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光辉旗帜 2.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指南 3.毛泽东思想是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先导 4.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第三节邓小平理论 一、历史性的伟大转变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任何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都有它赖以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历史条件和思想来源, 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1.时代主题变化的准确反映。邓小平在第三次复出以后,通过对世界形势演变的分析,敏锐地意识到,“现在世界上 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刘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正是基于对时代主题的 这种判断,以邓小平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及时调整了我们的对内对外政策,果断地中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 口号,坚决地把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了到21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任务以 及相应的路线和方针政策。 2.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前提。邓小平理论是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进行总结与反思的结 果。 3.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实践依据。邓小平理论中大量丰富的具体内容是在总结新时期实践经验中形成、发展、充 实、完善起来的,是对我们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决实践问题提出的方针、政策、办法、措施的科学 总结和理论升华。 4科学理论的直接继续。邓小平理论它的伟大之处正是在于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已经提出的种 种问题。它的产生,正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这些伟大人物之学说的直接继续。 5.“三落三起的人生经历。任何理论,如果没有它的创立者及其主观努力,再充分的客观条件,再迫切的发展需要也 不会自动地把一种理论构思出来。世界没有神来之笔。邓小平理论之所以以邓小平的名字命名,总是与邓小平个人 的人生经历、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精神品质、价值观念等主观条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过程 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不是一下子就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也是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过程中逐步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是提出理论命题阶段。党的十二大,邓小平第一次 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 第二阶段,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是构建理论轮廓阶段。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初步构建了这一理论的基本轮廓。 第三阶段,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是形成理论体系阶段。党的十四大,第一次使用了“邓小平同 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时,从9个方面系统、准确地概括了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形成了比较完整的 科学体系。 第四个阶段,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以来,是丰富理论内容阶段。党的十五大,第一次将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同时,正式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随后又载入我国宪法。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和科学体系,按其内容的逻辑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基本层次。第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基础,即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突出的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的精髓。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当代中国,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的旗帜;第二是邓小平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针对中国国情,结合时代特征,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 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所得出的一系列新结论即基本理论:第三是基本路线、基本战略、基本纲领、基本政策部 分,这是邓小平理论的实践形态。在此,这些具有实践形态的理论,同样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上述三个层次 不可分割,构成了邓小平理论严谨的科学体系。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江泽民同志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议,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一)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新境界,是侧重于思想路线上的新。它新就新在,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 髓,丰富和发展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条思想路线指引我们党在领导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1.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光辉旗帜 2.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指南 3.毛泽东思想是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先导 4.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一、历史性的伟大转变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任何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都有它赖以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历史条件和思想来源, 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1.时代主题变化的准确反映。邓小平在第三次复出以后,通过对世界形势演变的分析,敏锐地意识到,“现在世界上 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刘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正是基于对时代主题的 这种判断,以邓小平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及时调整了我们的对内对外政策,果断地中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 口号,坚决地把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了到21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任务以 及相应的路线和方针政策。 2.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前提。邓小平理论是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进行总结与反思的结 果。 3.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实践依据。邓小平理论中大量丰富的具体内容是在总结新时期实践经验中形成、发展、充 实、完善起来的,是对我们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决实践问题提出的方针、政策、办法、措施的科学 总结和理论升华。 4.科学理论的直接继续。邓小平理论它的伟大之处正是在于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已经提出的种 种问题。它的产生,正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这些伟大人物之学说的直接继续。 5.“三落三起”的人生经历。任何理论,如果没有它的创立者及其主观努力,再充分的客观条件,再迫切的发展需要也 不会自动地把一种理论构思出来。世界没有神来之笔。邓小平理论之所以以邓小平的名字命名,总是与邓小平个人 的人生经历、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精神品质、价值观念等主观条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过程 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不是一下子就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也是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过程中逐步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是提出理论命题阶段。党的十二大,邓小平第一次 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 第二阶段,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是构建理论轮廓阶段。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初步构建了这一理论的基本轮廓。 第三阶段,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是形成理论体系阶段。党的十四大,第一次使用了“邓小平同 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时,从9个方面系统、准确地概括了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形成了比较完整的 科学体系。 第四个阶段,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以来,是丰富理论内容阶段。党的十五大,第一次将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同时,正式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随后又载入我国宪法。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和科学体系,按其内容的逻辑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基本层次。第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基础,即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突出的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的精髓。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当代中国,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的旗帜;第二是邓小平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针对中国国情,结合时代特征,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 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所得出的一系列新结论即基本理论;第三是基本路线、基本战略、基本纲领、基本政策部 分,这是邓小平理论的实践形态。在此,这些具有实践形态的理论,同样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上述三个层次 不可分割,构成了邓小平理论严谨的科学体系。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江泽民同志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议,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一)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新境界,是侧重于思想路线上的新。它新就新在,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 髓,丰富和发展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条思想路线指引我们党在领导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