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尽管评审委员会,并非第一次将和平奖授予为经济发展,而不是那些通过正常的外交渠道、 倡导人权或慈善活动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但却是第一次将和平奖授予了一个营利性质的 个人和机构。这一决定似乎印证了两个互相关联,且日益受到研究发展问题的专家们认可的 观点:即向贫穷宣战对和平至关重要,同时私营机构对消除贫穷也必不可少。 诺贝尔奖提名委员会说:“尤努斯和格莱珉银行表明,无论什么文化,无论什么文明,即便 那些最贫穷的人,也能够通过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持久的和平,只有在大量人口找到摆 脱贫困的方法时才成为可能。”尤努斯教授和他所创办的乡村银行通过开展小额信贷业务 使孟加拉国大量的穷人脱离贫困,从而为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 献 传统银行认为,向低收入人群贷款风险过高,而且数额太小,根本不值得他们煞费苦心地去 经营。而尤努斯简单而富有革命性的观点则是,只要制定一套适合他们境况的贷款规则,将 借贷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而不是经济能力的基础上,那么穷人可以和富人一样有信用。他发 现,仅仅需要非常微薄的经济帮助,他们就能够极大地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 创建格莱珉银行的想法,正是来自一次乡间考察。1976年,孟加拉国发生大规模饥荒,尤 努斯遇到一位编织竹凳子的妇女,当时这位妇女挣扎在贫困线以下。她需要借钱买材料,但 由于极度的贫穷,没有任何财产,银行躲她都来不及,所以她只好向高利贷借钱,而昂贵的 利息几乎消耗了她所有的利润一她一天连两美分都挣不到。看到这种情况之后,尤努斯就自 掏腰包,借给这名妇女和她的邻居27美元。令他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他们按时足额地将借 款还给了他。于是,他走遍孟加拉国各地的农村,跳过中间商,向农民提供小额贷款。如他 自己所说的那样,他想要证明,向穷人贷款“并非什么不可能的假设”。 在1983年创始至今,格莱珉银行提供的小额贷款总量达57.2亿美元,仅有3年出现亏损 而其他年份则均实现盈利,2005年盈利水平更是达到1500万美元。格莱珉银行的成功激发 了很多效仿者,同时也增强了那些商业银行在发展中国家开展小额贷款的信心 尤努斯教授的乡村银行却突破了这一限制,他们通过整贷零还、小组模式、随机回访等一系 列风险防范措施,在无需抵押和担保的情况下,保证了资金的安全性,为盈利创造了条件。 特别是,乡村银行将5至10个贷款户划分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对贷款进行内部评估, 互相鼓励、互相监督。正是这种内生性的激励机制,替代了原来的抵押担保制度,成为乡村 银行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而这无疑对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尤努斯的乡村银行每年都为几百万人发放数亿美元的小额信贷,但他们 却从不采取资助或施舍的方式,即使对乞丐也不例外。这从效率角度说明了“授人以渔”比 授人以鱼”更具正向激励,也侧面反映了建立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农村金融运行机制的重要 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 professor Muhammad Yunus)因而也就被视为全世界利用小额贷款 向贫困宣战的最具象征性与号召力的人物。这个在美国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在孟加拉吉大 港大学任经济系主任的孟加拉上层精英人士,以满腔的激情、虔诚而强烈的道义感去关注那 些处于饥饿与赤贫中的穷人,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无比的坚韧挑战传统的金融体系与无效率 的官僚体制,从而在短短的三十年中,从27美元(借给42个赤贫农妇)微不足道的贷款艰 难起步发展成为拥有近四百万借款者(96%为妇女)、1277个分行(分行遍及46620个村庄) 12546个员工、还款率高达98.89%的庞大的乡村银行网络 尤努斯教授出生于孟加拉最大的港口吉大港( Chittagong),这是一个有着三百万人口的较 为发达的商业城市。他的父亲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制造商和为穆斯林顾客服务的珠宝饰品商尽管评审委员会,并非第一次将和平奖授予为经济发展,而不是那些通过正常的外交渠道、 倡导人权或慈善活动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但却是第一次将和平奖授予了一个营利性质的 个人和机构。这一决定似乎印证了两个互相关联,且日益受到研究发展问题的专家们认可的 观点:即向贫穷宣战对和平至关重要,同时私营机构对消除贫穷也必不可少。 诺贝尔奖提名委员会说:“尤努斯和格莱珉银行表明,无论什么文化,无论什么文明,即便 那些最贫穷的人,也能够通过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持久的和平,只有在大量人口找到摆 脱贫困的方法时才成为可能。”尤努斯教授和他所创办的乡村银行通过开展小额信贷业务, 使孟加拉国大量的穷人脱离贫困,从而为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 献。 传统银行认为,向低收入人群贷款风险过高,而且数额太小,根本不值得他们煞费苦心地去 经营。而尤努斯简单而富有革命性的观点则是,只要制定一套适合他们境况的贷款规则,将 借贷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而不是经济能力的基础上,那么穷人可以和富人一样有信用。他发 现,仅仅需要非常微薄的经济帮助,他们就能够极大地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 创建格莱珉银行的想法,正是来自一次乡间考察。1976 年,孟加拉国发生大规模饥荒,尤 努斯遇到一位编织竹凳子的妇女,当时这位妇女挣扎在贫困线以下。她需要借钱买材料,但 由于极度的贫穷,没有任何财产,银行躲她都来不及,所以她只好向高利贷借钱,而昂贵的 利息几乎消耗了她所有的利润—她一天连两美分都挣不到。看到这种情况之后,尤努斯就自 掏腰包,借给这名妇女和她的邻居 27 美元。令他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他们按时足额地将借 款还给了他。于是,他走遍孟加拉国各地的农村,跳过中间商,向农民提供小额贷款。如他 自己所说的那样,他想要证明,向穷人贷款“并非什么不可能的假设”。 在 1983 年创始至今,格莱珉银行提供的小额贷款总量达 57.2 亿美元,仅有 3 年出现亏损, 而其他年份则均实现盈利,2005 年盈利水平更是达到 1500 万美元。格莱珉银行的成功激发 了很多效仿者,同时也增强了那些商业银行在发展中国家开展小额贷款的信心。 尤努斯教授的乡村银行却突破了这一限制,他们通过整贷零还、小组模式、随机回访等一系 列风险防范措施,在无需抵押和担保的情况下,保证了资金的安全性,为盈利创造了条件。 特别是,乡村银行将 5 至 10 个贷款户划分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对贷款进行内部评估, 互相鼓励、互相监督。正是这种内生性的激励机制,替代了原来的抵押担保制度,成为乡村 银行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而这无疑对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尤努斯的乡村银行每年都为几百万人发放数亿美元的小额信贷,但他们 却从不采取资助或施舍的方式,即使对乞丐也不例外。这从效率角度说明了“授人以渔”比 “授人以鱼”更具正向激励,也侧面反映了建立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农村金融运行机制的重要 性。 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professor Muhammad Yunus)因而也就被视为全世界利用小额贷款 向贫困宣战的最具象征性与号召力的人物。这个在美国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在孟加拉吉大 港大学任经济系主任的孟加拉上层精英人士,以满腔的激情、虔诚而强烈的道义感去关注那 些处于饥饿与赤贫中的穷人,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无比的坚韧挑战传统的金融体系与无效率 的官僚体制,从而在短短的三十年中,从 27 美元(借给 42 个赤贫农妇)微不足道的贷款艰 难起步发展成为拥有近四百万借款者(96%为妇女)、1277 个分行(分行遍及 46620 个村庄)、 12546 个员工、还款率高达 98.89%的庞大的乡村银行网络。 尤努斯教授出生于孟加拉最大的港口吉大港(Chittagong),这是一个有着三百万人口的较 为发达的商业城市。他的父亲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制造商和为穆斯林顾客服务的珠宝饰品商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