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冷战后东欧田家与独联体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案例】 危机四伏的过 原东欧集团强有力的中央政府通过财宫再分配机制确实消灭了贫穷。可是这一地区正处于政治过渡期。国家再也无法胜任这项工 作,贫困死灰复燃。就连昔日的中产阶层如今也沦为赤贫。 在幅员辽、民族众多的前苏联和东欧地区,中央计划崩清了,在许多情况下都缺乏有力的家机构来缓解社会动荡,从而导型 了全球最严重的贫困和福利的恶化。 按着每天4关元的最低生存标准计算,穷人数量在7年间增加了1.5亿,已经超过了法国、英国、荷兰和斯堪的那维亚国家的人口总 和。1998年俄罗斯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估计贫困人数又增加了2,00万此外,90年代再度出现了每天1美元的贫困生活:罗马尼亚和 保加利亚有%的人口生活在这条贫困线以下。 东欧集团转型国家的国民收入自90年代初以来,创记录地下降,这是全球绝无仅有的现象。有些国家的国民收入其至减少了60%之 多,在原体制下,这一地区实际上没有出现过通货膨胀,如今却经历着全球最刷烈的价格动荡,物价在1990至1995年之间平均漆幅超 过500%. 东欧也是世界上目睹人口预期寿命下降的唯一地区:从1989到1994年,俄罗斯联邦的人口预期寿命已由64.2岁减至57.6岁,低 埃及、印度和玻利维亚的水平。梅毒、肺结核、爱滋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旧体制曾炫据自己几平实现了全民识字,今天的情况却急 转直下。在中亚国家家庭贫困已成为止儿童入学的重要障碍。对几个国家开展的调查表明,某些群体中可能会不断出现文育。许多 人在这场转折中输得一无所有。 徘斜在新进主义和休克疗法之间 举例来说,儿童津贴已大幅度削减。在俄罗斯联邦,15岁以下儿童的贫困率高达4,31至60岁成人的贫困率为35,养老金领 取者的贫困率则为22%。由于幼儿园数量减少,许多妇女被迫放弃了工作。 但是这个地区的贫困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窘境有一点本质上的区别一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构成中产阶级的专业人士如今已朝不保 夕。国家机关曾经聘用了一大批享有盛誉的科学家、工程师等受过高等教有的专家。这些人如今已经沦为穷人,他们无法转让自己的 技能来适应市场机制,不可能跻身企业家行列。这个贫困凄倒的边缘阶层一度是民主开放的支持者,如今很可能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原 政权。 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情况就不同了。大多数国家无法就转型道路达成共识,在渐进主义和休克疗法之间踌落不决。饿罗斯联邦 和乌克兰的改苹在农业产权同题上裹足不前。各国的执法机构和税收服务机枸的瓦解基本上推毁了政府重新分配资源的能力。 钟摆摆过了头 俄罗斯行政宫员借政治直空之机,匆匆推行了一系列敏革,进一步损害了国家机构的可信性。他们在私有化进程中慷国家之概, 进行幕后交易,为黑手党的帐起创造了条件,同而之混乱不亚于19世纪的意大利。1996年,5%最富有人口手中的财富相当于60%最贫困 人口的收入。在前苏联的许多加盟共和国中,贫高差距之悬殊已经超过了拉丁关洲那种令人痛心的状况。 由于外来的各种影响,国家的钟摆己往相反的方向摆得太远。意识形态的遗产常常造成肢解国家的狂潮。然而中欧各国的经验表 明,国家在转型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过度的自由化导致私人垄断,资本外流,可怕的不平等,由于金融诈骗而对市场缺乏信任。 国家需要强有力的公共机构来规范金融市场,有效地将资产源转移给易受伤害的人群。最后一点也很重要,重振经济是关键所在。 阿塞拜疆将经历一场严峻的考验。由于该国石油储量丰富,可以大量出口,收入的增加可能会使国家收益非浅(即使是在目前世 界原油价格如此之低的情况下)。但是国家会分享财富吗?不少人担心,财富将集中在少数人构成的寡头统治集团手中,那将是一场
第七章 冷战后东欧国家与独联体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案例1 危机四伏的过渡1 原东欧集团强有力的中央政府通过财富再分配机制确实消灭了贫穷。可是这一地区正处于政治过渡期,国家再也无法胜任这项工 作,贫困死灰复燃。就连昔日的中产阶层如今也沦为赤贫。 在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前苏联和东欧地区,中央计划崩溃了,在许多情况下都缺乏有力的国家机构来缓解社会动荡,从而导致 了全球最严重的贫困和福利的恶化。 按着每天4美元的最低生存标准计算,穷人数量在7年间增加了1.5亿,已经超过了法国、英国、荷兰和斯堪的那维亚国家的人口总 和。1998年俄罗斯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估计贫困人数又增加了2,000万。此外,90年代再度出现了每天1美元的贫困生活:罗马尼亚和 保加利亚有5%的人口生活在这条贫困线以下。 东欧集团转型国家的国民收入自90年代初以来,创记录地下降,这是全球绝无仅有的现象。有些国家的国民收入甚至减少了60%之 多。在原体制下,这一地区实际上没有出现过通货膨胀,如今却经历着全球最剧烈的价格动荡,物价在1990至1995年之间平均涨幅超 过500%。 东欧也是世界上目睹人口预期寿命下降的唯一地区;从1989到1994年,俄罗斯联邦的人口预期寿命已由64.2岁减至57.6岁,低于 埃及、印度和玻利维亚的水平。梅毒、肺结核、爱滋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旧体制曾炫耀自己几乎实现了全民识字,今天的情况却急 转直下。在中亚国家家庭贫困已成为阻止儿童入学的重要障碍。对几个国家开展的调查表明,某些群体中可能会不断出现文盲。许多 人在这场转折中输得一无所有。 徘徊在渐进主义和休克疗法之间 举例来说,儿童津贴已遭大幅度削减。在俄罗斯联邦,15岁以下儿童的贫困率高达46%,31至60岁成人的贫困率为35%,养老金领 取者的贫困率则为22%。由于幼儿园数量减少,许多妇女被迫放弃了工作。 但是这个地区的贫困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窘境有一点本质上的区别---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构成中产阶级的专业人士如今已朝不保 夕。国家机关曾经聘用了一大批享有盛誉的科学家、工程师等受过高等教育的专家。这些人如今已经沦为穷人,他们无法转让自己的 技能来适应市场机制,不可能跻身企业家行列。这个贫困潦倒的边缘阶层一度是民主开放的支持者,如今很可能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原 政权。 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情况就不同了。大多数国家无法就转型道路达成共识,在渐进主义和休克疗法之间踌躇不决。俄罗斯联邦 和乌克兰的改革在农业产权问题上裹足不前。各国的执法机构和税收服务机构的瓦解基本上摧毁了政府重新分配资源的能力。 钟摆摆过了头 俄罗斯行政官员借政治真空之机,匆匆推行了一系列改革,进一步损害了国家机构的可信性。他们在私有化进程中慷国家之慨, 进行幕后交易,为黑手党的崛起创造了条件,局面之混乱不亚于19世纪的意大利。1996年,5%最富有人口手中的财富相当于60%最贫困 人口的收入。在前苏联的许多加盟共和国中,贫富差距之悬殊已经超过了拉丁美洲那种令人痛心的状况。 由于外来的各种影响,国家的钟摆已往相反的方向摆得太远。意识形态的遗产常常造成肢解国家的狂潮。然而中欧各国的经验表 明,国家在转型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过度的自由化导致私人垄断,资本外流,可怕的不平等,由于金融诈骗而对市场缺乏信任。 国家需要强有力的公共机构来规范金融市场,有效地将资产源转移给易受伤害的人群。最后一点也很重要,重振经济是关键所在。 阿塞拜疆将经历一场严峻的考验。由于该国石油储量丰富,可以大量出口,收入的增加可能会使国家收益非浅(即使是在目前世 界原油价格如此之低的情况下)。但是国家会分享财富吗?不少人担心,财富将集中在少数人构成的寡头统治集团手中,那将是一场
照梦。 其次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新坦、土库曼斯坦、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这些国家的经济己经开始增长,对前途也抱有更积极的 态度。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地同俄罗斯以外的其他国家建立贸易和技术联系。第三类国家包括塔吉克斯坦、格鲁吉亚(已陷入无休止的 冲突)、亚关尼亚、吉尔吉斯共和国和统罗斯(前苏联地区人口最多的国家),他们的前景都不容乐恩。在俄罗斯,团结一心的前共 产党集团可能会支持国家机构,又不失去改苹势头,正如中国主张政革的政府一样,这是完全可以想见的。最糟糕的情况也许是国家 一味地印钞票,过度通货膨胀卷士重来,棉动社会不满情绪,激化政治矛盾。 讨论愿: 1,如何看待苏东改革中的私有化运动? 2.对苏东经济转型的前景持何态度? 案例占课 ①随着苏东各因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经济上,从以公有制为基础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转型,私有化成了东欧中亚经济转型的核心与关键。经济转型的结果是生产的大幅度下降,居民生活水平下降,失业急剧增加,社会 两极分化严重。 ②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根本的在于国家机构无法缓解社会动荡,以为私有化和市场经济可解决一切问题,采取了过激的休克疗 法,并寄希望于融入西方体系米实现繁荣。其实这都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希望融入西方体系来实现繁荣,更有甚者幻想西方的经济援 助来摆脱困境,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只是一场一相情愿的罂梦。如案例中所讲,钟摆摆过了头。 ③案例向世人揭示了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发展的前提,积极渐进是改革发展的途径。私有化并非是万能的灵丹妙药。苏东改革从 个侧面证明了中国坚持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正确。 附录: 《危机四伏的过渡》案例使用说明 一、本案例的教学目的和用途 本案例通过苏东剧变后的各国经济转型过疫向学生展示了社会动荡所带来的严重恶果,使学生明白私有化并非万能之药:让学生 理解在改革中保持稳定谋求发展的重要。 本案例可用于第一节“经济制度的转型与现状”的辅助教学。 二、本家例的结构及本案例分析思路的建议 本案例属“事实一述评”型案例,其结构是:一是过渡中的各种危机:二是徘徊在渐进主义和休克疗法之间:三是钟摆摆过了 头。 本案例的教学思路是:一是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作用失效与严重的贫困和福利的恶化:二是采取渐进改革或激进变革举棋不定:三 是变革中的全面私有化:四是极少数人樱取国家财产成为巨富,绝大多数成为赤贫:五是过渡将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三、案例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1,本案例向我们证明了私有化不是万能之药,但并不是说在改革中不许私有经济存在。私有经济在什么条件下存在,存在的空间 有多大,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是值得深思热虑的。 2.无论激进革或是渐进政革都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最要紧的在于大多数人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和不引起社会动满
噩梦。 其次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这些国家的经济已经开始增长,对前途也抱有更积极的 态度。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地同俄罗斯以外的其他国家建立贸易和技术联系。第三类国家包括塔吉克斯坦、格鲁吉亚(已陷入无休止的 冲突)、亚美尼亚、吉尔吉斯共和国和俄罗斯(前苏联地区人口最多的国家),他们的前景都不容乐观。在俄罗斯,团结一心的前共 产党集团可能会支持国家机构,又不失去改革势头,正如中国主张改革的政府一样,这是完全可以想见的。最糟糕的情况也许是国家 一味地印钞票,过度通货膨胀卷土重来,煽动社会不满情绪,激化政治矛盾。 讨论题: 1.如何看待苏东改革中的私有化运动? 2.对苏东经济转型的前景持何态度? 案例点评 ①随着苏东各国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经济上,从以公有制为基础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转型,私有化成了东欧中亚经济转型的核心与关键。经济转型的结果是生产的大幅度下降,居民生活水平下降,失业急剧增加,社会 两极分化严重。 ②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根本的在于国家机构无法缓解社会动荡,以为私有化和市场经济可解决一切问题,采取了过激的休克疗 法,并寄希望于融入西方体系来实现繁荣。其实这都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希望融入西方体系来实现繁荣,更有甚者幻想西方的经济援 助来摆脱困境,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只是一场一相情愿的噩梦。如案例中所讲,钟摆摆过了头。 ③案例向世人揭示了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发展的前提,积极渐进是改革发展的途径。私有化并非是万能的灵丹妙药。苏东改革从一 个侧面证明了中国坚持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正确。 附录: 《危机四伏的过渡》案例使用说明 一、本案例的教学目的和用途 本案例通过苏东剧变后的各国经济转型过渡向学生展示了社会动荡所带来的严重恶果;使学生明白私有化并非万能之药;让学生 理解在改革中保持稳定谋求发展的重要。 本案例可用于第一节“经济制度的转型与现状”的辅助教学。 二、本案例的结构及本案例分析思路的建议 本案例属“事实——述评”型案例,其结构是:一是过渡中的各种危机;二是徘徊在渐进主义和休克疗法之间;三是钟摆摆过了 头。 本案例的教学思路是:一是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作用失效与严重的贫困和福利的恶化;二是采取渐进改革或激进变革举棋不定;三 是变革中的全面私有化;四是极少数人攫取国家财产成为巨富,绝大多数成为赤贫;五是过渡将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三、案例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1.本案例向我们证明了私有化不是万能之药,但并不是说在改革中不许私有经济存在。私有经济在什么条件下存在,存在的空间 有多大,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是值得深思熟虑的。 2.无论激进改革或是渐进改革都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最要紧的在于大多数人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和不引起社会动荡
案例2 雷声很大,雨点太小的“新马做尔计划”2 一项希助东欧的无形的(新)马歇尔计划(价值高达1000化美元,甚至更多)正在形成。在美国的马做尔计划(640亿美元)启动 了被战争搞得疲惫不堪的西欧之后40多年,一个同样雄心勃勃的但是结构不同的计划正在制定,以促进东欧的变苹。 新援助战略的明确内涵是将大量资金注入东欧,使其成为恢复混合经济的样板,以重新启动苏联国内的改苹进程, 受援国家将包括东欧的所有前苏联卫星国加上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正在为每个国家分别制定的一揽子计划,但在任何情况下 资金流量都取决于是否同意进行一整套的经济改革,这种改革旨在促进从失调的控制经济转变到资本主义。 马数尔计划很可能是关国有史以来采取的最成功的外交主动行动。它推动了欧洲的重建,并导致了一个横跨北大西洋的繁荣的安 全组织的诞生。 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欣洲那样,今天的前苏联帝国几乎筋疲力尽。40年代末,华盛顿的推动使法国和德国走上了合作的道 路。今天,西方的推动或许也会促使波兰、乌克兰和俄罗斯消除敌意。 同情心和商业利益将在1992年促使西方向前苏联提供授助。我们希望民主战胜独裁,希望核武器不落入危险人物之手。但是我机 目前不像197年那样感觉到明显的安全威胁。由于现在的动力不如斯大林在世时那样大,因此西方盟国今天大概不会像美国当年为欧 洲复苏而拿出那么多钱。 讨论题: 1.马做尔计划是怎么回事,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2.如何看待所谓的“新马歌尔计划”? 案例点详 ①1947年的马歇尔计划是为了巩固西欧,“遏制”苏联,是有明显的反苏反共色彩。而90年代的“新马歇尔计划”则是为了促使 东欧、苏联进行所谓的改革,演变成资本主义。最明显的是采取私有化的所有制改革及休克疗法的经济转型。 ②从案例中可知,在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西方推行的“新马歇尔计划”目的己经达到,故而承诺的援助就不会兑现。充分说 明利用所谓的“新马数尔计划”的和平演变用心,而非直的要使俄罗斯复苏和发展,这是很深刻的历史教训。 ③寄希塑于亲西方的政策,尤其寄希望于西方的经济援助计划,是肯定行不通的。只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提自己的命运, 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附录: 《雷声很大,雨点太小的“新马敬尔计划”》案例使用说明 一、本案例的教学目的和用途 本案例通过西方所谓的“新马做尔计划”,向学生指明了西方的用意,并非以解危难为己任,而是为了和平演变的目的:使同学 们看清了所调援助是假,颠覆是真的历史全貌。 本案例可用于第一节“经济转型与现状”的鹅助教学 二、本案例的结构及本案例分析思路的建议
案例2 雷声很大,雨点太小的“新马歇尔计划”2 一项帮助东欧的无形的(新)马歇尔计划(价值高达1000亿美元,甚至更多)正在形成。在美国的马歇尔计划(640亿美元)启动 了被战争搞得疲惫不堪的西欧之后40多年,一个同样雄心勃勃的但是结构不同的计划正在制定,以促进东欧的变革。 新援助战略的明确内涵是将大量资金注入东欧,使其成为恢复混合经济的样板,以重新启动苏联国内的改革进程。 受援国家将包括东欧的所有前苏联卫星国加上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正在为每个国家分别制定的一揽子计划,但在任何情况下 资金流量都取决于是否同意进行一整套的经济改革,这种改革旨在促进从失调的控制经济转变到资本主义。 …… 马歇尔计划很可能是美国有史以来采取的最成功的外交主动行动。它推动了欧洲的重建,并导致了一个横跨北大西洋的繁荣的安 全组织的诞生。 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欧洲那样,今天的前苏联帝国几乎筋疲力尽。40年代末,华盛顿的推动使法国和德国走上了合作的道 路。今天,西方的推动或许也会促使波兰、乌克兰和俄罗斯消除敌意。 同情心和商业利益将在1992年促使西方向前苏联提供援助。我们希望民主战胜独裁,希望核武器不落入危险人物之手。但是我们 目前不像1947年那样感觉到明显的安全威胁。由于现在的动力不如斯大林在世时那样大,因此西方盟国今天大概不会像美国当年为欧 洲复苏而拿出那么多钱。 讨论题: 1.马歇尔计划是怎么回事,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2.如何看待所谓的“新马歇尔计划”? 案例点评 ①1947年的马歇尔计划是为了巩固西欧,“遏制”苏联,是有明显的反苏反共色彩。而90年代的“新马歇尔计划”则是为了促使 东欧、苏联进行所谓的改革,演变成资本主义。最明显的是采取私有化的所有制改革及休克疗法的经济转型。 ②从案例中可知,在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西方推行的“新马歇尔计划”目的已经达到,故而承诺的援助就不会兑现。充分说 明利用所谓的“新马歇尔计划”的和平演变用心,而非真的要使俄罗斯复苏和发展,这是很深刻的历史教训。 ③寄希望于亲西方的政策,尤其寄希望于西方的经济援助计划,是肯定行不通的。只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握自己的命运, 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附录: 《雷声很大,雨点太小的“新马歇尔计划”》案例使用说明 一、本案例的教学目的和用途 本案例通过西方所谓的“新马歇尔计划”,向学生指明了西方的用意,并非以解危难为己任,而是为了和平演变的目的;使同学 们看清了所谓援助是假,颠覆是真的历史全貌。 本案例可用于第一节“经济转型与现状”的辅助教学。 二、本案例的结构及本案例分析思路的建议
本案例属于“计划一一分析”型案例,其结构为:一、“新马做尔计划”宏伟设想和内容:二、“新马敢尔计划”涉及受援国 家:三、“新马做尔计划”不会象当年那样拿出很多钱。 本案例教学思路是:第一,以“新马尔计划”设想的宏伟性吸引苏东国家:第二,列出了许多受援国家:第三,苏东刷变完成 后计划的改变:第四,“新马歇尔计划”援助资金寥客无几。 三、案例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1.所谓经济援助只是子,目的在于推翻其共产主义政权,这是应该记取的教调, 2虽然有上当受骗的感觉,但主要责任在自己。在这艰难时刻还需与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有理有利的斗争,来尽可能实现自己的层 案例3 格鲁吉亚期特整卡什维利3 2004年1月4日,格鲁吉亚总统选举结果初步揭晓,格色吉亚民族运动领导人萨卡什维利获得95以上选民的支持,同日在选举后, 举行了记者招特会,闸述了格内外致策立场,并表示有许多问想亟特解决。的确,萨卡什维利在艰难时刻出任总统,面临领土分裂、 经济颓废、衔败绍獗和平衡大国外交等多重问题,真可谓任重道远。 还算平稳的政权更迭 2003年11月,素有“高加素银狐”之称的格鲁吉亚总统谢瓦尔德纳泽被反对派以“逼宫”的方式赶下台。这位前苏联外长,在上 世纪90年代初回到家乡格鲁吉亚后,曾收拾残局,力挽狂澜,并于1995年、2000年两次以绝对优势当选为格鲁吉亚总统。然而2001年 底格鲁吉亚就爆发了一次政治危机,谢瓦尔德纳泽被追解散政府,面在这场危机中,领导反对派的“铁三角”一萨卡什维利、布尔 贾泽纳和日瓦尼亚三人都曾受到谢瓦尔德纳泽的提携,但后来却成为最反对他的人· 表面上看,政权更达的直接隙因是由议会透举引发的政治危机,但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所讲,谢瓦尔德纳泽辞职是由于他在内 政、经济和外交方面犯下的一系列错误所致。 国家而临“破产” 格鲁吉亚多年来经济发展低迷。人民生活水平底下,生产平均每年下降26%左右。1995年,格鲁吉亚发行了新货币。经济衰退得到 暂时的制,但全国经济规模只相当于1990年的20%-25%。但值得庆奉的是,1996年-1997年,格鲁吉亚经济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其 中1997年GDP增长近11影. 到2000年前后,独联体各闲经济均逐渐走出低容,开始恢复,但格色吉亚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像罗斯,甚至落后于阿寒拜语和 亚美尼亚,围民经济每年只有-5%的增长半,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改善,平均工资只有20多美元。 2003年8月,格鲁吉亚国家银行主席表示,格鲁吉亚已经无力偿还欠巴黎俱乐部的外债。目醇,格外债总额已约为20亿美元,而格 的外汇储备只有两亿美元,国家面临“破产”之危。与此同时,格鲁吉亚的“影子经济”知獗,占国民经济的4%以上,贪污腐败现象 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对现状感到厌倦,对未来感到渺茫。 独立倾向严重 领土分裂问慰一直都是困扰和制约着格鲁吉亚的发展。阿布哈慈共和因和南奥塞梯自治州都主张脱离联邦而独立。格鲁吉亚当局 与于1994年签署停火协议后,虽己进行了多次谈判,但始终无法达成任何妥协。阿布哈慈已在独立道路上渐行渐远,与俄罗斯联系日 益紧密。2003年以来,能阿之间通了铁路,俄罗斯还向许多阿布哈憩人筑发了俄护照。 南奥塞梯也明确表示希望加入俄罗斯,与北奥塞梯合并。另外,潘基西峡谷一直盘露着车臣残匪,俄罗斯曾威胁格鲁吉亚,如果 他们不能打击该地区的恐怖分子,俄罗斯将采取单方而行动。国家四分五裂的状态,也使民众对政府感到失望
本案例属于“计划——分析”型案例,其结构为:一、“新马歇尔计划”宏伟设想和内容;二、“新马歇尔计划”涉及受援国 家;三、“新马歇尔计划”不会象当年那样拿出很多钱。 本案例教学思路是:第一,以“新马歇尔计划”设想的宏伟性吸引苏东国家;第二,列出了许多受援国家;第三,苏东剧变完成 后计划的改变;第四,“新马歇尔计划”援助资金寥寥无几。 三、案例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1.所谓经济援助只是幌子,目的在于推翻其共产主义政权,这是应该记取的教训。 2.虽然有上当受骗的感觉,但主要责任在自己。在这艰难时刻还需与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有理有利的斗争,来尽可能实现自己的愿 望。 案例3 格鲁吉亚期待萨卡什维利3 2004年1月4日,格鲁吉亚总统选举结果初步揭晓,格鲁吉亚民族运动领导人萨卡什维利获得95%以上选民的支持。同日在选举后, 举行了记者招待会,阐述了格内外政策立场,并表示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的确,萨卡什维利在艰难时刻出任总统,面临领土分裂、 经济颓废、腐败猖獗和平衡大国外交等多重问题,真可谓任重道远。 还算平稳的政权更迭 2003年11月,素有“高加索银狐”之称的格鲁吉亚总统谢瓦尔德纳泽被反对派以“逼宫”的方式赶下台。这位前苏联外长,在上 世纪90年代初回到家乡格鲁吉亚后,曾收拾残局,力挽狂澜,并于1995年、2000年两次以绝对优势当选为格鲁吉亚总统。然而2001年 底格鲁吉亚就爆发了一次政治危机,谢瓦尔德纳泽被迫解散政府。而在这场危机中,领导反对派的“铁三角”——萨卡什维利、布尔 贾泽纳和日瓦尼亚三人都曾受到谢瓦尔德纳泽的提携,但后来却成为最反对他的人。 表面上看,政权更迭的直接原因是由议会选举引发的政治危机,但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所讲,谢瓦尔德纳泽辞职是由于他在内 政、经济和外交方面犯下的一系列错误所致。 国家面临“破产” 格鲁吉亚多年来经济发展低迷,人民生活水平底下,生产平均每年下降26%左右。1995年,格鲁吉亚发行了新货币,经济衰退得到 暂时的遏制,但全国经济规模只相当于1990年的20%-25%。但值得庆幸的是,1996年-1997年,格鲁吉亚经济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其 中1997年GDP增长近11%。 到2000年前后,独联体各国经济均逐渐走出低谷,开始恢复。但格鲁吉亚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俄罗斯,甚至落后于阿塞拜疆和 亚美尼亚,国民经济每年只有4%-5%的增长率,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改善,平均工资只有20多美元。 2003年8月,格鲁吉亚国家银行主席表示,格鲁吉亚已经无力偿还欠巴黎俱乐部的外债。目前,格外债总额已约为20亿美元,而格 的外汇储备只有两亿美元,国家面临“破产”之危。与此同时,格鲁吉亚的“影子经济”猖獗,占国民经济的40%以上,贪污腐败现象 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对现状感到厌倦,对未来感到渺茫。 独立倾向严重 领土分裂问题一直都是困扰和制约着格鲁吉亚的发展。阿布哈慈共和国和南奥塞梯自治州都主张脱离联邦而独立。格鲁吉亚当局 与于1994年签署停火协议后,虽已进行了多次谈判,但始终无法达成任何妥协。阿布哈慈已在独立道路上渐行渐远,与俄罗斯联系日 益紧密。2003年以来,俄阿之间通了铁路,俄罗斯还向许多阿布哈慈人颁发了俄护照。 南奥塞梯也明确表示希望加入俄罗斯,与北奥塞梯合并。另外,潘基西峡谷一直盘踞着车臣残匪,俄罗斯曾威胁格鲁吉亚,如果 他们不能打击该地区的恐怖分子,俄罗斯将采取单方面行动。国家四分五裂的状态,也使民众对政府感到失望
摇摆的对外政策 在经济发展迟缓、领土纠纷仍颜繁的同时,格鲁吉亚摇摆的对外政策也使这个国家处于尴尬地位。 近年来,格鲁吉亚奉行了一边倒的亲西方政策,并明确提出了加入北约的目标。格鲁吉亚独立以来,美国己向其提供了超过10化 美元的经济援助,并在9·11后借反恐之机实现了在格鲁吉亚的军事存在,加大对格鲁吉亚的渗透力度。但是,由于格鲁吉亚经济改革 进程缓慢,腐败现象严重,政策也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关国对谢瓦尔德钠泽表示失里,转而扶持更加亲关的反对派。2003年9月关国 已经开始削域对格鲁吉亚的经济援助的力度。此次政治危机爆发,正是由于美国的支持,反对派才有特无恐,坚决要求谢瓦尔德纳泽 下台。谢瓦尔德纳泽辞职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西方的“背叛”感到伤心,他认为美国驻格大使迈尔斯及素罗斯的基金会策划 了导改他下台的政变。 格每吉亚的亲关政策也造成了俄格关系矛后重重:格每吉亚要求俄撤出驻格的军事基地,但双方谈判多次都无法达成一致:格鲁 吉亚对俄罗斯暗中支持阿布哈慈和南奥塞梯的独立十分不满:俄罗斯严厉指责格鲁吉亚当局对活基西峡谷失控,因此,在格鲁吉亚出 现政治危机后,俄权衡利弊,认为没有必要支持谢瓦尔德纳泽。萨卡什维利在谈到俄格关系时表示,格新政府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建 立格假友好关系。据悉,他上任后出访的第一个国家将是罗斯。 讨论题: 1.格鲁吉亚人民会实现白己的期待吗? 2,非正常的政权更迭将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案例点译 ①教材上讲到,波兰、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经过几年的激烈动荡和地区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现在已建成了权限划分较为合理 能够体现三权分立原则的多党议会制国家政体。然而中亚各国的政治动荡并未结束,格鲁吉亚政局的变化就是例证。 ②萨卡什维利是在艰难时刻出任总统的,必须解决领土分裂、经济颓废、腐败智囊大因国关系平衡等诸多问题。政治制度转轨中的 阵痛仍是格鲁吉亚必须面对的问愿。这种政治制度转轨中所体现出的致治资本是高品的,尤其是对中亚待发展中的格鲁吉亚来说,更 是雪上加霜。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成本,但愿这种付出与收益相比,还算值得。 ③冷战后的格鲁吉亚,一直在谢瓦尔德纳泽的领导下,这次由议会选举引发的政治危机导致了谢瓦尔德纳泽的下台,其根本原因 在于内政、经济和外交方面犯的一系列错误。此案例告诚执政者,必须充分尊重民意、团结各族人民、抓住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 和协调大国关系,这样才能宦海风云中稳坐的鱼台。 附录 《格鲁吉亚期待萨卡什维利》案例使用说明 一、本案例的教学目的和用途 本案侧通过“高加索银弧”谢瓦尔德纳泽的辞职和萨卡什维利就任,向学生说明如果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局势中处惊不 变,运筹椎棍,就会导致政治动荡:使学生明白在艰难时刻肩负使命,任重道远。 本案例可用于第二节“政治制度的转轨与发展”的铺助教学。 二,本案例的结构及本案例分析思路的建议 本案例属于“事件一说明”型案例,其结构和教学思路是:一、政权迅速更选:二、国家面临“破产”:三、独立候向严重: 四、对外政策摇摆。 三、案例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摇摆的对外政策 在经济发展迟缓、领土纠纷仍频繁的同时,格鲁吉亚摇摆的对外政策也使这个国家处于尴尬地位。 近年来,格鲁吉亚奉行了一边倒的亲西方政策,并明确提出了加入北约的目标。格鲁吉亚独立以来,美国已向其提供了超过10亿 美元的经济援助,并在9•11后借反恐之机实现了在格鲁吉亚的军事存在,加大对格鲁吉亚的渗透力度。但是,由于格鲁吉亚经济改革 进程缓慢,腐败现象严重,政策也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美国对谢瓦尔德纳泽表示失望,转而扶持更加亲美的反对派。2003年9月美国 已经开始削减对格鲁吉亚的经济援助的力度。此次政治危机爆发,正是由于美国的支持,反对派才有恃无恐,坚决要求谢瓦尔德纳泽 下台。谢瓦尔德纳泽辞职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西方的“背叛”感到伤心,他认为美国驻格大使迈尔斯及索罗斯的基金会策划 了导致他下台的政变。 格鲁吉亚的亲美政策也造成了俄格关系矛盾重重:格鲁吉亚要求俄撤出驻格的军事基地,但双方谈判多次都无法达成一致;格鲁 吉亚对俄罗斯暗中支持阿布哈慈和南奥塞梯的独立十分不满;俄罗斯严厉指责格鲁吉亚当局对潘基西峡谷失控。因此,在格鲁吉亚出 现政治危机后,俄权衡利弊,认为没有必要支持谢瓦尔德纳泽。萨卡什维利在谈到俄格关系时表示,格新政府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建 立格俄友好关系。据悉,他上任后出访的第一个国家将是俄罗斯。 讨论题: 1.格鲁吉亚人民会实现自己的期待吗? 2.非正常的政权更迭将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案例点评 ①教材上讲到,波兰、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经过几年的激烈动荡和地区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现在已建成了权限划分较为合理, 能够体现三权分立原则的多党议会制国家政体。然而中亚各国的政治动荡并未结束,格鲁吉亚政局的变化就是例证。 ②萨卡什维利是在艰难时刻出任总统的,必须解决领土分裂、经济颓废、腐败猖獗大国关系平衡等诸多问题。政治制度转轨中的 阵痛仍是格鲁吉亚必须面对的问题。这种政治制度转轨中所体现出的政治资本是高昂的,尤其是对中亚待发展中的格鲁吉亚来说,更 是雪上加霜。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成本,但愿这种付出与收益相比,还算值得。 ③冷战后的格鲁吉亚,一直在谢瓦尔德纳泽的领导下,这次由议会选举引发的政治危机导致了谢瓦尔德纳泽的下台,其根本原因 在于内政、经济和外交方面犯的一系列错误。此案例告诫执政者,必须充分尊重民意、团结各族人民、抓住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 和协调大国关系,这样才能宦海风云中稳坐钓鱼台。 附录: 《格鲁吉亚期待萨卡什维利》案例使用说明 一、本案例的教学目的和用途 本案例通过“高加索银狐”谢瓦尔德纳泽的辞职和萨卡什维利就任,向学生说明如果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局势中处惊不 变,运筹帷幄,就会导致政治动荡;使学生明白在艰难时刻肩负使命,任重道远。 本案例可用于第二节“政治制度的转轨与发展”的辅助教学。 二、本案例的结构及本案例分析思路的建议 本案例属于“事件——说明”型案例,其结构和教学思路是:一、政权迅速更迭;二、国家面临“破产”;三、独立倾向严重; 四、对外政策摇摆。 三、案例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1,由案例可知,中亚政治制度转轨仍然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而转轨中的社会动荡,人民生活下降将是不可避免的。 2.新政府新面孔的出现,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如何领导国家度过危机,走上发展,是当务之急
1.由案例可知,中亚政治制度转轨仍然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而转轨中的社会动荡,人民生活下降将是不可避免的。 2.新政府新面孔的出现,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如何领导国家度过危机,走上发展,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