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三章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 案例】 “和”的诉求 据有关媒体报道,2002年5月28日,正在英国访问的中国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其下榻的饭店出席了英中贸易协会举行的欢迎午 宴,并发表题为“和睦相处,和谐共进”的演讲。演讲中,李瑞环谈古论今,生动闸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和”之思想及 其产生的深刻响」 李瑞环说,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其中“和”的思想占有突出的位置。早在三千多年 前,中国的甲骨文和金文就有了“和”字,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更是经常运用“和”的概念发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 他说。我们现在所说的“和”,包括了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含义,蕴涵着和以处众、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 深刻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念。 在谈到“和”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时,李瑞环说,“和”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调谐”表现在人与人关系上,委 求“和陸相处”:表现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因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不能搞强权政治、以大欺小、以强凌网,国家争 端要通过协商和平解决:表现在各种文明的关系上,主张“善解能容”,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保持特色、共同进步。 李瑞环特别指出,当今时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联系更趋紧密,世界的面骏更加快速多变、复杂多样。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努力克 服工业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社会弊端:如何妥善处置就与社会、人口与生态、资源与发展的关系。以及如何有效化解各个国家、各种 文明间错综复杂的矛后和冲突,保持世界的和谐与安宁等,己经成为世界各国必须深入思考、认真对待的现实课愿。了解中国 的“和”的思想,可以为思索解答这些课愿提供有益的启示。 李瑞环的演讲引起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认为演讲闸述的中闲的“和”的思想寓意深刻,有助于加深对中国的了解,有助于对中 国许多重大政策、立场的了解。英国《泰晤士报》称中国这位政协主席展示了“真正的改革家风格”。(景笑林,2002年) 其实这位政协主席已不止一次向国际社会诉求“和”。2001年4月17日,李瑞环在毛里求斯会见乌蒂婚总统时的一香话还引起了台 湾媒体的关注。台湾“中央社”曾有一篇报道称:中共与美国因为撞机事件而引发的新一轮的剑拔弩张情势。正在毛里求斯访问的叶 共政协主席李瑞环今天表示,“中国需要发展,中国需要和平”,凸显出中共对处理当前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报道说,李瑞环表示,中国大陆的发展需要良好的闲际环境,需要与各国友好合作,需要学习借鉴世界先进经验。人类己迈向新 的世纪和新的千年,要和平、谋发展,是大势所趋,是人心所向。(台“中央社”2001年4月17日电) 2001年9月14日,李瑞环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新加坡总统纳丹一行时更强烈指出,中国直诚热爱和平,中华民族崇尚“和为 贵”、“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中田人民绝不会将自己过去所遭遇的那种苦难强加给别人,中国永远不称霸,中田的强大是维护世 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力量。(罗辉,2001年) 再往前追湖,很早以来,和平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早在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接见一个印度代表团时, 首次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千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1951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 印度和缅甸,在同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共同倡导了这一有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1955年4明,周思来总理在亚非会议 即“万隆会议”上,重申了这五项原则:经过与会国家的共问努力,这些原则的精神写进了大会的宜言中。1982年,五项隙则被明确 地载入中国宪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己成为中国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 就在最近(2002年7月26日),我回宜布,为了清除对中国的“错误看法”,希望邀请美国两份给中国贴上了“威胁世界和平”标 签的最新战略报告的作者到中国访问。(法新社2002年7月26日电) 讨论题: 第三章 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 案例1 “和”的诉求1 据有关媒体报道,2002年5月28日,正在英国访问的中国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其下榻的饭店出席了英中贸易协会举行的欢迎午 宴,并发表题为“和睦相处,和谐共进”的演讲。演讲中,李瑞环谈古论今,生动阐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和”之思想及 其产生的深刻影响。 李瑞环说,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其中“和”的思想占有突出的位置。早在三千多年 前,中国的甲骨文和金文就有了“和”字,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更是经常运用“和”的概念阐发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 他说,我们现在所说的“和”,包括了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含义,蕴涵着和以处众、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 深刻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念。 在谈到“和”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时,李瑞环说,“和”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调谐”;表现在人与人关系上,要 求“和睦相处”;表现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不能搞强权政治、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国家争 端要通过协商和平解决;表现在各种文明的关系上,主张“善解能容”,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保持特色、共同进步。 李瑞环特别指出,当今时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联系更趋紧密,世界的面貌更加快速多变、复杂多样。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努力克 服工业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社会弊端;如何妥善处置就与社会、人口与生态、资源与发展的关系。以及如何有效化解各个国家、各种 文明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冲突,保持世界的和谐与安宁等,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必须深入思考、认真对待的现实课题。了解中国 的“和”的思想,可以为思索解答这些课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李瑞环的演讲引起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认为演讲阐述的中国的“和”的思想寓意深刻,有助于加深对中国的了解,有助于对中 国许多重大政策、立场的了解。英国《泰晤士报》称中国这位政协主席展示了“真正的改革家风格”。(景笑林,2002年) 其实这位政协主席已不止一次向国际社会诉求“和”。2001年4月17日,李瑞环在毛里求斯会见乌蒂姆总统时的一番话还引起了台 湾媒体的关注。台湾 “中央社”曾有一篇报道称:中共与美国因为撞机事件而引发的新一轮的剑拔弩张情势,正在毛里求斯访问的中 共政协主席李瑞环今天表示,“中国需要发展,中国需要和平”,凸显出中共对处理当前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报道说,李瑞环表示,中国大陆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国际环境,需要与各国友好合作,需要学习借鉴世界先进经验。人类已迈向新 的世纪和新的千年,要和平、谋发展,是大势所趋,是人心所向。(台“中央社”2001年4月17日电) 2001年9月14日,李瑞环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新加坡总统纳丹一行时更强烈指出,中国真诚热爱和平。中华民族崇尚“和为 贵”、“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中国人民绝不会将自己过去所遭遇的那种苦难强加给别人,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的强大是维护世 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力量。(罗辉,2001年) 再往前追溯,很早以来,和平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早在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接见一个印度代表团时, 首次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 印度和缅甸,在同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共同倡导了这一有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 即“万隆会议”上,重申了这五项原则;经过与会国家的共同努力,这些原则的精神写进了大会的宣言中。1982年,五项原则被明确 地载入中国宪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中国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 就在最近(2002年7月26日),我国宣布,为了消除对中国的“错误看法”,希望邀请美国两份给中国贴上了“威胁世界和平”标 签的最新战略报告的作者到中国访问。(法新社2002年7月26日电) 讨论题: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