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大致为8.5%左右;而随着第三产业就业、产出份额数据)下降更快。至于综合产值、就业的各产业全社 的进一步扩大,第三产业劳动效率将会继续下降,但会劳动生产率,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比重最大,进入 若考虑到我国服务业相关领域开放,高素质人力资城市化阶段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各产业变动趋势则 本进入,又会延缓部分下降趋势,故推测其就业加权是第一产业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持续上升,第二产业本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仍在8%以上。 应出现上升继而下降的阶段,但在本文阶段划分中没 (三)小结 能体现,也同样持续下降,原因仍在于吸纳就业不足。 由上分析与预测,可得出全社会实际产出增长 最后,对于第三、四阶段潜在增长率分别为 四因素分解的总结论,见表4 7.87%和6.9%的预测值,首先我们认为其准确性 由表4,至少可反映以下情况:一是我国经济增较高。因为恒等式变换的计算方法本身就有一定的 长迈入了“结构性减速”通道,产出平均增长率由前可靠性,并且是在前两阶段实际数据计算基础上定 两个阶段的10.12%、9.17%下降到后两个阶段的性定量分析的一个推算,而所计算的GDP数值又与 7.87%和6.9%。减速原因除了人口结构转型外,还统计年鉴数据拟合度非常好。此外,鉴于人口、劳动 有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因为第三阶段后,随着力变动趋势的稳定性,由此外推也就有一定的准确 第三产业就业、产出份额扩大,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会逐性。其次,该数值可能是我国潜在增长水平的高限 步下降,由第二阶段的8.8%下降到8.66%,继而到因为该恒等式没有直接考虑资本因素,相对而言,资 8.0%这与第一、二阶段的上升势头不同 本因素变动则非常不稳定,在政府主导模式下极易 是虽如此,但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却又是第三受主观意志左右,投资率、资本效率等因素的波动尤 产业贡献的结果,并且也只有其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其如此,而人口、劳动力因素具有自然属性,尽管计 处于增长态势。比较来看,第二、三阶段的全社会第划生育政策有所扰动,但短期影响力有限。如此,就 产业劳动生产率分别为0.40%(4.49%×0.09)意味着该恒等式变换其实暗含了这样的假设:即资 和0.287%(4.1%×0.07),第二产业分别为4.67%本因素稳定的前提下,主要由人口、劳动力因素变动 (9.52%×0.49)和4.07%(9.05%×0.45),第三产所造成的实际GDP数值变化。这里稳定的意义并 业分别为3.74%(8.91%X0.42)和4.30%非资本因素绝对量不变,而是随着人口、劳动力因素 (8.95%×0.48),可看出第三阶段,第三产业全社变动,相应资本因素成比例变动。考虑到第二阶段 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不仅比重最大,且是唯一增长投资率很高,今后投资要再现此情形可能性不大,而 的。不过,由于增幅不能弥补第一、二产业降幅之第二阶段数值又是外推的重要依据。因此,依据此 和,又导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下降。第四阶段则恒等式变换所推算的实际GDP必是高位的,且可能 与第三阶段有相同的特征趋势 是高限的。当然,若要较全面展现可能的产出情况 三是对劳动生产率的分析,是从区分三种生产就有必要综合人口、劳动力、资本因素来预测。 率展开的。这三种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变动趋势, 正常情况下第一、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年鉴数据) 四、标准生产函数核算框架下 应逐步提高,我国情况不同是由于整个工业化进程 的三因素分析与预测 中,在政府主导模式下,工业投资太过集中,而第 产业不足,尤其第二阶段热衷房地产投资后,这种 三因素分析是综合资本K、劳动L及技术进步 扭曲就更甚。而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年鉴数据)先因素来探讨潜在增长问题,通常以生产函数分解法 是提高,进入到城市化推进和经济结构服务化发展达成目的 阶段后,则开始下降。就业加权各产业劳动生产率, (一)研究方法 第一产业基本上是下降趋势,尽管其劳动生产率(年 标准生产函数为Y=AK“L1-(,这是规模 鉴数据)逐步提高,但就业份额增长率却下降更快,报酬不变假设之下的生产函数,要素弹性a(t)1 两者相抵;第二产业应是先升后降,我国情况不同是a(t)是时变参数。此模型设置,主要是考察“均衡” 因为在工业化进程中,第二产业吸纳就业不足,下降路径上要素弹性的表现,以便与存在规模报酬效应 原因与第一产业类似,也是就业份额增长率下降更的“现实”弹性参数进行对比,同时也把规模报酬不 快;第三产业应也是先升后降,但下降原因与前者相变条件下弹性参数的时变趋势,作为未来增长过程 反,却是相对于就业份额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年鉴中弹性参数变化的一个镜像,其对应的标准增长核大致为8.5%左右;而随着第三产业就业、产出份额 的进一步扩大,第三产业劳动效率将会继续下降,但 若考虑到我国服务业相关领域开放,高素质人力资 本进入,又会延缓部分下降趋势,故推测其就业加权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仍在8%以上。 (三)小结 由上分析与预测,可得出全社会实际产出增长 四因素分解的总结论,见表4。 由表4,至少可反映以下情况:一是我国经济增 长迈入了“结构性减速”通道,产出平均增长率由前 两个阶段的10.12%、9.17%下降到后两个阶段的 7.87%和6.9%。减速原因除了人口结构转型外,还 有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因为第三阶段后,随着 第三产业就业、产出份额扩大,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会逐 步下降,由第二阶段的8.8%下降到8.66%,继而到 8.0%,这与第一、二阶段的上升势头不同。 二是虽如此,但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却又是第三 产业贡献的结果,并且也只有其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处于增长态势。比较来看,第二、三阶段的全社会第 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分别为0.40%(4.49% ×0.09) 和0.287%(4.1%×0.07),第二产业分别为4.67% (9.52% ×0.49)和4.07%(9.05%×0.45),第三产 业 分 别 为 3.74% (8.91% × 0.42)和 4.30% (8.95% ×0.48),可看出第三阶段,第三产业全社 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不仅比重最大,且是唯一增长 的。不过,由于增幅不能弥补第一、二产业降幅之 和,又导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下降。第四阶段则 与第三阶段有相同的特征趋势。 三是对劳动生产率的分析,是从区分三种生产 率展开的。这三种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变动趋势, 正常情况下第一、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年鉴数据) 应逐步提高,我国情况不同是由于整个工业化进程 中,在政府主导模式下,工业投资太过集中,而第一、 三产业不足,尤其第二阶段热衷房地产投资后,这种 扭曲就更甚。而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年鉴数据)先 是提高,进入到城市化推进和经济结构服务化发展 阶段后,则开始下降。就业加权各产业劳动生产率, 第一产业基本上是下降趋势,尽管其劳动生产率(年 鉴数据)逐步提高,但就业份额增长率却下降更快, 两者相抵;第二产业应是先升后降,我国情况不同是 因为在工业化进程中,第二产业吸纳就业不足,下降 原因与第一产业类似,也是就业份额增长率下降更 快;第三产业应也是先升后降,但下降原因与前者相 反,却是相对于就业份额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年鉴 数据)下降更快。至于综合产值、就业的各产业全社 会劳动生产率,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比重最大,进入 城市化阶段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各产业变动趋势则 是第一产业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持续上升,第二产业本 应出现上升继而下降的阶段,但在本文阶段划分中没 能体现,也同样持续下降,原因仍在于吸纳就业不足。 最后,对 于 第 三、四 阶 段 潜 在 增 长 率 分 别 为 7.87%和6.9%的预测值,首先我们认为其准确性 较高。因为恒等式变换的计算方法本身就有一定的 可靠性,并且是在前两阶段实际数据计算基础上定 性定量分析的一个推算,而所计算的 GDP数值又与 统计年鉴数据拟合度非常好。此外,鉴于人口、劳动 力变动趋势的稳定性,由此外推也就有一定的准确 性。其次,该数值可能是我国潜在增长水平的高限。 因为该恒等式没有直接考虑资本因素,相对而言,资 本因素变动则非常不稳定,在政府主导模式下极易 受主观意志左右,投资率、资本效率等因素的波动尤 其如此,而人口、劳动力因素具有自然属性,尽管计 划生育政策有所扰动,但短期影响力有限。如此,就 意味着该恒等式变换其实暗含了这样的假设:即资 本因素稳定的前提下,主要由人口、劳动力因素变动 所造成的实际 GDP数值变化。这里稳定的意义并 非资本因素绝对量不变,而是随着人口、劳动力因素 变动,相应资本因素成比例变动。考虑到第二阶段 投资率很高,今后投资要再现此情形可能性不大,而 第二阶段数值又是外推的重要依据。因此,依据此 恒等式变换所推算的实际 GDP必是高位的,且可能 是高限的。当然,若要较全面展现可能的产出情况, 就有必要综合人口、劳动力、资本因素来预测。 四、标准生产函数核算框架下 的三因素分析与预测 三因素分析是综合资本 K、劳动 L 及技术进步 因素来探讨潜在增长问题,通常以生产函数分解法 达成目的。 (一)研究方法 标准生产函数为Y =AKα(t)L1-α(t) ,这是规模 报酬不变假设之下的生产函数,要素弹性α(t)1- α(t)是时变参数。此模型设置,主要是考察“均衡” 路径上要素弹性的表现,以便与存在规模报酬效应 的“现实”弹性参数进行对比,同时也把规模报酬不 变条件下弹性参数的时变趋势,作为未来增长过程 中弹性参数变化的一个镜像,其对应的标准增长核 — 40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