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8期 学术探讨 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的趋势与前景 黄志钢刘霞辉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将1985—2030年的时间跨度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运用基于人口、就业 因素的恒等式分解法与标准生产函数分解法,分析了我国经济中长期增长趋势,两者都表明人口结 构转型是近来及未来几年增长减速的主要因素。由于资本因素仍对我囯经济增长贡献最大,如果 未来过度依赖投资,低效的资本投入将会伴随人口¨负利”,把经济拖入过快的减速通道,而扭转这 切的枢纽则在于提升资本效率。 关键词:中长期增长趋势潜在增长率资本因素资本效率 在拓展的标准增长核算方程框架下进行了一系列研 引言 究,通过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长期增长的要素弹 改革开放30年来,在市场化取向的渐进式改革性、增长路径等统计现象的对比,对我国增长阶段转 推动下,中国经济步人了“起飞”跑道,增长成就非换问题、要素弹性逆转、潜在增长路径、人口结构变 凡,2010年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从化、城市化、资本效率、结构服务化等经济转型的结 1978年的220美元增加到当前的6000多美元,完构性特征进行了分析,论证了我国经济运行正进入 成了从低收人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转变,增长动力也结构性减速通道,认为效率提高是遏制经济减速的 由单纯的“低价工业化”转向了与“高价城市化”齐驱关键,应对增长减速潜在风险的政策着力点在于提 的阶段。然而,这“一低一高”的“双引擎”驱动虽然高资本效率 取得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也引致了经济结构失衡, 本文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经济中长期增长 对可持续性增长带来了挑战,也意味我国向高收入问题展开的一个后续性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 国家的演进之路必定不会平坦。 题展开:一是既然我国进入了结构性减速通道,那么 近几年来,尽管我国致力于经济转型与结构调减速后的GDP增长率具体处于何种潜在水平,这是 整,然而就在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型及结构调整首先要论证并明确的问题;二是如果经济在结构性 并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却出现了“结构收敛一致减速通道上惯性滑行,将面临一个怎样的前景;三是 性”现象,即国内人口转型、城市化、收入分配政策调在拓展的标准增长核算方程框架下,论证了资本效 整、开放条件下要素流动价格均等化机制等都逼迫率是导引我国经济运行的枢纽性变量,提升资本效 中国经济部分指标,如投资率、产业结构、要素弹性率不仅可延伸资本驱动模式的空间,淡化福利与效 等向经济发达阶段收敛,但与之形成反差的则是增率悖论,也是保证增长接近潜在水平的关键因素;最 长质量不佳、经济效率低下、二元经济明显、两极分后,探讨了资本效率的表现形式,分析了其长期低下 化严重、区域经济失衡、消费不振等一系列仍为发展的原因,并对提升资本效率给出了看法与建议 中国家所具有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依旧严重,这种 现象与实质之间的矛盾,使我国经济在未来中长期 二、关于增长阶段划分的考虑 增长中不仅可能陷入资本驱动模式下福利与效率悖 为探讨我国经济中长期增长趋势,本文将1985 论,也蕴含了经济过快减速风险。对于长期增长、经-2030年的45年跨度划为四个阶段进行分析,其 济减速风险问题,近来“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中前两阶段依据实际值计算,目的在于形成预测阶 黄志钢、刘霞辉,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邮政编码:100836,电子邮箱:hg710711@163.com、liuxh(cass,org.cn
·学术探讨· 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的趋势与前景 ∗ 黄志钢 刘霞辉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将1985-2030年的时间跨度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运用基于人口、就业 因素的恒等式分解法与标准生产函数分解法,分析了我国经济中长期增长趋势,两者都表明人口结 构转型是近来及未来几年增长减速的主要因素。由于资本因素仍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最大,如果 未来过度依赖投资,低效的资本投入将会伴随人口“负利”,把经济拖入过快的减速通道,而扭转这 一切的枢纽则在于提升资本效率。 关键词:中长期增长趋势 潜在增长率 资本因素 资本效率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年来,在市场化取向的渐进式改革 推动下,中国经济步入了“起飞”跑道,增长成就非 凡,2010 年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 均 GDP 从 1978年的220美元增加到当前的6000多美元,完 成了从低收入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转变,增长动力也 由单纯的“低价工业化”转向了与“高价城市化”齐驱 的阶段。然而,这“一低一高”的“双引擎”驱动虽然 取得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也引致了经济结构失衡, 对可持续性增长带来了挑战,也意味我国向高收入 国家的演进之路必定不会平坦。 近几年来,尽管我国致力于经济转型与结构调 整,然而就在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型及结构调整 并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却出现了“结构收敛一致 性”现象,即国内人口转型、城市化、收入分配政策调 整、开放条件下要素流动价格均等化机制等都逼迫 中国经济部分指标,如投资率、产业结构、要素弹性 等向经济发达阶段收敛,但与之形成反差的则是增 长质量不佳、经济效率低下、二元经济明显、两极分 化严重、区域经济失衡、消费不振等一系列仍为发展 中国家所具有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依旧严重,这种 现象与实质之间的矛盾,使我国经济在未来中长期 增长中不仅可能陷入资本驱动模式下福利与效率悖 论,也蕴含了经济过快减速风险。对于长期增长、经 济减速风险问题,近来“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 在拓展的标准增长核算方程框架下进行了一系列研 究,通过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长期增长的要素弹 性、增长路径等统计现象的对比,对我国增长阶段转 换问题、要素弹性逆转、潜在增长路径、人口结构变 化、城市化、资本效率、结构服务化等经济转型的结 构性特征进行了分析,论证了我国经济运行正进入 结构性减速通道,认为效率提高是遏制经济减速的 关键,应对增长减速潜在风险的政策着力点在于提 高资本效率。 本文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经济中长期增长 问题展开的一个后续性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 题展开:一是既然我国进入了结构性减速通道,那么 减速后的 GDP增长率具体处于何种潜在水平,这是 首先要论证并明确的问题;二是如果经济在结构性 减速通道上惯性滑行,将面临一个怎样的前景;三是 在拓展的标准增长核算方程框架下,论证了资本效 率是导引我国经济运行的枢纽性变量,提升资本效 率不仅可延伸资本驱动模式的空间,淡化福利与效 率悖论,也是保证增长接近潜在水平的关键因素;最 后,探讨了资本效率的表现形式,分析了其长期低下 的原因,并对提升资本效率给出了看法与建议。 二、关于增长阶段划分的考虑 为探讨我国经济中长期增长趋势,本文将1985 -2030年的45年跨度划为四个阶段进行分析,其 中前两阶段依据实际值计算,目的在于形成预测阶 — 35 — 《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8期 ∗ 黄志钢、刘霞辉,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邮政编码:100836,电子邮箱:hzg710711@163.com、liu_xh@cass.org.cn
段的分析结构,后两阶段则依此分析框架,结合定性 16 动生产率增长率 定量分析,估计出GDP平均增长率及其相关结构因14 素数值。具体而言,前两阶段分别为1985-2007 年、2008-2012年;后两阶段分别为2013-2018 年、2019-2030年,如此划分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第一,以实际值计算的1985-2012年的时间 段,以208年为分界点,主要因为200年之后国际套 国内经济形势都发生巨变:世界金融危机爆发;我国 图31985-2012年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情况 增长主要支柱之一的外贸出口遭受严重冲击;在经 济政策刺激下,各地固定资产投资风起云涌,房地产 9r% 一增量资本产出率(ICOR) 价格飞涨,资产泡沫膨胀,经济近乎非理性运行。然8 而,尽管投资大干快上,但增长却进入了一个持续下 降期,同时引致经济效率出现拐点,加速了经济下 滑,见图1 543210 实际GDP增长率(1978年为基期 图41985-2012年中国增量资本产出率(ICOR)变化 情况 注:ICOR值越大,表示资本效率越低。 进一步,若从资本效率(Y/K)增长率的变化情 况看,同样可凸显2008年后的这一下滑态势 图11985-2012年中国实际GDP增长率 (图5) 由图1可见,我国实际GDP增长率在2008年 后,明显进入了持续下滑期,但净投资率却于此后突 资本效率增长率 破了30%,出现连续攀升态势,见图2。 净投资率 图51985-2012年中国资本效率增长率情况 第二,虽然以上趋势图显示,1985-2007年期 间经济运行也并非一帆风顺,如1992年前后就有类 图21985—2012年中国净投资率变化情况 似突变情况,但考虑到本文意在展望未来,而非分析 GDP增长率下降与净投资率上升的背后,则是 历史,且距今超过20年,故并未将此单独划为一个 我国增长效率的持续下滑,2008年正是拐点所在, 阶段。将其纳入分析期,一是基于样本延长考量 由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与增量资本产出率(ICOR)变 是此时期虽有明显波动,但其不仅处于我国不断深 化趋势就可见一斑(图3、4)。 化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如1992年开始推动社会主 200年后我国经济运行的确拐入了完全不同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2001年进入WTO,而且也是 的轨迹,多数重要经济指标均出现劣质化,故以此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化加速及产业结构良性变 阶段划分分界点,顺理成 化时期。此外,虽然2003年前后经济运行也有波 动,但与2008年之后相比,显然不值一提。基于以
段的分析结构,后两阶段则依此分析框架,结合定性 定量分析,估计出 GDP平均增长率及其相关结构因 素数值。具 体 而 言,前 两 阶 段 分 别 为 1985-2007 年、2008-2012 年;后 两 阶 段 分 别 为 2013-2018 年、2019-2030年,如此划分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第一,以实际值计算的 1985-2012 年的时间 段,以2008年为分界点,主要因为2008年之后国际 国内经济形势都发生巨变:世界金融危机爆发;我国 增长主要支柱之一的外贸出口遭受严重冲击;在经 济政策刺激下,各地固定资产投资风起云涌,房地产 价格飞涨,资产泡沫膨胀,经济近乎非理性运行。然 而,尽管投资大干快上,但增长却进入了一个持续下 降期,同时引致经济效率出现拐点,加速了经济下 滑,见图1。 图1 1985-2012年中国实际 GDP增长率 由图1可见,我国实际 GDP增长率在2008年 后,明显进入了持续下滑期,但净投资率却于此后突 破了30%,出现连续攀升态势,见图2。 图2 1985-2012年中国净投资率变化情况 GDP增长率下降与净投资率上升的背后,则是 我国增长效率的持续下滑,2008年正是拐点所在, 由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与增量资本产出率(ICOR)变 化趋势就可见一斑(图3、4)。 2008年后我国经济运行的确拐入了完全不同 的轨迹,多数重要经济指标均出现劣质化,故以此为 阶段划分分界点,顺理成章。 图3 1985-2012年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情况 图4 1985-2012年中国增量资本产出率(ICOR)变化 情况 注:ICOR值越大,表示资本效率越低。 进一步,若从资本效率(Y/K)增长率的变化情 况看,同 样 可 凸 显 2008 年 后 的 这 一 下 滑 态 势 (图5)。 图5 1985-2012年中国资本效率增长率情况 第二,虽然以上趋势图显示,1985-2007年期 间经济运行也并非一帆风顺,如1992年前后就有类 似突变情况,但考虑到本文意在展望未来,而非分析 历史,且距今超过20年,故并未将此单独划为一个 阶段。将其纳入分析期,一是基于样本延长考量,二 是此时期虽有明显波动,但其不仅处于我国不断深 化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如1992年开始推动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2001年进入 WTO,而且也是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化加速及产业结构良性变 化时期。此外,虽然 2003 年前后经济运行也有波 动,但与2008年之后相比,显然不值一提。基于以 — 36 —
《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8期 上考虑,故将1985-2007年划为一个统一阶段 单独阶段。2019-2030年则考虑这是一个较长期 第三,至于将2013-2018年划为一个阶段,从预测阶段,也是五年调整周期后的一个10年发展 政治层面看,2012年后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层产期,且可能是我国各项经济指标的逆转期,如劳动弹 生,五年是一个新的执政周期,由此出台的各项新政性超过0.5、资本因素与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贡献 策也将完成一个周期。从经济层面看,前一阶段明率此降彼升的转换期、新人口政策产生效力与我国 显的不可持续的经济运行态势,必然会在这一周期迈人发达国家行列的准备期等 进行调整,当然就会出现不同运行特征,况且五年周 期也符合中期预测标准。此外,这五年也将是一个 三、基于人口、就业因素实际产出的恒等式分解 关键期,若此间不能扭转上一阶段经济运行的颓势 通过运用增长恒等式的分解方法,我们可以得 以及改革无法显现质的飞跃,我国经济运行可能会到表1。 拐人“滞胀”区,滑向中等收入陷阱,故将其划为一个 表1全社会实际产出增长四因素分解 全社会实际产出增长四因素分解 历史1985-2007 现状2008-2012 (2)劳动生产率(y=Y/L)增长率 8.80% (3)劳动参与率变化率(2) (4)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率 4% (5)总人口增长率 0.49% (1)实际增长=(2)+(3)+(4)+(5 9.17% 由表1可知,根据计算值(2)+(3)+(4)+(5),后两阶段预测的可靠性建立了可信基础。因为这意 可计算出两阶段GDP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0.12%味着,只要得出(2)、(3)、(4)、(5)项的预测值并相 和9.17%,而依据统计年鉴算出的两阶段实际GDP加,即可算出后两阶段的GDP平均增长率。 平均增长率(1978为基期)分别为10.14%和 (一)预测结果与分析 9.27%。显然,比较计算值与实际值,两者差异不 由此,根据计算与推测,可得出后两阶段的预测 大,表明恒等式分解的拟合效果是准确的,由此则为结果,如表2 表2全社会产出增长四因素分解及预测 全社会实际产出增长四因素分解 历史1985-2007现状200-201预测2013-20预测:019-280 (1)实际增长(年鉴数据)=(2)+(3)+(4)+(5) 10.12% 9.17% 6.9% (2)劳动生产率(y=Y/L)增长率 8.62% 8.80% 8.66% 3)劳动参与率变化率(2) 0.55% 0.65% (4)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率 0.54% 0.40 -0.5% (5)总人口增长率 0.26% 由表2可知,人口结构转型是增长减速的重大此外,从四个预测值的相对可靠性而言,(3)、(4) 原因,第二阶段尽管劳动生产率增加,但由于人口因(5)项较强,因为人口结构转型趋势具有稳定性,在无 素负向效应,导致实际增长下降。第三阶段劳动生重大事变情况下,只要根据出生率、死亡率的外推及各 产率虽也随之下降,但人口因素对实际产出下降的增长率数据的简单平滑即可得出后两阶段人口变动趋 负向比重占到了89%。不过,随着人口下降态势的势,而即便考虑到现在计划生育政策调整,这些新生儿 稳定,其负面效应也将减弱,在第四阶段比重将下降也要到2030年后才成为劳动人口。难点在于劳动生 到32%,这意味着人口结构转型在近10年内会对产率一项,尤其是体现各产业就业状况的各次产业就 增长减速造成极大冲击,这是无法扭转的客观态势,业份额加权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预测,这部分占实际 对此应坦然接受与认可。不过,劳动生产率却可通GDP平均增长率比重也绝对大,值得特别分析 过主观努力改善,其在后续阶段也将替代人口因素 (二)劳动生产率变动的结构因素分析与预测 成为影响增长的主要力量,故要使增长率不至于下 首先来看劳动生产率变动的结构因素预测结 降过快,就必须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多做文章。果,如表3
上考虑,故将1985-2007年划为一个统一阶段。 第三,至于将2013-2018年划为一个阶段,从 政治层面看,2012 年后新一 届 中 共 中 央 领 导 层 产 生,五年是一个新的执政周期,由此出台的各项新政 策也将完成一个周期。从经济层面看,前一阶段明 显的不可持续的经济运行态势,必然会在这一周期 进行调整,当然就会出现不同运行特征,况且五年周 期也符合中期预测标准。此外,这五年也将是一个 关键期,若此间不能扭转上一阶段经济运行的颓势 以及改革无法显现质的飞跃,我国经济运行可能会 拐入“滞胀”区,滑向中等收入陷阱,故将其划为一个 单独阶段。2019-2030年则考虑这是一个较长期 预测阶段,也是五年调整周期后的一个 10 年发展 期,且可能是我国各项经济指标的逆转期,如劳动弹 性超过0.5、资本因素与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贡献 率此降彼升的转换期、新人口政策产生效力与我国 迈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准备期等。 三、基于人口、就业因素实际产出的恒等式分解 通过运用增长恒等式的分解方法,我们可以得 到表1。 表1 全社会实际产出增长四因素分解 全社会实际产出增长四因素分解 历史1985-2007 现状2008-2012 (2)劳动生产率(y=Y/L)增长率 8.62% 8.80% (3)劳动参与率变化率(θL ) -0.07% -0.55% (4)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率 0.54% 0.43% (5)总人口增长率 1.03% 0.49% (1)实际增长=(2)+(3)+(4)+(5) 10.12% 9.17% 由表1可知,根据计算值(2)+(3)+(4)+(5), 可计算出两阶段 GDP 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0.12% 和9.17%,而依据统计年鉴算出的两阶段实际 GDP 平均 增 长 率 (1978 为 基 期 )分 别 为 10.14% 和 9.27%。显然,比较计算值与实际值,两者差异不 大,表明恒等式分解的拟合效果是准确的,由此则为 后两阶段预测的可靠性建立了可信基础。因为这意 味着,只要得出(2)、(3)、(4)、(5)项的预测值并相 加,即可算出后两阶段的 GDP平均增长率。 (一)预测结果与分析 由此,根据计算与推测,可得出后两阶段的预测 结果,如表2。 表2 全社会产出增长四因素分解及预测 全社会实际产出增长四因素分解 历史1985-2007 现状2008-2012 预测:2013-2018 预测:2019-2030 (1)实际增长(年鉴数据)=(2)+(3)+(4)+(5) 10.12% 9.17% 7.87% 6.9% (2)劳动生产率(y=Y/L)增长率 8.62% 8.80% 8.66% 8.0% (3)劳动参与率变化率(θL ) -0.07% -0.55% -0.65% -0.70% (4)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率 0.54% 0.43% -0.40% -0.5% (5)总人口增长率 1.03% 0.49% 0.26% 0.1% 由表2可知,人口结构转型是增长减速的重大 原因,第二阶段尽管劳动生产率增加,但由于人口因 素负向效应,导致实际增长下降。第三阶段劳动生 产率虽也随之下降,但人口因素对实际产出下降的 负向比重占到了89%。不过,随着人口下降态势的 稳定,其负面效应也将减弱,在第四阶段比重将下降 到32%,这意味着人口结构转型在近10年内会对 增长减速造成极大冲击,这是无法扭转的客观态势, 对此应坦然接受与认可。不过,劳动生产率却可通 过主观努力改善,其在后续阶段也将替代人口因素 成为影响增长的主要力量,故要使增长率不至于下 降过快,就必须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多做文章。 此外,从四个预测值的相对可靠性而言,(3)、(4)、 (5)项较强,因为人口结构转型趋势具有稳定性,在无 重大事变情况下,只要根据出生率、死亡率的外推及各 增长率数据的简单平滑即可得出后两阶段人口变动趋 势,而即便考虑到现在计划生育政策调整,这些新生儿 也要到2030年后才成为劳动人口。难点在于劳动生 产率一项,尤其是体现各产业就业状况的各次产业就 业份额加权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预测,这部分占实际 GDP平均增长率比重也绝对大,值得特别分析。 (二)劳动生产率变动的结构因素分析与预测 首先来看劳动生产率变动的结构因素预测结 果,如表3。 — 37 — 《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8期
表3劳动生产率变动的结构因素 (6)劳动生产率变动的结构因素 历史1985-2007现状2008-2012预测2013-2018预测:2019-2030 (7)劳动生产率(y=Y/L) 增长率=(8)X(9)+(10)×(11)+(12)×(13) 8.62 8.8% 8.66 8.0% (8)就业份额加权的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50% 41% 4.0% (9)增加值份额 10)就业份额加权的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10.56% 9.52% 8.5% (11)增加值份额 12)就业份额加权的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9.10% 8.91% (13)增加值份额 0.42 参考指标:(14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年鉴数据)4.42% 8.30% 6.36% 参考指标:(15)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年鉴数据) 9.21% 参考指标:(16)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年鉴数据) 5.99% 1.前两阶段劳动生产率变动的结构因素分析。全增长率(年鉴数据)看,这种吸引力存在隐患,即三次 社会劳动生产率(y=Y/L)增长率由(8)×(9)+(10)产业中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绝对下降,由 ×(11)+(12)×(13)计算而得,第二阶段全社会劳动9.21%下滑到7.03%,而第一、三产业则分别增长 生产率高于第一阶段,这是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了3.8%和0.73%,表明房地产业造就的繁荣是以 率的贡献结果。由表4可得出如下推论 牺牲效率为代价,也决定了房地产带动模式对增长 一是从就业加权的三次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与三的短期刺激性及长期不可持续特征。 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年鉴数据)比较看,第 是两阶段就业加权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相比, 阶段只有第一产业就业加权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下仅第一产业是增长的,从2.5%增长到4.49%,增幅 降,表明农业就业占全社会就业份额增长率处于下为1.99%,低于不考虑就业因素3.88%;第二产 降态势,而第二、第三产业上升,这符合工业化进程由于就业贡献,减幅由2.18%下降到1.04%,而第 就业结构特点,但第二产业就业份额增长率增加了三产业由于第二阶段就业状况逆转,反而由增幅 1.35%,与第三产的3.11%相比,仅占其43.4%,表0.73%下滑到减幅0.19%。虽是如此,若结合各产 明此阶段虽说是我国工业化的主要进程,但第三产业增加值份额的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第二阶段要高 业就业吸纳贡献却更大,显现了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于第一阶段,却又要归功于第三产业的贡献。比较 一个弊端 看,两阶段的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分别为0.45% 二是第二阶段延续了前阶段趋势,只有第一产(2.5%×0.18)和0.40%(4.49%×0.09),第二产 业就业加权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下降,但各次产业就业劳动生产率分别为5.17%(10.56%×0.49)和 业增长幅度发生变化,其中农业就业加权劳动生产4.67(9.52%×0.49),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分别为 率减少了3.81%,第二、三产业分别增加了2.49%3.0(9.10%×0.33)和3.74%(8.91%×0.42)。显然 与2.19%从数据看,比较符合工业化进程各次产此全社会三次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上升,正是第二阶 业的就业分布状况,第二产业就业也一改先前落后段第三产业的增幅大于第一、二产业降幅之和使然 第三产业的态势。不过,此阶段第二产业就业的增 以上主要围绕三种劳动生产率来分析,即三次 加却主要是房地产带动的,各地猛增的房地产建设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年鉴数据)、考虑就业因素 吸纳了大量农民工就业,不仅使第一产业就业大幅的就业加权三次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考虑各产业增 下降,也使第三产业就业增幅下降,与前相比,第 加值份额与就业因素的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虽然全 产业就业加权劳动生产率下降了1.92%,第二产业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最后计算GDP平均增长率的直 增加了1.14%,第三产业下降了0.92%。故从就业接因素,但却由前两者构成,故对三种劳动生产率结 角度,2008年后各地大规模房地产建设,逆转了先构变动的分析,可成为后续阶段预测的依据 前第三产业就业幅度贡献更大的情形,将第二产业 2.对后两阶段劳动生产率变动的结构因 推向了最前列,由此可看出我国制造业与房地产业素预测。对后两阶段实际产出的预测,除了参考以 对就业吸纳力的不同,这也不难想象房地产业繁荣上分析外,还依据相关数据变动趋势进行平滑,推测 对世人的吸引力。不过,若从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后续阶段四因素分解值,来预测实际产出
表3 劳动生产率变动的结构因素 (6)劳动生产率变动的结构因素 历史1985-2007 现状2008-2012 预测2013-2018 预测:2019-2030 (7)劳动生产率(y=Y/L) 增长率=(8)×(9)+(10)×(11)+(12)×(13) 8.62% 8.8% 8.66% 8.0% (8)就业份额加权的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2.50% 4.49% 4.1% 4.0% (9)增加值份额 0.18 0.09 0.07 0.05 (10)就业份额加权的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10.56% 9.52% 9.05% 8.5% (11)增加值份额 0.49 0.49 0.45 0.4 (12)就业份额加权的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9.10% 8.91% 8.95% 8.0 (13)增加值份额 0.33 0.42 0.48 0.55 参考指标:(14)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年鉴数据) 4.42% 8.30% 6.36% 参考指标:(15)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年鉴数据) 9.21% 7.03% 7.5% 参考指标:(16)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年鉴数据) 5.99% 6.72% 6.0% 1.前两阶段劳动生产率变动的结构因素分析。全 社会劳动生产率(y=Y/L)增长率由(8)×(9)+(10) ×(11)+(12)×(13)计算而得,第二阶段全社会劳动 生产率高于第一阶段,这是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 率的贡献结果。由表4可得出如下推论: 一是从就业加权的三次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与三 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年鉴数据)比较看,第一 阶段只有第一产业就业加权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下 降,表明农业就业占全社会就业份额增长率处于下 降态势,而第二、第三产业上升,这符合工业化进程 就业结构特点,但第二产业就业份额增长率增加了 1.35%,与第三产的3.11%相比,仅占其43.4%,表 明此阶段虽说是我国工业化的主要进程,但第三产 业就业吸纳贡献却更大,显现了我国工业化进程的 一个弊端。 二是第二阶段延续了前阶段趋势,只有第一产 业就业加权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下降,但各次产业就 业增长幅度发生变化,其中农业就业加权劳动生产 率减少了3.81%,第二、三产业分别增加了2.49% 与2.19%,从数据看,比较符合工业化进程各次产 业的就业分布状况,第二产业就业也一改先前落后 第三产业的态势。不过,此阶段第二产业就业的增 加却主要是房地产带动的,各地猛增的房地产建设 吸纳了大量农民工就业,不仅使第一产业就业大幅 下降,也使第三产业就业增幅下降,与前相比,第一 产业就业加权劳动生产率下降了1.92%,第二产业 增加了1.14%,第三产业下降了0.92%。故从就业 角度,2008年后各地大规模房地产建设,逆转了先 前第三产业就业幅度贡献更大的情形,将第二产业 推向了最前列,由此可看出我国制造业与房地产业 对就业吸纳力的不同,这也不难想象房地产业繁荣 对世人的吸引力。不过,若从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 增长率(年鉴数据)看,这种吸引力存在隐患,即三次 产业中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绝对下降,由 9.21%下滑到7.03%,而第一、三产业则分别增长 了3.88%和0.73%,表明房地产业造就的繁荣是以 牺牲效率为代价,也决定了房地产带动模式对增长 的短期刺激性及长期不可持续特征。 三是两阶段就业加权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相比, 仅第一产业是增长的,从2.5%增长到4.49%,增幅 为1.99%,低于不考虑就业因素3.88%;第二产业 由于就业贡献,减幅由2.18%下降到1.04%,而第 三产业由 于 第 二 阶 段 就 业 状 况 逆 转,反 而 由 增 幅 0.73%下滑到减幅0.19%。虽是如此,若结合各产 业增加值份额的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第二阶段要高 于第一阶段,却又要归功于第三产业的贡献。比较 看,两阶段 的 第 一 产 业 劳 动 生 产 率 分 别 为 0.45% (2.5% ×0.18)和0.40%(4.49% ×0.09),第二产 业劳动生产率分别为 5.17%(10.56% ×0.49)和 4.67(9.52% ×0.49),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分别为 3.0(9.10% ×0.33)和3.74%(8.91% ×0.42)。显然, 此全社会三次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上升,正是第二阶 段第三产业的增幅大于第一、二产业降幅之和使然。 以上主要围绕三种劳动生产率来分析,即三次 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年鉴数据)、考虑就业因素 的就业加权三次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考虑各产业增 加值份额与就业因素的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虽然全 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最后计算 GDP平均增长率的直 接因素,但却由前两者构成,故对三种劳动生产率结 构变动的分析,可成为后续阶段预测的依据。 2. 对 后 两 阶 段 劳 动 生 产 率 变 动 的 结 构 因 素预测。对后两阶段实际产出的预测,除了参考以 上分析外,还依据相关数据变动趋势进行平滑,推测 后续阶段四因素分解值,来预测实际产出。 — 38 —
《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8期 第一,从各产业GDP份额看,第一产业下降是 第三,对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前两阶段年鉴数 必然的,第二阶段已下降到0.09,第三、四阶段会继据显示,第一产业增幅很大,这与第一产业在第二阶 续下降,但随着农产品价格逐步升高,其比重不会下段就业大幅下降一致,在农业生产效率没有根本转 降太多,依据平均增幅推测,第三、四阶段的比重分变及就业回流情况下,第三阶段已不太会维持这么 别为0.07与0.05。第二产业难以延续增长势头,高的劳动生产率増长率,故取两阶段增长率均值为 故取递减平滑态势,考虑到房地产业大幅下降,减幅6.36%;基于就业与房地产过度投资的原因,第二产 将会高于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比重为0.45,相比下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下降幅度较大,当此情形消失 降了0.04,第四阶段第二产业比重仍将继续下降,时,其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应有所回调,鉴于2012年 但幅度不会如第三阶段这么大,考虑此阶段时间跨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已降到4.8%,在此基 度为12年,故取0.05降幅,比重为0.40。由第 础上回调,预计第三阶段将略高于第二阶段7.5% 二产业比重,自然推出后两阶段第三产业比重分别而第三产业将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第三阶段是 为0.48和0.55。这种产值比重变化态势,意味着城市化推进和经济结构服务化发展阶段,在服务业 第三产业将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角。 主导下,整个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不太可能超 第二,从就业份额增长率变动看,第二阶段农业过30年工业化主导时期,因为相对于工业而言,服 就业下降过快,显然不是农业生产效率突变结果,而务业有相对低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尤其对发展中 与房地产业吸纳大量农民工,推动资产价格虚高,降国家,服务业领域,特别是高素质人力资本领域还广 低农业吸引力高度相关,使农业就业迅速下降。而受限制情况下,低素质劳动力大量涌入服务业部门 随着房地产建设降温与农产品价格升高,农业吸纳甚至出现大量非正规就业,这种状况下第三产业就 就业会有部分回流,虽然下降态势不变,但幅度会减业、产出份额的扩大,将会进一步削弱其效率,这在 缓,考虑到第二阶段惯性作用,第三阶段取前两阶段课题组前期研究(2012)有详细阐述。由此,推测第 的总均值,即一2.26%。第二、三产业就业份额增长三阶段,随着第三产业就业、产出份额的扩大,其劳 率也同理,分别为1.55%和2.95%。 动生产率增长速度会下降到6.0%。 表4增长历史及预测 全社会实际产出增长四因素分解 历史1985-2007现状2008-2012预测2013-2018预测2019-2030 (1)实际增长(年鉴数据)=(2)+(3)+(4)+(5) 10.12% 7.87% (2)劳动生产率(y=Y/L)增长率 8.66 (3)劳动参与率变化率(0) 0.07% 0.55% 0.65% -0.70% (4)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率 4% 0.43% 0.40% .5% (5)总人口增长率 1.03% 0.49% 0.26% (6)劳动生产率变动的结构因素 (7)劳动生产率(y=Y/L 增长率=(8)×(9)+(10)×(11)+(12)×(13) 8.62% 8.66% 8.0% (8)就业份额加权的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2.50%4.49%4.1%4.0% (9)增加值份额 0.18 009 (10)就业份额加权的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10.56% 9.52% 9.05% (11)增加值份额 0.45 (12)就业份额加权的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9.10% 91% 895% (13)增加值份额 参考指标:(14)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年鉴数据)4.42% 30% 参考指标:(15)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年鉴数据) 参考指标:(16)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年鉴数据) 5.99% 第四,根据以上分析,可得出第三阶段三次产业增长率不会变化太多,推测仍将维持在4%;第二产 就业加权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分别为4.1%、9.05%业发展趋势与第一产业大致相同,不过基于可应用 和8.95%,而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为8.66%。至于第于实际工业生产的自主技术创新并非易事,而“干中 四阶段,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将会上升,但就业份额学”模式下大量投资所提高的劳动效率会趋于式微, 增长率会下降,两者相抵,故其就业加权劳动生产率故推测其就业加权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会稍微下降
第一,从各产业 GDP份额看,第一产业下降是 必然的,第二阶段已下降到0.09,第三、四阶段会继 续下降,但随着农产品价格逐步升高,其比重不会下 降太多,依据平均增幅推测,第三、四阶段的比重分 别为0.07与0.05。第二产业难以延续增长势头, 故取递减平滑态势,考虑到房地产业大幅下降,减幅 将会高于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比重为0.45,相比下 降了0.04,第四阶段第二产业比重仍将继续下降, 但幅度不会如第三阶段这么大,考虑此阶段时间跨 度为12年,故取0.05降幅,比重为0.40。由第一、 二产业比重,自然推出后两阶段第三产业比重分别 为0.48和0.55。这种产值比重变化态势,意味着 第三产业将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角。 第二,从就业份额增长率变动看,第二阶段农业 就业下降过快,显然不是农业生产效率突变结果,而 与房地产业吸纳大量农民工,推动资产价格虚高,降 低农业吸引力高度相关,使农业就业迅速下降。而 随着房地产建设降温与农产品价格升高,农业吸纳 就业会有部分回流,虽然下降态势不变,但幅度会减 缓,考虑到第二阶段惯性作用,第三阶段取前两阶段 的总均值,即-2.26%。第二、三产业就业份额增长 率也同理,分别为1.55%和2.95%。 第三,对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前两阶段年鉴数 据显示,第一产业增幅很大,这与第一产业在第二阶 段就业大幅下降一致,在农业生产效率没有根本转 变及就业回流情况下,第三阶段已不太会维持这么 高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故取两阶段增长率均值为 6.36%;基于就业与房地产过度投资的原因,第二产 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下降幅度较大,当此情形消失 时,其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应有所回调,鉴于2012年 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已降到4.8%,在此基 础上回调,预计第三阶段将略高于第二阶段7.5%; 而第三产业将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第三阶段是 城市化推进和经济结构服务化发展阶段,在服务业 主导下,整个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不太可能超 过30年工业化主导时期,因为相对于工业而言,服 务业有相对低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尤其对发展中 国家,服务业领域,特别是高素质人力资本领域还广 受限制情况下,低素质劳动力大量涌入服务业部门, 甚至出现大量非正规就业,这种状况下第三产业就 业、产出份额的扩大,将会进一步削弱其效率,这在 课题组前期研究(2012)有详细阐述。由此,推测第 三阶段,随着第三产业就业、产出份额的扩大,其劳 动生产率增长速度会下降到6.0%。 表4 增长历史及预测 全社会实际产出增长四因素分解 历史1985-2007 现状2008-2012 预测2013-2018 预测2019-2030 (1)实际增长(年鉴数据)=(2)+(3)+(4)+(5) 10.12% 9.17% 7.87% 6.9% (2)劳动生产率(y=Y/L)增长率 8.62% 8.80% 8.66% 8.0% (3)劳动参与率变化率(θL ) -0.07% -0.55% -0.65% -0.70% (4)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率 0.54% 0.43% -0.40% -0.5% (5)总人口增长率 1.03% 0.49% 0.26% 0.1% (6)劳动生产率变动的结构因素 (7)劳动生产率(y=Y/L) 增长率=(8)×(9)+(10)×(11)+(12)×(13) 8.62% 8.8% 8.66% 8.0% (8)就业份额加权的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2.50% 4.49% 4.1% 4.0% (9)增加值份额 0.18 0.09 0.07 0.05 (10)就业份额加权的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10.56% 9.52% 9.05% 8.5% (11)增加值份额 0.49 0.49 0.45 0.4 (12)就业份额加权的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9.10% 8.91% 8.95% 8.0 (13)增加值份额 0.33 0.42 0.48 0.55 参考指标:(14)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年鉴数据) 4.42% 8.30% 6.36% 参考指标:(15)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年鉴数据) 9.21% 7.03% 7.5% 参考指标:(16)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年鉴数据) 5.99% 6.72% 6.0% 第四,根据以上分析,可得出第三阶段三次产业 就业加权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分别为4.1%、9.05% 和8.95%,而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为8.66%。至于第 四阶段,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将会上升,但就业份额 增长率会下降,两者相抵,故其就业加权劳动生产率 增长率不会变化太多,推测仍将维持在4%;第二产 业发展趋势与第一产业大致相同,不过基于可应用 于实际工业生产的自主技术创新并非易事,而“干中 学”模式下大量投资所提高的劳动效率会趋于式微, 故推测其就业加权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会稍微下降, — 39 — 《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8期
大致为8.5%左右;而随着第三产业就业、产出份额数据)下降更快。至于综合产值、就业的各产业全社 的进一步扩大,第三产业劳动效率将会继续下降,但会劳动生产率,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比重最大,进入 若考虑到我国服务业相关领域开放,高素质人力资城市化阶段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各产业变动趋势则 本进入,又会延缓部分下降趋势,故推测其就业加权是第一产业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持续上升,第二产业本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仍在8%以上。 应出现上升继而下降的阶段,但在本文阶段划分中没 (三)小结 能体现,也同样持续下降,原因仍在于吸纳就业不足。 由上分析与预测,可得出全社会实际产出增长 最后,对于第三、四阶段潜在增长率分别为 四因素分解的总结论,见表4 7.87%和6.9%的预测值,首先我们认为其准确性 由表4,至少可反映以下情况:一是我国经济增较高。因为恒等式变换的计算方法本身就有一定的 长迈入了“结构性减速”通道,产出平均增长率由前可靠性,并且是在前两阶段实际数据计算基础上定 两个阶段的10.12%、9.17%下降到后两个阶段的性定量分析的一个推算,而所计算的GDP数值又与 7.87%和6.9%。减速原因除了人口结构转型外,还统计年鉴数据拟合度非常好。此外,鉴于人口、劳动 有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因为第三阶段后,随着力变动趋势的稳定性,由此外推也就有一定的准确 第三产业就业、产出份额扩大,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会逐性。其次,该数值可能是我国潜在增长水平的高限 步下降,由第二阶段的8.8%下降到8.66%,继而到因为该恒等式没有直接考虑资本因素,相对而言,资 8.0%这与第一、二阶段的上升势头不同 本因素变动则非常不稳定,在政府主导模式下极易 是虽如此,但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却又是第三受主观意志左右,投资率、资本效率等因素的波动尤 产业贡献的结果,并且也只有其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其如此,而人口、劳动力因素具有自然属性,尽管计 处于增长态势。比较来看,第二、三阶段的全社会第划生育政策有所扰动,但短期影响力有限。如此,就 产业劳动生产率分别为0.40%(4.49%×0.09)意味着该恒等式变换其实暗含了这样的假设:即资 和0.287%(4.1%×0.07),第二产业分别为4.67%本因素稳定的前提下,主要由人口、劳动力因素变动 (9.52%×0.49)和4.07%(9.05%×0.45),第三产所造成的实际GDP数值变化。这里稳定的意义并 业分别为3.74%(8.91%X0.42)和4.30%非资本因素绝对量不变,而是随着人口、劳动力因素 (8.95%×0.48),可看出第三阶段,第三产业全社变动,相应资本因素成比例变动。考虑到第二阶段 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不仅比重最大,且是唯一增长投资率很高,今后投资要再现此情形可能性不大,而 的。不过,由于增幅不能弥补第一、二产业降幅之第二阶段数值又是外推的重要依据。因此,依据此 和,又导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下降。第四阶段则恒等式变换所推算的实际GDP必是高位的,且可能 与第三阶段有相同的特征趋势 是高限的。当然,若要较全面展现可能的产出情况 三是对劳动生产率的分析,是从区分三种生产就有必要综合人口、劳动力、资本因素来预测。 率展开的。这三种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变动趋势, 正常情况下第一、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年鉴数据) 四、标准生产函数核算框架下 应逐步提高,我国情况不同是由于整个工业化进程 的三因素分析与预测 中,在政府主导模式下,工业投资太过集中,而第 产业不足,尤其第二阶段热衷房地产投资后,这种 三因素分析是综合资本K、劳动L及技术进步 扭曲就更甚。而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年鉴数据)先因素来探讨潜在增长问题,通常以生产函数分解法 是提高,进入到城市化推进和经济结构服务化发展达成目的 阶段后,则开始下降。就业加权各产业劳动生产率, (一)研究方法 第一产业基本上是下降趋势,尽管其劳动生产率(年 标准生产函数为Y=AK“L1-(,这是规模 鉴数据)逐步提高,但就业份额增长率却下降更快,报酬不变假设之下的生产函数,要素弹性a(t)1 两者相抵;第二产业应是先升后降,我国情况不同是a(t)是时变参数。此模型设置,主要是考察“均衡” 因为在工业化进程中,第二产业吸纳就业不足,下降路径上要素弹性的表现,以便与存在规模报酬效应 原因与第一产业类似,也是就业份额增长率下降更的“现实”弹性参数进行对比,同时也把规模报酬不 快;第三产业应也是先升后降,但下降原因与前者相变条件下弹性参数的时变趋势,作为未来增长过程 反,却是相对于就业份额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年鉴中弹性参数变化的一个镜像,其对应的标准增长核
大致为8.5%左右;而随着第三产业就业、产出份额 的进一步扩大,第三产业劳动效率将会继续下降,但 若考虑到我国服务业相关领域开放,高素质人力资 本进入,又会延缓部分下降趋势,故推测其就业加权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仍在8%以上。 (三)小结 由上分析与预测,可得出全社会实际产出增长 四因素分解的总结论,见表4。 由表4,至少可反映以下情况:一是我国经济增 长迈入了“结构性减速”通道,产出平均增长率由前 两个阶段的10.12%、9.17%下降到后两个阶段的 7.87%和6.9%。减速原因除了人口结构转型外,还 有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因为第三阶段后,随着 第三产业就业、产出份额扩大,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会逐 步下降,由第二阶段的8.8%下降到8.66%,继而到 8.0%,这与第一、二阶段的上升势头不同。 二是虽如此,但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却又是第三 产业贡献的结果,并且也只有其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处于增长态势。比较来看,第二、三阶段的全社会第 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分别为0.40%(4.49% ×0.09) 和0.287%(4.1%×0.07),第二产业分别为4.67% (9.52% ×0.49)和4.07%(9.05%×0.45),第三产 业 分 别 为 3.74% (8.91% × 0.42)和 4.30% (8.95% ×0.48),可看出第三阶段,第三产业全社 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不仅比重最大,且是唯一增长 的。不过,由于增幅不能弥补第一、二产业降幅之 和,又导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下降。第四阶段则 与第三阶段有相同的特征趋势。 三是对劳动生产率的分析,是从区分三种生产 率展开的。这三种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变动趋势, 正常情况下第一、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年鉴数据) 应逐步提高,我国情况不同是由于整个工业化进程 中,在政府主导模式下,工业投资太过集中,而第一、 三产业不足,尤其第二阶段热衷房地产投资后,这种 扭曲就更甚。而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年鉴数据)先 是提高,进入到城市化推进和经济结构服务化发展 阶段后,则开始下降。就业加权各产业劳动生产率, 第一产业基本上是下降趋势,尽管其劳动生产率(年 鉴数据)逐步提高,但就业份额增长率却下降更快, 两者相抵;第二产业应是先升后降,我国情况不同是 因为在工业化进程中,第二产业吸纳就业不足,下降 原因与第一产业类似,也是就业份额增长率下降更 快;第三产业应也是先升后降,但下降原因与前者相 反,却是相对于就业份额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年鉴 数据)下降更快。至于综合产值、就业的各产业全社 会劳动生产率,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比重最大,进入 城市化阶段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各产业变动趋势则 是第一产业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持续上升,第二产业本 应出现上升继而下降的阶段,但在本文阶段划分中没 能体现,也同样持续下降,原因仍在于吸纳就业不足。 最后,对 于 第 三、四 阶 段 潜 在 增 长 率 分 别 为 7.87%和6.9%的预测值,首先我们认为其准确性 较高。因为恒等式变换的计算方法本身就有一定的 可靠性,并且是在前两阶段实际数据计算基础上定 性定量分析的一个推算,而所计算的 GDP数值又与 统计年鉴数据拟合度非常好。此外,鉴于人口、劳动 力变动趋势的稳定性,由此外推也就有一定的准确 性。其次,该数值可能是我国潜在增长水平的高限。 因为该恒等式没有直接考虑资本因素,相对而言,资 本因素变动则非常不稳定,在政府主导模式下极易 受主观意志左右,投资率、资本效率等因素的波动尤 其如此,而人口、劳动力因素具有自然属性,尽管计 划生育政策有所扰动,但短期影响力有限。如此,就 意味着该恒等式变换其实暗含了这样的假设:即资 本因素稳定的前提下,主要由人口、劳动力因素变动 所造成的实际 GDP数值变化。这里稳定的意义并 非资本因素绝对量不变,而是随着人口、劳动力因素 变动,相应资本因素成比例变动。考虑到第二阶段 投资率很高,今后投资要再现此情形可能性不大,而 第二阶段数值又是外推的重要依据。因此,依据此 恒等式变换所推算的实际 GDP必是高位的,且可能 是高限的。当然,若要较全面展现可能的产出情况, 就有必要综合人口、劳动力、资本因素来预测。 四、标准生产函数核算框架下 的三因素分析与预测 三因素分析是综合资本 K、劳动 L 及技术进步 因素来探讨潜在增长问题,通常以生产函数分解法 达成目的。 (一)研究方法 标准生产函数为Y =AKα(t)L1-α(t) ,这是规模 报酬不变假设之下的生产函数,要素弹性α(t)1- α(t)是时变参数。此模型设置,主要是考察“均衡” 路径上要素弹性的表现,以便与存在规模报酬效应 的“现实”弹性参数进行对比,同时也把规模报酬不 变条件下弹性参数的时变趋势,作为未来增长过程 中弹性参数变化的一个镜像,其对应的标准增长核 — 40 —
《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8期 算方程为: (t-1),依据实际1978年为基期的GDP,即可估计 Y/Y=A/A+a:(K/K)+(1-a)·(L/L) 出净投资率(I/Y)和资本效率(Y/K);劳动投入增 此标准增长核算方程意味着:GDP增长率=资长率由上文的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pop)×劳动参 本弹性x资本投入增长率+劳动弹性×劳动投入增与率变化率(0L)即可得出;至于资本弹性a和t增 长率+tfp增长率 长率,将运用方程:log(GDP/L)=C+a 其中:资本投入增长率=净投资率(/Y)×资log(K/L)+e;,以 Kalman滤波方法来估计1978 本效率(Y/K);劳动投入增长率=劳动年龄人口增 2012年的标准增长方程参数(a)及技术进步速度 长率(popl)×劳动参与率变化率(L) (tp),可得出两者卡尔曼滤波估计值,劳动弹性由 这里无论是净投资率还是资本效率的估计,关 1-a间接计算出 键在于先估计资本存量;资本存量计算公式为:K (二)拟合效果分析 (t)=K(t-1)+1(t)-D(t),l(t)为固定资本形成总 根据此法,估计出的中国1985-2012年生产函 额实际值,D(t)为固定资产实际折旧。在资本存量数三因素分解值,如表5。 数值估计后,即可估计出净投资I·(t)=K(t)-K 表5生产函数三因素分解 标准生产函数三因素分解 历史1985-2007 现状2008-2012 (17)潜在增长(生产函数拟合)三因素 10.02% 9.63% (18)资本投入(K):弹性 0.55 (19)贡献份额=[(18)×(24)]/(17) 69.92% 71.05% (20)劳动投入(L):弹性 (21)贡献份额=[(20)×(28)1/(17) 1.75% 2)tfp:增长率 2.62% (23)贡献份额=100-(19)-(21) 24.35% 27.20% 因素细分 (24)资本投入增长率(k=K/K)=(25)×(26) 11.30% 12.44% (25)(净)投资率(lY) 21.32% 35.55% (26)资本效率(Y/K) 0.35 (27)劳动投入增长率(l=d/L)=(28)+(29) 1.51% 0.38% (28)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pop) (29)劳动参与率变化率(1) 07% 0.55% 第一从拟合效果看,两阶段潜在产出增长率 第二,从生产函数拟合三因素看,增长贡献主要 分别为10.02%和9.63%,与实际GDP增长率的来自于资本投入,其次为TFP,劳动贡献最弱。鉴 10.14%和9.27%相比,分别相差一0.12%与于劳动投入因素贡献低,且上文已探讨,这里主要分 0.36%,与上文分解法分别相差-0.02%、-0.1比析资本投入与TFP。资本投入涉及资本弹性、净投 较,拟合度要低一些,并且拟合误差存在不一致性。资率与资本效率三变量,数据表明,尽管第二阶段净 显然,加上资本因素后,情形变得复杂,因为净投资投资率年均增加14%,但抵不住资本效率与资本弹 率、资本效率、资本弹性α、tp增长率等的估计,都性大幅下滑,使资本因素增长率由第一阶段的 与资本投入波动相关,第二阶段拟合的潜在产出增7.00%(18项×24项)下降到6.83%(18项×24 长率要比实际GDP平均增长率高,可能与此阶段项),而TFP增长率由2.44%增长到2.62%,二者 tfp增长率高估有较大关系,因为在资本效率由基本相抵,而劳动因素尽管比重很低,但负面效应最 0.53严重下滑到0.35时,tfp增长率仍增长了大,即由第一阶段的0.57%(20项×27项)下降到 0.18%。尽管如此,该法拟合的潜在増长率准确度第二阶段0.17%。由此,可至少得到两个结论: 还是可接受的,误差也不过分别为1%和3%。 是前两阶段GDP平均增长率的下降主要由人口红
算方程为: Y · /Y =A · /A +α· K · ( /K ) + (1-α)·(L · /L) 此标准增长核算方程意味着:GDP增长率=资 本弹性×资本投入增长率+劳动弹性×劳动投入增 长率+tfp增长率 其中:资本投入增长率=净投资率 (I/Y)× 资 本效率(Y/K);劳动投入增长率=劳动年龄人口增 长率(popl)×劳动参与率变化率(θL) 这里无论是净投资率还是资本效率的估计,关 键在于先估计资本存量;资本存量计算公式为:K (t)=K(t-1)+I(t)-D(t),I(t)为固定资本形成总 额实际值,D(t)为固定资产实际折旧。在资本存量 数值估计后,即可估计出净投资I·(t)= K(t)- K (t-1),依据实际1978年为基期的 GDP,即可估计 出净投资率 (I/Y)和资本效率(Y/K);劳动投入增 长率由上文的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popl)×劳动参 与率变化率(θL)即可得出;至于资本弹性a和tfp增 长 率,将 运 用 方 程:log(GDP/L)= C + α · log(K/L)+εi ,以 Kalman滤波方法来估计1978 -2012年的标准增长方程参数(a)及技术进步速度 (tfp),可得出两者卡尔曼滤波估计值,劳动弹性由 1-a间接计算出。 (二)拟合效果分析 根据此法,估计出的中国1985-2012年生产函 数三因素分解值,如表5。 表5 生产函数三因素分解 标准生产函数三因素分解 历史 1985-2007 现状2008-2012 (17)潜在增长(生产函数拟合)三因素 10.02% 9.63% (18)资本投入(K):弹性 0.62 0.55 (19)贡献份额=[(18)×(24)]/(17) 69.92% 71.05% (20)劳动投入(L):弹性 0.38 0.45 (21)贡献份额=[(20)×(28)]/(17) 5.73% 1.75% (22)tfp:增长率 2.44% 2.62% (23)贡献份额=100-(19)-(21) 24.35% 27.20% 因素细分 (24)资本投入增长率(k=dK/K )=(25)×(26) 11.30% 12.44% (25)(净)投资率 (I/Y ) 21.32% 35.55% (26)资本效率(Y/K ) 0.53 0.35 (27)劳动投入增长率(l=dL/L)=(28)+(29) 1.51% 0.38% (28)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popl ) 1.58% 0.93% (29)劳动参与率变化率(θL ) -0.07% -0.55% 第一,从拟合效果看,两阶段潜在产出增长率 分别为 10.02% 和 9.63%,与实际 GDP 增长率的 10.14% 和 9.27% 相 比,分 别 相 差 -0.12% 与 0.36%,与上文分解法分别相差-0.02%、-0.1比 较,拟合度要低一些,并且拟合误差存在不一致性。 显然,加上资本因素后,情形变得复杂,因为净投资 率、资本效率、资本弹性a、tfp增长率等的估计,都 与资本投入波动相关,第二阶段拟合的潜在产出增 长率要比实际 GDP 平均增长率高,可能与此阶段 tfp增 长 率 高 估 有 较 大 关 系,因 为 在 资 本 效 率 由 0.53 严 重 下 滑 到 0.35 时,tfp 增 长 率 仍 增 长 了 0.18%。尽管如此,该法拟合的潜在增长率准确度 还是可接受的,误差也不过分别为1%和3%。 第二,从生产函数拟合三因素看,增长贡献主要 来自于资本投入,其次为 TFP,劳动贡献最弱。鉴 于劳动投入因素贡献低,且上文已探讨,这里主要分 析资本投入与 TFP。资本投入涉及资本弹性、净投 资率与资本效率三变量,数据表明,尽管第二阶段净 投资率年均增加14%,但抵不住资本效率与资本弹 性 大 幅 下 滑,使 资 本 因 素 增 长 率 由 第 一 阶 段 的 7.00%(18 项 ×24 项)下 降 到 6.83% (18 项 ×24 项),而 TFP增长率由2.44%增长到2.62%,二者 基本相抵,而劳动因素尽管比重很低,但负面效应最 大,即由第一阶段的0.57%(20项×27项)下降到 第二阶段0.17%。由此,可至少得到两个结论:一 是前两阶段 GDP平均增长率的下降主要由人口红 — 41 — 《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8期
利消失造成,这与前文结论一致;二是资本效率低下善、技术进步与规模效应。基于我国工业化阶段“干 的大量净投资难以弥补人口红利消失的缺 中学”模式下,主要依赖国外技术设备带来效率改 善、技术进步及较大投资规模,遂使得我国TFP增 资本弹性 资本效率 长与高投入有较大关联,如图7 由图7可知,TFP增长率随着净投资率变化, 总体趋势是上升的,但在此过程中也可看到,从 1985年以来,每当投资出现下降时,TFP增长率反 而升高,即TFP波峰是与净投资率波谷大体相对 应。2007年后这种态势出现了变化,TFP增长率变 化平稳,但净投资率却直线上升,而此时正是效率损 失最严重的阶段,故表5中TFP增长率拟合值推测 应有所偏高(似乎趋势应如虚线所示),由此可能导 致GDP平均增长率的估计值比实际值偏高。 图61985-2012年资本弹性与资本效率变动态势 第三,工业化阶段,资本弹性与资本效率的变动 一TP增长率 趋势有较高的一致性,如图6。此外,资本弹性变动 趋势也与收人分配结构相关,若向资本倾斜会加大 资本弹性,若劳动份额通过国民收入提高而自动提 升,资本弹性将会下降。这种下降是随人力资本附 加值的提高而下降,是城市化服务化阶段的自然体 现,但若实行强制性收入分配倾斜政策,而使低附加 值、低素质劳动力获得与之贡献不相称的国民福利 至薹馨昱昌自 提升,就会人为压低资本弹性,增长将很容易进入减 图71985-2012年TPP增长率与净投资率的变动趋势 速通道。不过,在工业化或工业化向城市化转型阶 (三)预测结果与分析 段,资本效率仍是决定资本弹性的主要因素。因为 依据前两阶段拟合情况分析,对后两阶段潜在 资本产出弹性的最基本含义,即是指产量变化率对增长情况进行预测,结果如表6 资本投资变化率的反应程度。当净投资变化率很 由表6可知,在第三、四阶段,三因素增长贡献 大,但产出增加率却变小,则必是资本效率低下所次序不变,不过自第三阶段起,劳动因素对GDP增 致,结果资本弹性自然就下降。当然,随着进入城市长率的贡献份额变为负效应,并呈扩大趋势,0 化服务化阶段,净投资率下降及人力资本附加值提由-5.0%降到-7.2%,人口红利已转为人口 高,势必导致劳动投入弹性增加,此时尽管提升资本“负利”。 效率仍会提高资本弹性,但已难抵挡劳动弹性上升 人口“负利”的出现,意味着资本与TFP要分担 势头,导致资本弹性相对下降成为一个必然趋势。贡献份额。基于TFP趋势,第三阶段对GDP增长 因此,在工业化或工业化向城市化的转型阶段,资本贡献份额升到30%以上,应是合理判断。此外,基 效率对资本弹性仍是决定性因素。2008-2012年于第三阶段后,“干中学”模式对技术进步拉动效应 资本弹性比前阶段大幅下滑(由0.62下降到的式微,以及规模效应与效率改善不利的变化趋势 0.55),一方面固然与劳动报酬增加,收入向劳动者虽然TFP贡献份额将上升,但增长率将下降,鉴于 倾斜之间有内在关联,但最主要则是资本效率下降第二阶段TFP估计可能偏高的认识,第三阶段增长 导致资本弹性降低。表5中2008-2012年净投资率将会徘徊在2.1%左右的水平。以此趋势,进入 率比前阶段年均增加14%,但资本效率由0.53下到第四阶段,TFP贡献份额会继续上升,但增长率 滑到0.35,结果资本投入增长率仅增加1%,这种低仍将下降,因为此时“干中学”模式效应可能丧失殆 效的资本投资,必导致资本弹性大幅下滑,图6大致尽,TFP贡献将会在自主创新、制度创新等“创新” 表明了资本弹性与资本效率变动的这一态势。 模式下拉动,这有一定难度且需时效,故认为贡献份 第四,TFP指标通常认为有三个来源:效率改额将升到37%左右,但增长率会下降到1.90%左右
利消失造成,这与前文结论一致;二是资本效率低下 的大量净投资难以弥补人口红利消失的缺口。 图6 1985-2012年资本弹性与资本效率变动态势 第三,工业化阶段,资本弹性与资本效率的变动 趋势有较高的一致性,如图6。此外,资本弹性变动 趋势也与收入分配结构相关,若向资本倾斜会加大 资本弹性,若劳动份额通过国民收入提高而自动提 升,资本弹性将会下降。这种下降是随人力资本附 加值的提高而下降,是城市化服务化阶段的自然体 现,但若实行强制性收入分配倾斜政策,而使低附加 值、低素质劳动力获得与之贡献不相称的国民福利 提升,就会人为压低资本弹性,增长将很容易进入减 速通道。不过,在工业化或工业化向城市化转型阶 段,资本效率仍是决定资本弹性的主要因素。因为 资本产出弹性的最基本含义,即是指产量变化率对 资本投资变化率的反应程度。当净投资变化率很 大,但产出增加率却变小,则必是资本效率低下所 致,结果资本弹性自然就下降。当然,随着进入城市 化服务化阶段,净投资率下降及人力资本附加值提 高,势必导致劳动投入弹性增加,此时尽管提升资本 效率仍会提高资本弹性,但已难抵挡劳动弹性上升 势头,导致资本弹性相对下降成为一个必然趋势。 因此,在工业化或工业化向城市化的转型阶段,资本 效率对资本弹性仍是决定性因素。2008-2012年 资本 弹 性 比 前 阶 段 大 幅 下 滑 (由 0.62 下 降 到 0.55),一方面固然与劳动报酬增加,收入向劳动者 倾斜之间有内在关联,但最主要则是资本效率下降 导致资本弹性降低。表5中2008-2012年净投资 率比前阶段年均增加14%,但资本效率由0.53下 滑到0.35,结果资本投入增长率仅增加1%,这种低 效的资本投资,必导致资本弹性大幅下滑,图6大致 表明了资本弹性与资本效率变动的这一态势。 第四,TFP指标通常认为有三个来源:效率改 善、技术进步与规模效应。基于我国工业化阶段“干 中学”模式下,主要依赖国外技术设备带来效率改 善、技术进步及较大投资规模,遂使得我国 TFP增 长与高投入有较大关联,如图7。 由图7可知,TFP 增长率随着净投资率变化, 总体 趋 势 是 上 升 的,但 在 此 过 程 中 也 可 看 到,从 1985年以来,每当投资出现下降时,TFP 增长率反 而升高,即 TFP 波峰是与净投资率波谷大体相对 应。2007年后这种态势出现了变化,TFP增长率变 化平稳,但净投资率却直线上升,而此时正是效率损 失最严重的阶段,故表5中 TFP增长率拟合值推测 应有所偏高(似乎趋势应如虚线所示),由此可能导 致 GDP平均增长率的估计值比实际值偏高。 图7 1985-2012年 TFP增长率与净投资率的变动趋势 (三)预测结果与分析 依据前两阶段拟合情况分析,对后两阶段潜在 增长情况进行预测,结果如表6。 由表6可知,在第三、四阶段,三因素增长贡献 次序不变,不过自第三阶段起,劳动因素对 GDP增 长率 的 贡 献 份 额 变 为 负 效 应,并 呈 扩 大 趋 势,0 由-5.0%降 到 -7.2 %,人 口 红 利 已 转 为 人 口 “负利”。 人口“负利”的出现,意味着资本与 TFP要分担 贡献份额。基于 TFP趋势,第三阶段对 GDP 增长 贡献份额升到30%以上,应是合理判断。此外,基 于第三阶段后,“干中学”模式对技术进步拉动效应 的式微,以及规模效应与效率改善不利的变化趋势, 虽然 TFP贡献份额将上升,但增长率将下降,鉴于 第二阶段 TFP估计可能偏高的认识,第三阶段增长 率将会徘徊在2.1%左右的水平。以此趋势,进入 到第四阶段,TFP 贡献份额会继续上升,但增长率 仍将下降,因为此时“干中学”模式效应可能丧失殆 尽,TFP贡献将会在自主创新、制度创新等“创新” 模式下拉动,这有一定难度且需时效,故认为贡献份 额将升到37%左右,但增长率会下降到1.90%左右 — 42 —
《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8期 的水平。 估计资本投入增长率会在9.5%左右。若依此趋势 至于资本因素,涉及资本弹性、资本效率与净投继续平滑,第四阶段资本效率将降到0.3,再加上收 资率三个变量,依照前两阶段变化趋势,第三阶段资分配政策调整效应,劳动弹性将升高,资本弹性下 本弹性会降到0.5,这与资本效率由0.35下降到降到0.48,进入到产出要素弹性参数逆转阶段,而 0.32的变化趋势一致,当然也有对“十八大”后国家净投资率会降到25%左右,由此资本投入增长率会 收人分配政策调整及居民人均收入翻番战略部署的降到7.5%左右,相应资本贡献份额第三阶段会达 考量;而净投资率将会下降到30%以下,基于中国到73%左右,第四阶段将下降,基本维持在第一阶 城市化进程及城市化率与投资增长的倒U型关系,段70%的水平。 表6生产函数三因素分解及预测 历史195-2007现状2008-2012预测2013-2018预测2019-2030 (17)潜在增长(生产函数拟合)三因素 10.02% 9.63% 6.52% 5.13% (18)资本投入(K):弹性 0.50 0.48 (19)贡献份额=[(18)×(24)]/(17) (20)劳动投入(L):弹性 (21)贡献份额=[(20)×(27)]/(17) -7.20% (22)tfp:增长率 44% 2.62% 2.10% (23)贡献份额=100-(19)-(21) 24.35% 7.20% 32.2% 37.0% [因素细分] (24)资本投入增长率(k=dK/K)=(25)×(26) 9.5% (25)(净)投资率(ⅣY) 21.32% 35.55% 25% (26)资本效率(Y/K) (27)劳动投入增长率(|=dLL)=(28)+(29) 1.51% 0.38% -0.66% -0.71% (28)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pop) 0.01% (29)劳动参与率变化率(1) 0.07% 0.55% 0.65% 由上分析,最终得出生产函数三因素对GDP言,资本因素不仅主观能动性更大,且在三因素中产 潜在增长率的预测值为:第三阶段为6.52%,第四出贡献率也绝对大,其恶化必会导致产出增长率快 阶段为5.13%。显然,这与前文恒等式分解的估计速下降,以上GDP潜在增长率预测值比恒等式分解 值7.87%和6.9%有一定差距,且还略呈发散态势,估计值的差距越来越大,即是如此。这还不包括节 如图8 能减排政策、国际热钱及国际市场波动等一系列负 面效应的冲击,综合起来负面效应理应更多,实际运 ◆恒等式分解一生产函数拟合 行中GDP增长率可能还要更低。 从资本因素三变量变动情况看,除第二阶段净 10.00% 投资率猛升外,其他都呈下降趋势。不过净投资率 D0% 降低,是一个客观趋势。随着经济规模扩大、资源消 耗、城市化推进,高投资难以为继,持续下滑是必然 的,况且也不可能再现第二阶段那种以房地产为主 的疯狂投资;至于资本弹性,虽有下降趋势,但这种 4.00% 下降是随着劳动贡献提升,人力资本效应展现,劳动 1985-20 2018-2030 分配所占份额逐渐提高,劳动弹性上升后表现出的 图8两种预测结果 相对下降现象,而并非本身就有内在理应下降的机 (四)对资本因素的评析 制。正如前文所述,资本效率才是资本弹性内在决 显然,加入资本因素后,情况变得复杂。相对而定性因素,真正的城市化阶段还未来临之前,资本弹
的水平。 至于资本因素,涉及资本弹性、资本效率与净投 资率三个变量,依照前两阶段变化趋势,第三阶段资 本弹性会 降 到 0.5,这 与 资 本 效 率 由 0.35 下 降 到 0.32的变化趋势一致,当然也有对“十八大”后国家 收入分配政策调整及居民人均收入翻番战略部署的 考量;而净投资率将会下降到30%以下,基于中国 城市化进程及城市化率与投资增长的倒 U 型关系, 估计资本投入增长率会在9.5%左右。若依此趋势 继续平滑,第四阶段资本效率将降到0.3,再加上收 入分配政策调整效应,劳动弹性将升高,资本弹性下 降到0.48,进入到产出要素弹性参数逆转阶段,而 净投资率会降到25%左右,由此资本投入增长率会 降到7.5%左右,相应资本贡献份额第三阶段会达 到73%左右,第四阶段将下降,基本维持在第一阶 段70%的水平。 表6 生产函数三因素分解及预测 历史1985-2007 现状2008-2012 预测2013-2018 预测2019-2030 (17)潜在增长(生产函数拟合)三因素 10.02% 9.63% 6.52% 5.13% (18)资本投入(K):弹性 0.62 0.55 0.50 0.48 (19)贡献份额=[(18)×(24)]/(17) 69.92% 71.05% 72.8% 70.2% (20)劳动投入(L):弹性 0.38 0.45 0.50 0.52 (21)贡献份额=[(20)×(27)]/(17) 5.73% 1.75% -5.0 % -7.20 % (22)tfp:增长率 2.44% 2.62% 2.10% 1.90% (23)贡献份额=100-(19)-(21) 24.35% 27.20% 32.2 % 37.0% [因素细分] (24)资本投入增长率(k=dK/K )=(25)×(26) 11.30% 12.44% 9.5% 7.5% (25)(净)投资率 (I/Y ) 21.32% 35.55% 29.7% 25% (26)资本效率(Y/K ) 0.53 0.35 0.32 0.30 (27)劳动投入增长率(l=dL/L)=(28)+(29) 1.51% 0.38% -0.66% -0.71% (28)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popl ) 1.58% 0.93% -0.01% -0.01% (29)劳动参与率变化率(θL ) -0.07% -0.55% -0.65% -0.7% 由上分析,最终得出生产函数三因素对 GDP 潜在增长率的预测值为:第三阶段为6.52%,第四 阶段为5.13%。显然,这与前文恒等式分解的估计 值7.87%和6.9%有一定差距,且还略呈发散态势, 如图8。 图8 两种预测结果 (四)对资本因素的评析 显然,加入资本因素后,情况变得复杂。相对而 言,资本因素不仅主观能动性更大,且在三因素中产 出贡献率也绝对大,其恶化必会导致产出增长率快 速下降,以上 GDP潜在增长率预测值比恒等式分解 估计值的差距越来越大,即是如此。这还不包括节 能减排政策、国际热钱及国际市场波动等一系列负 面效应的冲击,综合起来负面效应理应更多,实际运 行中 GDP增长率可能还要更低。 从资本因素三变量变动情况看,除第二阶段净 投资率猛升外,其他都呈下降趋势。不过净投资率 降低,是一个客观趋势。随着经济规模扩大、资源消 耗、城市化推进,高投资难以为继,持续下滑是必然 的,况且也不可能再现第二阶段那种以房地产为主 的疯狂投资;至于资本弹性,虽有下降趋势,但这种 下降是随着劳动贡献提升,人力资本效应展现,劳动 分配所占份额逐渐提高,劳动弹性上升后表现出的 相对下降现象,而并非本身就有内在理应下降的机 制。正如前文所述,资本效率才是资本弹性内在决 定性因素,真正的城市化阶段还未来临之前,资本弹 — 43 — 《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8期
性也不会必然快速下降,要素弹性也不会自然随之估计就只能是前阶段惯性运行的后果,表6中资本 逆转,关键在于资本效率。资本效率,更无必然下降效率下降就是我国经济运行趋势的反映。 的理由,反而随着市场的规范、技术进步、管理水平 相对地,人口与劳动因素变动就具有一定的稳 提高,资本效率升高才是正常。表6中资本效率的定性,虽然劳动生产率与资本因素也有一定关联,但 逐步下降是基于预测方法使然,因为估计值是在相并非由资本效率本身数值决定,而是与资本效率增 邻阶段数据基础上,再依据前面各数据变化趋势及长率及人均资本增长率直接相关,表7中30-32项 定性分析,通过平滑得出。坦率地说,此处与其称为表明了此关系。如此,前文恒等式分解的预测,实际 潜在增长,不如说是惯性增长,因为这实际就是同一上缩小、淡化了资本因素,而突显了人口、劳动因素 增长模式下惯性运行的结果。如果该模式及由此显与总产出的关系,再加上前文劳动生产率的估计中 现的经济运行具有稳定性,那这种预测就相对准确,已经考虑了资本因素的调整,故恒等式的估计值准 如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经济运行,称为潜在增长也确性较高,可视为我国的潜在增长率 无不可。但当经济在转型或调整中,如当前中国,此 表7基于提升资本效率考虑的调整表 历史1985-2007现状2008-2012预测2013-2018预测2019-2030 (17)潜在增长(生产函数拟合)三因素 10.02% 9.63% 7.4% 6.45% 18)资本投入(K):弹性 (19)贡献份额=[(18)×(24)]/(17) 69.92% 71.05% 73.2% 66.7% (20)劳动投入(L):弹性 0.43 (21)贡献份额=[(20)×(28)]/(17) 5.73% 1.75 (22)tfp:增长率 2.44% 2.62% 2.26% 2.5% (23)贡献份额=100-(19)-(21 24.35% 27.20 38.8% 因素细分 (24)资本投入增长率(k=dK/K)=(25)×(26) 11.30% 12.44% (25)(净)投资率(IY 21.32% 35.55% 20% (26)资本效率(Y/K) 0.43 (27)劳动投入增长率(=dL/L)=(28)+(29) 1.51% 0.38% 0.66% 0.71% 28)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pop1) 1.58% 0.93% 0.01% 0.01% (29)劳动参与率变化率(1) 0.07% -0.65% 0.7%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30)劳动生产率(y=Y/L)增长率=(32)+(33) 8.62% 8.80% 8.05% (31)资本效率(Y/K)增长率 -4.81% 1.0% (32)人均资本(K/L)增长率 9.51% 13.60% 7.38 7.05% 当然,惯性运行的GDP增长率与潜在増长率的则需考虑。其次,资本弹性能否减缓下降甚至略微 渐行渐远,是令人难以接受的。在人口“负利”、结构提升?前文已表明资本弹性的决定与资本效率和分 性减速通道形成、TFP还难堪大任的当下,放弃资配政策相关,维持现有分配政策,可抑制劳动弹性过 本驱动模式就意味着放弃促进增长的努力,但若坚快上升,减缓资本弹性下降,但这是否必然就会降低 持长期以来的资本驱动模式,就会如课题组(2013)福利增进,也需考虑。而提升资本效率,在同样投资 所说,可能出现福利与效率悖论。如此,能否破解变化率下,可提高产出增加率,从而提高资本弹性。 此悖论就是关键所在。 也即是说,一方面维持劳动弹性不过快提升,一方面 要破解此悖论,明显的答案即是造就一个有效提升资本效率,资本弹性略微提高也并非不可能。 率的资本驱动模式。从资本因素三变量来看:首先,第三,至于资本效率,随着技术进步、市场成熟、人力 净投资率下降是必然的,这已无须论证,但下降多少资本提高,正常情况下本应逐步提升,但我国却持续 44
性也不会必然快速下降,要素弹性也不会自然随之 逆转,关键在于资本效率。资本效率,更无必然下降 的理由,反而随着市场的规范、技术进步、管理水平 提高,资本效率升高才是正常。表6中资本效率的 逐步下降是基于预测方法使然,因为估计值是在相 邻阶段数据基础上,再依据前面各数据变化趋势及 定性分析,通过平滑得出。坦率地说,此处与其称为 潜在增长,不如说是惯性增长,因为这实际就是同一 增长模式下惯性运行的结果。如果该模式及由此显 现的经济运行具有稳定性,那这种预测就相对准确, 如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经济运行,称为潜在增长也 无不可。但当经济在转型或调整中,如当前中国,此 估计就只能是前阶段惯性运行的后果,表6中资本 效率下降就是我国经济运行趋势的反映。 相对地,人口与劳动因素变动就具有一定的稳 定性,虽然劳动生产率与资本因素也有一定关联,但 并非由资本效率本身数值决定,而是与资本效率增 长率及人均资本增长率直接相关,表7中30-32项 表明了此关系。如此,前文恒等式分解的预测,实际 上缩小、淡化了资本因素,而突显了人口、劳动因素 与总产出的关系,再加上前文劳动生产率的估计中, 已经考虑了资本因素的调整,故恒等式的估计值准 确性较高,可视为我国的潜在增长率。 表7 基于提升资本效率考虑的调整表 历史1985-2007 现状2008-2012 预测2013-2018 预测2019-2030 (17)潜在增长(生产函数拟合)三因素 10.02% 9.63% 7.4% 6.45% (18)资本投入(K):弹性 0.62 0.55 0.57 0.50 (19)贡献份额=[(18)×(24)]/(17) 69.92% 71.05% 73.2% 66.7% (20)劳动投入(L):弹性 0.38 0.45 0.43 0.50 (21)贡献份额=[(20)×(28)]/(17) 5.73% 1.75% -3.7% -5.5% (22)tfp:增长率 2.44% 2.62% 2.26% 2.5% (23)贡献份额=100-(19)-(21) 24.35% 27.20% 30.5% 38.8% 因素细分 (24)资本投入增长率(k=dK/K )=(25)×(26) 11.30% 12.44% 9.5% 8.6% (25)(净)投资率 (I/Y ) 21.32% 35.55% 25% 20% (26)资本效率(Y/K ) 0.53 0.35 0.38 0.43 (27)劳动投入增长率(l=dL/L)=(28)+(29) 1.51% 0.38% -0.66% -0.71% (28)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popl ) 1.58% 0.93% -0.01% -0.01% (29)劳动参与率变化率(θL ) -0.07% -0.55% -0.65% -0.7%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30)劳动生产率(y=Y/L)增长率=(32)+(33) 8.62% 8.80% 8.66% 8.05% (31)资本效率(Y/K )增长率 -0.89% -4.81% 1.28% 1.0% (32)人均资本(K/L)增长率 9.51% 13.60% 7.38% 7.05% 当然,惯性运行的 GDP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的 渐行渐远,是令人难以接受的。在人口“负利”、结构 性减速通道形成、TFP 还难堪大任的当下,放弃资 本驱动模式就意味着放弃促进增长的努力,但若坚 持长期以来的资本驱动模式,就会如课题组(2013) 所说,可能出现福利与效率悖论。① 如此,能否破解 此悖论就是关键所在。 要破解此悖论,明显的答案即是造就一个有效 率的资本驱动模式。从资本因素三变量来看:首先, 净投资率下降是必然的,这已无须论证,但下降多少 则需考虑。其次,资本弹性能否减缓下降甚至略微 提升? 前文已表明资本弹性的决定与资本效率和分 配政策相关,维持现有分配政策,可抑制劳动弹性过 快上升,减缓资本弹性下降,但这是否必然就会降低 福利增进,也需考虑。而提升资本效率,在同样投资 变化率下,可提高产出增加率,从而提高资本弹性。 也即是说,一方面维持劳动弹性不过快提升,一方面 提升资本效率,资本弹性略微提高也并非不可能。 第三,至于资本效率,随着技术进步、市场成熟、人力 资本提高,正常情况下本应逐步提升,但我国却持续 — 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