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 一、 基本要求 1. 掌握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 2. 熟悉细胞信号转导不同环节的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3. 了解细胞信号转导异常性疾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二、 知识点纲要 (一) 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 指细胞通过胞膜或胞内受体感受信息分子的刺激,经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转换,从而 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水溶性信息分子及前列腺素类(脂溶性)必须首先与胞膜受体 结合,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的级联反应,将细胞外的信号跨膜转导至胞内;脂溶性信息分子 可进入胞内,与胞浆或核内受体结合,通过改变靶基因的转录活性,诱发细胞特定的应答反 应。 (二) 细胞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 1.G 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G 蛋白可与鸟嘌呤核苷酸可逆性结合。由、和 γ 亚 基组成的异三聚体在膜受体与效应器之间起中介作用。小 G 蛋白只具有 G 蛋白亚基的功 能,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信息分子与受体结合后,激活不同 G 蛋白,有以下几种途经:(1) 腺苷酸环化酶途径 通过激活 G 蛋白不同亚型,增加或抑制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调 节细胞内 cAMP 浓度。cAMP 可激活蛋白激酶 A(PKA),引起多种靶蛋白磷酸化,调节细 胞功能。(2)磷脂酶途径 激活细胞膜上磷脂酶 C(PLC),催化质膜磷脂酰肌醇二磷酸(PIP2) 水解,生成三磷酸肌醇(IP3)和甘油二酯(DG)。IP3 促进肌浆网或内质网储存的 Ca2+释放。 Ca2+可作为第二信使启动多种细胞反应。Ca2+与钙调蛋白结合,激活 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 白激酶或磷酸酯酶,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DG 与 Ca2+能协调活化蛋白激酶 C(PKC)。 2.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RTPK)信号转导途径 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超家族的共同特征是 受体本身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TPK)的活性,配体主要为生长因子。RTPK 途径与细胞增 殖肥大和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配体与受体胞外区结合后,受体发生二聚化后自身具备(TPK) 活性并催化胞内区酪氨酸残基自身磷酸化。RTPK 的下游信号转导通过多种丝氨酸/苏氨酸蛋 白激酶的级联激活:(1)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2)激活蛋白激酶 C(PKC), (3) 激活磷脂酰肌醇 3 激酶(PI3K),从而引发相应的生物学效应。 3.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 此途径的共同特征是受体本身不具有 TPK 活性,配体 主要是激素和细胞因子。其调节机制差别很大。如配体与受体结合使受体二聚化后,可通过 G 蛋白介导激活 PLC-β 或与胞浆内磷酸化的 TPK 结合激活 PLC-γ,进而引发细胞信号转导 级联反应。 4.受体鸟苷酸环化酶信号转导途径 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碳(CO)可激活鸟苷酸 环化酶(GC),增加 cGMP 生成,cGMP 激活蛋白激酶 G(PKG),磷酸化靶蛋白发挥生物 学作用。 5.核受体信号转导途径 细胞内受体分布于胞浆或核内,本质上都是配体调控的转录因 子,均在核内启动信号转导并影响基因转录,统称核受体。核受体按其结构和功能分为类固 醇激素受体家族和甲状腺素受体家族。类固醇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除外)位于胞浆,与热 休克蛋白(HSP)结合存在,处于非活化状态。配体与受体的结合使 HSP 与受体解离,暴 露 DNA 结合区。激活的受体二聚化并移入核内,与 DNA 上的激素反应元件(HRE)相结 合或其他转录因子相互作用,增强或抑制基因的转录。甲状腺素类受体位于核内,不与 HSP 结合,配体与受体结合后,激活受体并以 HRE 调节基因转录。 (三)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1.信息分子异常 指细胞信息分子过量或不足。如胰岛素生成减少,体内产生抗胰岛素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 一、 基本要求 1. 掌握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 2. 熟悉细胞信号转导不同环节的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3. 了解细胞信号转导异常性疾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二、 知识点纲要 (一) 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 指细胞通过胞膜或胞内受体感受信息分子的刺激,经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转换,从而 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水溶性信息分子及前列腺素类(脂溶性)必须首先与胞膜受体 结合,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的级联反应,将细胞外的信号跨膜转导至胞内;脂溶性信息分子 可进入胞内,与胞浆或核内受体结合,通过改变靶基因的转录活性,诱发细胞特定的应答反 应。 (二) 细胞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 1.G 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G 蛋白可与鸟嘌呤核苷酸可逆性结合。由、和 γ 亚 基组成的异三聚体在膜受体与效应器之间起中介作用。小 G 蛋白只具有 G 蛋白亚基的功 能,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信息分子与受体结合后,激活不同 G 蛋白,有以下几种途经:(1) 腺苷酸环化酶途径 通过激活 G 蛋白不同亚型,增加或抑制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调 节细胞内 cAMP 浓度。cAMP 可激活蛋白激酶 A(PKA),引起多种靶蛋白磷酸化,调节细 胞功能。(2)磷脂酶途径 激活细胞膜上磷脂酶 C(PLC),催化质膜磷脂酰肌醇二磷酸(PIP2) 水解,生成三磷酸肌醇(IP3)和甘油二酯(DG)。IP3 促进肌浆网或内质网储存的 Ca2+释放。 Ca2+可作为第二信使启动多种细胞反应。Ca2+与钙调蛋白结合,激活 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 白激酶或磷酸酯酶,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DG 与 Ca2+能协调活化蛋白激酶 C(PKC)。 2.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RTPK)信号转导途径 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超家族的共同特征是 受体本身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TPK)的活性,配体主要为生长因子。RTPK 途径与细胞增 殖肥大和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配体与受体胞外区结合后,受体发生二聚化后自身具备(TPK) 活性并催化胞内区酪氨酸残基自身磷酸化。RTPK 的下游信号转导通过多种丝氨酸/苏氨酸蛋 白激酶的级联激活:(1)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2)激活蛋白激酶 C(PKC), (3) 激活磷脂酰肌醇 3 激酶(PI3K),从而引发相应的生物学效应。 3.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 此途径的共同特征是受体本身不具有 TPK 活性,配体 主要是激素和细胞因子。其调节机制差别很大。如配体与受体结合使受体二聚化后,可通过 G 蛋白介导激活 PLC-β 或与胞浆内磷酸化的 TPK 结合激活 PLC-γ,进而引发细胞信号转导 级联反应。 4.受体鸟苷酸环化酶信号转导途径 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碳(CO)可激活鸟苷酸 环化酶(GC),增加 cGMP 生成,cGMP 激活蛋白激酶 G(PKG),磷酸化靶蛋白发挥生物 学作用。 5.核受体信号转导途径 细胞内受体分布于胞浆或核内,本质上都是配体调控的转录因 子,均在核内启动信号转导并影响基因转录,统称核受体。核受体按其结构和功能分为类固 醇激素受体家族和甲状腺素受体家族。类固醇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除外)位于胞浆,与热 休克蛋白(HSP)结合存在,处于非活化状态。配体与受体的结合使 HSP 与受体解离,暴 露 DNA 结合区。激活的受体二聚化并移入核内,与 DNA 上的激素反应元件(HRE)相结 合或其他转录因子相互作用,增强或抑制基因的转录。甲状腺素类受体位于核内,不与 HSP 结合,配体与受体结合后,激活受体并以 HRE 调节基因转录。 (三)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1.信息分子异常 指细胞信息分子过量或不足。如胰岛素生成减少,体内产生抗胰岛素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