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瘦变及展望 2008年06月23日1648光明网-光明观察 众所周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基本上遵从重工业发展和国防安全的需 要,具有明显的均衡性质。但由于忽视各区域自身的发展优势,导致区域经济活力不足、效 率低下和整体发展速度迟缓等一系列问题。所以,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从根本上改变了这 战略。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基本上经历了由非均衡发展战略到 协调发展战略,再到统筹发展战略的三个阶段。 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形成,是“六五”到“七五”时期我们党的第二代领导人对改革开放 之前区域均衡发展战略进行反思的结果,也是在综合考察当时我国国内外经济、政治和社会 环境等因素以及吸收借鉴国内外有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和发展的。风域非均 发展战略的基本特点在于以经济效率为目标,以发挥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为出发点:其理论 基础涵盖了区域分工理论、增长极理论、梯度及反梯度推移理论、优区位开发理论、地区发 展阶段理论等研究成果:形成了包含区域重点发展(如东部重点论、中心开花论和战略重点 西移论入中性发展(如点轴开发模式、“菱形”发展模式、“开”字型发展模式、三沿战略、 四沿战略和三环战略)和结合发展在内(如“东靠西移论”、“内联外移论”和“一、三线结 合论”)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模式。在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影响下,19世纪80年代至90 年代初,我国逐步形成了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 沿海经济开放区 沿江经济 内地中心城市 一铁路公路交通沿线和沿边地带”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的、全方 位立体交叉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为我国融入世界经济,提高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莫定了基础。 随若非均布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和市场白发作用的逐步增品,风域发展差距问题开始几现并 日趋严重,促使社会各界对这种战略本身进行反思,并催生出以处理好东部与中西部发展关 系问题为核心内容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一战略思想是邓小平“先富后富、共同富裕和两 个大局”思想的延续,也是“循环积累因果论”、“倒U模型”、“非均衡协调发展论”等相 关成果综合作用的产物:其基本出发点在于处理好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关系:其核心要义在 于保持东部地风经济和总体国民经济较快发展基础上的加快中西部地风经济发展速度以及 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这一战略以十五时期正式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主要代 表,其实施使 地区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 和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人民生 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初步扭转了东西差距不断扩大的局面。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同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为统筹区域发展,中央先后实施了 指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讲中部辉起、东部率先发展等重大战路举措,并形成了一整套君 机结合的统一的区域整体发展战略,我们将之归结为“四轮驱动的区域统筹发展战略” 在 这一战略指导下,进入“十一五”时期后,中国的国土空间被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 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并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 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这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 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从区域功能定 位的角度进行区域划分的结果,也是对“四轮驱动的区域统筹发展战略”的必要补充。应当 说,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四轮驱动” 以及 “主体功能区划分”相结合的区域统筹发展 略继承了非均衡发展战略和协调发展战略的最具有价值的内涵,是对非均衡发展战略特别是 对协调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完善
改革开放 30 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嬗变及展望 2008 年 06 月 23 日 16:48 光明网-光明观察 众所周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基本上遵从重工业发展和国防安全的需 要,具有明显的均衡性质。但由于忽视各区域自身的发展优势,导致区域经济活力不足、效 率低下和整体发展速度迟缓等一系列问题。所以,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 战略。回顾改革开放 30 年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基本上经历了由非均衡发展战略到 协调发展战略,再到统筹发展战略的三个阶段。 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形成,是“六五”到“七五”时期我们党的第二代领导人对改革开放 之前区域均衡发展战略进行反思的结果,也是在综合考察当时我国国内外经济、政治和社会 环境等因素以及吸收借鉴国内外有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和发展的。区域非均衡 发展战略的基本特点在于以经济效率为目标,以发挥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为出发点;其理论 基础涵盖了区域分工理论、增长极理论、梯度及反梯度推移理论、优区位开发理论、地区发 展阶段理论等研究成果;形成了包含区域重点发展(如东部重点论、中心开花论和战略重点 西移论)、中性发展(如点轴开发模式、“菱形”发展模式、“开”字型发展模式、三沿战略、 四沿战略和三环战略)和结合发展在内(如“东靠西移论”、“内联外移论”和“一、三线结 合论”)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模式。在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影响下, 19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初,我国逐步形成了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经济 区——内地中心城市——铁路公路交通沿线和沿边地带”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的、全方 位立体交叉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为我国融入世界经济,提高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随着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和市场自发作用的逐步增强,区域发展差距问题开始凸现并 日趋严重,促使社会各界对这种战略本身进行反思,并催生出以处理好东部与中西部发展关 系问题为核心内容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一战略思想是邓小平“先富后富、共同富裕和两 个大局”思想的延续,也是“循环积累因果论”、“倒 U 模型”、“非均衡协调发展论”等相 关成果综合作用的产物;其基本出发点在于处理好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关系;其核心要义在 于保持东部地区经济和总体国民经济较快发展基础上的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以及 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这一战略以十五时期正式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主要代 表,其实施使得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人民生活 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初步扭转了东西差距不断扩大的局面。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同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为统筹区域发展,中央先后实施了 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等重大战略举措,并形成了一整套有 机结合的统一的区域整体发展战略,我们将之归结为“四轮驱动的区域统筹发展战略”。在 这一战略指导下,进入“十一五”时期后,中国的国土空间被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 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并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 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这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 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从区域功能定 位的角度进行区域划分的结果,也是对“四轮驱动的区域统筹发展战略”的必要补充。应当 说,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四轮驱动”以及“主体功能区划分”相结合的区域统筹发展战 略继承了非均衡发展战略和协调发展战略的最具有价值的内涵,是对非均衡发展战略特别是 对协调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完善
然而,我们应当看到,未来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仅仅停留在统筹的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因为 我们现在的统筹在实施的过程中实际上包括了中国大陆的所有区域,而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 国,其区域发展的重点必须有所透择。因此,在探讨和制定未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过程 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必须注意不同阶段的区域发展战略之间的承继性和包容性 以避免由于发展战略在较短时期内发生巨大转折所引致的经济运行和社会活动不正常震荡, 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其次,必须结合经济、社会、生态等发展实际,兼顾效率和公平, 以确保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以及兼顾公平下的效率导向:第三,必须在统 筹发展、分区推进的前提下突出重点,选择性地促进区域发展 为此,我们倡导一种“倾斜适度的区域统筹发展战略”,其核心要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 四轮驱动、各轮优化、整体优化。即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将“四轮驱动”以及“主体功能区 划分”相结合,形成在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区域经济四轮驱 动发晨格下的各分区内主悠功能区刻公与全国主功能区制公分相结能被线内桃化” 展和区际优科 ,政策 偏性。即国家对构成区生 局的 各分区采用同等的优惠政策,以减少由优惠政策的差别而带来的区域发展依赖,增强区域内 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第三,适度的中央资金投入规模。根据各区域内经济社会生态发 展对整体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贡献程度决定中央资金投入的配置比率,确保资金使用效率的 提高。综上所述,该种战略也可以称作“政策无偏、适度投资规模的区域统筹发展战略”。 当然,我们的这一想法正处于构思阶段,至于主体功能区划分原则、主体功能区的具体划分 区内区际主体功能区划分可能矛盾的协调、无偏性政策的涵盖范围、考察各区经济社会生老 发展对整体的贡献程度的模型建构以及具体的资金配置比率等,将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主 额
然而,我们应当看到,未来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仅仅停留在统筹的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因为 我们现在的统筹在实施的过程中实际上包括了中国大陆的所有区域,而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 国,其区域发展的重点必须有所选择。因此,在探讨和制定未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过程中 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必须注意不同阶段的区域发展战略之间的承继性和包容性, 以避免由于发展战略在较短时期内发生巨大转折所引致的经济运行和社会活动不正常震荡, 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其次,必须结合经济、社会、生态等发展实际,兼顾效率和公平, 以确保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以及兼顾公平下的效率导向;第三,必须在统 筹发展、分区推进的前提下突出重点,选择性地促进区域发展。 为此,我们倡导一种“倾斜适度的区域统筹发展战略”,其核心要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 四轮驱动、各轮优化、整体优化。即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将“四轮驱动”以及“主体功能区 划分”相结合,形成在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区域经济四轮驱 动发展格局下的各分区内主体功能区划分与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分相结合,促进区域内优化发 展和区际优化发展的融合。第二,政策无偏性。即国家对构成区域经济四轮驱动发展格局的 各分区采用同等的优惠政策,以减少由优惠政策的差别而带来的区域发展依赖,增强区域内 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第三,适度的中央资金投入规模。根据各区域内经济社会生态发 展对整体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贡献程度决定中央资金投入的配置比率,确保资金使用效率的 提高。综上所述,该种战略也可以称作“政策无偏、适度投资规模的区域统筹发展战略”。 当然,我们的这一想法正处于构思阶段,至于主体功能区划分原则、主体功能区的具体划分、 区内区际主体功能区划分可能矛盾的协调、无偏性政策的涵盖范围、考察各区经济社会生态 发展对整体的贡献程度的模型建构以及具体的资金配置比率等,将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主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