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一)提出无效假设与备择假设 H:实际观察次数之比符合9:3:3:1的理论比例。 HA:实际观察次数之比不符合9:3:3:1的分离理论比例 (二)选择计算公式由于本例的属性类别分类数k=4:自由度k-1=4-1=3>1 故利用(7-1)式计算x (三)计算理论次数依据各理论比率9331计算理论次数 黑色无角牛的理论次数71:360×9/16=2025: 黑色有角牛的理论次数T2:360×3/16=675 红色无角牛的理论次数T3:360×3/16=67.5: 红色有角牛的理论次数T4:360×1/16=25。 或T4=360-202.5-67.5-675=225 (四)列表计算x 表7—3x2计算表 际观察次数A 理论次数T A -T' (A-T)T 色无角牛 192(A1) 202.5(T1) 5444 黑色有角牛 78(A2) 67.5(T2) 1.6333 红色无角牛 72(A3) 67.5(73) 1.6333 红色有角牛 18(A4) 22.5(74) 4.711 x2=∑ 0.5444+16333+1.6333+0.9=4.711 (五)查临界x2值,作出统计推断当=3时,x0=7:815,因x2<x20.05 (3),P>0.05,不能否定H,表明实际观察次数与理论次数差异不显著,可以认为毛色与角 的有无两对性状杂交二代的分离现象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中9:3:3:1的遗传比例。 、x2显著性检验的再分割法 当实际观察次数与理论次数经x2检验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时,还应对其结果进行再分割 检验,下面举例说明 【例7.3】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子二代4种表现型A-B-、A-bb、aaB-、aabb的观察次数 依次为152、39、53、6,问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中9:3:3:1 的比例。 检验步骤同【例7.2】,计算结果见表7—4 表7-4x2计算表 表现型 实际观察次数A 理论次数T A -T (A-T) 152 140.625 11.375 0.920 A -bb 46.875 -7.875 1.323129 (一)提出无效假设与备择假设 H0:实际观察次数之比符合 9∶3∶3∶1 的理论比例。 HA:实际观察次数之比不符合 9∶3∶3∶1 的分离理论比例。 (二)选择计算公式 由于本例的属性类别分类数 k=4:自由度 df=k-1=4-1=3>1, 故利用(7—1)式计算 2  。 (三)计算理论次数 依据各理论比率 9:3:3:1 计算理论次数: 黑色无角牛的理论次数 T1:360×9/16=202.5; 黑色有角牛的理论次数 T2:360×3/16=67.5; 红色无角牛的理论次数 T3:360×3/16=67.5; 红色有角牛的理论次数 T4:360×1/16=22.5。 或 T4=360-202.5-67.5-67.5=22.5 (四)列表计算 2  表 7—3 2  计算表 类 型 实际观察次数 A 理论次数 T A-T (A-T)2 /T 黑色无角牛 192(A1) 202.5(T1) -10.5 0.5444 黑色有角牛 78(A2) 67.5(T2) +10.5 1.6333 红色无角牛 72(A3) 67.5(T3) +4.5 1.6333 红色有角牛 18(A4) 22.5(T4) -4.5 0.9000 总 计 360 360 0 4.711 2  = − T A T 2 ( ) =0.5444+1.6333+1.6333+0.9=4.711 (五)查临界 2  值,作出统计推断 当 df=3 时, 2 0.05(3)=7.815,因 2  < 2  0。05 (3),P>0.05,不能否定 H0 ,表明实际观察次数与理论次数差异不显著,可以认为毛色与角 的有无两对性状杂交二代的分离现象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中 9∶3∶3∶1 的遗传比例。 *三、 2  显著性检验的再分割法 当实际观察次数与理论次数经 2  检验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时,还应对其结果进行再分割 检验,下面举例说明。 【例 7.3】 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子二代 4 种表现型 A-B-、A-bb、aaB-、aabb 的观察次数 依次为 152、39、53、6,问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中 9∶3∶3∶1 的比例。 检验步骤同【例 7.2】,计算结果见表 7—4。 表 7—4 2  计算表 表现型 实际观察次数 A 理论次数 T A-T (A-T)2 /T A-B- 152 140.625 11.375 0.920 A-bb 39 46.875 -7.875 1.323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