 亲政启用新党,他又被一贬再贬,直至贬 到海南,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他北返时 在常州逝世
资料链接: 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 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 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 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 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 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资料链接: 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 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 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 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 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 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张怀民:名梦得,清河人,他于元丰六年贬 谪到黄州,初到时寓居在承天寺。曾筑亭于 住院所之旁,在那里可以纵览江山的胜概, 苏轼名之为“快哉亭”,并写了一首《水调 歌头》词赠他,词中有“一点浩然气,干里 快哉风的名句。苏轼之弟苏辙也为他写了 篇《黄州快哉亭记》,文章中说张怀民虽 然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他心地坦然,不 把迁谪放在心上,公务之暇,以水怡情悦 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一位有过人的 自制力和性格倔强的人
张怀民:名梦得,清河人,他于元丰六年贬 谪到黄州,初到时寓居在承天寺。曾筑亭于 住院所之旁,在那里可以纵览江山的胜概, 苏轼名之为“快哉亭”,并写了一首《水调 歌头》词赠他,词中有“一点浩然气,千里 快哉风”的名句。苏轼之弟苏辙也为他写了 一篇《黄州快哉亭记》,文章中说张怀民虽 然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他心地坦然,不 把迁谪放在心上,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 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一位有过人的 自制力和性格倔强的人
(共同赏月的人应当是志同道合之人, 有着高雅志趣,浩然正气,心胸坦荡的 人。世上那些庸俗势利之徒,是不配来 与自己共同赏月的。) 作者只寻张怀民,一方面表明他志趣高 雅,而世上庸俗之人太多,少有志同道 合者;另一方面也暗示其处境,无人敢 与之交往,与下面的“闲人”相应
(共同赏月的人应当是志同道合之人, 有着高雅志趣,浩然正气,心胸坦荡的 人。世上那些庸俗势利之徒,是不配来 与自己共同赏月的。) 作者只寻张怀民,一方面表明他志趣高 雅,而世上庸俗之人太多,少有志同道 合者 ;另一方面也暗示其处境,无人敢 与之交往,与下面的“闲人”相应
记夭音夜降
学习目标 疏通文意,识记常用的文言词语 2、欣赏文中清幽宁静的意境,背诵 全文。 3、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 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识记常用的文言词语。 2、欣赏文中清幽宁静的意境,背诵 全文。 3、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 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
解题-承天寺 位于今湖北背黄 冈币南,南唐初 年建等初名。南 寺”。北宋 四年(1007年 寺宇第一山 菌匾上有金光闪 的 学故又名月台寺。 天寺
解题---- 位于今湖北省黄 冈市南,南唐初 年建寺 ,初名 “ 南 禅寺 ”。北宋景 德四年(1007 年 ) 赐名承天寺 ,其规 模仅次于开元寺 因寺宇第一山门 横匾上有金光闪 烁的 “月台 ” 两 字 ,故又名月台寺。 承天寺 承天寺
走近苏轼 苏轼(1037-1101)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世人称其为“苏东 坡”。汉族,眉州人(今 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 城)。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画家、词人、诗人,美 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 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 三苏”,为“唐宋八大 家”之
走近苏轼 苏轼(1037-1101):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世人称其为“苏东 坡” 。汉族,眉州人(今 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 城)。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画家、词人、诗人,美 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 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 “三苏” ,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
走近苏轼 其诗,词,赋,散文,均 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 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 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 干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 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76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1073
其诗,词,赋,散文,均 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 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 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 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 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76)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1073) 走近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