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 案例】 “和”的诉求 据有关媒体报道,2002年5月28日,正在英国访问的中国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其下榻的饭店出席了英中贸易协会举行的欢迎午 宴,并发表题为“和睦相处,和谐共进”的演讲。演讲中,李瑞环谈古论今,生动闸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和”之思想及 其产生的深刻响」 李瑞环说,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其中“和”的思想占有突出的位置。早在三千多年 前,中国的甲骨文和金文就有了“和”字,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更是经常运用“和”的概念发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 他说。我们现在所说的“和”,包括了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含义,蕴涵着和以处众、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 深刻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念。 在谈到“和”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时,李瑞环说,“和”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调谐”表现在人与人关系上,委 求“和陸相处”:表现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因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不能搞强权政治、以大欺小、以强凌网,国家争 端要通过协商和平解决:表现在各种文明的关系上,主张“善解能容”,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保持特色、共同进步。 李瑞环特别指出,当今时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联系更趋紧密,世界的面骏更加快速多变、复杂多样。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努力克 服工业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社会弊端:如何妥善处置就与社会、人口与生态、资源与发展的关系。以及如何有效化解各个国家、各种 文明间错综复杂的矛后和冲突,保持世界的和谐与安宁等,己经成为世界各国必须深入思考、认真对待的现实课愿。了解中国 的“和”的思想,可以为思索解答这些课愿提供有益的启示。 李瑞环的演讲引起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认为演讲闸述的中闲的“和”的思想寓意深刻,有助于加深对中国的了解,有助于对中 国许多重大政策、立场的了解。英国《泰晤士报》称中国这位政协主席展示了“真正的改革家风格”。(景笑林,2002年) 其实这位政协主席已不止一次向国际社会诉求“和”。2001年4月17日,李瑞环在毛里求斯会见乌蒂婚总统时的一香话还引起了台 湾媒体的关注。台湾“中央社”曾有一篇报道称:中共与美国因为撞机事件而引发的新一轮的剑拔弩张情势。正在毛里求斯访问的叶 共政协主席李瑞环今天表示,“中国需要发展,中国需要和平”,凸显出中共对处理当前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报道说,李瑞环表示,中国大陆的发展需要良好的闲际环境,需要与各国友好合作,需要学习借鉴世界先进经验。人类己迈向新 的世纪和新的千年,要和平、谋发展,是大势所趋,是人心所向。(台“中央社”2001年4月17日电) 2001年9月14日,李瑞环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新加坡总统纳丹一行时更强烈指出,中国直诚热爱和平,中华民族崇尚“和为 贵”、“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中田人民绝不会将自己过去所遭遇的那种苦难强加给别人,中国永远不称霸,中田的强大是维护世 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力量。(罗辉,2001年) 再往前追湖,很早以来,和平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早在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接见一个印度代表团时, 首次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千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1951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 印度和缅甸,在同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共同倡导了这一有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1955年4明,周思来总理在亚非会议 即“万隆会议”上,重申了这五项原则:经过与会国家的共问努力,这些原则的精神写进了大会的宜言中。1982年,五项隙则被明确 地载入中国宪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己成为中国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 就在最近(2002年7月26日),我回宜布,为了清除对中国的“错误看法”,希望邀请美国两份给中国贴上了“威胁世界和平”标 签的最新战略报告的作者到中国访问。(法新社2002年7月26日电) 讨论题:
第三章 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 案例1 “和”的诉求1 据有关媒体报道,2002年5月28日,正在英国访问的中国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其下榻的饭店出席了英中贸易协会举行的欢迎午 宴,并发表题为“和睦相处,和谐共进”的演讲。演讲中,李瑞环谈古论今,生动阐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和”之思想及 其产生的深刻影响。 李瑞环说,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其中“和”的思想占有突出的位置。早在三千多年 前,中国的甲骨文和金文就有了“和”字,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更是经常运用“和”的概念阐发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 他说,我们现在所说的“和”,包括了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含义,蕴涵着和以处众、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 深刻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念。 在谈到“和”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时,李瑞环说,“和”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调谐”;表现在人与人关系上,要 求“和睦相处”;表现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不能搞强权政治、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国家争 端要通过协商和平解决;表现在各种文明的关系上,主张“善解能容”,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保持特色、共同进步。 李瑞环特别指出,当今时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联系更趋紧密,世界的面貌更加快速多变、复杂多样。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努力克 服工业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社会弊端;如何妥善处置就与社会、人口与生态、资源与发展的关系。以及如何有效化解各个国家、各种 文明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冲突,保持世界的和谐与安宁等,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必须深入思考、认真对待的现实课题。了解中国 的“和”的思想,可以为思索解答这些课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李瑞环的演讲引起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认为演讲阐述的中国的“和”的思想寓意深刻,有助于加深对中国的了解,有助于对中 国许多重大政策、立场的了解。英国《泰晤士报》称中国这位政协主席展示了“真正的改革家风格”。(景笑林,2002年) 其实这位政协主席已不止一次向国际社会诉求“和”。2001年4月17日,李瑞环在毛里求斯会见乌蒂姆总统时的一番话还引起了台 湾媒体的关注。台湾 “中央社”曾有一篇报道称:中共与美国因为撞机事件而引发的新一轮的剑拔弩张情势,正在毛里求斯访问的中 共政协主席李瑞环今天表示,“中国需要发展,中国需要和平”,凸显出中共对处理当前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报道说,李瑞环表示,中国大陆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国际环境,需要与各国友好合作,需要学习借鉴世界先进经验。人类已迈向新 的世纪和新的千年,要和平、谋发展,是大势所趋,是人心所向。(台“中央社”2001年4月17日电) 2001年9月14日,李瑞环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新加坡总统纳丹一行时更强烈指出,中国真诚热爱和平。中华民族崇尚“和为 贵”、“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中国人民绝不会将自己过去所遭遇的那种苦难强加给别人,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的强大是维护世 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力量。(罗辉,2001年) 再往前追溯,很早以来,和平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早在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接见一个印度代表团时, 首次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 印度和缅甸,在同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共同倡导了这一有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 即“万隆会议”上,重申了这五项原则;经过与会国家的共同努力,这些原则的精神写进了大会的宣言中。1982年,五项原则被明确 地载入中国宪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中国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 就在最近(2002年7月26日),我国宣布,为了消除对中国的“错误看法”,希望邀请美国两份给中国贴上了“威胁世界和平”标 签的最新战略报告的作者到中国访问。(法新社2002年7月26日电) 讨论题:
1,怎样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2如何认识中国越发展,世界和平就越靠得住? 案例点评 ①邓小平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世界变化微了高屋建瓴的理论概括,即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就和平主题而言】 这个结论的得出,源于和平力量的增长,益于相互依赖的加深,慑于核毁灭的威胁,成于人类明智的选择。如敦材所讲,维护和平, 促进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成为时代的潮流 ②邓小平又说,和平与发尼这两个问愿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核战争和核军各竞赛仍是和平大患,局部虚争仍在破坏和平,安全 威胁危苦和平,我们应高度重视和高度戒备。针对中国“咸胁世界和平”的错误看法,邓小平的观点和中国的现行政策给了有力回 击。本案例从中国前政协主席李瑞环对“和”的深度诠释,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形象。 ③李瑞环谈古论今,徜徉于中国“和”文化的海洋,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和平政策,着眼于未来中国的发展需求,论证了中国是世 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越发展,世界的和平越靠得住。中国的历史是和平,中国的文化崇尚和为贵,中国政策是和平外交,中国的 承诺是水远不称葡,中国会维护世界的和平,中国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 附录: 《“和”的诉求》案例使用说明 一、本案例的教学目的和用途 木室侧通过李踏环对和平的广博错论,向学生说明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更是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使学生明白中围的发园 雷要和平,中国的妮起更需要和平:让学生理解和平需要争取,需要维护,中国必须担当此任,同时要广泛宜传,达到与世界各国互 谅互让,相互理解。 本案例可用于第一节“当今时代主题”的辅助教学。 二、本案例的结构及本案例分析思路的建议 本案例属“概念一一闸释”型案例,其结构和教学思路是:一是从中国悠久的历史闸明“和”文化的理念:二是“和”的思想是 解决当代国际错综复杂问题的良方:三是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四是新中国以来推行的是和平的外交政策。 三、案例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避 1,在新世纪的中国树立一个和平的形象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消除“中国威胁论”和使中国和平蝴起都是当前中国外交的首要着力 6 2.要树立一个和平的形象,宜传奥论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力度要大,范围要广。要像李瑞环那样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调 动各种因素,使用各种方法,不遗余力树立和平形象。 案例2 且把“中国威胁论”当警报2 2002年8月13日.上海. 早晨,又像往常一样迎来了样和而又生机勃勒的一天。 9时30分,上班的人群逐渐客落…突然,一声凄厉的防空警报划破天空,随即三枚红色信号弹呼啸着升起在上海市上空。 一声繁似一声的警报,显示情况万分紧急,城区马上进入战备状态·
1.怎样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2.如何认识中国越发展,世界和平就越靠得住? 案例点评 ①邓小平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世界变化做了高屋建瓴的理论概括,即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就和平主题而言, 这个结论的得出,源于和平力量的增长,益于相互依赖的加深,慑于核毁灭的威胁,成于人类明智的选择。如教材所讲,维护和平, 促进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成为时代的潮流。 ②邓小平又说,和平与发展这两个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核战争和核军备竞赛仍是和平大患,局部战争仍在破坏和平,安全 威胁危害和平,我们应高度重视和高度戒备。针对中国“威胁世界和平”的错误看法,邓小平的观点和中国的现行政策给了有力回 击。本案例从中国前政协主席李瑞环对“和”的深度诠释,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形象。 ③李瑞环谈古论今,徜徉于中国“和”文化的海洋,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和平政策,着眼于未来中国的发展需求,论证了中国是世 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越发展,世界的和平越靠得住。中国的历史是和平,中国的文化崇尚和为贵,中国政策是和平外交,中国的 承诺是永远不称霸。中国会维护世界的和平,中国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 附录: 《“和”的诉求》案例使用说明 一、本案例的教学目的和用途 本案例通过李瑞环对和平的广博精论,向学生说明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更是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使学生明白中国的发展 需要和平,中国的崛起更需要和平;让学生理解和平需要争取,需要维护。中国必须担当此任,同时要广泛宣传,达到与世界各国互 谅互让,相互理解。 本案例可用于第一节“当今时代主题”的辅助教学。 二、本案例的结构及本案例分析思路的建议 本案例属“概念——阐释”型案例,其结构和教学思路是:一是从中国悠久的历史阐明“和”文化的理念;二是“和”的思想是 解决当代国际错综复杂问题的良方;三是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四是新中国以来推行的是和平的外交政策。 三、案例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1.在新世纪的中国树立一个和平的形象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消除“中国威胁论”和使中国和平崛起都是当前中国外交的首要着力 点。 2.要树立一个和平的形象,宣传舆论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力度要大,范围要广。要像李瑞环那样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调 动各种因素,使用各种方法,不遗余力树立和平形象。 案例2 且把“中国威胁论”当警报2 2002年8月13日,上海。 早晨,又像往常一样迎来了祥和而又生机勃勃的一天。 9时30分,上班的人群逐渐寥落……突然,一声凄厉的防空警报划破天空,随即三枚红色信号弹呼啸着升起在上海市上空。 一声紧似一声的警报,显示情况万分紧急,城区马上进入战备状态
这是上海解放以来,第一次在市中心进行防空警报演习。为警示市民勿忘国耻、居安思危,上海将每年的8月13日定为防空警报试 鸣日:今天是上海第三次在“松沪会战”纪念日拉响非紧急情况下的防空警报。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上海首次在繁华暗阔的市中心 城区拉响防空警报,并且第一次以空袭为背景进行综合性减灾演练 但对上海面言,对中国而言,声声警报还提醒人们车记历史、勿忘国耻、居安思危、常备不据,推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长盛不 衰。目前,南京市确定每年的113日为警报试鸣日,合肥市确定每年5月14日为警报试鸣日,沈阳市确定每年的9月18日晚9时18分拉响 防空警报。(张弃,2002年) “居安思危”,是流传甚久的中国古训。《周易·系辞下》:“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 也,”《大戴礼记·武王几铭》:“安无忘危,存无忘亡。”《庄子·表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住子则 阳》:“安违相易,祸福相生。”《墨子杂守):“安则示之以危,危则示之以安。”唐周县《饱叔》:“安不忘危臣所,常思危 困必无危。”唐李白《大猎赋序》:“居安思危,防险戒逸。”唐《贞观纪要》:“知其所危则安,知其所乱则治,知其所亡则 存。”米郭茂待《乐府诗集·随云会大飨取·皇复》:“居高念下,处安思危,照临有度,纪律无亏。”宋徐弦《颂德赋》:“疆事剂 宁而备不可失,居安思危储灾惧。”《宋书·文五王传》:“今虽先天不违,动感休庆,龙舟所幸,理必利涉,然居安思危,不可不 惧。”明无名氏《伯兔记意反》:“古人有言:‘得宠思辱,居安思危'。”《明史·郑本公传》:“陛下居安思危,当远群小,节 燕游,以防一朝之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大的隐患就是没有忧患意识,居安而不思危:最大的祸患就是报喜不报优, 甚至粉饰太平:最大的危险就是居安而不思危,临危而又不知所措、惊慌失措。 “危言存国”。“中国威胁论”者周然居心叵测,来者不善,但那些耸人听闻的预言却可以起到系示我们的作用,我们何不把它 们当作登报 正如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201年3月12日在全政协第九届四次会议闭幕会上所指出的:“日前,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状况有名 种议论,有人认为中国前景不妙:有人认为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不管别人出于什么意图,对我国进行何种估计,我们自己必 领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能因为别人的低估就安白菲德,老观失望:也不能因为别人的高估就妄自尊大,忘乎所以。我们想问题、力 事情都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居安思危,埋头若干,一点一滴地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李瑞环,2001年) 我们的国歌不是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样的歌词吗?但尿这句歌词能唤起共和国领导和公民们的忧患、问愿和 危机意识!就是说,我们在回敬不怀好意的“中国威勋论”的同时,决不应该对我们面临的问题和险情视而不见、掉以轻心,甚至高 枕无忧。我们的确而临许多问题和险情 讨论题 1,“中国威胁论”是如何出台的? 2针对“中国或胁论”的居心瓜测,我们应该怎么办? 率例点评 ①制造“中国或胁论”者,主要是日本的右翼势力和美国的反华势力,他们的目的是逼制中国的姬起,他们想让中国维师长眠不 醒,而任白己胡作非为。从历史看,他们对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从现实看,他们对世界构成了真正喊胁:从长远看,他们仍梦想着 实现控制世界的目的。这是颜倒黑白的绝佳注释。 ②中国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和平的代表者,中国的发展不会对别国构成威胁,这是中国政府慨定的方略。如果发展起来了,就 会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那中国永远不会有发展。按照“中国威胁论”的推理,己经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才是世界的大威胁
这是上海解放以来,第一次在市中心进行防空警报演习。为警示市民勿忘国耻、居安思危,上海将每年的8月13日定为防空警报试 鸣日;今天是上海第三次在“凇沪会战”纪念日拉响非紧急情况下的防空警报。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上海首次在繁华喧闹的市中心 城区拉响防空警报,并且第一次以空袭为背景进行综合性减灾演练。 …… 但对上海而言,对中国而言,声声警报还提醒人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惟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长盛不 衰。目前,南京市确定每年的113日为警报试鸣日,合肥市确定每年5月14日为警报试鸣日,沈阳市确定每年的9月18日晚9时18分拉响 防空警报。(张卉,2002年) “居安思危”,是流传甚久的中国古训。《周易•系辞下》:“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 也。”《大戴礼记•武王几铭》:“安无忘危,存无忘亡。”《庄子•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庄子•则 阳》:“安违相易,祸福相生。”《墨子•杂守》:“安则示之以危,危则示之以安。”唐周昙《鲍叔》:“安不忘危臣所愿,常思危 困必无危。”唐李白《大猎赋序》:“居安思危,防险戒逸。”唐《贞观纪要》:“知其所危则安,知其所乱则治,知其所亡则 存。”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随云会大飨歌•皇复》:“居高念下,处安思危,照临有度,纪律无亏。”宋徐弦《颂德赋》:“疆事渐 宁而备不可失,居安思危睹灾惧。”《宋书•文五王传》:“今虽先天不违,动感休庆,龙舟所幸。理必利涉,然居安思危,不可不 惧。”明无名氏《白兔记•寇反》:“古人有言:‘得宠思辱,居安思危’。”《明史•郑本公传》:“陛下居安思危,当远群小,节 燕游,以防一朝之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大的隐患就是没有忧患意识,居安而不思危;最大的祸患就是报喜不报忧, 甚至粉饰太平;最大的危险就是居安而不思危,临危而又不知所措、惊慌失措。 “危言存国”。“中国威胁论”者固然居心叵测,来者不善,但那些耸人听闻的预言却可以起到警示我们的作用。我们何不把它 们当作警报! 正如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2001年3月12日在全国政协第九届四次会议闭幕会上所指出的:“目前,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状况有各 种议论,有人认为中国前景不妙;有人认为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不管别人出于什么意图,对我国进行何种估计,我们自己必 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能因为别人的低估就妄自菲薄,悲观失望;也不能因为别人的高估就妄自尊大,忘乎所以。我们想问题、办 事情都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居安思危,埋头苦干,一点一滴地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李瑞环,2001年) 我们的国歌不是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样的歌词吗?但愿这句歌词能唤起共和国领导和公民们的忧患、问题和 危机意识!就是说,我们在回敬不怀好意的“中国威胁论”的同时,决不应该对我们面临的问题和险情视而不见、掉以轻心,甚至高 枕无忧。我们的确面临许多问题和险情 讨论题: 1.“中国威胁论”是如何出台的? 2.针对“中国威胁论”的居心叵测,我们应该怎么办? 案例点评 ①制造“中国威胁论”者,主要是日本的右翼势力和美国的反华势力。他们的目的是遏制中国的崛起,他们想让中国雄师长眠不 醒,而任自己胡作非为。从历史看,他们对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从现实看,他们对世界构成了真正威胁;从长远看,他们仍梦想着 实现控制世界的目的。这是颠倒黑白的绝佳注释。 ②中国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和平的代表者,中国的发展不会对别国构成威胁,这是中国政府既定的方略。如果发展起来了,就 会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那中国永远不会有发展。按照“中国威胁论”的推理,已经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才是世界的大威胁
③本案例向我们揭开了谜底,凡高碱“中国威胁论”者就是居心叵测、来者不善。我们应该居安思危、埋头苦干、勿忘国壁、常 备不懈。用我们的血汗筑起中华民族铁的长城,粉碎一切胆敢来犯之敌。 附录: 《且把“中国威胁论”当警报》案例使用说明 一、本案例的教学目的和用途 本案例从“中国威助论”的别有用心说起,让学生明白和平世界不太平,决不能对面临的问题和险情视而不见:使学生立志为中 华妮起面常备不懈,用行动回击“中国威助论”的危言耸听。 本案例可用于第一节中“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一个也没有解决”内容的箱助教学。 二、本案例的结构及本案例分析思路的建议 本案例属“观点—批”型案例,其内容结构和教学思路是:一是上海的国耻膏示活动:三是中国历史上的“居安思 危”和“危言存国”:三是当代人应有忧患、危机的意识, 三、案例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1.当“中国威胁论”越基器尘上的时候,越说明中国得到了举世公认的发展:当“中国威胁论”越城越凶的时候,越能提醒国人 更加奋起。 2.针对“中国威胁论”的居心叵测,我们应该理智对特。应该举事实、讲道理,揭穿宜扬此种观念者,才是真正威胁别国的罪魁 祸首。 案例3 太空安全面临霸权成胁3 外太空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自1957年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人类在发展外层空间科学技术和平利用太空方面 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果。据统计,与太空有关的工业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2000年国际太空工业的利润超过800亿美元,预计今后 10年利润将增加2倍多。与此同时,外层空间科技成果也蒙上了以军事应用为主要目的的阴影。进入新世纪以来,外太空军事化、武器 化的趋势日益严重,制钓着人类对外空的和平探索及利用,太空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早在20世纪60年代,关苏角逐太空优势的竞赛就已经拉开序幕。几十年来,关苏等军事大国向外空发射了大量军用卫见,作为地 面武器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部署了大量的反导武器和反卫星武器。冷战结束后,作为惟一超级大国的美国趁机加快太空军事化的步 伐。1998年4月,美国航天司令部发布了一项发展军事航天的长远规划《2020设想》,提出控制空间,全球交战,全面力量集成,全球 合作等4种作战概念,其中“控制空间”(即夺取空间优势)被列为首要任务,布什玫府上台后,将控制太空摆在了军事战略的核心位 置。2001年1月,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著名的《拉姆斯菲尔德报告》中提出:五角大楼的主要任务应是“适应21世纪关国的国 家安全需要,并保持美国在空间的世界领先地位”:“美国的国家外空政策应成为国防计划的中心”,要“发展和部署用以遍制和防 范对美外空资产的敌对行动的手段”。为进一步加强关军的太空优势,同年5月8日,关国防部建立了外空司令部和天天军,统筹各军 兵种的外空军事活动和外空式器的研制,任命一位四星将军全权负责美国的空间计划和行动,并由关田空军航天司令部统一管理美国 在空间的侦察,通信和军事行动, 更为是,美国在摆脱作为全球战略稳定基石一《反导条约》的制约后,加快了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步伐。2002年6月开始建造第 一个导弹防御阵地,在2003年开始其他阵地的建设。前不久,美因防部导弹防侮局的一位官员强调,美军正努力研制一个天基试验平 台,在攻其研制的初期阶段至少包括3颗卫星:而导弹防御项日中的天基激光器将于2012年进行样机试验。专家认为,如果被人类称之 为“死光”的激光武器真的现身太空,将会给人类带来极其可怕的后果
③本案例向我们揭开了谜底,凡高喊“中国威胁论”者就是居心叵测、来者不善。我们应该居安思危、埋头苦干、勿忘国耻、常 备不懈。用我们的血汗筑起中华民族铁的长城,粉碎一切胆敢来犯之敌。 附录: 《且把“中国威胁论”当警报》案例使用说明 一、本案例的教学目的和用途 本案例从“中国威胁论”的别有用心说起,让学生明白和平世界不太平,决不能对面临的问题和险情视而不见;使学生立志为中 华崛起而常备不懈,用行动回击“中国威胁论”的危言耸听。 本案例可用于第一节中“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一个也没有解决”内容的辅助教学。 二、本案例的结构及本案例分析思路的建议 本案例属“观点——批驳”型案例,其内容结构和教学思路是:一是上海的国耻警示活动;二是中国历史上的“居安思 危”和“危言存国”;三是当代人应有忧患、危机的意识。 三、案例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1.当“中国威胁论”越甚嚣尘上的时候,越说明中国得到了举世公认的发展;当“中国威胁论”越喊越凶的时候,越能提醒国人 更加奋起。 2.针对“中国威胁论”的居心叵测,我们应该理智对待。应该举事实、讲道理,揭穿宣扬此种观念者,才是真正威胁别国的罪魁 祸首。 案例3 太空安全面临霸权威胁3 外太空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自1957年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人类在发展外层空间科学技术和平利用太空方面 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果。据统计,与太空有关的工业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2000年国际太空工业的利润超过800亿美元,预计今后 10年利润将增加2倍多。与此同时,外层空间科技成果也蒙上了以军事应用为主要目的的阴影。进入新世纪以来,外太空军事化、武器 化的趋势日益严重,制约着人类对外空的和平探索及利用,太空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苏角逐太空优势的竞赛就已经拉开序幕。几十年来,美苏等军事大国向外空发射了大量军用卫星,作为地 面武器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部署了大量的反导武器和反卫星武器。冷战结束后,作为惟一超级大国的美国趁机加快太空军事化的步 伐。1998年4月,美国航天司令部发布了一项发展军事航天的长远规划《2020设想》,提出控制空间,全球交战,全面力量集成,全球 合作等4种作战概念,其中“控制空间”(即夺取空间优势)被列为首要任务。布什政府上台后,将控制太空摆在了军事战略的核心位 置。2001年1月,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著名的《拉姆斯菲尔德报告》中提出:五角大楼的主要任务应是“适应21世纪美国的国 家安全需要,并保持美国在空间的世界领先地位”;“美国的国家外空政策应成为国防计划的中心”,要“发展和部署用以遏制和防 范对美外空资产的敌对行动的手段”。为进一步加强美军的太空优势,同年5月8日,美国防部建立了外空司令部和天天军,统筹各军 兵种的外空军事活动和外空武器的研制,任命一位四星将军全权负责美国的空间计划和行动,并由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统一管理美国 在空间的侦察,通信和军事行动。 更为是,美国在摆脱作为全球战略稳定基石——《反导条约》的制约后,加快了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步伐。2002年6月开始建造第 一个导弹防御阵地,在2003年开始其他阵地的建设。前不久,美国防部导弹防御局的一位官员强调,美军正努力研制一个天基试验平 台,在攻其研制的初期阶段至少包括3颗卫星;而导弹防御项目中的天基激光器将于2012年进行样机试验。专家认为,如果被人类称之 为“死光”的激光武器真的现身太空,将会给人类带来极其可怕的后果
太空安全面临霸权威胁 讨论题: 1.美国应对太空安全负什么样的责任? 2.人类社会应如何使太空为人类的和平服务? 案例点评 ①教材上讲和平问题面临的新的威胁时,将“核战争和核军备竞赛仍对世界和平构成巨大威胁”作为新的威胁中的第一个威胁来 讲,是有道理的。因为一旦爆发核战争,对人类社会造成的毁灭性破坏是无法估量的。所谓新的威胁是指在本世纪初新一轮军备竞赛 又因“911”事件急剧上升,其军费开支为历史罕见。而新的威胁的另一个表现是外太空军事化、武器化。 ②外太空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不应由个别核大国的阴云笼罩。外太空是和平探索和利用的空间,不应充斥外空军事活动和外空 武器。如案例所讲,如果研制的“死光”激光武器真的现身太空,也许就是人类社会毁灭之时。 ③全世界爱好和平的正义的人们必须反对和想法制止这种毁灭人类的恶行。尤其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应该还全人类外太空的清 洁、宁静与祥和,为人类的明天多做些积善行德的事情。 附录: 《太空安全面临霸权威胁》案例使用说明 一、本案例的教学目的和用途 本案例以太空安全问题作为切入点,向学生说明自上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人类在和平利用外空的同时,外太空的军备也随之开 始,并面临霸权威胁:让学生明白外太空武器的研发和使用,将给人类带来无法预料的可怕后果。 本案例可用于第一节中“和平问题面临新的威胁”内容的辅助教学。 二、本案例的结构及本案例分析思路的建议 本案例属“事实一一说明”型案例,其结构是:一是外层空间科技和和平利用太空方面的成果显著:二是美苏角逐外太空优势: 三是本世纪初美国在外太空的绝对军事优势地位,以及美国加大外太空军事活动和外太空武器研制:四是太空武器会给全人类带来可 怕的后果。 本案例的教学思路是:第一,外太空是人类的共同财产,而不是个别大国的争夺空间:第二,美苏在外太空的争夺以及新世纪美 国的外太空绝对优势,对太空的安全构成严重危害:第三,外太空的军事活动、武器研发和使用将给人类带来可怕后果,人类社会应 共同声讨和坚决反对。 三、案例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1.地球表面已被武器化了,而外空正在被武器化。如果现在共同来协商解决外太空安全问题,还算不迟。美国应限制自己而不应 与全世界为敌。 2.国际社会应多出台有关外太空的国际法规、条约,保证为人类和平和和平利用外太空作出贡献,并寻找遏制有悖于太空安全的 办法
太空安全面临霸权威胁 讨论题: 1.美国应对太空安全负什么样的责任? 2.人类社会应如何使太空为人类的和平服务? 案例点评 ①教材上讲和平问题面临的新的威胁时,将“核战争和核军备竞赛仍对世界和平构成巨大威胁”作为新的威胁中的第一个威胁来 讲,是有道理的。因为一旦爆发核战争,对人类社会造成的毁灭性破坏是无法估量的。所谓新的威胁是指在本世纪初新一轮军备竞赛 又因“9•11”事件急剧上升,其军费开支为历史罕见。而新的威胁的另一个表现是外太空军事化、武器化。 ②外太空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不应由个别核大国的阴云笼罩。外太空是和平探索和利用的空间,不应充斥外空军事活动和外空 武器。如案例所讲,如果研制的“死光”激光武器真的现身太空,也许就是人类社会毁灭之时。 ③全世界爱好和平的正义的人们必须反对和想法制止这种毁灭人类的恶行。尤其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应该还全人类外太空的清 洁、宁静与祥和,为人类的明天多做些积善行德的事情。 附录: 《太空安全面临霸权威胁》案例使用说明 一、本案例的教学目的和用途 本案例以太空安全问题作为切入点,向学生说明自上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人类在和平利用外空的同时,外太空的军备也随之开 始,并面临霸权威胁;让学生明白外太空武器的研发和使用,将给人类带来无法预料的可怕后果。 本案例可用于第一节中“和平问题面临新的威胁”内容的辅助教学。 二、本案例的结构及本案例分析思路的建议 本案例属“事实——说明”型案例,其结构是:一是外层空间科技和和平利用太空方面的成果显著;二是美苏角逐外太空优势; 三是本世纪初美国在外太空的绝对军事优势地位,以及美国加大外太空军事活动和外太空武器研制;四是太空武器会给全人类带来可 怕的后果。 本案例的教学思路是:第一,外太空是人类的共同财产,而不是个别大国的争夺空间;第二,美苏在外太空的争夺以及新世纪美 国的外太空绝对优势,对太空的安全构成严重危害;第三,外太空的军事活动、武器研发和使用将给人类带来可怕后果,人类社会应 共同声讨和坚决反对。 三、案例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1.地球表面已被武器化了,而外空正在被武器化。如果现在共同来协商解决外太空安全问题,还算不迟。美国应限制自己而不应 与全世界为敌。 2.国际社会应多出台有关外太空的国际法规、条约,保证为人类和平和和平利用外太空作出贡献,并寻找遏制有悖于太空安全的 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