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古籍来证明现在的见解,务必做到让那观点畅通才停止。当今的文人才士很多,但是谈到做学 问,一定都恭敬地推崇顾先生。凡是制度、礼仪有不明白的,必定向顾先生求教;凡是佚文逸 事有不知到的,一定去问询顾先生。先生手比口讲,推究事物的始末源流,人人离去时都能得 到他们想要知道的。天下不论贤人与不贤之人,都知道顾先生是一位明理通达的学者 先生的著作不止一种,这部日知录,是他考证古籍有所得,随时写下的重点笔记,久而久 之按类别次序编辑成书的。凡是有关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艺文之类的,一一疏证出它们 的源流,考证它们的错误。至于哀叹礼仪的衰微,伤感风俗的败坏,效法古人,称赞先贤,批 评当世的缺点,更是非常深刻明了。学问渊博而见识精辟,论理精到而文辞通达,这样的书, 我认为只有宋元著名的学者才能写得出来,明代三百年来大概还没有写得出的。我年轻时跟随 先生学习,他曾经亲自教过这部书。先生逝世后,又从先生家里求得手稿,再三的校勘,刻印 后流传问世 唉!先生是不只是一个时代的人物,这部书也不是一个时代的书。曹魏时的司马朗提倡恢 复井田制度,到了另一个朝代之后才能施行;元朝虞集的京东水利的政策,也是到了后世才被 采用。著书立说不是为了一时,这话先生在日知录中已经说过了。将来有负着整顿民生事物责 任的人,看了这本书而恍然大悟,采用了它的学说,付诸实行,那么对于世道人心实在大有裨 益。如果仅仅因为考据的精细缜密,文辞的博雅明辨而称誉它,那就不是先生写这本书的本意 12、(1)①担忧国家命运②暗含自己愿为朝廷分忧解难③主张釆取军事行动,铲除阉党④对刘 从谏丕积极进军的不淸与失望⑤迫切希望能铲除宦官专政,恢复宫阙及皇杈(任中答到3点即 可,每点1分 (2)(任答其中一种即可,手法、举例、效果各1分) ①比喻 “蛟龙愁失水”比喻皂帝受制于宦官,失去权力和自由 “鹰隼与高秋”比喻朝廷将领奋起反击宦官。 委婉隐晦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积极进军的主张 ②反问、反语。 前句“岂有”’,是说眼下的事实根本不应出现,表达了强烈的义愤和对这种局面的不能容忍 后句“更无”是说理应出现竟未出现的局面,表达深切的忧愤和失望。 讲求对仗精工是李商隐律诗的特点,用词、意象严密精切 如“蛟龙”“鹰隼”,“岂有”“更无”,锤炼照应,颇有追慕杜律沉郁顿挫的风格。 [赏析]李商隐的这首诗作于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这首诗与《有感二首》有直接的联系, 议论的对象依然是“甘露之变”,故以“重有感”为题。唐太和九年(835年)十一月,礼部侍 郎、同平章事李训等人,在唐文宗李昂暗中支持下,诈称左金吾厅石榴树上夜降甘露,诱使左 神策军护军中尉仇士良等宦官前去观看,企图趁机消灭宦官集团,因所伏甲兵暴露,失败,史 称“甘露之变”。 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是说,主将的营帐和军中的大旗都占据了上游的有利 地形;国家正处于危难关头,理应与君主共忧患。以“须”字点名刘从谏有分担君主之忧的责 任。同时也不无暗含着自己愿为朝廷分忧解难的思想情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颔联是说,窦融请求出兵的朝折已从关右上奏,陶侃 的军队应该进逼石头城了。颔联用“已”赞美刘从谏的上表,用“宜”感叹其应该进军而不进 军的行为。首联是写想法,而此联则通过描写行动来解释“如此分忧”。此句则表现出了诗人 的一种感慨和忧虑。 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髙秋。这两句是说既然没有蛟龙为失水而忧愁的道理,故绝2 古籍来证明现在的见解,务必做到让那观点畅通才停止。当今的文人才士很多,但是谈到做学 问,一定都恭敬地推崇顾先生。凡是制度、礼仪有不明白的,必定向顾先生求教;凡是佚文逸 事有不知到的,一定去问询顾先生。先生手比口讲,推究事物的始末源流,人人离去时都能得 到他们想要知道的。天下不论贤人与不贤之人,都知道顾先生是一位明理通达的学者。 先生的著作不止一种,这部日知录,是他考证古籍有所得,随时写下的重点笔记,久而久 之按类别次序编辑成书的。凡是有关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艺文之类的,一一疏证出它们 的源流,考证它们的错误。至于哀叹礼仪的衰微,伤感风俗的败坏,效法古人,称赞先贤,批 评当世的缺点,更是非常深刻明了。学问渊博而见识精辟,论理精到而文辞通达,这样的书, 我认为只有宋元著名的学者才能写得出来,明代三百年来大概还没有写得出的。我年轻时跟随 先生学习,他曾经亲自教过这部书。先生逝世后,又从先生家里求得手稿,再三的校勘,刻印 后流传问世。 唉!先生是不只是一个时代的人物,这部书也不是一个时代的书。曹魏时的司马朗提倡恢 复井田制度,到了另一个朝代之后才能施行;元朝虞集的京东水利的政策,也是到了后世才被 采用。著书立说不是为了一时,这话先生在日知录中已经说过了。将来有负着整顿民生事物责 任的人,看了这本书而恍然大悟,采用了它的学说,付诸实行,那么对于世道人心实在大有裨 益。如果仅仅因为考据的精细缜密,文辞的博雅明辨而称誉它,那就不是先生写这本书的本意 了。 12、(1)①担忧国家命运②暗含自己愿为朝廷分忧解难③主张采取军事行动,铲除阉党④对刘 从谏不积极进军的不满与失望⑤迫切希望能铲除宦官专政,恢复宫阙及皇权(任中答到 3 点即 可,每点 1 分) (2)(任答其中一种即可,手法、举例、效果各 1 分) ①比喻。 “蛟龙愁失水”比喻皇帝受制于宦官,失去权力和自由; “鹰隼与高秋”比喻朝廷将领奋起反击宦官。 委婉隐晦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积极进军的主张 ②反问、反语。 前句“岂有”,是说眼下的事实根本不应出现,表达了强烈的义愤和对这种局面的不能容忍; 后句“更无”是说理应出现竟未出现的局面,表达深切的忧愤和失望。 ③对仗。 讲求对仗精工是李商隐律诗的特点,用词、意象严密精切, 如“蛟龙”“鹰隼”,“岂有”“更无”,锤炼照应,颇有追慕杜律沉郁顿挫的风格。 [赏析]李商隐的这首诗作于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这首诗与《有感二首》有直接的联系, 议论的对象依然是“甘露之变”,故以“重有感”为题。唐太和九年(835 年)十一月,礼部侍 郎、同平章事李训等人,在唐文宗李昂暗中支持下,诈称左金吾厅石榴树上夜降甘露,诱使左 神策军护军中尉仇士良等宦官前去观看,企图趁机消灭宦官集团,因所伏甲兵暴露,失败,史 称“甘露之变”。 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是说,主将的营帐和军中的大旗都占据了上游的有利 地形;国家正处于危难关头,理应与君主共忧患。以“须”字点名刘从谏有分担君主之忧的责 任。同时也不无暗含着自己愿为朝廷分忧解难的思想情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颔联是说,窦融请求出兵的朝折已从关右上奏,陶侃 的军队应该进逼石头城了。颔联用“已”赞美刘从谏的上表,用“宜”感叹其应该进军而不进 军的行为。首联是写想法,而此联则通过描写行动来解释“如此分忧”。 此句则表现出了诗人 的一种感慨和忧虑。 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这两句是说既然没有蛟龙为失水而忧愁的道理,故绝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