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目录5 一、苏氏父子对上古三代及前四史的评价/358 二、《唐鉴》对唐代历史的批评/360 三、《新五代史》对五代历史的看法/363 四、《资治通鉴》对战国至唐五代历史时段的 总认识/366 五、《通志》和《文献通考》的“会通”主张/370 六、元代史臣对宋代及辽金历史的态度/373 第五节与义理之学并存的考辨方法/375 一、校勘学的成熟/375 二、司马光创行的长编考异法/376 三、金右学的兴起/378 四、杂史的增多及其学术意义/383 第六节理学家对文学的评判和倡导/387 一、对文学史的评判/387 二、推崇经义与轻视文学/390 三、对俗文学疏离义理倾向的态度/393 第六章心学撞击下的明代学术/398 第一节强劲的义理官学/400 一、刘基、宋濂、方孝灞学宗义理、以身证学/400 二、三《大全》的颁布与义理强劲之风/407 三、曹端、吴与弼等维护朱学、辨义明理/410 第二节心性主体理念的崛起与传统义理之学的 抗争/413 一、从梵琦心禅到陈、湛江门心学/413 二、阳明心性之论铸造主体理念之学/419 三、从罗钦顺、王廷相到吕坤对义理学的修正 继承/424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