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limatechange.cn 第4卷第5期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Vol 4. No5 2008年9月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September, 2008 文章编号:1673-1719(2008)05-0303-06 节能减排与中国经济的低碳发展 庄贵阳 (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732) 摘要: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的是一条赶超型或压缩型的工业化道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发达国 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在中国集中显现。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对经济 增长的瓶颈性约束,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文章概述了“十一五”规划提出节能减 排目标的背景,分析了其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意义,总结了目前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困难,提出了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节能减排:气候变化: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206123,3 献标识码:A 引言 1节能减排与践行科学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 进入新世纪,中国经济出现了重化工业发展趋 瞩目的成绩。1978—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势。一直以来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的资源浪 (GDP)以年均97%的速度増长,到2007年人均GDP费与枯竭、环境破坏与恶化,使得资源环境问题成 达到2460美元,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然而,中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最大困惑。2003年中 国正在走一条赶超型或压缩型的工业化道路,发达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 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种种能源和续的科学发展观,并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 环境问题正在中国集中显现。为了突破环境污染、资提出节能减排目标,表明政府对能源、资源、环境 源和能源短缺以及气候变化等问题对中国经济增长和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关切。 的硬性约束,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 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即单位GDP能源消耗要降低1.1能源安全 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节能减排既 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是中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也使其对能源需求始终保持强劲增长的态势。1990年 是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行动。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99亿t标煤,到2007年达到 本文分析了节能减排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意265亿t标煤。从1992年起,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 义,总结了中国节能减排工作的成绩,分析了存在超过了生产总量。在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过程中, 的困难,提出了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政策建议 能源安全(持续稳定供应)越来越成为制约中国经 收稿日期:2008-05-30:修订日期:2008-07-21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7BACO3A04)资助 作者简介:庄贵阳(1969-),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国际气候制度和气候变化经济分析方面的研究.Emal:zhuang_gy@yahoo.com o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Adv. Clim, Change Res, 200.4(5):303-308 303
www.climatechange.cn Ad v. Clim. Ch a n g e Re s., 2 0 0 8, 4 (5): 303-308 3 0 3 第 4 卷 第 5 期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8 年 9 月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Vo l . 4, N o . 5 September, 2 0 0 8 文章编号:1673-1719 (2008) 05-0303-06 节能减排与中国经济的低碳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732) 引 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 瞩目的成绩。1978 — 2006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以年均9.7%的速度增长,到2007年人均GDP 达到2460美元,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然而,中 国正在走一条赶超型或压缩型的工业化道路,发达 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种种能源和 环境问题正在中国集中显现。为了突破环境污染、资 源和能源短缺以及气候变化等问题对中国经济增长 的硬性约束,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 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即单位GDP能源消耗要降低 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0%。节能减排既 是中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也 是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行动。 本文分析了节能减排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意 义,总结了中国节能减排工作的成绩,分析了存在 的困难,提出了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政策建议。 收稿日期:2008-05-30; 修订日期:2008-07-21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7BAC03A04)资助 作者简介:庄贵阳(1969-),男,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国际气候制度和气候变化经济分析方面的研究. E-mail: zhuang_gy@yahoo.com.cn 摘 要:自 1978 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的是一条赶超型或压缩型的工业化道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发达国 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在中国集中显现。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对经济 增长的瓶颈性约束,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文章概述了“十一五”规划提出节能减 排目标的背景,分析了其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意义,总结了目前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困难,提出了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节能减排;气候变化;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206/F123.3 文献标识码:A 庄贵阳 1 节能减排与践行科学发展 进入新世纪,中国经济出现了重化工业发展趋 势。一直以来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的资源浪 费与枯竭、环境破坏与恶化,使得资源环境问题成 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最大困惑。2003年中 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 续的科学发展观,并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 提出节能减排目标,表明政府对能源、资源、环境 和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关切。 1.1 能源安全 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使其对能源需求始终保持强劲增长的态势。1990年 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 9.9 亿 t 标煤,到 2007 年达到 26.5 亿t标煤。从1992 年起,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 超过了生产总量。在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过程中, 能源安全(持续稳定供应)越来越成为制约中国经
国内策略 304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8年 济持续增长的瓶颈,尤其是石油的可获得性。从国环境负担占GDP的比例为2,68%~5.78%;国家 1993年起中国成为石油进口国,1996年成为原油进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2006年发布的数据显示 口国。目前,中国己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2004年环境污染损失占同期GDP的3.05%。 石油消费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 中国的煤炭储量占全世界的13%,而石油和天 2007年石油的进口依存度达466%。2003年以来,然气储量只占全世界的1%,国内能源需求的2/3需 国际原油市场的原油价格不断攀升,到2008年6月要由煤炭来满足。中国大量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都是 26日一度超过了每桶120美元。虽然中国非常注重燃煤引起的,其中最严重的污染物是SO2,2005年, 能源结构的清洁化,但国内替代选择方式有限,以SO,排放造成大约60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改变。2001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列举的全世界20个空气污 考虑到国际社会对中国石油进口过度敏感,以及中染最严重的城市中有16个在中国。2004年只有31% 国从西方国家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石油危机时期获得的中国城市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空气质量标准[7。 的经验,中国必须重视能源供给安全。节能减排有世界卫生组织还指出,中国30%的地区受到严重的 助于中国能源安全目标的实现 酸雨影响 1.2资源短缺 1.4气候变化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但人均资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气 源占有量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步入重化工业发展候变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 阶段,对能源、原材料等资源需求压力增大,粗放应对。1990-2003年,中国的GDP增长大约占世 型经济快速増长使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战界的10%,能源消费増长占世界的25%,温室气体 略性资源进一步紧张,如石油供应、水资源短缺问排放量增长占世界的34%、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 题,电力紧张问题。从统计数据来看,2006年,我预计,全球未来排放增长的2/3~3/4来自发展中国 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为55%,但能源、钢材和家,主要(低成本)的减排潜力也在发展中国家,越 水泥消耗却分别占世界的15%、30%和54%。据早采取减排行动越经济可行四国际上的流行观点 预测,到2020年,在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45种矿产认为,要实现“把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防止 资源中,可以保证供应的有24种,基本保证的2种,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的最终目 短缺的10种,严重短缺的9种2。到2020年中国的标,要以中国实施大量减排为先决条件。中国在国 石油、铁、锰、铜、铅和锌的进口依存度将分别为际社会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58%、52%、38%、82%、52%和69%。以我国目 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关于发展中国家是否应该 前的经济増长速度和生产规模,依赖国际市场购入承担减排义务的国际论辩催生了低碳经济理念。随 大量资源来支持粗放型增长也是不现实的。中国利着2007年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出版以及“巴厘 用国际市场不是无限度的,这就要求在加强对国内路线图”的达成,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在国际上越来 资源开发和国外资源利用的同时,更要注重转变经越受到关注。低碳经济是碳生产力(单位碳排放的 济增长方式,努力降低资源消耗 经济产出)达到一定水平的经济形态。向低碳经济 转型的过程就是低碳发展的过程。低碳发展通过技 1.3环境污染 术跨越式发展和制度约束得以实现,表现为能源效 在资源瓶颈问题日益突岀的同时,环境污染的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消费行为的理性化 压力更为严重,目前中国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这在本质上与中国正在开展的“两型”(资源节约型 弃物的排放量均保持较高的增长率。经济运行成本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以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和社会成本进一步扩大。有关研究表明,2003年中致。中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进程之中,需要较大的 o1994-204hdinaNcaCheneeouma3Elec:roni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www.climatechange.cn 3 0 4 Ad v. Clim. Ch a n g e Re s., 2 0 0 8, 4 (5): 303-308 国 内 策 略 304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 8 年 济持续增长的瓶颈,尤其是石油的可获得性。从 1993年起中国成为石油进口国,1996年成为原油进 口国。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 石油消费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一, 2007 年石油的进口依存度达 46.6%。2003 年以来, 国际原油市场的原油价格不断攀升,到2008年6月 26 日一度超过了每桶120美元。虽然中国非常注重 能源结构的清洁化,但国内替代选择方式有限,以 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改变。 考虑到国际社会对中国石油进口过度敏感,以及中 国从西方国家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石油危机时期获得 的经验,中国必须重视能源供给安全。节能减排有 助于中国能源安全目标的实现。 1.2 资源短缺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但人均资 源占有量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步入重化工业发展 阶段,对能源、原材料等资源需求压力增大,粗放 型经济快速增长使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战 略性资源进一步紧张,如石油供应、水资源短缺问 题,电力紧张问题。从统计数据来看,2006 年,我 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为5.5%,但能源、钢材和 水泥消耗却分别占世界的15%、30% 和54% [1]。据 预测,到2020年,在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45种矿产 资源中,可以保证供应的有24种,基本保证的2种, 短缺的10种,严重短缺的9种 [2]。到2020年中国的 石油、铁、锰、铜、铅和锌的进口依存度将分别为 58%、52%、38%、82%、52% 和69% [3]。以我国目 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生产规模,依赖国际市场购入 大量资源来支持粗放型增长也是不现实的。中国利 用国际市场不是无限度的,这就要求在加强对国内 资源开发和国外资源利用的同时,更要注重转变经 济增长方式,努力降低资源消耗。 1.3 环境污染 在资源瓶颈问题日益突出的同时,环境污染的 压力更为严重,目前中国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 弃物的排放量均保持较高的增长率。经济运行成本 和社会成本进一步扩大。有关研究表明,2003年中 国环境负担占GDP的比例为2.68%~5.78% [4];国家 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 2006 年发布的数据显示, 2004年环境污染损失占同期GDP的3.05% [5]。 中国的煤炭储量占全世界的13%,而石油和天 然气储量只占全世界的1%,国内能源需求的2/3需 要由煤炭来满足。中国大量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都是 燃煤引起的,其中最严重的污染物是SO2,2005年, SO2 排放造成大约 600 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6]。 2001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列举的全世界20个空气污 染最严重的城市中有16个在中国。2004年只有31% 的中国城市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空气质量标准 [7]。 世界卫生组织还指出,中国30%的地区受到严重的 酸雨影响。 1.4 气候变化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气 候变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 应对。1990 — 2003 年,中国的 GDP 增长大约占世 界的 10%,能源消费增长占世界的 25%,温室气体 排放量增长占世界的34% [8]。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 预计,全球未来排放增长的 2/3~3/4 来自发展中国 家,主要(低成本)的减排潜力也在发展中国家,越 早采取减排行动越经济可行 [9]。国际上的流行观点 认为,要实现“把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防止 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的最终目 标,要以中国实施大量减排为先决条件。中国在国 际社会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关于发展中国家是否应该 承担减排义务的国际论辩催生了低碳经济理念。随 着 2007 年 IPCC 第四次评估报告的出版以及“巴厘 路线图”的达成,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在国际上越来 越受到关注。低碳经济是碳生产力(单位碳排放的 经济产出)达到一定水平的经济形态。向低碳经济 转型的过程就是低碳发展的过程。低碳发展通过技 术跨越式发展和制度约束得以实现,表现为能源效 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消费行为的理性化。 这在本质上与中国正在开展的“两型”(资源节约型 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以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 致。中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进程之中,需要较大的
庄贵阳:节能减排与中国经济的低碳发展 305 温室气体排放空间,同时也有保护全球气候的责任世界平均水平。十六大报告曾提出到2020年GDP总 与政治意愿,在发展中寻求减排,走低碳经济发展量翻两番的目标,而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到2020 道路是双赢的选择 年人均GDP翻两番。按市场汇率70计算,到2020 年中国人均GDP将达4500美元。中国为了满足人们 2节能减排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积极意义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的决心和努力不会 动摇,这是实现社会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中国不 应对气候变化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可能牺牲经济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来控制温室气体 关系到发展模式与能源安全、经济竞争力与对外贸排放,必须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易、国际地位与国家形象,必须统筹考虑国际、国 从能源强度因素(l)来看,“十一五”规划中 内两个大局,以积极姿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提出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与控制温室气 作。过去,中国一直把气候变化问题看成是外交问体排放有很大的协同性,是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题。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中国不再把气候变化问最有可能也最重要的途径。庄贵阳2根据全面建设 题局限于外交领域,而是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上升小康社会目标和“十一五”规划能源强度目标设计 到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在国内层面节能减排是优了3种情景,分析了2010年中国的能源消费和温室 先领域,通过节能减排可以实现国内发展目标和全气体排放需求(表1)。相对于参照情景中3564亿t 球气候保护目标的统 标煤的能源需求(以“十五”期间GDP增长率为 根据Kaya恒等式0,一个国家(或地区)CO29.48%,能源消费增长率为9.90%计算),在“十 排放量(ECω)的增长,主要取决于4个方面的因素五”期间实现能源强度下降20%的目标,意味着节 人口(P)、人均GDP(G)、单位GDP能耗(l,能约702亿~1029亿t标煤能源消费。如果保持2005 源强度)和能源结构(l)。从Kaya恒等式和以下的年能源消费结构不变的话,相当于少排放3.39亿 分析中可以看出,节能减排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有4.97亿tCO,。相对于2005年的实际能源消费量,到 很大的协同性,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具有积极的意2010年中国仍需要额外供给3.10亿~637亿t标煤, 义。中国必须以节能减排优先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中国仍将面临严峻的可持续能源供给挑战。研究表 明,即便中国实现这个目标,也只能做到相对的低 Eo2= PXG XIE×l 碳经济发展12 从人口因素来看,虽然通过成功实施计划生育 从能源结构因素来看,通过落实《可再生能源 政策,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婴儿法》(2005年)和实施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 死亡率、总和生育率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可再生能源开发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根据《可再生 中国毕竞有13亿的人口基数。由于人口惯性,中国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2007年),到2010年和2020 每年新增人口1600万左右,到2020年总人口将达到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比例分别达到10% 146亿,到2033年达到人口高峰,大约为15亿m。和15%,中国将投资20000亿元人民币来实现2020 此外,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5%~年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然而,中国是世界上少数 60%,城市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城市人口将增几个以煤为主要燃料的国家,在2005年全球一次能 加约1300万。目前城市人口的人均能源消费是农村源消费构成中,煤炭仅占278%,而中国高达689% 人口的3.5倍,随着大量农村人口移居到城市,能源与石油、天然气燃料相比,单位热量燃煤CO排放 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将大量增长。 量分别高出约36%和61%。由于调整能源结构在 从人均GDP因素来看,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定程度上受到资源结构的制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四大经济体。2002年中国人均GDP首次超过1000面临着技术和资金上的障碍,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 美元,2007年达到2460美元,但人均GDP仍低于资源和消费结构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将不会发 o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caw. Clima. ntp:/WW1. Cn4(S):303=308 305
www.climatechange.cn Ad v. Clim. Ch a n g e Re s., 2 0 0 8, 4 (5): 303-308 3 0 5 5 期 庄贵阳:节能减排与中国经济的低碳发展 305 温室气体排放空间,同时也有保护全球气候的责任 与政治意愿,在发展中寻求减排,走低碳经济发展 道路是双赢的选择。 2 节能减排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积极意义 应对气候变化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关系到发展模式与能源安全、经济竞争力与对外贸 易、国际地位与国家形象,必须统筹考虑国际、国 内两个大局,以积极姿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 作。过去,中国一直把气候变化问题看成是外交问 题。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中国不再把气候变化问 题局限于外交领域,而是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上升 到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在国内层面节能减排是优 先领域,通过节能减排可以实现国内发展目标和全 球气候保护目标的统一。 根据Kaya恒等式 [10],一个国家(或地区)CO2 排放量( ECO2)的增长,主要取决于4个方面的因素: 人口(P)、人均GDP(G)、单位GDP 能耗(IE,能 源强度)和能源结构(IC)。从Kaya恒等式和以下的 分析中可以看出,节能减排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有 很大的协同性,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具有积极的意 义。中国必须以节能减排优先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从人口因素来看,虽然通过成功实施计划生育 政策,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婴儿 死亡率、总和生育率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 中国毕竟有13亿的人口基数。由于人口惯性,中国 每年新增人口1600万左右,到2020年总人口将达到 14.6亿,到2033年达到人口高峰,大约为15亿[11]。 此外,到 2020 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 55%~ 60%,城市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城市人口将增 加约1300万。目前城市人口的人均能源消费是农村 人口的3.5倍,随着大量农村人口移居到城市,能源 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将大量增长。 从人均GDP因素来看,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 第四大经济体。2002年中国人均GDP首次超过1000 美元,2007 年达到 2460 美元,但人均 GDP 仍低于 世界平均水平。十六大报告曾提出到2020年GDP总 量翻两番的目标,而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到2020 年人均 GDP翻两番。按市场汇率7.0计算,到2020 年中国人均GDP将达4500美元。中国为了满足人们 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的决心和努力不会 动摇,这是实现社会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中国不 可能牺牲经济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来控制温室气体 排放,必须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从能源强度因素(IE)来看,“十一五”规划中 提出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与控制温室气 体排放有很大的协同性,是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最有可能也最重要的途径。庄贵阳[12]根据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目标和“十一五”规划能源强度目标设计 了3种情景,分析了2010年中国的能源消费和温室 气体排放需求(表1)。相对于参照情景中35.64亿t 标煤的能源需求(以“十五”期间 GDP 增长率为 9.48%,能源消费增长率为 9.90% 计算),在“十一 五”期间实现能源强度下降20% 的目标,意味着节 约7.02亿~10.29亿t标煤能源消费。如果保持2005 年能源消费结构不变的话,相当于少排放3.39亿~ 4.97亿t CO2。相对于2005年的实际能源消费量,到 2010年中国仍需要额外供给3.10亿~6.37亿t标煤, 中国仍将面临严峻的可持续能源供给挑战。研究表 明,即便中国实现这个目标,也只能做到相对的低 碳经济发展[12]。 从能源结构因素来看,通过落实《可再生能源 法》(2005年)和实施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 可再生能源开发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根据《可再生 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2007年),到2010年和2020 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比例分别达到10% 和 15%,中国将投资20000亿元人民币来实现2020 年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然而,中国是世界上少数 几个以煤为主要燃料的国家,在2005年全球一次能 源消费构成中,煤炭仅占27.8%,而中国高达68.9%。 与石油、天然气燃料相比,单位热量燃煤 CO2 排放 量分别高出约36%和61%。由于调整能源结构在一 定程度上受到资源结构的制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面临着技术和资金上的障碍,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 资源和消费结构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将不会发 ECO2 = P × G × IE × IC
国内策略 306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8年 生根本性改变 并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需要通过“干中 表1“十一五”能源强度目标对CO2减排的贡献(按2005 学”( learning by doing)积累经验 年价格计算 节能减排可以被看作中国在近期发展低碳经济 Table I Contribution of energy intensity reduction target to CO2的一项具体行动。不可否认,中国“十一五”规划 emission reduction in the llth five- Year plan(2005 year price)中提出的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是雄心勃勃 10年 的。国家统计局2007年的资料表明,2006年全国31 2005年 情景1情景2参照情景个省市自治区只有北京市实现了年度单位GDP能耗 GDP年增长率% 9906.38900 目标,说明节能减排是一项严峻的挑战。这也引起 GDP/10 2 国内外的一些质疑和否定,认为设定目标是一回事, 消费/亿t标煤 222525.3528.6235.64 能否实现目标是另一回事。在此背景下,2007年6 能源强度丌t标煤/万元) 0.980981.24 月,中国先后出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能源消费年增长率95026451699《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 能源消费弹性 041 0.57 技专项行动》等多个法律文件和行动计划,表明中 CO2排放量/亿t 10.75122413.82 17.2 国推进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和勇气。 资料来源于文献[12}表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由于重视资源节约 以人民币计 和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取得了积极进展。近两年,中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节能减排与控制温室国依法淘汰了一大批落后产能,如关停小火电2157 气体排放有很大的协同性。显然,控制温室气体排万kW、小煤矿1.12万处,淘汰落后炼铁产能4659 放也是发展低碳经济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低碳经济万t、水泥产能8700万t。全国环保投入达5500多亿 对中国的含义不是要求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元,占同期GDP的124%。启动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至少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作这样的要求),而燃煤电厂脱硫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央政府投资 是要全力地提高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使单位GDP支持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691个。2007年单位 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逐步降低,使中国的产业与技GDP能耗比2006年下降3.27%,化学需氧量和SO2 术在未来国际竞争中能占据一席之地。正是基于以排放总量近年来首次出现双下降,比2006年分别下 上考虑,中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2010年单位降3.14%和466% 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的目标,并提出要控制 节能减排虽然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我们 温室气体排放。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节 能减排的成效仍然较为脆弱。落实节能减排还存在 3从节能减排看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艰巨性不少障碍,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仼重道远。综 合有关分析3,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 第一,理顺以资源性产品为代表的要素价格 所趋。斯特恩爵士在2006年的报告中指出,全球以无疑对形成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起着重要作用,但 每年GDP1%的投资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在通货膨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将进一步加大整体 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然而,向物价水平上涨的压力。所以,一些资源性产品的价 低碳经济转型却是一项长期工程。即便最早提岀低格形成杋制还不能充分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 碳经济概念的英国,其目标也只是到2050年建设低害成本和供求关系,“污染者付费”的原则没有很好 碳经济社会。虽然发达国家在低碳经济实践方面已落实 经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和可以借鉴的国际经验,但 第二,在就业压力和税收压力较大的情况下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向低碳经济转型机遇与挑战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结构调整存在难度。一方面,相 06 Adv. Clim. Change Res.2008, 4(5):303-308 o1994-2012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国 内 策 略 www.climatechange.cn 3 0 6 Ad v. Clim. Ch a n g e Re s., 2 0 0 8, 4 (5): 303-308 306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 8 年 生根本性改变。 表 1 “十一五”能源强度目标对 CO2 减排的贡献(按 2005 年价格计算) Table 1 Contribution of energy intensity reduction target to CO2 emission reduction in the 11th Five-Year Plan (2005 year price)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节能减排与控制温室 气体排放有很大的协同性。显然,控制温室气体排 放也是发展低碳经济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低碳经济 对中国的含义不是要求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至少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作这样的要求),而 是要全力地提高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使单位GDP 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逐步降低,使中国的产业与技 术在未来国际竞争中能占据一席之地。正是基于以 上考虑,中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2010年单位 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的目标,并提出要控制 温室气体排放。 3 从节能减排看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艰巨性 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 所趋。斯特恩爵士在2006年的报告中指出,全球以 每年 GDP 1% 的投资可以避免将来每年 GDP 5%~ 20% 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然而,向 低碳经济转型却是一项长期工程。即便最早提出低 碳经济概念的英国,其目标也只是到2050年建设低 碳经济社会。虽然发达国家在低碳经济实践方面已 经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和可以借鉴的国际经验,但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向低碳经济转型机遇与挑战 并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需要通过“干中 学”(learning by doing)积累经验。 节能减排可以被看作中国在近期发展低碳经济 的一项具体行动。不可否认,中国“十一五”规划 中提出的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是雄心勃勃 的。国家统计局2007年的资料表明,2006年全国31 个省市自治区只有北京市实现了年度单位GDP能耗 目标,说明节能减排是一项严峻的挑战。这也引起 国内外的一些质疑和否定,认为设定目标是一回事, 能否实现目标是另一回事。在此背景下,2007 年 6 月,中国先后出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 技专项行动》等多个法律文件和行动计划,表明中 国推进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和勇气。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由于重视资源节约 和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取得了积极进展。近两年,中 国依法淘汰了一大批落后产能,如关停小火电2157 万 kW、小煤矿 1.12 万处,淘汰落后炼铁产能 4659 万t、水泥产能8700万t。全国环保投入达5500多亿 元,占同期GDP的1.24%。启动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燃煤电厂脱硫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央政府投资 支持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 691个。2007年单位 GDP 能耗比2006年下降 3.27%,化学需氧量和SO2 排放总量近年来首次出现双下降,比2006年分别下 降 3.14% 和4.66%。 节能减排虽然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我们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节 能减排的成效仍然较为脆弱。落实节能减排还存在 不少障碍,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任重道远。综 合有关分析[13],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理顺以资源性产品为代表的要素价格, 无疑对形成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起着重要作用,但 在通货膨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将进一步加大整体 物价水平上涨的压力。所以,一些资源性产品的价 格形成机制还不能充分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 害成本和供求关系,“污染者付费”的原则没有很好 落实。 第二,在就业压力和税收压力较大的情况下, 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结构调整存在难度。一方面,相 2005 年 GDP 年增长率 /% GDP/10 12 元 能源消费 / 亿 t 标煤 能源强度 /(t 标煤/ 万元) 能源消费年增长率 /% 能源消费弹性 CO2 排放量 / 亿 t 资料来源于文献[12];表中 GDP 以人民币计 2010 年 情景 1 情景 2 参照情景 9.90 18.23 22.25 1.22 9.50 0.96 10.75 6.38 24.84 25.35 0.98 2.64 0.41 12.24 9.00 28.05 28.62 0.98 5.16 0.57 13.82 9.48 28.67 35.64 1.24 9.90 1.04 17.21 指标
庄贵阳:节能减排与中国经济的低碳发展 当一部分工艺和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口、人均GDP、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4个要素。理 染重的中小企业的关停并转受到地方利益的保护。论和实证研究表明,节能减排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另一方面,不少地方和企业仍我行我素,争先恐后和低碳经济发展之间有很大的政策协同关系。中国 上项目,特别是重化工项目,对国家的相关规定置必须以节能减排优先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之不理 3)低碳经济是一项社会愿景,而低碳发展是向 第三,从行政手段向市场化的方式过渡,建立低碳经济转型的必要过程。中国节能减排工作实践 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尚需时日。当前,我国节能减表明,中国必须通过“干中学”积累政策经验。中 排工作仍然主要由中央政府主导和以行政手段为主,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成本与收益 依靠节能减排指标的层层分解来约束地方政府和企机遇与挑战、途径与潜力等方面的研究,以便为科 业,缺少长效机制,没有转化为企业的自觉行动,企学决策提供支撑。■ 业缺乏加大投入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 第四,政策和投资效果的滞后效应。虽然国家 将节能减排工作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 政策实施的效果,包括针对节能减排的投资发挥的参考文献 作用,存在滞后期。一些投资还没有马上起到节能{]韩洁,王宇节能减排掀起全民行动“硬约束”指标“保驾护航” 减排的作用。技术进步转化为企业的节能绩效需要 R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72007-11-27].htp:/www.gov.cn 个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 2]任勇.我国开始步入环境与发展战略转型期Cy生态环境与经济 第五,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 发展.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待出版) 展时期,第二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在增3卢中原“十一五”期间至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 加,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很突出,低耗能的第 基本任务、前景展望和政策取向[R]北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三产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约 30个百分点。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世界工厂地位阳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世界银行.中国环境污染损失研究报告R1中 客观上决定了调整经济结构的难度。 国环境污染损失研究国际研讨会材料,2007 总而言之,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统计局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 化本身意味着对能源依赖程度较高。以煤为主的能 2004(公众版ROL]200412008-05-30]htpJ∥www.zhb.gov.cn 源消费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毕竟能源品质间能 源效率的差异较大,使得产品单耗水平及系统效率|61 Rosen D h,oser. China Energy: A Guide for the Perplexed [R .A 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难以缩小。此外,中国 Joint Project by 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and 企业的规模效应很难在短期内得以迅速提高,淘汰 the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mational Economics, washington DC, May 落后产能、增大新技术装备比重也需要过程。以上 2007 因素决定了节能减排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需要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Environmental Heal th Country Profile 国际社会的理解和合作。 China[r/Ol]2005[2007-05-15].http://www.wpro.whoinu/nR/ onlyres///China EHCP_ EHDS 9jun05 po 4结论与政策建议 [8]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Intemational Energy Outlook 2006 1. Official Energy Statistics from the US Government, 2006 (1)低碳经济是气候变化背景下各国政府和人民9mc. Summary for Policy makers of Climate Change200: Mitigation 不可动摇的战略选择。对于中国来说,节能减排是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ll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发展低碳经济和践行科学发展的重要行动和内容。 the Intergovem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M]. Cambridge, (2)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取决于人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Adv.Clim, Change Res. 2008, 4(5): 303-308 307
www.climatechange.cn Ad v. Clim. Ch a n g e Re s., 2 0 0 8, 4 (5): 303-308 3 0 7 当一部分工艺和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 染重的中小企业的关停并转受到地方利益的保护。 另一方面,不少地方和企业仍我行我素,争先恐后 上项目,特别是重化工项目,对国家的相关规定置 之不理。 第三,从行政手段向市场化的方式过渡,建立 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尚需时日。当前,我国节能减 排工作仍然主要由中央政府主导和以行政手段为主, 依靠节能减排指标的层层分解来约束地方政府和企 业,缺少长效机制,没有转化为企业的自觉行动,企 业缺乏加大投入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 第四,政策和投资效果的滞后效应。虽然国家 将节能减排工作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 政策实施的效果,包括针对节能减排的投资发挥的 作用,存在滞后期。一些投资还没有马上起到节能 减排的作用。技术进步转化为企业的节能绩效需要 一个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 第五,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 展时期,第二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在增 加,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很突出,低耗能的第 三产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约 30个百分点。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世界工厂地位 客观上决定了调整经济结构的难度。 总而言之,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 化本身意味着对能源依赖程度较高。以煤为主的能 源消费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毕竟能源品质间能 源效率的差异较大,使得产品单耗水平及系统效率 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难以缩小。此外,中国 企业的规模效应很难在短期内得以迅速提高,淘汰 落后产能、增大新技术装备比重也需要过程。以上 因素决定了节能减排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需要 国际社会的理解和合作。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1) 低碳经济是气候变化背景下各国政府和人民 不可动摇的战略选择。对于中国来说,节能减排是 发展低碳经济和践行科学发展的重要行动和内容。 (2)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取决于人 口、人均 GDP、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 4 个要素。理 论和实证研究表明,节能减排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和低碳经济发展之间有很大的政策协同关系。中国 必须以节能减排优先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3) 低碳经济是一项社会愿景,而低碳发展是向 低碳经济转型的必要过程。中国节能减排工作实践 表明,中国必须通过“干中学”积累政策经验。中 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成本与收益、 机遇与挑战、途径与潜力等方面的研究,以便为科 学决策提供支撑。 5 期 庄贵阳:节能减排与中国经济的低碳发展 307 参考文献 [1] [2] 韩洁, 王宇. 节能减排掀起全民行动“硬约束” : 指标“保驾护航” [R/OL].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7[2007-11-27]. http://www.gov.cn 任勇. 我国开始步入环境与发展战略转型期 [C]// 生态环境与经济 发展.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8(待出版) 卢中原. “十一五”期间至 2020 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 基本任务、前景展望和政策取向 [R]. 北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005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世界银行. 中国环境污染损失研究报告[R]. 中 国环境污染损失研究国际研讨会材料, 2007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统计局. 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 2004(公众版)[R/OL]. 2004[2008-05-30].http://www.zhb.gov.cn/ xcjy/zwhb/200609/t20060907_92529.htm Rosen D H, Houser T. China Energy: A Guide for the Perplexed [R]. A Joint Project by 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and the Peterson Institute forInternational Economics, Washington DC, May 2007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Environmental Health Country Profile — China [R/OL]. 2005[2007-05-15]. http://www.wpro.who.int/NR/ rdonlyres/.../0/China_EHCP_EHDS_9jun05.pdf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International Energy Outlook 2006 [R]. Official Energy Statistics from the US Government, 2006 IPCC.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of Climate Change 2007: Mitigation.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I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M].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3] [4] [5] [6] [7] [8] [9]
国内策略 308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8年 10 Kaya Yoichi. Impacts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Control on GDI 国网,2008[2008-02-19]htp/www.china.com nterpretation of Proposed Scenarios[ R]. Paper presented at IPCC卩2]庄贵阳.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M]北京:气 and Industry Subgroup Response Strategies Working Group, Pari 象出版社,2007 3伞锋单位能耗有望首次达到年度目标N上海证券报,2008-01- l]l翟振武2033年中国人口将达高峰总量预计接近15亿[EB/OL]中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s: Their Significance to China's Transition to a Low-Carbon Economy Zhuang Guiyang (Research Centr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2, China) Abstract: China has taken a catching-up-type or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road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in 1978 With rapid economic growth, all kinds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hich normally arose in various phases over a 100-year course of industrializatio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concentratedly appeared in China Facing the bottlenecks of economic growth-the shortage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climate change tc, China put forward specific targets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s in the ll th Five-Year Plan. The article firstly outlines the background of setting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s targets in the llth Five-Year Plan and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controll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hen sums up achievements and difficulties in current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s work,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 for the Key words: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s; climate change, low-carbon economy 消息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进入“核心期刊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创刊于2005年,是由中国气创刊时间尚短,但根据2007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象局主管、国家气候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于(扩展版)》的数据,《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的影响因子为 气候变化主题的特殊性,本刊特色体现为自然科学与社1048,与同领域的期刊相比排名比较靠前 会科学的融合与交叉,所发表的论文涉及气象、水文、农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2008年6月,《气候变化研究进 业、林业、生态、环境、能源、人体健康、经济与社会展》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硏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 发展,以及外交谈判等诸多领域 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编号为E021-2008。 创刊3年来,中国气象局和国家气候中心在各方面当然,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天时、地利、人和的 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秦大河主编也非常关心期刊的发有利背景下,我们会把握机遇,将《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展,在他的具体指导下,编审委员会和编辑部成员努力办好,让其在保护全球气候的行动中充分发挥作用 工作,使得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到目前,尽管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编辑部 3084d.cm. Change res,2004(5):303-308 o1994-2012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国 内 策 略 www.climatechange.cn 3 0 8 Ad v. Cl im. Chang e Re s., 2008, 4 (5): 303-308 308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 8 年 Abstract: China has taken a catching-up-type or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road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in 1978. With rapid economic growth, all kinds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hich normally arose in various phases over a 100-year course of industrializatio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concentratedly appeared in China. Facing the bottlenecks of economic growth—the shortage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climate change etc., China put forward specific targets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s in the 11th Five-Year Plan. The article firstly outlines the background of setting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s targets in the 11th Five-Year Plan and analyzesthe significance of controll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hen sums up achievements and difficulties in current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s work,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low-carbon economy in China. Key words: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s; climate change; low-carbon economy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s: Their Significance to China's Transition to a Low-Carbon Economy (Research Centr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2, China) Zhuang Guiyang Kaya Yoichi. Impacts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Control on GDP Growth: Interpretation of Proposed Scenarios[R]. Paper presented at IPCC Energy and Industry Subgroup Response Strategies Working Group, Paris, France, 1990 翟振武. 2033 年中国人口将达高峰,总量预计接近15 亿 [EB/OL].中 国网, 2008[2008-02-19]. http://www.china.com.cn 庄贵阳. 低碳经济: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M]. 北京: 气 象出版社, 2007 伞锋. 单位能耗有望首次达到年度目标 [N]. 上海证券报, 2008-01- 02 (11) [12] [13] [10] [11]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创刊于 2005 年,是由中国气 象局主管、国家气候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于 气候变化主题的特殊性,本刊特色体现为自然科学与社 会科学的融合与交叉,所发表的论文涉及气象、水文、农 业、林业、生态、环境、能源、人体健康、经济与社会 发展,以及外交谈判等诸多领域。 创刊 3 年来,中国气象局和国家气候中心在各方面 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秦大河主编也非常关心期刊的发 展,在他的具体指导下,编审委员会和编辑部成员努力 工作,使得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到目前,尽管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编辑部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进入“核心期刊” 消 息 创刊时间尚短,但根据 2007 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扩展版)》的数据,《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的影响因子为 1.048,与同领域的期刊相比排名比较靠前。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2008 年6 月,《气候变化研究进 展》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 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编号为 E021-2008。 当然,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天时、地利、人和的 有利背景下,我们会把握机遇,将《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办好,让其在保护全球气候的行动中充分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