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反馈 建制 图1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式 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重大因素有四个方面:第一,理想化的政策 指合理、正确的政策。第二,执行机构,指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单位。第三,目标群 体,亦即政策对象,政策的直接影响者。第四,环境因素,指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中那 些影响政策执行的受政策执行影响的因素。“具体地说,政策的形式、类型、渊源、范围及 受支持度、社会对政策的印象:执行机关的结构与人员,主管领导的方式和技巧、执行的能 力与信心:目标群体的组织或制度化程度、接受领导的情形以及先前的政策经验、文化、社 会经济与政策环境的不同,凡此等等均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影响其成败所需考虑和认定的因 素。”① 2.互动理论棋式 这一理论模式的提但者是麦克拉夫林(M.Mclaughlin),其主要代表作是(互相调适的政 策实施》(1976)。麦克拉夫林认为,政策执行过程是执行组织和受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手段作 相互调适的互动过程,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取决于二者相互调适的程度。麦克拉夫林的这 理论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几点:第一,政策执行者与受影响者之间彼此的需要和观点并不一致 基于双方在政策上的利益,彼此必须放弃或修正其立场,寻求一个双方皆可接受的政策执行 方式:第二,政策执行者的目标与手段富有弹性,可因环境因素或受影响者需求和观点和改 变而变化:第三,这一相互调适的过程是彼此处于平等地位的双向交流过程,并非传统理论 者所说的“上令下行”的单向流程:第四,受影响者的利益价值与观点仍将反馈到政策上, 以致左右政策执行者的利益、价值与观点。这种互动关系可用图2来表示:。 相互调适部分 环境因素 政策执行者 调适政策 受影响者 反馈 图2政策执行相互调适过程 3.博奔模式 这一模式是以近代政治学中“博弈”的概念观察执行过程中相关参与者就政策目标的达 成所作的谈判、评价与妥协的互动情形。博奔论认为,在冲突和竞争的情况下,每一参加者 都寻求得到最大的收获,并把损失诚少到最低限度。美国公共政策学者尤金·巴得克 (E.Bardach)是用“博弈”概念来分析政策执行过程的主要代表。他把政策执行过程视为 转9引自桑玉成、百吗公共学号论上安大学219732~2 T.B.Saith,"The Polic21 反馈 建制 图 1 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式 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重大因素有四个方面:第一,理想化的政策, 指合理、正确的政策。第二,执行机构,指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单位。第三,目标群 体,亦即政策对象,政策的直接影响者。第四,环境因素,指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中那 些影响政策执行的受政策执行影响的因素。“具体地说,政策的形式、类型、渊源、范围及 受支持度、社会对政策的印象;执行机关的结构与人员,主管领导的方式和技巧、执行的能 力与信心;目标群体的组织或制度化程度、接受领导的情形以及先前的政策经验、文化、社 会经济与政策环境的不同,凡此等等均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影响其成败所需考虑和认定的因 素。”① 2.互动理论模式 这一理论模式的提倡者是麦克拉夫林(M.Mclaughlin),其主要代表作是《互相调适的政 策实施》(1976)。麦克拉夫林认为,政策执行过程是执行组织和受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手段作 相互调适的互动过程,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取决于二者相互调适的程度。麦克拉夫林的这一 理论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几点:第一,政策执行者与受影响者之间彼此的需要和观点并不一致, 基于双方在政策上的利益,彼此必须放弃或修正其立场,寻求一个双方皆可接受的政策执行 方式;第二,政策执行者的目标与手段富有弹性,可因环境因素或受影响者需求和观点和改 变而变化;第三,这一相互调适的过程是彼此处于平等地位的双向交流过程,并非传统理论 者所说的“上令下行”的单向流程;第四,受影响者的利益价值与观点仍将反馈到政策上, 以致左右政策执行者的利益、价值与观点。这种互动关系可用图 2 来表示:② 相互调适部分 环境因素 调适政策 反 馈 图 2 政策执行相互调适过程 3.博弈模式 这一模式是以近代政治学中“博弈”的概念观察执行过程中相关参与者就政策目标的达 成所作的谈判、评价与妥协的互动情形。博弈论认为,在冲突和竞争的情况下,每一参加者 都寻求得到最大的收获,并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美国公共政策学者尤金·巴得克 (E.Bardach)是用“博弈”概念来分析政策执行过程的主要代表。他把政策执行过程视为一 ① T.B.Smith,"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Policy Sciences, Vol.4, No.2. 1973,p.203~205. ② 转引自桑玉成、刘百呜著.公共政策学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44 页. 政策 政策执行者 受影响者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